首页 >> 个人集合 >> 二子 >> 专栏文章
字体∶
又谈iPhone

二子 (发表日期:2009-04-09 13:02:17 阅读人次:2052 回复数:12)

  我一直想要买一台iPhone,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入手。不是犹豫,而是在等著它降价。等著它降价也不是因为贪图便宜,而是因为我知道现在的价格还不是它的底线。等著它一路走到底线,这种等待本身也很有趣。

  
和我最初预料的一样,iPhone在日本远远不像在其他国家一样一路顺风,笑傲江湖。正在和病魔斗争著的jobs可能会常常打个冷颤,不明白为什么曾经帮过他的日本市场怎么会这么不给他面子。

  
Jobs不是日本的敌人,日本市场更不是Jobs的仇人。恰恰相反,他们有过前缘,而且一直关系良好。这要从jobs失意的时候开始谈起。Jobs是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但是这个创始人为人实在不太好。不说品德问题,至少在人际关系上一塌糊涂,搞得最后苹果人联手把他给轰了出去。但是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凡人能够了解的。也许上帝早就把苹果和Jobs用绳子牵好了,谁也离不开谁。离开了Jobs的苹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烂。烂到了粉丝们要哭的地步。Jobs离开没多久,苹果就变得快要支撑不下去了。但是那边孤独的Jobs也没好到哪里去。尽管现在的传奇是这样写的,说Jobs离开苹果后开的NeXT和Pixar都是成功到了极点的公司,事实上,这是西方人的“为尊者讳”。要说NeXT和Pixar都是很牛叉的公司倒是确实不假。技术上,创新力上还有那股子只要有Jobs在就有的酷劲儿都让人赞叹不已。但是公司牛叉和经营状况好是两回事儿。在离开苹果的日子,Jobs也是苦苦支撑。NeXT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致力于学校和商业领域的NeXT其实根本没有取得太多的业绩。尽管他在技术界有不错的口碑。

  
所以,真正运转世界的确实是上帝。苹果最后买了NeXT,然后Jobs顺理成章地回到苹果当他的CEO。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猫腻我们不知道。但是多少可以想像得到的是,不是苹果要买NeXT,而是Jobs让苹果买了NeXT。标准的流程应该是这样的,苹果不行了,它要找救命稻草,就想到了原创始人Jobs。这原创始人也正焦头烂额呢,为了体面得回去,也为了回去之后能够继续自己的梦想。他说;你们得把NeXT买下来。这些是我的臆想,不对真实性负责。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这说法八九不离十。

  
我扯了那么远,是为了说明一件事情。Jobs回到苹果的时候,无论是Jobs本人还是苹果都正在灰头土脸的时候。Jobs是伟大的,他开始重建苹果。他推出imac,他推出iPod。你可以不喜欢苹果的产品,你必须承认这两项产品确实改变了苹果。没有这两样东西,苹果可能已经先于雷曼兄弟很多很多年就个屁拝凉了。

  
但是,谁在关键时刻支持了一下iMac和iPod?当然这两样都是好东西,但是好东西不代表就有好市场。市场接受度是个独立于产品好坏的玩意儿(这话大部分商品制造者都不会同意,但是他们是不同意还是不愿意同意,在我看来是个问题)。日本人,日本市场,在苹果最艰难的时候出来助了一臂之力。iMac和iPod在日本受到了出人意料的欢迎。日本人对新产品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那个年代还是Sony为王的年代,日本人毫不犹豫地欢迎和接纳了完全不同于Sony设计的另一种时尚和酷。说日本市场拯救了苹果当然是夸张了,但是苹果的重新崛起,日本市场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倒是真的不假。在某种程度上,苹果转型期,日本市场的反应比美国本土还要热烈。到了iPod时代,这个随身听居然占据了日本市场的60%以上的份额。永远不要忘记,日本是随身听的发源地,也是随身听品种和产品功能最齐全的国家。就是到了近期的MAC OS X Leopard,日本的市场占有率也超乎专业人士的意外。

  
日本人接受苹果,而且喜欢苹果。但是为什么iPhone得不到青睐?每次到了Softbank店里,看到iPhone柜台那副冷冷清清的样子,看得我都心酸。这是传说中雄霸天下的苹果产品么?

  
为什么?要知道并不难。只要在日本生活半年,常常转转电器店就明白。iPhone,传说中改变手机世界的传奇产品,拿到日本一对比,和乡巴佬进城差不多。设计、功能还有便利性都和日本本土产品不可同日而语。没有数字电视,没有“绘文字”,没有电子钱包,没有高像素摄像头,没有录像功能,没有barcode reader,等等等等,一个以手机为时尚用品的国家怎么能接受你?Jobs很自豪地向世界各国宣传著iPhone的革新产品和技术,但是这些对世界各国人来说“非常识”的功能,在日本只能是“常识”中的“常识”,毫无吸引力。iphone并不是没有优点,但是对一个没用过苹果电脑的用户来说,那些和苹果操作系统息息相关的优点并没有什么说服力。再加上它高额的服务费。IPhone在日本能够热卖才怪。

  
其实仔细想想,苹果产品在日本的成功多少都有些偶然性。iMac热卖,是因为日本在动漫、平面设计等等领域强势,有自然而然的需求。iPod就更有些偶然性。要说起iPod的性能,无论是设计还是性能指标都未必超过日本本土随身听太多,但是iPod出世的时代,正好是日本厂商对mp3支持犹犹豫豫,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日本人的小心谨慎和保守,给了iPod最好的一个时机。与其说iPod作为产品赢得了日本人的青睐,还不如说对mp3的全面支持迎合了日本用户的心态。苹果产品是以酷和时尚见长的,但是这些恰恰都是日本产品最强大的地方。当硬碰硬的对决的时候,苹果产品对日本同类产品,并没有太多优势。iPhon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拿到美国或者其他国家,那叫做惊艳,拿到日本后,很多年轻人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能干嘛?

  
当然,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手机商的苹果,已经是越来越可以和微软平起平坐的操作系统生产商的苹果也不会在乎日本这个孤岛的一亩三分地。钱,他们赚饱了,日本人买不买不那么重要。不过一个电子产品,尤其是时尚电子产品,无法得到日本市场的肯定,多少有点不甘心。日本市场始终还是时尚电子产品的圣殿。在这个意义上,苹果多少有些郁闷吧。即使是我这样,一直喜欢苹果的人,想要买iPhone也是为了做便携个人助手,而不是做手机。

  
最后说点其他的话题。日本电子产品这两年在世界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小。可是这种影响力下降却不是日本电子产品做得不好了,有时候恰恰是日本产品做得太超前,世界除了日本哪里都接受不了。说到赚钱和business,日本厂商要向苹果学的还很多很多。




 回复[1]:  老赵 (2009-04-09 13:44:33)  
 
  》等著它一路走到底线,这种等待本身也很有趣

  
呵呵,像个女银

  

 回复[2]:  是的 (2009-04-09 14:38:49)  
 
  本也想买个iPhone。的确。是价格让俺望而却步。

  
偷偷坦白,俺更女银~~~

  
一直在等一个东东降价。其实不仅仅是为价钱(现在已经便宜多了。打算装了。哈)。不知怎么,自己跟自己赌上了气。小孩似地~~~ 女银+ 小孩=少女似地~~~ 哈哈。 说出来挺丢人地。。是。。。那。。。ETC

 回复[3]:  雪非雪 (2009-04-10 00:44:46)  
 
  被iPhone弄得睡眠不足,呵呵。功能太多搞不明白,还特招人摆弄。

 回复[4]:  laowu (2009-04-10 09:28:57)  
 
  好文。

  
iPhone 有个特点可能一般用户不感冒 - 它有SDK 让发烧友能自己 开发APPLICATION,发到它的APP STORE去和别人共享或销售。

 回复[5]: 是 二子 (2009-04-10 20:23:42)  
 
  对技术人员来说,iphone远比其他的smart phone诱人。正如你说的,它是开放平台的。在这点上,只有google Android才有资格和它占在一个战线上。

  


  
老实说,美国人为什么总走在日本人前面,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开放的好处。这是心胸大小的问题,也是战略上的眼光问题。

 回复[6]:  laowu (2009-04-11 01:58:01)  
 
  你提到Android有意思,据说(未考证)虽然Google Phone 去年才推出,但正因为Android的开发,才迫使iPhone也推出自己的SDK。这两家的攻防今后 可能有看头。美国的生意经,好像他们现在的理念是利用开放性 建立ecosystem,在战略上获取最大的厂家支持和用户群。

 回复[7]:  laowu (2009-04-11 06:22:50)  
 
  谈到开放性,想听听 二子同学 对山寨手机的 见解?

  

 回复[8]: 瞎说几句 二子 (2009-04-11 14:34:49)  
 
  我个人很喜欢国内现在的“山寨”文化。

  
山寨手机也好,山寨其他的也好,都和当年单纯的中关村盗版光盘不同。其实技术在里面,其实思考和策略也都有。

  
少的是什么呢?我理解就是市场基础。这个东西没有办法,只能剑走偏锋。

  


  
法律上的问题比较敏感,也复杂,道德上的讨论也先放到一边,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仅从技术和文化角度上看,我觉得山寨文化最终会带着中国人走出自己的道路。

  
我始终相信中国人是有创造力的,只是国家落后得太久了,市场也好,审美也好,被西方主宰着,短期内只能低头跟别人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山寨是在强大的主流文化压榨下的一种反抗。貌似自嘲,貌似不上台面,其实我觉得它骨子里很严肃,也很有筋骨。我觉得这里面有种悲壮的东西在,可能只有搞技术的人才懂。

 回复[9]:  laowu (2009-04-11 16:18:38)  
 
  >>我始终相信中国人是有创造力的

  
同感。看看这下面这几款,

  
http://www.shanzhaiji.cn/labs/20080213/595_8.html

  
玩得够火爆的,和和。

 回复[10]:  我 (2009-04-13 14:05:12)  
 
  > 老实说,美国人为什么总走在日本人前面,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开放的好处。这是心胸大小的问题,也是战略上的眼光问题。

  
这话多少有些技术意识形态的味道,至少也是比较老套。

  
日本可算是世界上不开放的国家之一,拿美国来比划日本肯定见短。

  
今天这个时代,开放肯定有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开放”绝对正确,各国都必须奔开放。

  
你的推导也无法解释日本一度在很多方面走在美国前面的事实。

  
其实,美国的本质是开放,它得益于开放;

  
但日本的本质是封闭(严格说应该是自成一统),它的发展有很多外部条件,但不可忽视它自成一统的社会内耗极少这个因素。

  
如果日本开放如美国,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日本。

  
我觉得,很多国家、产业都失败在自己的成功上,而不是什么开放、心胸的问题。

  
日本今天在IT行业上缺少成功,问题出在它那传统家电产业的辉煌过去,它老用家电的眼光去看IT。

  
美国的汽车产业夕阳西下,是它始终不愿意承认已经有不少企业已经和自己平起平坐了,不愿意改变自己去适应产业大环境。

  
美国金融界栽的跟头,在于自己跑得实在太顺,顺到以为自己是在飞。

  
等等等等

  

 回复[11]: 哈哈 二子 (2009-04-13 21:21:39)  
 
  “我”同学,你太会绕口令儿了。

  
如果你要求我足够严格的话,你回帖也要表现得严格一些。

  
》如果日本开放如美国,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日本。

  
恕我直言,这话没意义。

  
1,历史不能假设。

  
2,如果我说,如果日本开放如美国的话,那么日本也许就不会有泡沫经济后10多年的一蹶不振。你可以反驳么?都是假设,根本没有说服力

  
》日本今天在IT行业上缺少成功,问题出在它那传统家电产业的辉煌过去,

  
》它老用家电的眼光去看IT

  
请详细说明,不然这话云山雾罩,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实在没看懂,日本IT的成败和他家电的成功有什么关系。简单的说,首先日本IT不行是人才跟不上,是教育问题,再往深里说,是第三产业结构链甚至是人口分布问题。美国IT发展真正的契机在于网络商业的迅猛发展。这几乎是一个社会结构的话题。但是不管怎么说,都和家电的发展毫无关系。

  
》美国的汽车产业夕阳西下,是它始终不愿意承认已经有不少企业已经和自己平起平坐了,

  
》不愿意改变自己去适应产业大环境。

  
你这话不就是在反证我的观点么?美国汽车行业为什么不行了,因为不够open啊。要是够open,早就不至于这样了。

  


  
我觉得你的困惑就是,既然日本封闭,为什么它曾经这么发达。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种困惑。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答曰:产业结构不同了。

  
这还用说么?封建社会,你不需要开放,关门自己种地就可以过得很好。再修一个长城,可以过得很滋润。

  
等到了工业革命时代,好了。你不开门,我来抢。全球资源,大家都想独享,所以四处打砸抢。

  
到了2战后,你关门做好东西,然后开门迎客。产业链就这样。这也是日本60年代开始腾飞的基础条件。

  
到了90年代直至今天,产业链变了。对不起。你关门做东西,做得再好也没用。网络和信息时代,不止资源全球共享,从生产到消费都是全球一体化的。这个时候,除了开放没别的路子。

  
这个开放不只是制度上的,还有意识上的。

  


  
不想说太多了。我觉得这个够明白了。

 回复[12]:  laowu (2009-04-14 01:52:56)  
 
  >> 美国汽车行业为什么不行了,因为不够open啊。要是够open,早就不至于这样了。

  


  
有理,典型的闭门造车。 中国的BYD比它们更有魄力和眼光。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专栏文章
    赛德克巴莱 
    韩方一战 
    张绍刚之觞 
    选秀 
    救助 
    离开苹果 
    下台之辩 
    裸婚 
    选择信任 
    天灾人祸里的别样话题 
    子弹往哪里飞? 
    有关于钱云会事件 
    《剑雨》 
    网络 
    写在和平奖之后 
    日本的样子 
    关闭 
    人在旅途 
    猪流感下的理想主义 
    喝酒的罪过有多大? 
    闲谈日本明星 
    又谈iPhone 
    有关劳模的若干问题 
    中国人和奥斯卡 
    加班 
    说说赵本山 
    恶评系列之水浒宋江 
    重读《回忆录》 
    乱谈经济危机 
    说说新闻报道 
    小谈林嘉祥事件 
    传教 
    李米的猜想 
    由神七想到的 
    逐鹿 
    恶评系列之射雕英雄传(下) 
    恶评系列之射雕英雄传(上) 
    烂评《赤壁》 
    退休快乐 
    闲聊iphone 
    震出来的“友好”? 
    四川大地震感受 
    假期 
    购物盲 
    艺人和律师艺人 
    开诚布公 
    集结号 
    香港功夫武侠片(12) 
    香港功夫武侠片(11) 
    香港功夫武侠片 (10) 
    香港功夫武侠片(9) 
    香港功夫武侠片(8) 
    香港功夫武侠片(7) 
    香港功夫武侠片(6) 
    香港功夫武侠片(5) 
    香港功夫武侠片(4) 
    香港功夫武侠片(3) 
    香港功夫武侠片(2) 
    香港功夫武侠片(1) 
    纯粹闲话 
    再读鲁迅 
    珍惜时间 
    八IT(9) 
    八IT(8) 
    八IT(7) 
    八IT(6) 
    八IT(5) 
    八IT(4) 
    八IT(三) 
    八IT(二) 
    八IT(一) 
    一年一度说春晚 
    写作 
    奴才 
    日本产品的背后(三) 
    日本产品的背后(二) 
    日本产品的背后(一) 
    辱华? 
    我看博客 
    吃西餐 
    韩流观 
    梦想照不进现实 
    手帐 
    Home Center 
    中国人看中国人 
     一举两得三国四记 五鹊六雁八和九生 
    说说《24小时》 
    网络十年 
    阮氏三顾茅庐(之五,隆中对) 
    阮氏三顾茅庐(之四,理想) 
    阮氏三顾茅庐(之三,刘关张) 
    阮氏三顾茅庐(之二,路上) 
    阮氏三顾茅庐(之一,启程) 
    呜呼,陈凯歌 
    三面《艺伎》 
    三十而立 
    相声回来了 
    青春豆与摇滚 
    牯岭街里残酷的杀人事件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