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网上流传的一篇文章。
===========
『侃侃日本人写的半片中国对联绝句』
作者:(不详)
前一阵子, 读到一个据说是日本人写的半片子中国对联: “日本东出, 照亮九州四国”感觉满有趣. 半年多以后, 看到这个上联还在网上留传. 好象气坏不少爱国者.
中国人以世界文明中心久居, 动不动就喜欢搞出个 红太阳来照亮别人. 以前, 不知有哪个儒生说: 天不生孔丘, 万古常如夜这样的话, 所以, 就凭着这一点, 我就怀疑这联子 “MADE IN JAPEN”的可能性甚低. “托”的可能性更大. 大凡你看到一首歌, 一篇文章, 或者一句诗词中, 有谁会把一个政党, 一个领袖, 或一种思想, 或者一个国家比喻成 “太阳”的, 这作者大凡不是老中就是金胖子. 可人家金胖子犯不着去给日本人歌功颂德.
日本人使用汉语, 和中国使用汉语, 其异如南柑北枳. 他们在描述一个事情, 或表达一种观点的时候, 多半非常直朴,平白, 是一种非常客观的, 白描性质的叙述性语言, 几乎不带什么个人的主观色彩. 有一个20世纪三十年代 真日本人所写的上联:
“本庄未满清平, 打出两张一万”
也和开头我举的那个例子一样, 是个绝句. 和者盖寡. 70多年过去, 下半阙依旧阙如. 不知有多少中国的文人骚客, 抓耳挠腮, 绞尽脑汁而不可得也. 可人家的那个联子, 就写得非常平铺直叙. 庶几无半点文采.
不过他出自于一个地道的日本人的手笔, 却是有史可考. 这家伙是个中国通, 更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麻将迷. 咋一看这上联, 不就是写的牌桌上的那些破事嘛? 有啥可大惊 小怪的?
不过据说, 他当时可是冲着好大一拨满腹经纶的中国政客, 遗老遗少们的面, 脱口说出这个后来震惊一时的名联的.
这个日本人, 根本没有使用任何带有褒贬意义的形容词. 这文字的力量的本身, 似乎和这个作者本人的情感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不动声色, 用寻常连三岁小儿都能脱口而出的汉语, 描绘出一番惊天动地的, 铁与血的过程.
他是麻将迷, 联中开头这个“本庄”, 大约也就是牌桌上的 “庄家”之意了. 可巧的是, 它也暗谐了作者本人的姓名 — 大名鼎鼎的, 30年代日本关东军的最高司令, 本庄繁大将.
我本人从来不玩麻将, 故不知麻将桌上是否有所谓的 “清平”一说. 不过 , 这“未满”与“伪满”谐音. 不用说也能明白, 这指的是 “九一八事变”后的伪满州国嘛.
绑架傅仪, 撮合傅杰和嵯峨浩的 “日满联姻”, 加上这 “伪满洲国事件” , 都是他本庄繁上将的杰作. 真可谓战功彪炳. 而他底下说 “打出两张一万”, 简直就是绝笔 -- “两张”: 张作霖, 张学良父子, “一万”: 东北奉军统帅万福林. 在 “918事件” 前后短短几年的功夫, 本庄繁把称雄东北几十年的 “两张一万”, 从关内 “打出”关外 -- 这可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哪.
"打出”两字.不带任何主观情绪色彩. 和“日本科教书事件” 中, 那著名的 “进入”一词, 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人凡事都习惯性地带有价值判断, 喜欢褒贬. 非要日本人使用那个具有强烈感情批判色彩的 “入侵”不可. 可我怀疑日本人是个非常内敛, 不露情感的民族, 使用 “进入”一词, 乃是出于他们日常思考和叙述的习惯 – 人家习惯用一些非常客观, 中性的语言, 来描述一件事情. 没想到却把中国人给气得个七窍生烟.
象电影上的那个 “高仓键”, 他永远面无表情, 不动声色. 对于喜怒哀乐, 经常表现出一种极度的吝啬. 究竟是文过饰非? 还是因为日本的文化和习俗, 本身就视内敛和直朴, 为语言表达方式中一至高无上的美学境界?
不过现在话要说回来. 我不想在这里探讨这个深奥的文化问题. 归回到开头的那个 “日本东出”的上联上. 我忽然发现, 将这两个在时空上相隔相距70年的, 毫不相干上联放在一起, 稍作修改的话, 倒也可以变成一个绝配.
上联: 本庄未满, 打出两张一万
下联: 日本东出, 照亮九州四国
“照亮”有点而浮夸味道. 不过看看今天日本产品: 譬如他们的电视, 电脑,冰箱,炉膛, 还有汽车什么的, 在 “九州”遍地流行的情况, 这样的叙述, 其实倒也恰如其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