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二子 >> 专栏文章
字体∶
震出来的“友好”?

二子 (发表日期:2008-06-12 20:36:06 阅读人次:2210 回复数:10)

  四川大地震带来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副产品:中日关系的微妙变化。彷佛一夜之间,“中日友好”这个对很多中国人而言久违了20多年的词儿又有了比较明确的意义。

  
日本对中国大地震的关注超过了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我想即使是问日本人自己,他们也解释不清楚为什么会是这样。同病相怜的意思肯定是有的。日本是举世闻名的地震多发国,深知地震的危害和苦难。这次地震发生在距离他们最近、渊源最深的邻国,推己及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往更微妙、难以言表的层次上说,日本对中国的感情极其复杂,所有人类中有关于相互关系的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用于表述日本对中国的感觉,而且绝不牵强。这种心理,其他国家是永远不能了解的,即使是中国人也很难完全理解。

  
但是地震真的震出了中日友好么?中国网络上从来不变的一片反日言论,须臾间变了方向,一眼望去尽是对日本的感激,更有很多自我反省,觉得从前对日本的感觉有所偏差。反过来回望日本的网络,少了很多对中国政府的抨击,对中国反日的厌恶,有的大多是对灾情、灾民的切切关心。几乎所有的便利店都有募捐箱,大城市的街头到处可以见募捐的人群。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里,只有感谢别无他词。

  
但是这个突然出现的“中日友好”有著不易察觉的南辕北辙。让大多数中国人倍感震撼的是网络上流出的一张图片:日本救援队员在花了10多小时抢救出一位灾民却没有保住他的性命。救援队抬出尸体后,分列两队默哀致敬。为什么要默哀?原因很复杂。日本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敬畏和尊重是一方面。不过这种独特的文化视角可以暂时不提。作为现代发达国家社会的普世价值观的体现,默哀行为有两点原因:对人和生命的尊重和彻底的职业化。大部分中国网民提到了前者。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人权观念,在发达国家早已深入人心,而这点恰恰是现代中国所缺乏的。图片的震撼就是来源于此。很多人评论说,看到图片觉得日本人不像想像得那么坏。其实日本人并没有变得更好,只是我们看到了在平时很少注意而在其他国家早已习以为常的事情。现代日本人并不比其他的国家人更好,只是很多人把他们想像得太坏了。

  
除了人权观念的影响,很多人没有注意到默哀背后的另外一个原因:职业化。真正的职业化意识也是现代中国缺乏的。救援队员的基本目的是抢救生命,当抢救失败后,他们对自己职业的服务对象“灾民”表达了歉意。这种心态大部分中国人还不能完全理解。几个月前日本女足去中国比赛,在现场遭遇了嘘声、倒彩,但是比赛结束后,日本女足打出了感谢中国的横幅并向中国观众鞠躬致谢。这个事情在中文网络上同样引起一阵波澜。有人说日本人虚伪,有人说日本人非常礼貌。诚然,日本女足打出横幅有刻意而为的成分在内,但是很多国人不了解的是,日本的球员在比赛结束后都会对观众致谢。运动员是一个职业,无论现场情形如何,运动员的责任是完成比赛。对前来观战的观众致意是职业活动的必要一环。这些还只是形式上的事情,彻底的职业化有更生动的例子。在中文网络上一度流传著一位日本救援队员在返回日本后给大家的留言。上面说自己的同事由于没有能够在中国成功抢救出灾民,心里承受巨大压力,决定辞职的事情。这番话再次感动了中国人。大多数人感动于日本人的真诚和心地善良。但是很少人提及这番话背后流露出的职业道德感和职业尊严。也许每位参加救援队的队员最初进入这个职业的初衷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几乎可能肯定的是,和其他很多职业不同的是,仅仅为了生活或者养家糊口,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会特意地选择这样一个职业。

  
热爱一个职业,并投身之,随著时间的流逝,自然生出的与此职业相关的自尊、自信就是职业化意识的最终极表现。虽然还不能确认那则留言是否是真的,但是在日本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让人感到惊奇。在自我意识中,救援的失利是职业生涯的污点。无法原谅自己,不能承受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和自责导致辞职。说起来有些过了,但是日本人就是这样对待和看待自己的职业的。中国人理解了日本救援队员的善良,但是忽略了他们的职业自尊心,就是因为这样的职业感还没有普遍存在于中国的社会中。

  
就我个人而言,在地震前和地震后,并没有感到日本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想法和态度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也许我们中国人感受到的这个“中日友好”一直就存在著,也许这种“友好”是上述被误读的一个结果。误读不是坏事,这些微妙的心理差异恰恰是现代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走向强国期间无法回避的一些课题。些许的不同感受,反应的恰恰是鸿沟般的社会发展进程的差距。跨越它,我们的国家就真正走向强大和繁荣。

  
为了后人在有同样的天灾时不再遭受同样巨大的损失,需要修补和加强的肯定不仅仅是房屋的抗震结构,中国人携起手来一起寻找还没有被发现的需要修补的漏洞吧。




 回复[1]:  夏雨 (2008-06-12 21:14:18)  
 
  好。但是最好写得再深一点。

 回复[2]:  夏夏 (2008-06-12 21:45:23)  
 
  有见地.

 回复[3]: 眼前突然一亮! 小林 (2008-06-13 08:08:17)  
 
  就像王道士正衔着旱烟管,看到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仿佛有千佛在跃动。是晚霞吗?

  
浅显易懂!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看到,都经历过的,却没有深刻地思考,意识到原因在哪里。不愧为博士!

 回复[4]: 二子写的好, 龍昇 (2008-06-12 22:14:06)  
 
  心态也好.

 回复[5]:  赵然 (2008-06-12 22:30:52)  
 
  好

  
我很热爱写作这个职业

  
咋就写不出您这种文字那

  
难道非得有个博士本本不成

  
呵呵

  
二先生很久没上了

  
无比怀念中

  

 回复[6]:  我 (2008-06-12 23:09:00)  
 
  在中文里,“日中友好”从来就是政治口号,确切地说,是政治家抚弄民众的工具。

  
和中国所有的政治口号一样,“日中友好”从来就没有和百姓的日常生活有过一丝一毫的亲和性。它和现在众口不离的“和谐”是同一个档次的东西。

  
拿我们自己来说,有多少人在日本的具体生活中会有意识地去“日中友好”?我们和周围的日本保持良好的关系,究竟是出于“日中友好”的动机呢,还是我们只是本能地做好基本的为人而已呢?

  
每个人都是在按自己的价值观、凭自己的感觉在行事。对这总体结果,拿“日中友好”的政治尺子去量,我觉得不伦不类。

  
和其它的政治外交口号“中×友好”不同,“中日友好”一词里有很多潜台词。在必要的时候,这些潜台词随时可以翻出来用作政治外交武器。所以,在中国无论是亲日还是反日的政治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使用“中日友好”这个政治口号。

 回复[7]:  夏雨 (2008-06-13 08:31:46)  
 
  〉真正的职业化意识也是现代中国缺乏的。

  
〉就是因为这样的职业感还没有普遍存在于中国的社会中。

  
确实如此,但其实楼主说的只是一句大实话。

  
问题是现代中国社会有没有,存在不存在,允许人们持有真正的职业化意识的条件?

  
当然这也是一句大实话

  
大量的事实不去提它,就说抗击非典的蒋永彦医生吧,他的职业化意识如何?他的遭遇又怎样?

  
中国民间抗艾滋病第一人高耀洁医生呢,难道说支撑这位80老人的不是真正的职业化意识吗?去问问她的感受吧。

  
人们虽口头上称赞他们,可各行各业职业人士没法照着做。

  
忠于职守是被圈在一个光辉灿烂的框框里的。现代中国不需要真正的职业化意识。这就是中国缺乏真正的职业化意识的原因。

  
〉中国人携起手来一起寻找还没有被发现的需要修补的漏洞吧。

  
这还需要寻找么?

 回复[8]:  蛇 (2008-06-13 09:54:49)  
 
  夏小雨蛮厉害的嘛!

  
> 人们虽口头上称赞他们,可各行各业职业人士没法照着做。

  
> 忠于职守是被圈在一个光辉灿烂的框框里的。现代中国不需要真正的职业化意识。

  


  
+++++

  
国务院于1989年4月颁布过一个通知:《关于召开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通知》

  
称:“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方针并具有以下条件者,可入选劳模:(1)在企业发展生产,深化改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2)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3)在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9)在其他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

  
其中,首要的条件是:

  
> 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方针者;

  
首先要做党妈妈的好孩子,然后···

  

 回复[9]: 看到,保存 科长 (2008-06-13 11:17:28)  
 
  日本救援队员四川地震灾区救援活动手记

  
06.11 21:56

  
【共同社6月12日电】川崎市消防局的副队长加藤哲(33岁)作为日本国际紧急救援队的成员参加了在中国四川地震灾区的救援活动。日前他给共同社寄来电子邮件,回顾了在灾区的悲惨见闻和救援活动的艰苦。邮件全文如下。

  
地震发生三天后的5月15日,中午过后接到消防局打来的电话,得知我将作为国际紧急救援队的一员被派往中国。我虽然时刻准备着出发,但派遣一旦决定后还是不知道从何着手,是该先向上司报告还是先和妻子取得联系?我对自己的动摇感到有些可耻,在心中对自己说“要冷静、要沉着”。我在不知不觉中抵达了成田机场,整个路程似乎只用了几分钟。

  
我们作为第二批日本救援队员于16日乘日航包机前往成都。即将抵达时,乘务员在舱内广播说“不知道有多少受灾者每天在不安中度过,他们一定发自内心地期盼大家的到来”。一阵沉默后,全体队员们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我快要落泪了。

  
到了成都后,我们乘巴士前往第一批队员正在进行救援的四川省青川县,沿着溪谷和山间公路行驶了约100公里。比二层家屋还大的巨石滚落在道路上,碾压了卡车和乘用车。看到这副光景,让人感到身处死地。行驶过程中我想尽量确保睡眠,但没能睡着。结果我们未能在青川县展开救援,转而前往北川县。我很焦急,希望能尽早进入救援。

  
第二天早晨,我们在北川第一中学开始了救援活动。我听说这个中学的升学率在县里首屈一指,学生从13岁到18岁不等,因为是寄宿制,许多学生远地来此就学。五层教学楼的一层和二层完全垮塌了。在水泥地板和梁柱之间挤压着许多一看便知是孩子们的胳膊和腿脚。

  
之前我听说有数百名孩子被活埋,但还半信半疑地觉得“世上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吧”。实际看到胳膊和腿脚后我愕然了,信息是真实的,面对这种悲状该从何做起?废墟中没有人对我们的呼喊声作出反应。

  
救援队被分为幸存者搜寻班和救出班,我负责救出。救援开始后不久,我们打碎了倒塌的砖墙和水泥墙,从下面搬出一个女孩子。随着挖掘的进展不断有孩子的身体出现,年龄都在十三四岁,有的手中还拿着手机。尽管他们显然都已经死了,但我们不能让他们在30多度高温中被压在沉重的混泥土下。我们不顾一切地挖掘。

  
我们只想把孩子的遗体交给他们的家人。我想如果活下来的父母和家人正在寻找孩子,我一定要碰上他们。为了不留下心理创伤,我们一直注意不要太在意遗体,但队员们都在小声地说“太可怜了,太可怜了”。

  
教室里面散乱着眼镜、手表、写有工整字迹的笔记本、课本和手工制作的提包。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快乐地玩耍。他们生前一定是被父母和身边人们所钟爱的宝贝;他们本来能好好学习,将来大有作为,然后就业结婚成家,度过幸福的一生・・・・・・想到这些,巨大的无奈让我的喉咙有些哽咽。

  
后来有医疗队的医生说:“这些孩子们在霎那间被压在墙下,想来他们没有感到痛苦。”这让我心里多少好受了些。而后我们在校舍的地板上钻了几个直径约60毫米的小孔,用摄像头搜索,还搜索了电磁波探测装置显示出有反应的场所。遗憾的是没有发现幸存者。

  
救助过程中发生多次余震,不知道头上的废墟何时会崩塌。我对队员们说万一这里塌了就逃生,大家都做好了从4米高的窗口跳下去的心理准备。我们和来自北京的消防队员们一同进行救助。虽然语言不通,但大家共用器材,在有崩塌危险的地方彼此努力确保对方的安全。为了救出受灾者这个共同目的,我觉得大家并不很需要语言。

  
离开日本时和回国后,许多人问我“是不是更早进入灾区就能挽救许多人”。我觉得是这样,无论国内国外,灾害发生时迅速派遣(救援队)是今后的课题。但是,我们的工作是在彼时彼地尽最大努力,在此次的派遣中,我们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了。“希望救出人的是日本救援队”,这虽然是我们的自负,但对于获救者而言,被谁救出的并不重要。

  
我祝愿活下来的人们能够超越悲痛,早日重建家园。我深深祈祷现在的废墟中已经没有尚未被发觉而正等待救助的人了。(完)

  

 回复[10]: 分清不同的层面。 liang (2008-06-15 14:27:13)  
 
  民意如流水,不必太在意。假如福田去拜靖国神社,中国网民就又会骂声一片的。

  
中日之间在人道层面可以是朋友,在贸易层面可以是伙伴,在国家利益层面则是敌人。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专栏文章
    赛德克巴莱 
    韩方一战 
    张绍刚之觞 
    选秀 
    救助 
    离开苹果 
    下台之辩 
    裸婚 
    选择信任 
    天灾人祸里的别样话题 
    子弹往哪里飞? 
    有关于钱云会事件 
    《剑雨》 
    网络 
    写在和平奖之后 
    日本的样子 
    关闭 
    人在旅途 
    猪流感下的理想主义 
    喝酒的罪过有多大? 
    闲谈日本明星 
    又谈iPhone 
    有关劳模的若干问题 
    中国人和奥斯卡 
    加班 
    说说赵本山 
    恶评系列之水浒宋江 
    重读《回忆录》 
    乱谈经济危机 
    说说新闻报道 
    小谈林嘉祥事件 
    传教 
    李米的猜想 
    由神七想到的 
    逐鹿 
    恶评系列之射雕英雄传(下) 
    恶评系列之射雕英雄传(上) 
    烂评《赤壁》 
    退休快乐 
    闲聊iphone 
    震出来的“友好”? 
    四川大地震感受 
    假期 
    购物盲 
    艺人和律师艺人 
    开诚布公 
    集结号 
    香港功夫武侠片(12) 
    香港功夫武侠片(11) 
    香港功夫武侠片 (10) 
    香港功夫武侠片(9) 
    香港功夫武侠片(8) 
    香港功夫武侠片(7) 
    香港功夫武侠片(6) 
    香港功夫武侠片(5) 
    香港功夫武侠片(4) 
    香港功夫武侠片(3) 
    香港功夫武侠片(2) 
    香港功夫武侠片(1) 
    纯粹闲话 
    再读鲁迅 
    珍惜时间 
    八IT(9) 
    八IT(8) 
    八IT(7) 
    八IT(6) 
    八IT(5) 
    八IT(4) 
    八IT(三) 
    八IT(二) 
    八IT(一) 
    一年一度说春晚 
    写作 
    奴才 
    日本产品的背后(三) 
    日本产品的背后(二) 
    日本产品的背后(一) 
    辱华? 
    我看博客 
    吃西餐 
    韩流观 
    梦想照不进现实 
    手帐 
    Home Center 
    中国人看中国人 
     一举两得三国四记 五鹊六雁八和九生 
    说说《24小时》 
    网络十年 
    阮氏三顾茅庐(之五,隆中对) 
    阮氏三顾茅庐(之四,理想) 
    阮氏三顾茅庐(之三,刘关张) 
    阮氏三顾茅庐(之二,路上) 
    阮氏三顾茅庐(之一,启程) 
    呜呼,陈凯歌 
    三面《艺伎》 
    三十而立 
    相声回来了 
    青春豆与摇滚 
    牯岭街里残酷的杀人事件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