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陈希我
>> 我的后悔录
字体∶
大
中
小
应台湾《中国时报》“中国印象”专题之约而作:《尴尬之土》
陈希我 (发表日期:2006-09-23 09:00:48 阅读人次:2064 回复数:6)
民间有传说:沉东京浮福建。说是起初并没有福建,倒是台湾海峡上有个叫东京的陆桥。东京沉了,福建浮了。但这东京无从考证。倒是中原确有一处东京的:宋的京城。中州板荡,宋亡了,福建兴了。
若把中国的版图看做一片秋海棠,那么福建就在这叶片的边缘,叶子落了,边缘首先枯萎;若是看做一只母鸡,它则是母鸡之尻。中原王朝危急了,福建就被御幸;安稳了,福建就遭冷落。福建倒像是中国的“风月宝鉴”的反面。典型的是晚清,帝国岌岌可危,福建居然空前繁荣了起来:船政学堂,海军……从陆地文化转而海洋文化,那勿宁是亡国文化;那一时福建出了大批影响人物:林则徐、沈葆桢、严复、萨镇冰、林纾,还有林旭、林觉民……他们勿宁是帝国的掘墓人。
亡国政府,仓皇腐败,哪里顾及社稷?只撒下众生百姓像没有娘的孩子,甚至还遭受更残酷的压榨。惹不起,躲得起,福建人走了,漂洋过海,处处无家处处家。有道是,哪里有海水,哪里就有中国人;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福建人。其实还有一句: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犯罪。从东南亚到日本,到美国,到欧洲,从刑事犯罪,到经济犯罪,到政治弊案,常常都可瞥见华人的身影。也难怪,一个流亡的群类,从没有一个值得托付的祖国和政府,于是就无所忌惮了。反正不是自己的国家,大不了搞糟了,拍拍屁股再挪个地方。日本台湾籍作家邱永汉有个词:“亡国之民”。
“亡国之民”无祖国,却有“帮”, 一盘散沙却又抱成一团。“福建帮”是最大的帮派之一。但其实福建并非青一色整体,光是语言就至少几十种,隔一座山就听不明白了。有的一个县内就有十几种。有个笑话说,曾经某国商店来了个顾客,语言不通,原来是中国人;老板叫了店里北京来的伙计翻译,仍听不懂,原来对方是福建人;又叫来了福建人,还是听不懂,原来对方是闽南人,这边是福州人。但不论是福州人,还是闽南人,在北京人眼里,通通都是福建人,素质低,偷渡客,丢中国人的脸!但是中国又是什么脸呢?在东京,每年10月1日,就有机构写了“国庆”,升起了“五星红旗”。到了10月10日,赶紧撤下,因为另一方“青天白日满地红”要升起来啦,可别沾上了对方的“国庆”。人家问我:到底哪个是你的国旗?我很尴尬,不知如何回答。归根结底它们都不是,它们只是党国之旗。可又都是。要不是,还有哪个啊?我只能让它代表,它确实是我的中国脸。
在奥运会上,我们也姑妄拿着这个旗帜欢呼呐喊。当同胞登上了领奖台,我们的胸中也激荡着民族自豪感。但是我们心里也嘀咕:这个国家是我的吗?大陆不是,台湾更不是。我的福建过去还曾是攻台“前线”。可是海峡那边有我的亲人呢!他们是1949年前出国的,拿着中华民国的护照,再回不到家乡福建。那时候我小,天天向台湾开炮,我总担心哪颗炮弹打到我亲人家的灶台上了。“6·4”时我也在海外,传说大陆要内战了,要分裂,我也回不去了。但这下台湾是不会让进的,因为我拿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虽然庆幸后来没打起来,但是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会乱呢?而且,这不乱的国家,就真是我的祖国吗?这样的祖国,是我的后盾吗?
再没有比在国外,更深切感受到这种痛苦了。人家再好,也不是你的;人家歧视你,可是想想你也只能被人歧视,无话可说。再没有比受歧视又无话可说更可悲的了。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吧,可是这国家,你说了不算。你只能流亡。遥望故土,“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分田也没人种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年轻人跑了,跑出国去。挣了钱寄回来砌房子,于是也显示出繁荣的景象了。于是地方领导视察小学,会对老师说:“好好教,长大了让他们偷渡去!”有人把福建经济称之为“偷渡经济”,并不公允,全面的说法是“外向型经济”。因为还有更多的没能跑出国的,跑到大城市去,打拼,做生意。先是企图面向台湾,可是人家不理你——最近的,反而是最远的。本来的活路又成了死角。就面向别处吧!福建人是爱打拼的。聪明的福建人心里最明白,别的全是空的,发展就是硬道理。
多少次梦里回福建,梦里的福建是湿润的。那里尚有巨大的森林,那里的武夷还很翠绿,那里盛产乌龙茶,那里的人喜欢用泡工夫茶来做回自己。一茶二水三火,水以山泉最好,燃料以无杂烟味的木炭为佳,茶叶是半发酵乌龙茶上乘。先沸水烫壶,谓为“贵妃淋浴”。然后装茶,称之“观音入殿”,六七成满,三分一的茶末要放在中层。冲泡时水壶要提得高高的,所谓“高山流水”。斟时要低、快、匀、尽。匀,是要顺序均匀,一二三、三二一,如“关公巡城”;尽,是不留点滴,如“韩信点兵”。品茶呢,分三口品。先轻轻啜上一口,留在舌间,刹那齿颊留芳,感慨万端。环顾四周,满目苍茫。谁在唱《长相思》?这废在福建的中国古乐南音,哀婉凄凉,满是家国的兴衰离合。是那个盲人占卜师唱的吧?在他那骨碌碌转动的眼皮底下,可曾又见王朝偏安,歌舞升平。那一日,忽喇喇大厦倾,琵琶弦断,袅绕着至今不绝的亡国之音。
回复[1]:
文炜
(2006-09-23 10:42:46)
很有历史纵深感。情深意切。
回复[2]:
陈梅林
(2006-09-23 11:29:54)
典型的福建人抒发的福建之感,恐怕其他地方的人并不这么看待福建。
回复[3]:
文炜
(2006-09-23 12:06:27)
何止“福建之感”?“国”和“家”是不可分的。说中国之感倒是真的。
回复[4]:
雪非雪
(2006-09-23 12:31:29)
福建人是爱打拼的。聪明的福建人心里最明白,别的全是空的,发展就是硬道理。
…………………………………………………………………………………………
楼主归纳精到。福建人所以变聪明了,就因为悟出了“没有后盾”吧。
去过4次福州,接触过几届福建尤其是福清和龙田的留学生。他们都是走正规途径赴日求梦者,能吃苦但是吃得清醒。目的明确。跟福建人打交道印象较好,做事有规则,不情绪化。相比之下东北那边就显得有些地域个性化,大大咧咧的热乎模糊。
回复[5]:
陈梅林
(2006-09-23 12:40:42)
文炜:抱歉,我没说清楚。“遥望故土,“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分田也没人种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年轻人跑了,跑出国去。挣了钱寄回来砌房子,于是也显示出繁荣的景象了。”这确实是福建独有的风景。
回复[6]:
希我的文章好啊!
我是局长 (2007-10-05 11:28:03)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我的后悔录
“圣徒”之“恶”
后藤健二的责任感与无责任感——答日本某媒体问
为什么不能直面正常国家日本?
安倍的腰
张艺谋做错了什么?
大岛渚的“性政治”
夏目漱石:永远的困境
太宰治的“生”、“罪”、“死”
社会转型期与作家的选择
答《信息时报》“中国文学最好的时期?”专题
致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公开信
北京人
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公开信
答《晨报周刊》:我们易怒易怨像个怨妇
铁主席,请用“哲学”说服我!——致铁凝主席的公开信
自由下的囚徒
“爱国贼”以及“爱国奴”
生命不是用来糟蹋的
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魔咒
理想者的挣扎
败诉:战斗到2009
"审判"《冒犯书》
我们屡屡被“爱国”绑架
审前会议被委以“国家机密”
哭谢晋
我起诉!
亡民的饕餮
我与老师的劫缘
茶世界
答《东南快报》问:“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挂牌
我们该遭“天谴”吗?
母亲(小说)
罪恶(小说)
奥运:改头换面的战争
答《晨报周刊》问:索尔仁尼琴——文学、祖国与良心
过去,而无法过去
向“老愤青”柏杨告别
久入鱼肆之后
考试
我们什么时候学会道歉?
瞧人家境界
穿和服的女人
换个角度看重庆“钉子户”
打屁股
我的真善美
新书《冒犯书》代后记:一个作家的诞生
答《南国都市报》问:陈希我与文学:谁冒犯着谁?
汉学家群起批判中国文坛 中国作家四面楚歌
为《新京报》“鲁迅逝世70周年”专题而作:《超越和未超越的》
三岛由纪夫、平冈公威与我
两耳锅系草鞋耳
应台湾《中国时报》“中国印象”专题之约而作:《尴尬之土》
东京审判,审判了什么?
抽烟
小说《我的补肾生活》连载三
小说《我的补肾生活》连载二
小说《我的补肾生活》连载一
另一种世界大战
第三只眼看道歉
小说《带刀的男人》连载二
小说《带刀的男人》连载一
小说《旅游客》连载二
小说《旅游客》连载一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三封信
小说《我们的骨》连载三
小说《我们的骨》连载二
小说《我们的骨》连载一
小说《晒月亮》连载三
小说《晒月亮》连载二
小说《晒月亮》连载一
小说《上邪》连载三
小说《上邪》连载二
小说《上邪》连载一
战场---也为母亲节作
小说《遮蔽》连载之三
小说《遮蔽》连载之二
小说《遮蔽》连载之一
小说《又见小芳》连载三
小说《又见小芳》连载二
小说《又见小芳》连载一
小说《风吕》连载四
小说《风吕》连载三
小说《风吕》连载二
小说《风吕》连载一
到丽江去
与命拉扯
被豢养的狼
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我的后悔录
长寿则辱
大写意的吃
请让我成为您的孩子
何谓边缘生活
爱你,咬你!
又是一年樱飞时
手表如妻
开会
小说《抓痒》初版后记
小说《抓痒》台湾繁体版自序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