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刘大卫 >> 伸脚轩
字体∶
论中国人逻辑思维能力之低下

刘大卫 (发表日期:2010-06-15 18:00:51 阅读人次:3152 回复数:20)

  论中国人逻辑思维能力之低下

  
吾丁

  


  
1.两个群体的文化性格对比

  


  
中国传统社会里没有“知识分子”这个词汇,读书人属于“农工仕商”四大社会阶层的“仕”。近代碰到英文词“Intellectual”,便发明了一个“知识分子”这个词来对应,其实,Intellectual这个词汇在欧洲文化里所指的人群,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完全对应的群体。相类似的是,中国人习惯于把秦汉以降到清朝为止叫作“封建社会”,进而把这一段历史时期用“feudalism”来对应,则是完全驴唇不对马嘴。马克思所使用和指称的欧洲的“feudalism”和秦汉以后的各王朝的社会形态,是根本不同的。中共这个乡村文盲团体,压根就没能理解这些东西,所以到现在意识形态才弄得一塌糊涂,连自己都解释不清楚,只好摸着石头过河——恐怕他们永远也过不去。这里不谈封建社会,只说知识分子和思辨。

  


  
Intellectual这个社会阶层,从古希腊开始,首先是一群生活无忧,为了追求学问而脱离实际的人群。他们既不用学习和考试来作为谋生的手段,也没有“学而优则仕”的功利目的,对于“治国平天下”也没有参与的欲望或兴趣。他们生活在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个独立无依的虚无缥缈的世界里,他们为了学问而学问,学而不致用,喜欢追问对与错,喜欢思考概念和逻辑,等等,用中国人的革命语言说,这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脱离劳动人民,既没有“社会责任感”又不“爱国”的落后分子们的团体。

  


  
从这些人开始,确切地说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利斯多德开始,整个欧洲的哲学体系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蔚为大观的庞大体系。以后的欧洲哲学的各大流派,以及名闻遐迩的一代代的哲学家们,都是按照这个风格来追求学问的。我们现在去看欧洲的古典哲学,就会发现他们所醉心所热衷,倾其一生所钻研的,都是中国人看起来“没有用”的虚空的概念和空洞的逻辑,完全不给研究者带来任何实际的好处和利益。哲学研究的最高目的,就是追求“终极真理”,为了这个目的,各大流派的哲学家们,虽然各持己见,但是总体来看,整个学术研究的风格完全是脱离实际利益和好处,单纯地为了学问而学问的方式。在这一点上,所有的学者和流派都是一样的。什么是“是”,什么是“是什么”,什么是“存在”,“存在物”与“存在本身”的区别,什么是“普遍原则”等等这些概念,从亚利斯多德开始,到近代的尼采,托斯妥耶夫斯基,每个人的思考都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从形而上学占据主导地位到近代对形而上学的反思和批判,进而提出针锋相对的“个体的生存困境”,“生存的绝望”,加上对“上帝即善”的反思,回响着舍斯托夫对古代贤哲的质问和批判;而对于“存在”的思索,则贯穿了从亚里斯多德到海德格尔的2000年间的历史跨越。

  


  
这种超然自在的,以思考为乐趣,以思辨为最终目的的学术风格,是欧美人文研究者的基本性格。从西欧的intellectual到东欧的intelligentsia,都属于这样一个精神贵族的世界。这是一个与远东古老神秘文化完全异质的阶层。从衣食无忧风流倜傥的罗素,到贫困潦倒矢志不渝的史宾格勒;从听到“普遍规律”就要脱帽敬礼的康德,到对形而上学毫不留情深刻批判的尼采和舍斯托夫,每个哲学家都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还有他们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的维特根斯坦,家境殷实,父亲是大企业家,是维也纳富甲一方的望族。但是醉心于哲学思考的维特根斯坦,对于父亲的遗产完全没有兴趣,分文不取,一生过着清贫的单身生活,甚至连外出开会的路费都没有,还要请罗素变卖他在剑桥的家具来筹措路费。他给自己的得意门生的毕业赠言竟然是:去找个体力劳动的工作!那里才能体会真正的人生。而才华横溢的维特根斯坦本人,除了在剑桥教哲学以外,当过煤矿工人,小学教师,战地护士,还曾做过设计师,每一样工作他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他那高迈强健自由自在的灵魂里,没有功利,没有实用主义,没有现实利益和好处。他是“知行合一”人生准则的最高典范。

  


  
面对这样的真正的哲人,我无法不肃然起敬。偶尔拜读他们的著作,虽然很晦涩难懂,边读边思考,有时还要反复地读好几遍,往往读了半天才读了两页,但是这样的阅读往往是令人甘之如饴的深度精神享受。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欧洲intellectual 与东方的“士子”这两类人,从一开始就是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的,也最终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性格,他们的隔阂是如此之深,乃至彼此完全不能彻底沟通和融合。

  


  
中国上古时代,也曾经有过衣食无忧的美好岁月,后来慢慢地变成穷山恶水与刁民的世界,就再也没有哲学思辨出现了。在那段美好岁月里,出现过老子,这是上古时代的一个杰出的intellectual,道德经是一部充满了思辨乐趣的著作,现在读起来仍然能令人感到先人的智慧。从这个角度说,老子是最接近欧洲intellectual的一个同类。近代的中国,能够持守独立自由之精神,超然忘我于自由世界的,大概只有蔡元培陈寅恪等寥寥可数的几个学者而已。

  


  
可惜的是,老子的道家系统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辨的乐趣,在老子以后嘎然而止,成为文化史上的绝响。孔子的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但是,论语里并不包含思辨的成分。论语通篇都是孔子的教导,他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良民,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公民,如何待人处世,如何处理人生的各种关系,用我所喜爱的作家王小波的话说,“就是人际关系那一套东西”。孔子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不是思辨者。论语里没有思辨的乐趣,只有一些人生的经验和教导,供人学习和参考。

  


  
儒学不是以启迪的方式开启人的智慧,也不主张独立思考。他教导你如何去做,你只要按照他的教导去做就可以了。这就是后来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性格,一方面他们循规蹈矩唯贤是尊;另一方面,他们从一开始就匍匐于先贤和权力的脚下,逐渐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超然的思辨能力,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就慢慢地成为了与”intellectual”截然不同的两种群体。

  


  
慢慢地,中国人就发展成为整体性“思辨能力缺乏症”,不讲究明确的概念,不讲究严密的逻辑,不讲究以理性为基准的推理,因而他们没有是非,不辩对错,没有原因和结论,一切皆以实用性和功利性为出发点进行思维。

  


  
2.普遍性思辨缺乏的现实例证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文化世界里。比如,法国的文化虽然有其独到和灿烂之处,但那不是我的文化。我的生活里也没有法国人的因素。我们在现实生活里,或者在虚幻的网络上经常能碰到的,能接触的,能交锋的,基本都是同种文化的人。这样,我们就能深刻和真实地感受到这种文化的特征。

  


  
据说鲁迅先生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支那人的性格》翻译出版。他有一个遗愿,大意就是说“很想看到有人把史密斯的《支那人的性格》翻译出来”。可见这本书对支那人的分析定有独到之处。后来有人翻译了,书中有一个例子说明中国人思维与西洋人不同之处。作者举例说:“你若问一个中国厨子,你做面包为什么不放点盐呢?中国人往往回答你:是的先生,我们做面包不放盐”。作者在列举了许多类似的例子以后总结道:中国人不会按照理性去推理,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和事情的原因,他们习惯于用事实本身来解释事实。

  


  
前几年我在某网络上看到过一位伟大的中国女性发表的高论,面对众人对大跃进的批判,她说她感谢大跃进。理由是什么呢?她说她爸爸是北京军区的一位官阶很高的军官,大跃进年代她们家一点儿也没有受影响,别人家都没有吃的,她们家什么都有,甚至有罕见的奶糖和其他奢侈品,因此她说,她感激大跃进。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因果关系脱节”的思考例证,很多网友气愤冲天,对她破口大骂。我只想说,很显然,这位伟大的中国女士把因果关系完全搞错了。她应该感谢的是她爸爸,确切地说,她要感谢她爸爸的官阶和特权,她所能享受到的一切,皆来自于特权,而不是来自于大跃进。换句话说,有没有大跃进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她爸爸是高级官员,她任何时候都能吃到奶糖和饼干。

  


  
还有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思维习惯,就是无法按照一贯性的思维去思考,不断地转换话题,直到把问题搞得面目全非。我所喜爱的作家鲍尔吉原野,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很形象地描述了他在商店里遇到的这类尴尬。他本来想买山西产的蜜枣,问了商店里的女服务员,答曰“只有陕西蜜枣”。曰:“我要买山西蜜枣,陕西的我就不买了”,刚要走,女服务员不满地发起牢骚:“山西不就是陕西么!不就差了一个字么!就你那么矫情!”作者回过身来想说明山西和陕西不一样,如同贵州不是苏州,但是服务员已经将话题转换了:“显得你有学问是不是?不就是个知识分子么,你有啥了不起啊?你说,你有啥了不起?!”。

  


  
问题从“山西与陕西不一样”发展到了“你到底有啥了不起”,转变之迅速,令人措手不及,若非那种思维的高手,你最好马上逃走,否则她还会招来群众“评理”,这种“理”只能越评越乱套,作者只能落荒而逃。

  


  
集体性思辨能力缺乏症,根源是传统文化的性格偏颇,到现代中国,更加上以乡村文盲为主体的中共这样一个执政集团,他们对文化的隔阂和蔑视,导致全民性的反智倾向愈演愈烈,执政集团唯一关心的是本利益集团的权力和利益,作为手段,就是让他的人民失去思辨的能力。不会思辨的人民,自然没有能力从本质上认识到这个政权的荒谬和反动。执政集团瞒天过海,日复一日地宣传类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明天会更好”“稳定压倒一切”,用这样的口号给民众洗脑,并封杀一切可能的批判和质疑,所以,这些本来从逻辑上可以轻松被推翻的论述,恰恰成了大部分中国人深信不疑的“真理”,这类人我们经常能接触到。

  


  
我在一个北美的网站上就碰到过类似的中国人。有人提出一个判断“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有尊严”,这个判断按照“必要条件”是否成立?我对此很有兴趣,也参加了讨论,大家各自论述到最后,发现被论述的那个主题,从逻辑来说的确不符合“必要条件”,没想到那位自称为“逻辑学家”的先生却恼羞成怒地拿我的国籍来攻击我。我一看,陕西也成了山西,“必要条件问题”马上要变成“国籍问题”,我便落荒而走。

  


  
在我看来,谈论“必要条件”,我们就按照逻辑推理来谈,跟其它的问题不相干。至于国籍之类,不过身外之物,跟逻辑推理有什么关系。

  


  
还有一位,偶尔拿出基督教会崇拜的内容来显示自己对上帝的崇拜,但是通观其言其文,他并不把上帝放在一个崇拜的位置,他所引以为自豪的人生宗旨乃是“爱国主义”。

  


  
以上提到的两位,都属于“海外爱国者”,对他们来说,爱国主义是最高的价值观,其他种种,包括人格成就乃至学问和信仰是次要的,是从属于“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之下的。这是他们的明显特征。他们都是在中共教育下,从求学阶段就深深地陷入爱国主义思维的怪圈的人,如今人到中年,仍无法改变自己的思辨混乱症,令人无可奈何。

  


  
我想到很多欧洲著名的学者,在本国的政治生活处于黑暗年代时毅然去国,而且明言“这样的国家不是我的祖国!”,说这种话的,就是那种灵魂自由,超然物外,为了追求对与错而不顾一切的人。这也正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的弗洛姆所主张的“普遍的伦理价值”的真实含义。弗洛姆推崇“人类的普遍价值”胜于“某个社会的内在价值”。我是这个理论的信奉者,因此我首先认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人”,然后才是一个有国籍有文化属性的“社会人”。

  


  
3.不可逾越的鸿沟

  


  
欧美的人文学者,历来都是以活泼自由的心灵来进行思辨活动的。在今天的欧美各个一流大学里,人文学科仍然是热门学科。哲学家,历史学家,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是我们观察今天的中国,却发现这类人文学科却门可罗雀,中国一流大学的文史哲系备受冷落,招生人数都会担心完不成限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热衷于“MBA”,经营管理,财经股票,贸易,或者当律师,总之都在关心与“赚钱”直接相关的学科。两相比较,我们可以断言,欧美之领先,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我们应该坚信有一些人类共同的理念是不会变化的。健全的社会,发达的国家,绝不仅仅是器物的精巧与丰富,更在于国民灵魂的自由和思辨的健全。整体国民思辨的健全,对于一个国家的前途至关重要,而在一个常年充满了荒谬思维的社会,要使国民建立起比较健全的思辨能力,必首先端赖少数精英人士的觉醒和宣传。诸君对此均可作如是观耳。

  


  
2010/6/15

  
东京

  




 回复[1]:  冬雪 (2010-06-15 20:11:03)  
 
  好文!

 回复[2]: 发现了一个: 老唤 (2010-06-15 20:15:42)  
 
  》》:[中国人习惯于说秦汉以降到清朝为止叫作“封建社会”]

  
[说]》》》[把]

  
魏晋时代的清谈家们有点儿思辨哲学的味道,只不过常被国人当作取笑的对象。

 回复[3]:  伴我醉 (2010-06-15 20:57:11)  
 
  日本对嘎麦龙,日本的那个村长跑到南非去给嘎麦龙加油,这要在中国的话会怎样?

 回复[4]: 你就是传说中的“少数精英人士”?哈哈 科长 (2010-06-15 21:00:00)  
 
  

 回复[5]: 诸君对此均可作如是观耳。 龍昇 (2010-06-15 21:27:45)  
 
  局长此文挺深奥的,我得通读几遍,认真领会才是。

  
倒是说事儿“……无法按照一贯性的思维去思考,不断地转换话题,直到把问题搞得面目全非。”的人最近常见。

  


  
再有:“诸君对此均可作如是观耳。”句。能翻出白话来听听吗?

  


  

 回复[6]:  夏夏 (2010-06-15 21:48:15)  
 
  这文章留着明天静下心来时看.

  
板凳,不好意思啊.

 回复[7]: 共鸣! 逻辑 (2010-06-15 21:51:16)  
 
  中国上古时代,也曾经有过衣食无忧的美好岁月,后来慢慢地变成穷山恶水与刁民的世界,就再也没有哲学思辨出现了。在那段美好岁月里,出现过老子,这是上古时代的一个杰出的intellectual,道德经是一部充满了思辨乐趣的著作,现在读起来仍然能令人感到先人的智慧。从这个角度说,老子是最接近欧洲intellectual的一个同类。

  
看到这里总算发现刘先生也并非极端惯犯 可爱!

  
还有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思维习惯,就是无法按照一贯性的思维去思考,不断地转换话题,直到把问题搞得面目全非。我所喜爱的作家鲍尔吉原野,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很形象地描述了他在商店里遇到的这类尴尬。他本来想买山西产的蜜枣,问了商店里的女服务员,答曰“只有陕西蜜枣”。曰:“我要买山西蜜枣,陕西的我就不买了”,刚要走,女服务员不满地发起牢骚:“山西不就是陕西么!不就差了一个字么!就你那么矫情!”作者回过身来想说明山西和陕西不一样,如同贵州不是苏州,但是服务员已经将话题转换了:“显得你有学问是不是?不就是个知识分子么,你有啥了不起啊?你说,你有啥了不起?!”。

  
气死人不偿命 共鸣!

 回复[8]: [论 老唤 (2010-06-15 22:22:15)  
 
  没有中国的世界杯和没有世界杯的中国]

  
众所周知,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假设[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不是真正的傻逼的话,世界杯的冠亚军无疑。。。。。。

  
(未完,待续)

 回复[9]: 不敢当不敢当。 自带板凳 (2010-06-16 08:38:02)  
 
  你就是传说中的“少数精英人士”?哈哈 科长

  
----您是您是。

  


  
回复[5]: 诸君对此均可作如是观耳。 龍昇 (2010-06-15 21:27:45)

  
“诸君对此均可作如是观耳。”句。能翻出白话来听听吗?

  
----你们几位听好了,我说什么你们就好好听着,就行啦。

  
*不好意思龙爷爷……您替我兜着点儿。。。

  


  

 回复[10]: 六十耳顺! 逻辑 (2010-06-15 22:33:20)  
 
  懒得辩解!境界。

 回复[11]: 「封建」这个词是日本人翻译的 tellme (2010-06-16 20:12:00)  
 
  将日本的中世纪翻译成“封建社会”,对应英文的 feudalism,

  
这个翻译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中世的日本在狭小的土地上有几百个藩国。每个藩国由一个掌握强大权利的「大名」和他的战士——武士们统治。在人口200万的大都市江户,天皇授权「将军」组织中央政府,即幕府。虽然是中央政府,但幕府却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直属的占全国约1/4的土地。其它各藩国独立行使行政、军事、财政、司法权利,甚至还可以自己发行货币。。。

  
========

  
Feudalism, contractual system of political and military relationships existing among members of the nobility in Western Europe during the High Middle Ages.

  


  
Feudalism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granting of fiefs, chiefly in the form of land and labour, in return for political and military services-a contract sealed by oaths of homage and fealty (fidelity). But lord and vassal were both free men and social peers, and feudalism must not be confused with seignorialism, the system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lords and their peasants in the same period.

  
=========

  
中国从日本逆输入“封建社会”一词,扯淡的是中国Feudalism意义上的封建社会非常短(也就是西周),基本都是中央集权社会。

  
“封建”这个词在中国的滥用,完全是对日本东施效颦的结果。

  

 回复[12]: 真是的 大汉临离 (2010-06-16 12:00:13)  
 
  我看你这文也够长的了

 回复[13]: tellme说得很好。 自带板凳 (2010-06-16 12:38:46)  
 
  将日本的中世纪翻译成“封建社会”,对应英文的 feudalism,

  
这个翻译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正确。

  


  
中国从日本逆输入“封建社会”一词,扯淡的是中国Feudalism意义上的封建社会非常短(也就是西周),基本都是中央集权社会。

  
----正确。

  
确切地说,秦统一了六国,就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结束了。从那时开始进入了一个皇权制(家长制)社会形态,一直持续到今天,仍然是皇权制。

  
这个社会形态与马克思提到的欧洲的feudalism完全不同。

  
日本的“封建社会”与feudaliam是很相似的。

  


  

 回复[14]: 大汉,对不起。 自带板凳 (2010-06-16 12:40:12)  
 
  

 回复[15]: 中国的问题 四海为家 (2010-06-16 12:51:57)  
 
  主要是滥用了从日本引进的这些变成汉字的西方概念。

  
例如“封建思想”、“老封建”。说这话给人家扣帽子的人,压根不知道“封建”是啥东东。

  
还有中国人经常挂在嘴上的“某某主义”,跟那个主义的真身多半是没关系的。

 回复[16]: 对。 自带板凳 (2010-06-16 12:58:44)  
 
  我现在的突出感觉就是,很多人一开口,就会冒出很多含义不明确或不正确的概念和名词,很难交流。

  
如果你去跟他较真,“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含义?”

  
他就不高兴了,就开始扯到“你到底有啥了不起”那边去了。

  


  

 回复[17]: 8楼这个反革命 自带板凳 (2010-06-16 14:29:44)  
 
  又在恶毒攻击“人民群众”,别以为我看不透你的狼子野心!

  
嘿嘿

 回复[18]:  邓星 (2010-06-16 17:52:16)  
 
  今天我总算读完了。自以为大致也领会了。。

  
知识分子虽然在小居酒屋喝大碗酒吃毛豆,思维还是挺利索的。。

 回复[19]:  雪非雪 (2010-06-17 12:10:23)  
 
  欣赏下“双规”市长对话思维。

  
以下为引文:

  
2008年11月,央视《半边天》栏目制作了一个对中山市长李启红的专访——《女人的力量》,专访视频随李启红案发而被传播得更广。从视频上看,李启红明显暴露了语言能力不足的缺陷,或者答非所问,或者不知所谓。

  
一个典型的对话是,主持人张越问:“他们怎么会让个小孩当居委会主任呢?”李启红答:“那个时候呢,那个时候不同,因为我小学毕业,因为当时这个年代,加上我家庭比较困难。我就没有读书了,就出来参加工作。”

  
在谈到她曾担任妇联主席一职的感受时,李启红说:“妇联这个工作,因为它的空间比较大,因为主要你就是能够围绕你的服务对象,一个妇女一个儿童,然后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可以自主的,可以开拓性地开展工作。”

  
http://news.qq.com/a/20100616/000001.htm

  
《广东中山女市长被双规 据称家族财富达20亿》

  


  

 回复[20]: 惭愧惭愧 自带板凳 (2010-06-17 13:01:36)  
 
  “知识分子”真不敢当。

  


  
在中国当市长不需要思维,靠思维弄不到20个亿。

  
呵呵呵。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伸脚轩
    我要当专家 
    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斯诺登快入党 
    日本队出线之后 
     那些人到底在哪里? 
     小小的幸福 
    梦/结/红 
    中国人的幽默和禁忌 
    论中国人心灵深处的贫穷基因 
    一场无耻的闹剧,两个悲惨的烂人 
    从中国人的面子说高铁和航母 
    修改稿:中国人到底如何丢掉了钓鱼岛 
    论钓鱼岛是我党的救命稻草 
    从“建国以来”说开去 
    把耶鲁女孩剁了试试看 
    论阉割之种种 
    骆家辉就是那匹不幸的马 
    静止的美与流动的美 
    最后的海军上将:井上成美 
    石原的辣椒水及其他 
    吾丁的看法 
    铁娘子伴我度周末 
    什么冷战热战,都是利益之战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儿 
    满州铁路与“亚细亚号” 
    幸福时速90公里 
    中国会是下一个利比亚吗? 
    把大桥崩塌了 
    日本对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技术援助与交流的一些背景资料 
    茶趣杂谈 
    谈谈历史的重演 
    如今的记者和编辑…… 
    制止爆炸,拯救越南 
    三峡大坝到底如何防洪? 
    我的名字,别人的名字 
    三峡本无事 
    我不再主张炸掉三峡大坝 
    狗日的好人们(修改稿) 
    一条大河波浪宽 
    论中国人逻辑思维能力之低下 
    日本的头脑:石原莞尔 
    波澜壮阔的一生:乃木希典大将 
    思维的乐趣 
    论黑帮及类似组织的一般特征 
    关于民主:一段虚拟的对话 
    民主是命,经济是运 
    论名牌货 
    论朝鲜人对进化论的偏信 
    论要俗一点 
    吃茶/坏匣子/别墅 
    日本警察:和蔼背后的强硬 
    双城记之一:乡下人与外地人 
    年代纵视 
    关于西藏:几句不得不说的话(2) 
    关于西藏——几句不得不说的话(1) 
    新作预告 
    摄影课二三事 
    语 祸 
    谁是谁的玩偶 
    不要故意为恶辩护 
     我也说几句 
    东洋镜之怪现象初论 
    论中国人的瞎闹 
    台湾行色(3) 
    台湾行色(1) 
    口音 
    回国出差闪回之一:在飞机上 
    吃的回忆 
    听戏 
    痛苦中的反思 
    小凑铁道的风景 
    夜读汪老 
    不要妨碍别人的执著 
    枭雄的末日 
    传统杂说 
    捉 蚊 记 
    民歌的魅力 
    我 的 名 曲 
    那晚,我们唱歌 
    我看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下)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