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王锦思
>> 发现抗日
字体∶
大
中
小
透过遗产看日本
王锦思 (发表日期:2007-05-09 09:50:29 阅读人次:1756 回复数:1)
(撰文/王锦思中国日本史学会学者 转自《中华遗产》2007年4期)
2007-04-13 16:07:33
大中小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对日本人矛盾性格分析很经典:“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在今天看来,她有意无意忽略的是日本人“既传统又现代”。日本既有令人震撼的新干线列车等工业文明,还有传统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东方古老文明的脉搏依然强有力地跳动着。
日本的“中国通”内藤湖南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衣服,“虽说是从中国借来的衣服,但当中国人脱得精光时,日本人身上总还有一件穿在身上没有脱下。”佐证他的得意的是辜鸿铭:“实际上日本人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应该说,今日的日本人是唐代的中国人,那时中国的精神,今天在日本继承着,而在中国大部分已失传了。”
1978年,邓小平访日,聆听了中国失传1300多年的唐乐《龟兹乐》。乐工身穿平安时代宫廷服装,焚香抚琴,正襟危坐,间或伴以朗诵或起舞,带着唐朝的天籁与禅意。作为中国人,即便不懂也不可以不尊敬,不可以不感谢日本人千百年来的坚持。
京都仿照洛阳和长安建造,17座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有1700多处国宝和重要文物。鲜艳的奶黄色麦当劳标志在世界上第一次被改成与京都色调统一的暗棕色,电视塔也被刻意造成佛寺香案上的蜡烛形状。
京都主办世界第一届历史都市会议,25个世界古城代表参加。中国佛教大师赵朴初来到京都,对清水寺104岁大西良庆长老称赞:“堪称此邦不忘本,保护文物到无形”。中国多次派代表团考察学习京都保护经验,《三国演义》电视剧组为再现三国时期历史古迹风貌,还特地参照学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刚进入中国人视野。早在1950年,日本在世界上率先提出无形文化遗产的概念,颁布《文化财保护法》,将无形文化遗产、地下文物一并列入保护范围。
日本企业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推进传统文化数字化,和中国故宫合作取得成效。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最悠久的灵魂和最后的防线。日本成功地把经济、科技成果推向世界,又信心十足地传播传统文化,并坚定地步入未来,尤其值得地理上一衣带水、文化上一脉相承的中国认真学习和借鉴。惟其如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可能。
回复[1]:
遗憾
子白 (2007-06-09 23:03:24)
东一榔头西一棒,不像一名”史学者”在考证什么。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发现抗日
抗战之后多少事业未竟
全国政协委员林盛中深切寄语抗战纪念和保钓运动并赠保钓书籍
采访《百年风云钓鱼岛》作者
请尊重别人的后抗日努力
收购日本侵略以及中日友好等相关文物
透过遗产看日本
哀悼慰安妇雷桂英:抗战新歌】花儿早零落
对日索赔应该迎难而上
日本国家形象为什么世界第一
对照日本,重提“忧患兴邦”
全国两会第七年提议国家级隆重纪念抗战
“三二四”三周年:保钓精神光辉永存
《岩松看日本》:沟通从了解开始
国家级抗战纪念亟待走出62年困局
关于“误读日本”一文的道歉和说明
人代倡“九一八”全国鸣警
海拉尔、诺门罕,战地行、文物记
亲爱的切尔西,你在哪里?
从日本人的公德意识看人文北京建设
中国学者质疑抗日战争研究重大数字
过年想到杨靖宇
11日,请跟我排队!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