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二子 >> 专栏文章
字体∶
我看博客

阮翔 (发表日期:2006-11-17 14:25:49 阅读人次:2421 回复数:14)

   “博客”的英文是blog。当然,它不是一个真正的或者说曾经存在过的英文单词,它是weblog的最后四个字母。最初港台把它翻译成“网志”,就是“网络日志”的简称。这个翻译很正确,只是太技术化了一点,因为log这个词作为“日志”,冷冰冰的,好像那些无声无息产生在各种服务器上的记录文档,毫无人味儿。“博客”的翻译是音译,听上去更时尚一点(别问我为什么时尚,我不懂),起码作为一个新词,不至于让人有别的联想。博客就是博客,就是blog,不是其他的任何意思。在港台同样的音译是“部落格”。

  
由于书写者可以直接将书写内容公布于互联网,再加上回溯和RSS等功能,个人化的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变得比从前更加简便和迅速。这可能是博客作者和阅读者最著迷的地方。互联网时代有些奇怪的现象,就是无论什么出现都会被人为地上纲上线为某种所谓文化现象。博客尤其不例外。在中国这种现象更是厉害,到处都看得到对博客现象无比热烈的讨论和歌颂。可能我是一个搞技术的人,所以对这些评论大多觉得有点肉麻外加不著边际。博客在我看来只是互联网技术上小小的一个变革,因为它让普通用户使用和交流更加便利从容,所以流行得非常快。我自己是没有博客的,也不打算有。一来我这人做事情没有长性,二来也实在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广而告之的。

  
西方的博客有它非常有魅力的一面,尽管中文将博客定义成某种日记形式的东西,但是在我看来国外好的博客大多不是日记性质的,而是专题性很强,甚至专业性很强的博客。当然这是个人的观感。在我看来,博客的英文从weblog而来而不是类似diary这类词,其实也说明博客在西方的真正含义更像是某种公共文档。文档的内容、类型当然各式各样,但是绝不和日记相关。其实,随著博客之后兴起的wikipedia就是这种思想的延续。尽管博客和wikipedia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我觉得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是西方人对交流的一种迷恋。个性,仅仅是一个副产品,而我们常常把它当作一道主菜。反过来说,真正的个性恰恰诞生自开放的交流之中。

  
过度纠缠定义是有些无聊,更何况网络上的行为本来也不可能简单定义。之所以谈及这点,是我想起来大陆博客兴起的一些逸事。大陆博客真正开始风风火火应该还是从类似木子美这样的博客书写者出现开始的。木子美是个有趣的现象,中国人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将blog理解成与日记相关的东西并不是一场误会。但是日记写在大庭广众之中,整天鸡毛蒜皮、东家长、西家短是没人看的。木子美给大家先树立了标杆。尽管西方很多媒体将木子美现象说成是中国个性解放的标志,在文化甚至政治上对其不厌其烦地做分析,但是在我看来,这是西方人的又一次自以为是。我想他们不了解中国人,更不了解木子美这样的现代中国青年。木子美很明显是一个对出名无比迷恋的人,她的所有看似惊世骇俗的行为我们回过头去看,都带有非常明显的策划痕迹。追求名气是因为虚荣心还是因为工作需要我们不知道,一个人希望出名是件很正常也非常光明正大的事情。为了出名,只要不违法犯罪,不伤害他人,做什么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非要把这种行为贴上各种形而上的标签,我觉得非常的荒谬。而且有一点应该没人会否认,有策划的个性肯定不是个性。

  
木子美的出现带动了各色博客在中国兴起,中国的博客至少在初期都是以暴露隐私为卖点的。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生活中的。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点,但是如果我们看到新浪推出的名人博客还没有感到些奇怪的话,那就太迟钝了。在我看来这种纯商业性的名人博客的出现,是中国人对博客文化(假如有这样一种文化的话)的一次最彻底的糟蹋。强调交流和个性的博客,在中国变成很赤裸裸的藉以成名的工具、藉以赚钱的手段。最让人尴尬的是,中国人似乎恰恰最喜欢谈论博客文化中的所谓个性展现。

  
现在,web2.0概念被暴炒,而博客开始进入播客时代。网络弄潮儿们也唯恐落人之后地希望抢先一步占领时尚高地。很平民化的网络在中国被网络提供商、门户网站们翻来倒去,好像烙煎饼一样,加温加热,添油加醋。博客也变得和流行音乐一样,这里造个明星,那里出个偶像。我是个理想主义者,面对这样的事情多少有些失望和沮丧。

  
我好像从来没有被卷人博客浪潮中,更多的时候看的也是技术主题的博客。对科学技术迷恋的人看起来更加单纯一些,他们的博客也更有趣一点。我不讨厌商业化和功利性的东西,但是觉得网络不应该是这样的。这可能也是我现在离中文网络比最初接触网络时疏远了很多的原因之一,也是我之所以始终没有写博客的原因。

  




 回复[1]:  琥珀 (2006-11-17 16:30:28)  
 
  有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走进一个博客然后顺着它的链接走进了下一个下一个不知道是谁的博客,倾听别人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所熟悉而自己不懂得那些知识,也是件挺惬意的事情。不过这些博客将来会怎样呢?逐步冷落萧条吧?

  
对于明星的博客,是不感兴趣的。当他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多过白描生活的时候,很多文字就失去了真实感。

  

 回复[2]:  陈梅林 (2006-11-17 20:39:00)  
 
  外行的俺终于弄清楚博客是什么东东。

 回复[3]:  麦田 (2006-11-17 22:34:22)  
 
  博客世界很热闹,却从来不想看。如阮翔言鸡毛蒜皮、东家长、西家短的。

  
一个人的除外,可惜退出了,无限遗憾。

 回复[4]:  taya (2006-11-18 19:02:01)  
 
  中国现在是眼球经济横行,不要脸的,变态的,神经的都想成星

 回复[5]:  唐辛子 (2006-11-18 21:38:14)  
 
  我喜欢BLOG,因为我热爱自己生活中所有的鸡毛蒜皮,如果我精力足够,真愿意将它们都记录下来,作为自己平凡琐碎的回忆。

  
至于别人的BLOG,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基本不看。

 回复[6]:  唐辛子 (2006-11-18 21:43:29)  
 
  另外,关于BLOG明星或偶像,个人认为:他们并不可耻,想要引人注目是人的本能,有谁不想受到他人的注意呢?可耻的是那些围观的人,感觉那些人闲着没事,有点无聊。

 回复[7]: 博客就是自我表演的一种方式 陈某 (2006-11-18 22:51:49)  
 
  如果纯粹为纪录而纪录,完全可以关起门来记在小本子嘛。至多弄个电子笔记本也足够了。

  
问题是谁演的更好看。更能吸引观众。如此而已。

  

 回复[8]:  麦田 (2006-11-18 23:02:10)  
 
   日记写哪儿那是个人的事,只是不要希冀别人会对你的事有兴趣。因此,我从不看别人的所谓博客。

  
节奏感强思想缜密不说废话的文字好看。

 回复[9]:  我 (2006-11-19 11:24:42)  
 
  > 博客就是自我表演的一种方式

  
自我表演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几种。

  
交流。伯克基本上是物以类聚,比BBS还厉害。观众多的伯克,博主其实也有很大的收获。

  
分享信息。有些专题伯克主要是记录、收集信息。单是个人拥有太可惜,放上博克可以供臭气相投者共享。

  
赚钱。观众多到一定程度,伯克也可以赚钱。

  
无知。目的是单纯的自我纪录,但不知道伯克怎样隐蔽不公开。因为不是所有的伯克服务都提供不公开功能的。

 回复[10]:  风 (2006-11-20 13:08:01)  
 
  〉反过来说,真正的个性恰恰诞生自开放的交流之中。

  
最喜欢这句话。

  
“你说,我说,他/她说,好东西都是这样说出来的。”

  
你砸,我砸,他/她砸,砸出来的好东西更多。

  
有一次在网上找李清照,碰上了一个作者叫老鱼的博客。

  
http://www.bloveblog.com/list.asp?userid=198

  


  
时不时就去瞅瞅。

  

 回复[11]:  漠枫 (2007-01-02 18:56:10)  
 
  在我看来,“阮翔专栏”和“阮翔的博克”没有太大区别。同样是看你的文字,同样是在你的文字后看一些评论和争吵,只是博克多了些个性化的版面和修饰而已。在只注意文字的人眼里,论坛、专栏、博克、个人主页都是没有太大区别的。木子美如果在这开个专栏,她照样可以曝露隐私。当然就算曝露了也未必有人看,因为这里的读者数量和性质决定了这儿未必是图出名的好地方。一个事物本身不代表什么,关键是人为的运作造就了他的现状,如果说现在的博克太虚华,太功利,那得归功于像新浪这样的运营商和徐静蕾,韩寒这样的名播主,中国人想来就喜欢跟风、看热闹,徐静蕾的博克后面的评论,有无数的沙发、板凳的字眼,名博它早已不是博了

  

 回复[12]:  混混 (2007-05-25 02:14:18)  
 
  挺对不起你的翔哥

  
嘿嘿

  
混混无知时代

  
拿您的文章简单改改骗过稿费

  
嘿嘿,在这儿跟您道歉了,有机会请你吃饭,集会混混是肯定不去,呵呵,没抄他们的又,再说照片上好多熟人看照片混混都有点尴尬,嘿嘿

 回复[13]: 哈哈 二子 (2007-05-25 07:41:54)  
 
  "混混无知时代拿您的文章简单改改骗过稿费"

  
哈哈,我有这么荣幸么?

  
--------------

  
另外,不要老带个“哥”,俺一直以来以青春无敌形象面世,不可能比你老吧。

  
5555555555555555555

 回复[14]:  离别钩 (2007-06-08 13:23:28)  
 
  呵呵

  
那天翔博

  
把老板说的那篇

  
要钱帖出来

  
让钩子饱饱眼福呗

  
呵呵

  
拜托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专栏文章
    赛德克巴莱 
    韩方一战 
    张绍刚之觞 
    选秀 
    救助 
    离开苹果 
    下台之辩 
    裸婚 
    选择信任 
    天灾人祸里的别样话题 
    子弹往哪里飞? 
    有关于钱云会事件 
    《剑雨》 
    网络 
    写在和平奖之后 
    日本的样子 
    关闭 
    人在旅途 
    猪流感下的理想主义 
    喝酒的罪过有多大? 
    闲谈日本明星 
    又谈iPhone 
    有关劳模的若干问题 
    中国人和奥斯卡 
    加班 
    说说赵本山 
    恶评系列之水浒宋江 
    重读《回忆录》 
    乱谈经济危机 
    说说新闻报道 
    小谈林嘉祥事件 
    传教 
    李米的猜想 
    由神七想到的 
    逐鹿 
    恶评系列之射雕英雄传(下) 
    恶评系列之射雕英雄传(上) 
    烂评《赤壁》 
    退休快乐 
    闲聊iphone 
    震出来的“友好”? 
    四川大地震感受 
    假期 
    购物盲 
    艺人和律师艺人 
    开诚布公 
    集结号 
    香港功夫武侠片(12) 
    香港功夫武侠片(11) 
    香港功夫武侠片 (10) 
    香港功夫武侠片(9) 
    香港功夫武侠片(8) 
    香港功夫武侠片(7) 
    香港功夫武侠片(6) 
    香港功夫武侠片(5) 
    香港功夫武侠片(4) 
    香港功夫武侠片(3) 
    香港功夫武侠片(2) 
    香港功夫武侠片(1) 
    纯粹闲话 
    再读鲁迅 
    珍惜时间 
    八IT(9) 
    八IT(8) 
    八IT(7) 
    八IT(6) 
    八IT(5) 
    八IT(4) 
    八IT(三) 
    八IT(二) 
    八IT(一) 
    一年一度说春晚 
    写作 
    奴才 
    日本产品的背后(三) 
    日本产品的背后(二) 
    日本产品的背后(一) 
    辱华? 
    我看博客 
    吃西餐 
    韩流观 
    梦想照不进现实 
    手帐 
    Home Center 
    中国人看中国人 
     一举两得三国四记 五鹊六雁八和九生 
    说说《24小时》 
    网络十年 
    阮氏三顾茅庐(之五,隆中对) 
    阮氏三顾茅庐(之四,理想) 
    阮氏三顾茅庐(之三,刘关张) 
    阮氏三顾茅庐(之二,路上) 
    阮氏三顾茅庐(之一,启程) 
    呜呼,陈凯歌 
    三面《艺伎》 
    三十而立 
    相声回来了 
    青春豆与摇滚 
    牯岭街里残酷的杀人事件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