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刘柠 >> 新作
字体∶
石心宁:无限逼真的“捏造”

刘柠 (发表日期:2006-10-08 01:41:21 阅读人次:3413 回复数:4)

  在798“诗意地栖居”的前卫艺术家当中,石心宁是一个异质的存在。虽然偶尔也在一些艺术活动中友情客串一把行为什么的,但基本上在他的画室里安静地画着他的“观念油画”。

  
他的“观念”有时候看上去稀松平常,平常得就像我们每天都能从都市类报纸上看到的诸如选美、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或者颁奖典礼什么的,一地鸡毛;而有的时候,则怪诞不经,甚至惊心动魄,充满了奇诡的想象。

  
你可以说他的画受美国摄影写实艺术(Photo Journalism)的影响,但比起马尔克姆·莫里的“临摹”明信片的作品,石心宁的作品显然多了一重荒谬感和当代性。

  
他的画确实像摄影,纯黑白,边上留有浅黄色的边框,就跟老照片发黄的余白似的。其实,说“像”摄影也欠准确,有的题材根本就来自历史图片。所以,很多人看了石心宁的画,都会似曾相识地想起某一幅历史图片,有的还是著名的摄影作品。但是,你如果仔细观察的话,“破绽”就出来了:有的人物被挪了位,有的主人公被置换,有的表情不对,有的背景有问题……原来这些“老照片”都是捏造的。而这种与代表着历史“真实”的一定程度上的“错位”感、荒谬感,其实正是石心宁所刻意营造的:“我喜欢发现和谐中的矛盾,然后试着去控制它,因为我发现荒谬有时更有力量,甚至比原来的更加‘和谐’。”

  
在“宇宙浪漫主义”艺术家大卫·弗里德里希的代表作品《老树昏鸦》中,那棵造型极富现代感、在荒原中随风狂舞的枯树后面的天空里,急速旋转上升的核聚变的耀眼光环酷似UFO,有种令人晕眩的超现实美感(《奇迹》);罗伯特·史密森的著名地景艺术作品《螺旋体防波堤》中,荒岛的上空升起了核爆炸的蘑菇云,令人想到从南太平洋比基尼岛的核试验起步、后来愈演愈烈的20世纪核武竞赛(《20世纪的杰作》);身残志坚、笑容姣好的明星运动员坐在轮椅上,手扶轮椅、面带慈祥微笑的教练员如父,把麦克风送到主人公的嘴前、让她尽情发言的年轻队友如姊妹,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高尚、自然、和谐,就像一幅完美的社会新闻摄影(《社会新闻No.2》)。但是,当它被装进泛黄的“像框”中,摆在那,成为一幅供人们观赏的“老照片”时候,一种反真实、俗气、乃至荒谬的感觉就开始滋生、蔓延,“如此生动迷人的社会生活为什么会如此乏味?”石心宁质疑说。这有点像我们在今天看那种已成为新时尚的30年代上海滩的美女明信片,或者“哈德门”香烟的广告招贴画时的感觉:尽管可资怀旧的“文本”是真实的(甚至可能是价格不菲的古董),但是怀旧本身及其所缅怀的“他者”早已物是人非,成了非真实的彼岸,至多只能构成一种虚幻的想象中的消费和对当下意义的消解而已。

  
毛泽东,是画家爱不释手、乐此不疲的元素和符号。笔者注意到,石心宁笔下的老毛没有早期政治波普中比比皆是的变形和明显的夸张,没什么反讽的意味,基本上挺“正”,几乎可以说是“公共性”的——一个存在于意识形态所提供的“公共生活”中的,光辉、正常、温馨,甚至带一点阴柔的毛泽东:笑容亲切,表情怡然,玉树临风而平易近人,甚至连牙齿也很有形,结实、洁白。但恰恰是这种貌似“去个性”的对老毛的解读,由于其对历史本来的“真实”文本的掉包、置换,以及所“捏造”的历史新文本近乎天衣无缝的乱真,才使其获得了一种存在于荒谬中的“真实”的维度;而这种维度,则足以颠覆为意识形态所反复涂抹、加工过的所谓“历史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石心宁的画,已经超越了“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式的传统文化—社会批判层次,而获得了进入当代公共话语的资格。

  
于是,我们看到1945年2月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上,在被称为“二战的转折”的《雅尔塔协定》签署之后,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三巨头合影的历史照片变成了“四巨头”:老毛神态庄重地坐在了老罗(斯福)和老邱(吉尔)之间,面对镜头,而三巨头和在场的随从们则纷纷向老毛侧目(《雅尔塔》);我们看到老毛与奥黛丽·赫本喝下午茶的“照片”:把衬衫曳进短裤里的好莱坞名星端着咖啡杯,光脚丫自然地搁在长凳上,而老毛的杯子已经空了,神态随意地看着女明星……一生只爱红烧肉的革命领袖对英式“下午茶”全然没有任何距离感(《下午茶》);老毛兴趣盎然地“视察”赌场,“指点江山”的大手轻触轮轮盘,举重若轻(《轮盘赌》);“‘杜尚回顾展’在中国召开”,“开幕式”上,老毛站在有大师亲笔签字(R.Mutt)的著名的小便器旁边,目光如炬,良久凝视。于是,这个被称为后现代主义滥觞的赫赫有名的作品,其在艺术史上毋庸置疑的“意义”在老毛审视的目光中顷刻瓦解(《“杜尚回顾展”在中国》)……

  
包扎过柏林国会大厦的德国地景艺术家克里斯托曾经说,“我永远无法想象克里姆林宫被包扎的情景”;而石心宁认为,北京的天坛祈年殿被包扎也是克氏所“永远无法想象”的。但是,在画家的作品中,祈年殿真的被白布层层包裹了起来。不仅如此,老毛还亲率众卿前往观看,并兴致勃勃地在被包扎的建筑物前“合影留念”(《克里斯托的天坛》)。

  
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天生跛足的少年阿甘在疯狂的摇滚中跳舞,而猫王则怀抱吉他,以他那极富特色的舞姿和着主人公的舞步;从越战的战场荣归的阿甘作为“战斗英雄”应邀出镜电视脱口秀,在他的旁边坐着大名鼎鼎的约翰·列农……一种对于荒谬和荒谬的可能性的诠释,未必是深刻的,但却充满了思辨的趣味。

  


  
石心宁

  
1969年 生于辽宁营口

  
1990年 鲁迅美术学院师范系毕业

  
1993年 到北京,成为圆明园画家。同年,油画《为了告别的聚会》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国油画双年展”,获优秀作品奖(北京)

  
1994年 作品《悬浮》入选“东北现代油画展”,获佳作奖(沈阳)

  
1998年 参加“城市中开放的自我——当代艺术展”(北京)

  
1999年 参加“失控”现代艺术展(北京)

  
2001年 举办“捏造·真实”——石心宁个展(北京)

  
2002年 参加“演义·捏造·复制”展(北京)

  
2003年 参加“中国艺术现在”展(意大利米兰)

  
2003年 参加“蓝天不设防”主题艺术行动(北京)

  
2003年 参加“摸也摸得,摸也摸不得”艺术展(北京)

  
2004年 参加“中国影像绘画”展(北京)

  
2004年 参加“中国绘画中的新透视”(意大利,米兰)

  
2004年 参加“风景”展(上海) 2005年 参加“中国当代绘画展”(意大利,博罗尼亚)

  
2005年 参加“麻将”(Uli Sigg先生收藏展)(瑞士,伯尔尼)

  
2004年 参加“此岸的彼岸”艺术展(山西平遥)

  
2005年 参加“绘画路线图”展(北京)

  
2006年 参加“China Coup”展(英国,伦敦)

  


  


  
雅尔塔

  


  
下午茶

  


  
轮盘赌

  




 回复[1]:  雪非雪 (2006-10-08 01:45:11)  
 
  楼主请帖张画给我们共赏一下吧

 回复[2]:  刘柠 (2006-10-08 01:54:58)  
 
  容量问题,似乎贴不了。请看这里,有些图片的:

  
http://www.yishu.51cdn.com/first/Artist/ArtistShow.aspx?Channelid=173&ArtistId=114&Dynasty=

 回复[3]: 呵呵,这家伙胡编滥造 校长 (2006-10-08 16:18:01)  
 
  还画了一张老毛摸外国美女脸的呢.老毛的后人可以告他了.呵呵

 回复[4]: 我把那张历史照片搜出来了 陈某 (2006-10-08 17:51:25)  
 
  历史照片

  


  
石画家的油画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新作
    叫父兄太沉重 
    我们还是不懂日本 
    谈日本的养老金制度 
    日本史称中国为“支那” ,从何而来? 
    反战还是美化战争? 
    神保町的细节 
    日本出版业的黄昏之美 
    如何看待钓鱼岛问题  
    知日当如李长声 
    东亚:抓间谍运动的背后 
    正面解读外部世界对中国现实的反应 
    金大中事件:让历史问题的解决去政治化 
    哈“不良”——时尚文化的原动力 
    包老,昨天我为您送过行 
    假如日本军舰开进中国港口 
    谁的公园 
    食品安全是国家利益 
    中国媒体,你的名字叫血汗工厂——谨以此文悼念原晓娟女士 
    那夜,夜凉如水——我所经历的18年前的那一夜 
    魏京生事件,考验日本“价值观外交” 
    “和平宪法”一甲子,志在必改? 
    奢谈“温颜融冰”为时过早 
    中日有多远 
    安倍访美: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国家机密”与报道自由和公民知情权 
    在历史问题表态上的后退,实质是一种机会主义 
    新浪,请告诉我为什么?! 
    《邓小平秘录》背后的秘辛 
    民间对日索赔:都是历史惹的祸 
    旧话重提“光华寮” 
    要政策论战,不要狼狈为奸 
    警惕“历史修正主义” 
    日美联合作战计划起跑,台海朝鲜纳入照准视野 
    2006:日本转身 
    支持率大幅下降,安倍政权初亮红灯 
    中日关系的深度和谐取决于胡锦涛访日 
    朝核问题:从何而来,向何处去 
    “日本版”NSC:首相官邸“白宫化”的重要步骤 
    爱国主义教育的终极指向 
    “命令放送”与报道自由 
    "和平宪法"颁布 60周年,改宪机运趋成熟?  
    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近忧与远虑  
    美,就是像情人一样地生活——塔玛拉·德兰姆皮卡的生涯和艺术 
    与鹰共舞——安倍其人及其新保守主义政治 
    超越“超越日本的激情岁月” 
    “特措法”再获延长,安保强化提速 
    大韩航空KAL858航班爆炸事件揭秘(旧文照贴) 
    金政权是日本军事大国化的协力者 
    张念:“蛋生”在中国 
    “小泉剧场”:最终谢幕,还是幕间休息 
    让历史问题成为两国关系的“出口” 
    石心宁:无限逼真的“捏造” 
    靖国问题“软着陆”与美国因素 
    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后小泉”号起航 
    竹中平藏请辞,“小泉剧场”黯然谢幕 
    历史认识如何超越国境 
    皇室长孙的诞生与社会共识的流产 
    蕗谷虹儿的生涯和艺术 
    小泉,我来为你“盖棺” 
    “后小泉”政治:鹰派与鹰派的较量 
    “安倍政权”如何才能长期化 
    靖国神社问题能否实现“软着陆” 
    自民党总裁选举:小泉政治的最后答卷 
    朝日:从胶着到冻结 
    管他“8·15”,“后小泉”是正经 
    日皇中止参拜原因揭底,靖国问题解决出口乍现? 
    日本:离核国家有多远 
    朝鲜:绝地反击胜算几何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