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萨苏 >> A
字体∶
在日本挨骂的经历

萨苏 (发表日期:2007-10-27 17:22:05 阅读人次:1897 回复数:1)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面,为了写作一本关于抗战的书,我在日本花了一些时间来收集有关史料。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通过当时敌人的眼睛,看一下那时中国的抗战到底是在怎样一种状况下进行的,那些参加抗战的中国人,在敌人的面前,又是怎样地战斗的。

  


  
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收获超过我的预期。日本这个民族有一个崇尚细节的特点,他们官方的记者常常把一场不大的战斗写成长篇大论,而士兵大多习惯于记录日记,并且仔细地记录经历的每件事情。我在日本曾经见到甲午战争时代的一张照片,是一个日本士兵坐在一颗巨型炮弹旁边,细看说明,才明白这颗炮弹原来是大东沟海战中,中国军舰定远号发射的一颗305毫米榴弹,它击中了日军旗舰松岛号的前部左舷,穿透装甲在炮廊里爆炸,当即将这里变成了屠宰场,松岛号遭到重创,被迫撤出战场。问题是,炮弹既然已经爆炸,如何还能与其合影呢?原来,因为从来没挨过这么大的炮弹,战后日军竟然从舰上细心搜集这炮弹的几百块碎片,将其复原,来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日本收集史料时经常有意外收获的原因了。

  


  


  
中弹的松岛号舰内照片

  


  


  


  
但是,在收集这部分史料的时候,也会碰到一些困难。今天日本年轻一代对这段历史的兴趣更加集中在模拟游戏或者架空小说上面,从借阅纪录来看,有些资料在我之前已经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无人注意过。因此,这些文献往往分散而琐碎,也不会有人把它们放在网络上,为了寻找它们的踪迹只有亲身前往一途。我的业余时间,大量消耗在这种寻找的过程中。

  


  
在这样的搜寻中,有的时候会遇到令人感动的事情,比如我到九州的时候,当地的老华侨蔡子文先生曾整整一个下午带我遍访当地的资料馆,并驱车数十公里,带我去看遭轰炸的日本工厂设施遗址,只因为轰炸那里的是从成都起飞的中美联合空军战机。

  


  
然而,也有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一次,在从宝塚市返回的路上,我就曾经因为带着这样的史料被一个日本老头在电车里大骂 – 在日本,无论什么理由,在电车里吵闹都被会视为破坏公共秩序的“混蛋”,但是我作为当事人后来却对这个老“混蛋”很有好感。

  


  
被人骂了还会有好感,这不是精神有问题么?

  


  
实在是因为这次的情况有点特殊。

  


  
那一次,我是去宝塚市一个私人图书馆借阅资料,那里颇有一些珍贵的史料。我借了几本书,在回程的电车上,就忍不住拿出一册当时日军航空兵飞行员的照片集来,寻找有关的材料。

  


  
初次接触这样的照片集会让人产生极端厌恶之感,因为它里面包括了太多我们民族在那个时代的屈辱。作为法西斯狂热信徒的日军军官,拍摄的照片中到处是在中国城头上飘扬的膏药旗,或者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的侵略者。但是,我们在这些照片背后,却可以分析出相当多隐含的信息。比如,在一张空战的照片下面的注脚,我可以看到日军飞行员的惊恐 – “从编号上看,这架来袭击我的I-15战斗机驾驶员是中国空军的著名荒鹫柳哲生,死里逃生,幸运”,由此可见日军对中国空军的情报之详细,也可以看出尽管损失巨大,但经过血战后能够幸存的中国空军少数王牌飞行员,在日军眼里确是可怕的对手。再比如,有几张连续的照片记录了日军飞行员大仓驾驶重伤的轰炸机成功迫降在台湾的田野,尽管照片本意是夸赞日军飞行员技艺不凡,但大仓飞机上面被打飞的螺旋桨,被洞穿如同蜂窝煤的机身,却在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当时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地反击着这些入侵者。

  


  
有的时候,我会和朋友开玩笑,说我看这些照片的时候,是“与魔鬼打交道的人”。

  


  
这一次,看着大仓的飞机,我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

  


  
正在翻看的时候,可能因为被触动了第六感,总感到有些不舒服,似乎有什么人在盯着我。抬头一看,我的感觉没错,真的有人在很不满地盯着我呢!这是一个日本老头,鼻子很红,戴一顶米色礼帽,瘦得象一头老火鸡,就坐在我斜对面的座位上,横眉立目的。

  


  
我并不认识他,这个人怎么回事?难道是喝多了?可还没到吃饭的时候么。不管怎样,这种目光让我很不舒服,于是按照北京孩子之间的潜规则,萨也回瞪过去,这叫“以眼还眼”。

  


  
那个日本老头显然不满更甚了,居然嘴里迸出来一句 – “八格牙路”

  


  
这回我可不肯善罢甘休了 – 素不相识,你怎么张口就骂人呢?

  


  
不等我蹦起来和他理论,老头已经抢先开口了,声音又快又硬,道:“你不要看这个东西,这不是日本的光荣,是日本的耻辱。”这句话说愣了我,老头的话又跟上来了,他指着我手里拿的书,指着上面飘扬的日本军旗道 – “就是因为你们年轻人喜欢看这些东西,你看中国人不喜欢我们,韩国人也不喜欢我们,都是因为你们喜欢这些造成的。”

  


  
这番话我是听得目瞪口呆,但是刚才被骂的不满已经烟消云散。原来老头把我当成日本爱好战争的年轻人了。

  


  
以下的事情可说很有戏剧性,我一开口相询,老头就从口音听出了我不是日本人,神色十分尴尬,及至发现我是中国人,便起身连连道歉。这在我来说很觉没有必要,对老头说您要是碰到有日本年轻人还是一样地说吧。

  


  
交谈之下,才知道这个老头名姓小泽,原来是一个小学教师,已经退休了,日本的教师多崇尚反战。所以,对我这样的年轻人在电车上公然大看特看“皇军的武勋”感到很不满,自觉有义务要教育一下了。小泽告诉我,他在“终战”的时候只有十一岁,但战争带来的恐惧和苦难,他一生也不能忘掉。

  


  
可惜,小泽这样的老人在日本今天已经不是很多。而日本的年轻人,谈起大和号战舰来依旧眉飞色舞。有时,从日本城市墓地经过,看着夕阳下无数代表战死士兵的方尖碑。萨不禁会想,难道用几百万条性命换来的教训,只要一代人就可以忘记么?

  


  
但愿我的担忧是杞人忧天。

  




 回复[1]:  龙之醒 (2007-11-14 01:38:40)  
 
  萨苏前辈对于二战历史还真是用心不少呀。。。。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A
    日文报道中一次赵尚志指挥的战斗 
    在日本挨骂的经历  
    从日文史料中还原平型关大捷 
    日军眼里的土八路地雷战 
    此地土产是政客 
    七十万魂不还乡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