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小林 >> 散文随笔
字体∶
我的家乡呼和浩特

小林 (发表日期:2006-07-23 11:52:31 阅读人次:2782 回复数:0)

   

  
在我的心中,呼和浩特市是一本书,一本厚重的书,一本耐读的书。我曾在那儿生活了二十五年,尽管我无数次穿过呼市的大街小巷,尽管我走遍了呼市的每一个角落,但我并没有读懂它,只知道它有的是召庙,有的是破屋土房,有的是古城衰荣的传说。而真正读懂它,则是二十五年前离开呼和浩特市的时候。

  
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光,我忽然感觉,呼市真的很美—它竟有着那么宏伟的山脉,还有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喇嘛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北京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的岁月风沙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几百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与荒凉的城,七八匹悠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一支天边飘忽的羌笛。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我小时候3岁时从北京来到内蒙古呼市,以后除了上大学就一直在呼和浩特市度过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我家南边有一条河潺潺而流;夏天河边虽然开满了各色野花,但是因为河水过浅,河面上没有捕鱼的船舟。因而,在我的童心的圣殿里,那种荒芜的美丽,一直是盘踞在我心里的田园诗。后来年纪逐渐大了,我理解那是心里升腾起的一种孟浪幻觉,真实的世界里是没有这样一幅诗情画卷的。之所以得到如此的感知,实因我在中国三十余年的驿站上,承受了沉重生活的负担,但多半时间是与大自然为伍,美丽的大自然尽管充满了极其诱人的缤纷色彩,但是各式各样的美丽的风景中,我没看见过一个像呼市那样荒芜的小河,更无被风浪吹得横在河边的渔舟;因而,我童年的梦幻随着时间的磨砺,渐渐失去了它的色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落实政策,调到天津。随后我也调到天津。那是1981年9月底,晴朗但又不暖和的一天,我告别呼和浩特市,乗驶向北京的90次列车去天津。站在黄昏里的呼和浩特市车站月台上,我驀地回首,夕阳如血,大如轮。黄昏前的大青山伟岸雄峙,昂然屹立于我的眼前。我停住了脚步,屏住了呼吸。在这里生活了二十五年的我才发现大青山是一种怎样的雄峙和屹立啊!这样的气概和震撼是极难用言语和文字描绘表达的。或许只能说,苍茫荒芜的土默川平原因了这座大青山的伟岸雄峙,顿消乖戾,狂狷的野性;逶迤绵邈的阴山山脉因了这座巍峨的昂然屹立,矮却三分高傲,壮硕的身躯;空旷古朴的天地更因了这座大青山的伟岸雄峙和昂然屹立,平添诸多寥廓和峥嵘,夕阳下的大青山如一轴摄魄夺魂的油画,强势咄咄地耸立在我面前。夕阳已不再如刚才的透彻,一望无际的土默川平原上,那一层熟稔了的灰黄,由亮而浑,由浑而暗,愈远愈深。一切都恍如陷入混沌未开时的荒凉和静寂。我面对此情此景,沧桑和感慨不由得油然升腾。黄昏正在悄悄地退去,暮霭不可抑制地漫上来。当我登车离去忍不住又扭头回望时,刹那间怦然心动:暮霭中半沉半浮的大青山,远远地望去,恰如一位高大的老人看望着自己走向远方的孩子。我深深地感动了。

  
火车开动了。呼和浩特市影影綽綽,消失在远方藹霧沈沈中。毕竟生活了二十五年的地方啊!在这二十五年最平凡的生活中,我对这里产生了感情。我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我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酸辛,但我却无意怨恨它,反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受我的情感。

  
呼和浩特市分新城,旧城。新城新得说不上历史,旧城旧得说不清历史。

  
旧城一条大北街,大南街。两侧市肆井然狭小。从门窗格局和砖瓦形状上判断,几乎都是清朝后期和民国初期的建筑。房舍一般不算太高,但敦厚结实,且造型亦有变化。总的色调是暗灰色,漫长的时光抽走了鲜亮,无情的风雨却无意间铭刻上无年份的印证。有的房屋已经损坏严重。元朝时,这一带属于蒙古。成吉思汗,忽必烈的铁骑大军从这里出发,经常侵扰攻击中原汉民族,后经历了明,清时代,这里仍是边塞关隘。清朝当局在这里设关筑城屯八旗兵,形成了现在的新城。

  
中轴线一条新华大街横穿新旧城街,现在它们已经连在一起,新旧互相对峙着又穿插着,使蒙汉回满各民族混合在一起。

  
我离开呼和浩特市前,最后一次攀上西北郊的大青山,举目扇扫全城,呼市在青苍中微含迷蒙,栉比中又有起伏。很静,静得使人稍觉肃穆。再向旧城看,旧城好像一位姑娘在向我轻轻挥手。不知怎么,恍然间我觉得呼市是一个古时的姑娘,有悲天悯人的心地,还有那悲天悯人的情态……

  
我主要生活在旧城地区。出了旧城西面,就是西河,俗称西河沿儿。沿着西河沿儿是一条土路。一下雨就变成了泥泞之路,有的地方汪着水,只能淌水而过。还有下大雨或暴雨时,西河涨满浑浊的的水,发洪水了!大桥几乎被洪水淹没。西河沿儿的土路不仅承载着我生活的步履,也勾勒着呼和浩特市旧城的历史。

  
沿着西河沿儿往西走三里左右,就是食品公司宿舍。那便是旧城的郊区,我的家。西河在食品公司附近拐了个湾,河湾里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摇曳的树影,青青的草地,这里是我小时经常玩耍的一个地方。

  
从西河沿儿进城的街叫通顺街。通顺街一直到大召前,是条狭窄曲折,热闹的街,西河卵石铺就的路面上留下了多少骡马骆驼踏踩的痕迹,那是一番何等繁华热闹的景象。有卖油条的,炸糕的,买菜的,卖百货用品的,修理自行车的,木匠,铁匠,理发匠,染坊,油坊,豆腐坊,还有车马店,一应俱全。每到夏天,街上有叫卖凉粉儿的,有拉二胡唱山西梆子的,有说大鼓书的,倒也有声有色。

  
穿梭于呼市充满沧桑气息的长街小巷,漫步在一个个落满历史遗痕的高墙大院,触摸那斑斑锈迹的木门铁环,不由自主的你,便融入了岁月的长河之中。

  
许多年过去了,我已经遗忘了很多东西,而惟独对于旧城的一草一木乃至西河沿儿的泥土路面记忆犹新。我曾经是这个旧城的居民。更重要的是旧城提供的那一份独特的感觉,那叫卖声,说书声,铁匠铺里的淬火声,修鞋铺里的钉鞋声,胶底布鞋踏在泥土路街面上的踢踢踏踏声。还有刚出炉的烧饼的香味,热豆腐的气息……

  
这一切都似乎在显示,呼市的日子是喧闹的,清贫而火热。旧城的上空永远飘扬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飘扬着普通劳动人的气息。我回忆起生活过数十年的呼市,一种异样的温暖便从遥远的塞外扑面而来。

  
我要说,这一切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呼市的文化底蕴之魂,呼市的美不是表层的,不是浅露的,而是深藏着的。朋友,你要读懂呼市,别只是看花影人潮,走近呼市吧。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散文随笔
    在中国过立秋 
    老年人的选择 
    天津农民生活考察报告(四)会同学 
    天津农民生活考察报告(三)买汽车 
    天津农民生活考察报告(二)买早点 
    天津农民生活考察报告(一) 过海关 
    令人难以接受的遗产 
    如何对待老 
    立秋 
    胡侃三十而立 
    李逵元宵猜灯谜 
    和开国将帅子女在东京聚会 
    花钱受罪看国技 
    欢乐的夜晚 
    梁思成与奈良,京都 
    清明节的八宝山革命公墓 
    六十岁的时候 
    金秋桂花分外香 
    读传记论曹操 
    《廊桥遗梦》的副作用 
    我爱解放军 我爱土八路 
    《满江红·哭祭震灾遇难者》 
    春节煮酒论诗词 
    一代奇人魏来五道 
    听夜半钟声到客船 失眠 
    狗肉进行曲 
    揩他人佳肴,饕餮我胃肠 
    又是中秋 
    癞蛤蟆赛过白天鹅 
    天热了、下水去 
    气管炎越来越严重 
    和开国将帅的后人话长征 
    东北人 
    黄永玉怒斥狗杂种 
    《洛神赋》与甄氏 
    历史的悲歌 旧作新贴 
    此曲只应今夜有、何人不起故园情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我不相信一见钟情 
    太座心中的太阳 
    从老丁看我们这一代人 
    被遗忘的延安 
    中秋赏月 
    国庆招待会 
    太座不在家 
    读唐诗 
    幸福家庭六 
    幸福家庭五 
    幸福家庭四 
    幸福家庭三 
    幸福家庭 二 
    幸福家庭 
    我的家乡呼和浩特 
    日本八路中国行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