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里的中国兵 科长 (2009-05-06 20:57 阅读人次:1389) |
http://bbs.99read.com/dispbbs.asp?boardid=18&id=144604&page=1&star=1
作者 红酒(澳洲)
拍卖行的一幅老刺绣居然没引起众多利眼注意,大出我意外。
可以理解的是,二手店主要买转手就能赚至少一倍以上价钱的东东,好看好用可以尽快脱手的东西部很难逃过他们眼手的。
这件刺绣脏兮兮的大件,放在很显眼的位置。那些等着拍买一战二战老照片,油画宣传画和私人信件的二手店主们,收藏家们似乎都没怎么注意到这件刺绣的。
刺绣的画框笨重,人从墙上取下来靠放在墙根,原来是挂绳弄断了,有人很粗暴的几把撕下画框背面的牛皮纸,老糊纸里外没什么特别纪录,只有画店在阿德来德的简单地址。老牛皮纸松松垮垮的脱落一半了。
其实,正面刺绣上有半圈英文:
纪念八国联军在中国。
手绣的字母有错有遗漏但清楚摆在那里,显然,今天的买家中没人真地了解这段历史?或者说那段发生在中国的历史,跟眼前的老刺绣间的关系是隐蔽的,没有一道闪电来接通提示它们之间的血脉?
老刺绣就那么斜靠在墙根处,人走来走去仔细看柜子里的老照片,就是没人停下反复打量她的。
我还是暗自一阵阵心紧,会有人关注懂得这幅刺绣价值的,一定会有。
离老刺绣远远的我坐等着,还有个把小时才轮到拍卖这部分呢。
很多华人走过,也不见他们停下来。
华人是拍卖市场的生力军,拍卖行生意越来越红火,推波助澜的主要钱力之一也跟华人买家的投入有关。
华人买家的重点关注对象,大多是中国历代古董,瓷器,青铜器,传统家具,字画等等,其中也包括老地毯刺绣在内。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财力有别,多数时候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搜玩自己心目中的宝贝。
奇妙的是,居然没有华人买家注意到这幅刺绣?来来去去那么多人从这幅刺绣前走过,有人看两眼,转身。英文好的华人很多啊,居然就没有人看出这行英文字的深刻含义吗?!
说实话,心情很复杂:
如果有人太多注意这幅刺绣,意味着竞争对手增多,天知道会是什么价才买得下来?
我会给自己定下心理价的,如果我想买什么东西,我不想热血冲头乱喊价,事后再后悔不迭。在拍卖行里,干这种事的人太多了。当然,人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先乱来 几次慢慢就有点定力了。真跳进收藏这条河的人要这般血洗脑袋几次,能快快清醒过来的,心会宽。要是再学佛,悟出一切皆身外之物,神徐缓,玩中加研究,乐趣出来。也不难发现拍卖行的好,在玩,在悠着,在悄悄发现的那点劲头上。
怕就怕那些手上钱多得没地方烧包的,脸红筋涨恨不能昭告天下人尤其是洋人,自己有钱能买下一切的气势家伙,我怕他们。
拍卖行的拍卖人并非都是专家,要真说精,他们有的该是被买家熏陶养育出来的精法。
去年他们还在拍卖台上大声叫喊:
昆代的瓷盘!昆代的瓷盘,起价三百......听得我直乐。
现在,再碰到中国古董再遇到有那个字母Q打头的题目,他们终于知道按中国拼法,会拼神气活现大声喊叫说清代,不会再说成是昆代了。
拍卖行人跟买家的关系亦是再正常不过的生意关系,并非如那些神经兮兮人想象的那样,拍卖某件“国宝”身为代理的拍卖行人一定是搞阴谋诡计,狼狈为奸地合计着,以抬高价格来欺负某国人民,伤害人民感情的无耻之徒。拍卖行可以成为任何买家的代理人,为那些因为什么原因不能到现场,或者是不愿出现在现场的人电话代理:
电话那头的买家才是真正的决定者,听到电话里传递的现场拍卖价格后,决定是否要跟价或退出的是他而非代理人。
此拍卖行业发展已经到非常成熟的阶段,跟彼拍卖行业的乱像有原则上的不同,虽然名称听起来是一样的。
此拍卖行规规矩矩的拍卖所有到来的拍卖物,他们没有哄抬价格的本事权利。能把价格抬上去的只能是买家,尤其是疯狂的买家。但即使疯狂的买家在这样的拍卖地方 也必须是君子,喊出了高价是要付钱的,这是出入拍卖行的人都懂的道理。拍卖行作为中间人,靠提取两边的手续费为业为生。
前些日子出现的那位以爱国之名行事的无赖买家,流氓到那样程度,确实真让人大开眼界啊!
胡思乱想之际,那位专门拍卖艺术品和重要古董的拍卖人站上了拍卖台,口齿清楚快速的按号码顺序拍卖。等待这场拍卖的人不多,阔大的拍卖行里还有好几场拍卖在同时进行。
这场拍卖的主题是战争纪念物,好几百件藏品似乎是来自一位或数收藏家的收藏。一战二战时期的老照片,军事地图,信件日记都是近年来大受追捧的收藏品,前不久,还眼见得一本小小的新西兰士兵的日记本,最后以数万澳币的价格就在这里被人拍走。
这幅老刺绣会拍出什么价格呢?心里没底。
好容易轮到拍卖老刺绣了,心跳开始加快!
卖家希望的价位叫出后无人应答,拍卖人连降两次价位,仍然无人应价。一挥手,拍卖人叫出了某位人士愿意付出并留下的价格。
这种预定价位是在当天正式拍卖前留给拍卖行的,如果拍卖现场无人给高过预留价位的数字,预留价者将得到拍卖物品。
那预留价比我估计想象的要低很多,不点头举手是不行了,拍卖人的视线马上转过来。
不料现场还是有人暗暗较劲,有意者的手此起彼伏。几个回合过去拍卖人东指西点的节奏渐渐缓下,指定我的手不动了。左顾右盼,小木槌啪的清脆:
这幅刺绣是我的了!一阵狂喜。
跟朋友两人将刺绣抬出拍卖行,很重很脏,灰蛮厚的。运回家也靠墙放好,呆了好一阵才决定除抹干净镜框表面的灰尘外,还要看看能否把内框和刺绣都分开来,清扫干净再恢复原状。
在大饭桌上铺好大毛巾,还是要人帮忙才能将画框面朝下平放。
小心撕下已破损的牛皮纸,哇,背面的钉子全是那种尖锥形的手工钉,纸板上有道道钉子铁锈痕迹。连接内外框的钉子是不能用了,有个角已经松脱,索性把剩下的三边的钉子都拔出来。先清理厚重的外框,用刷子刷去老灰,用小铲刀铲去积累在框边角成团的灰垢,居然还发现些肥大的银鱼!活活的顺着边框百米赛跑,赶紧用纸巾一一拦住包好扔进垃圾桶,然后用湿布把画框从里到外仔细擦干净,让它自己阴干。
细看内框,仍然是木质的但外边包了铜,好些地方生了铜锈。小心取掉内框一边的铁钉,然后谨慎地将纸板和刺绣顺出来。好在是纸板可以稍稍弯曲,要是木板就没辙了。庆幸的是,那些银鱼没入侵到刺绣这面来,看样子它们的食品只限牛皮纸范围。
紧贴在纸板上的刺绣顺出后,用大笔轻轻一扫,百年的老灰一股股烟冒。刺绣保存得非常好,只有一两处线松脱,但颜色消腿得很厉害,那八面旗上的红黑还有粉红基本不变,其余的颜色成了深深浅浅的银灰,非常顺眼的好看。
电影回放般的,清扫过后的刺绣一一按原路装回放好。唯一改变的是连接内外框的材料,这个画框太重,用钉子是太危险了。做完这一切才有点后悔,我没把全过程拍下来留做资料,居然忘记了?
到了坐下来查找资料的时候,互联网上虽然不能查到所有想要的资料,但往往有意外收获。从八国联军着手查起吧,本来,该是在买之前预查的,脸稍红。
从小就乱读书爱读书的人居然从网上查到八国联军中,英国兵团三千兵中有一千三百中国兵的字眼,一怔!顿觉书还是读得太少,知觉浅显!这是怎么的一段历史?
这段历史,据说国内人了解也不多,而当时的有关档案资料已被全部带回英国,国内人员近年来到英国查阅档案找到的资料证实:
“1898年11月,英国陆军部派员到香港和上海招募译员、号手等专业军士,然后去威海卫招募士兵,组建中国雇佣军团。
不久,一支由300多中国流民组成的雇佣军于1899年在威海卫正式成立了。由于这支部队是在中国组建的,按照英国当时以组建地为部队命名的惯例,便把这支部队称为“中国军团”;威海人则按中国习俗称之为“华勇营”。”
文章把这批在威海招募的雇佣中国兵称为“流民”的同时,也从英方档案资料中了解到这批中国兵的作战情况,并转述到:
“6月21日,刚刚镇压完威海卫抗英民众的400多名军团士兵乘英舰离开威海卫前往天津。到达天津后以编号为“英军第一军团”的名义编入到英军作战部队序 列,并立即参加了攻城战斗。6月27日攻占了北洋军火库,7月9日攻占了海关署军火库,7月13日和14日占领了天津城。
其实,在天津作战中,中国军团是“参加最后攻城战并占领天津城的英国军队的唯一代表”。天津战役后又直接向北京进军,参加了解救外国驻京公使馆的一系列战斗。”
八国联军里中国兵,中国兵还进军北京,参加一系列战斗?这样的历史确实让后人难堪,但有什么办法,真实的历史就往往让人出乎意外狼狈。更绝的,这些被今人称为“流民”的中国兵,其实训练有术作战勇敢,大受英军总部赞赏:
“为表彰这支部队攻克天津城的战绩,战役结束之后,英国陆军部便特意设计了一种以天津城门为图案的徽章作为中国军团的团徽,镶嵌在军团士兵的帽子和衣领上;为纪念阵亡的官兵,殖民政府在威海卫特意竖了一座刻有23名阵亡官兵姓名的纪念碑作为对这支部队的褒奖;1902年又挑选了12名官兵代表中国军团到英国参加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同年这支部队兵员也猛增到1320人。”
我手上的这幅刺绣中的那些旗帜,可以清楚地辨认出如美奥德日的旗帜来,但旗帜中的那幅“龙旗”让我很是不解,直到查出有关中国军团的资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英国兵团里的中国兵团旗啊!
不过让我迷惑的是,刺绣上的英文有好几处错误,照理说是不该的。我怀疑是做刺绣的女人没受过很好的教育,才有此遗漏的?
见过我刺绣的朋友则认为,会不会是法国联军做的这刺绣?他说,法国人的英文有时很差的!
哈哈!!我认为这样的可能性不大,毕竟这面刺绣是以英国为主的,中间是带古法文祝词的英国皇家徽章,最上面的是英国的旗帜,要是法国人刺绣,恐怕是要把法国标志放到显要地方罢?更何况,中国兵团是英兵团成员,只有英国刺绣才会将此标志特地标明。
有关这幅刺绣的文字就要结束了,当然我还会继续查找些更详细的资料来证实某些细小的疑问。
那几张中国兵团的老照片上当年的中国兵,年轻俊朗。有关他们的下落,那篇文章上是这样说的:
“到1906年6月,中国军团最终被解散,大部分士兵转往南非当警察,部分士兵留在当地充任巡捕或加入中国军队。此后,这支在中国土地上存在整整8个年头的特殊部队便逐渐消逝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如果有今天的南非黑人说他们有一点中国血统的话,追索而去,他们的祖先可能就是这些中国兵呢。
中国历史上该怎样评价这段历史评价这些中国兵?有待人去仔细考证探讨评价,我的这幅刺绣大约是佐证之一吧?
2009-04-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