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其它 投稿格式注意事项 | 字体∶ |  我要发新帖子! 
 [资料]造假ZF历史悠久 东京博士 (2009-04-29 20:49 阅读人次:3224) 
  1、平型关战斗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

  
2、广阳伏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4、三次破袭平汉路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华北治安战》)

  
7、易(县)涞(源)战斗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14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人(《华北治安战》)

  
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

  
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5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1人,伤65人,皇协军伤亡9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1、冀南1938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 毙俘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人,伤11人,皇协军伤亡16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939年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3、115师陆房突围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华北治安战》)

  
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华北治安战》)

  
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

  
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华北治安战》)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

  
18、平西区*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

  
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0人,皇协军伤亡22人(《华北治安战》)

  
19、冀中*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华北治安战》)

  
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华北治安战》)

  
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9人,皇协军伤亡12人(《华北治安战》)

  
22、晋西北*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华北治安战》)

  
23、冀中*年夏季“青纱帐”战役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

  
24、百团大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

  
25、太行区*年秋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44人(《华北治安战》)

  
26、冀中*年冬季攻势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27人,皇协军伤亡59人(《华北治安战》)

  
27、太岳*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6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7人,皇协军伤亡15人

  
28、晋西北*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4人,皇协军伤亡102人(《华北治安战》)

  


  
==================================================

  
也不能说日本的统计就一定准确,但是人家统计数字一向是精确到个位数,而且这个习惯不仅仅是战争中,几乎在任何时期和领域都能查阅到。

  


本网站为统一格式,过滤自然段首末空格,自动换行。
为满足个别用户特殊需要,提供UBB代码供用户使用。

[c]小标题居中[/c]
例:[c]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c]   发表结果:|      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      |
[r]日期右对齐[/r]
例:[r]写于2000年5月1日[/r]       发表结果:|                写于2000年5月1日|
[b]重点显示[/b]
例:[b]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b]     发表结果: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
[color=颜色名]彩色显示[/color] *颜色名参考HTML标准
例:[color=PINK]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color]     发表结果: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
[t]诗词格式[/t]
例:(略,每行起首自动插入10个空格)
[img]图像链接URL[/img]
例:[img]http://www.aaaa.com/a.gif[/img]   发表结果:(略)


Page: 2 | 1 |

  回复[1]: 阿拉也精确到个位数的,啥人吓啥人 张三 (2009-04-29 21:18)  
  http://www.archivesnj.gov.cn/danganjuzhulanmu/zhendangshiliao/shiliaogongbu/3598.htm

  


  
还有国军战报数字虚报得也很厉害的,比共军只高不低。

  回复[2]: 东博士很下功夫啊! 自带板凳 (2009-04-29 22:58)  
  

  


  
对日本鬼子来说,日本人的的孩子参军,死个球了,总得有个交代。

  
怎么交待?

  
按照朝鲜人的说法,叫作“给个说法”。在哪儿死的,怎么死的,总要有个交代。

  
因此,日本军人的死亡数字,一定要有个根据,不能瞎鸡巴胡说。

  
多说了不行——抚恤金发给谁啊!

  
少说了不行——遗属还要抚恤金哪!

  


  
朝鲜人的说法,一般来说就是随便说说就算了,谁去追问啊?

  
说1千也行,5千也行,反正没有任何限制么!

  


  
瞎鸡巴说呗。

  
怎么高兴怎么说。

  回复[3]:  东京博士 (2009-04-29 21:53)  
  户籍制和村镇保甲制乃至警察派出所都是“朝鲜”人引进的日货,49年后的“朝鲜”把人的户籍严格区分城市农村,甚至更细(比如上海有市区户口和郊区户口,郊区户口比正宗的农村户口要高档,但郊区男青年要找市区女青年结婚绝对不是件容易事,因为户籍差别),既然“朝鲜”有如此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又是党的一元化领导,办个啥证的出生年月对不上号的比比皆是,要在国内塞包烟拎瓶酒说不定也就搞定了,要出国办证了,人家不吃这套,苦了多少向往自由的朝鲜人民,所以造假也不是今天什么“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冒出来的新问题,大凡朝鲜的数字都是放屁,这个是有悠久历史的,大到亩产万斤鸡的p,小到街头换钞找零搞诈骗 。

  回复[4]: 嘿嘿。 自带板凳 (2009-04-29 22:57)  
  我去过靖国神社旁边的游就馆(相当于近代历史博物馆吧),没有见到皇军与八路作战的记录。

  
敌方没有作战的记录,说明什么?

  


  
研究一下敌人的记录,或许是得到客观真相的一种方法。

  

  回复[5]:  老赵 (2009-04-30 01:40)  
  

  回复[6]:  老赵 (2009-04-30 01:42)  
  不错

  
不错

  
东博这个统计好

  
最后那一句蛇足也很善解人意

  
省的好多抬闲杠的

  

  回复[7]:  东京博士 (2009-04-30 08:45)  
  有时候看看抬闲杠的也很有趣,因为有不少抬闲杠的并非真的抬闲杠,你不能阻止各种不同水平的真正的5毛上镜子表演吧。

  回复[8]:  王者非王 (2009-04-30 10:57)  
  请看 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ews&MsgID=829195

  
费解的数字 中国抗战中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图) 书摘

  
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

  
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四十四万余。一位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棗55万。当然,也有对此持有异议的专家学者,比如社科院的刘大年教授,就根据国民党军战地统计数字计算,日军在中国阵亡人数超过100万人。

  
到底哪个数字是正确的呢?

  




抗日战争时,中国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个谜。

  
七十万魂不还乡:萨所见日方史料中在中国阵亡人数

  
美国方面使用的是日军提供的公布材料,按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然而,对日军公布的阵亡人数,一直就有异议。

  
第一方面的异议是日军的阵亡人数和对手公布的往往差距很大,比如国民党军在台儿庄战役中,认为至少击毙日军一万二千余人,而日军公布的阵亡人员只有两千余,相差六倍之多。一些学者如张忠义先生将其归结为中国军队对战果的夸大。

  
国军对战果夸大可能有之,但日军的作战记录中,却有很多令人费解之处。

  
例如日军在作战记录中,经常可见苦战字样,而公布的伤亡却极小。以攻占洛阳为例,整个战役,日军公布的阵亡人数,区区55人。但其中又分明记载了多次激战,如停车场肉搏战、禹王庙对攻等等,伤亡人数颇有些对不上号。又如抗战初期的山西万全之战,日军有记录称此战中步兵第三联队几乎全军覆没,原因是第三联队本身属于二二六兵变的主力,这些官兵都属于当时的叛军,但惩罚迟迟未作,送他们到中国战场,其意义就是让他们能够光荣地死。第三联队的官兵为了洗刷耻辱,在万全城下发动了自杀性的冲锋(不炮击摧毁城墙,直接进行云梯登城),大部战死沙场。然而,与此矛盾的是,同时公布的战报中,第三联队的伤亡合计不超过一百人。

  
另一方面就是日本靖国神社中供奉的灵位,与日军公布的阵亡人数不符,并且逐年增加,仿佛越来越多的阵亡人员从地底下冒出来一般。

  
看来,日本的战报,还真让人有些不敢相信。这种战报的权威性早就受到质疑,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就多次发现日军力图以掩饰自己伤亡的做法造成美军的错觉,并鼓舞自己的斗志。

  
虽然日方战报的数据说不通,但作为外国人,我们所能够做的,只是怀疑。然而,近年来日本国内的资料统计,却为这种说法提供了新的证据。虽然还无法断定到底有多少日军阵亡中国,但其统计的数字,至少证明无论军事博物馆还是何应钦将军,提供的数字都过于保守了。而日军的战报,则在这些翔实的统计数字面前,彻底失去了可靠性。

  
比如,日本权威历史学家伊藤正德(《帝国陆军史》的作者)在他的书中,记录战死在中国的日军,共计78万9370人。

  
而我最近买到的一册日本读卖新闻社编辑的《中国慰灵》,则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数字。这本书,是一套记录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情况,追悼亡灵的系列图书,包括《缅甸慰灵》、《满州慰灵》、《瓜岛慰灵》等,《中国慰灵》是其中的第五部。

  
在这一册图书中,读卖新闻社记者统计的日军在中国阵亡总数,超过七十万人,其中不包括苏联红军、抗日联军在东北和中国远征军在印缅的战果。这是战死和战病死的合计人员数字,这符合阵亡人员统计的原则,美日统计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在南洋的伤亡人数,也是这两个数字的总和。

  
这部书中提供的资料,推翻了日本军部所公布数字的权威性。比如,豫湘桂战役中的长衡会战(日军称为湘桂作战),日本军部提供的数据是日军共计阵亡12209人,而读卖新闻的纪录,则日军此战的总阵亡人数,超过十万。

  
虽然,这还不是最后的数字,但已经比早期美国学者所提供的多了一半厖而一半,就是二十多万日本兵埋骨在了中国的土地。至少,这是日本方面的数字,而且,看目前的趋势,随着日方史料的渐渐披露,这个数字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这让我觉得可以松口气,因为刚看了张忠义先生的《抗战八年中国并未取胜》,结尾处张先生以良药苦口为重点,点醒世人道:当年4亿民众难奈60万侵华日军何,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悲剧,但愿不要重演!

  
我这个普通工程师发现的这一点点日本史料,也许能让张先生安心些,如果侵华的日军只有60万,看来还真不至于让我们的4亿民众无力回天,只怕还要再发照会让日本派10万人来才够埋(还没算打残废的)。

  

  回复[9]: 与上述无关的领域里 是的 (2009-04-30 11:54)  
  我只知道,日本公司有伪造产品规格相关数据资料的现象,非常隐蔽和巧妙。不细说了。

  回复[10]: 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 新局长 (2009-04-30 11:25)  
  http://pop.6park.com/chan1/messages/69962.html

  
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是什么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同一关系?抑或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这不仅是一个“名”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历史发展的内涵及其本质的大问题。故应正名而求实。

  
若干年前,笔者有幸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协助上海东方电视台拍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血肉长城》的工作,到太原、忻口、雁门关、娘子关、平型关等战场以及平型关战役前线总指挥部岭口村等进行了实地考察,查阅了平型关战役亲历者撰写的大量回忆资料,以及山西省特别是太原市和忻州市所藏的文史资料,采访了几十位平型关战役或忻口战役、太原战役的亲历者。现根据采访及考察所得,对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战前形势 ― 日军攻陷大同

  
1937年初秋,南口前线部队抗击着日军板垣师团的猛攻。与此同时,日军东条纵队也同时猛攻张家口。守军第二十九军刘汝明部不战而退,阎锡山的第61军反攻不力,张家口失守,南口危在旦夕。日军下一个矛头所向是第二战区阎锡山苦心经营的山西。

  
山西,四面环山,地势险要,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在军事上被兵家称之为“华北之锁钥”。所以日军欲统治华北,必先图晋绥;欲图晋绥,必先争太原;欲争太原,必先夺大同或平型关。

  
但是日军占领南口、张家口后,图晋方向是西北之大同,还是东北之平型关?阎锡山判断,日军为运送部队、军火,展开机械化部队,发挥其优势,必然把锋芒指向大同。据此,他部署了大同会战计划。

  
然而战况实际发展是:9月上旬,东条纵队和伪蒙军沿平绥线击破李服膺部防守永嘉堡、天镇间的国防工事,直抵阳高城下。李部一路逃到桑干河以南,日军于9月13日攻占大同,而敌军主力板垣师团指向平型关,意图抄雁门关后路,然后夹击太原。

  
至此,阎锡山部署的大同会战计划流产。雁门关一带兵力虽多而无用,而平型关一带则兵力空虚,危如累卵。阎锡山被迫立即着手部署平型关会战。

  
平型关战役部署

  
1、作战计划

  
1937年8月28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表示抗战决心,把行营(前线总指挥部)设于雁门关下的岭口村一所窑洞,并同行营人员及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会商,制定了《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其“作战方针”为:“本军以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灵丘、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面之战斗,相机转移攻势。”

  
2、平型关战役战斗序列表

  
总指挥: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前期),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后期)。

  
第33军:军长孙楚(前期实际总指挥),下辖73师,师长刘奉滨;独立旅3旅,旅长章拯宇;独立旅1旅,旅长孟宪吉。

  
第15军:军长刘茂恩,辖64师,师长吴庭麟;65师,刘茂恩兼。

  
第17军:军长高桂滋,辖21师,师长李仙洲;84师,高桂滋兼。

  
第35军:军长傅作义,辖211旅,旅长孙呈峰;218旅,旅长董其武。

  
第61军:军长陈长捷,辖208旅,旅长吕瑞英;217旅,旅长梁春溥;新编第4旅,旅长于镇河。

  
第2军:军长郭宗汾,辖71师,师长郭宗汾;202旅,旅长陈光斗;214旅,旅长赵晋;新编独立1旅,旅长陈庆华。

  
第34军:军长杨澄源,辖196旅,旅长姜玉贞;203旅,旅长梁鉴堂(此两旅包括旅长在内几乎全部牺牲)。

  
第19军:军长王靖国,以三个旅兵力守代县,外加炮兵团附归19军序列,骑兵军以三个骑兵师置于集宁一带。

  
第8军:115师,师长林彪;129师,师长贺龙。分别于平型关、忻口、原平一带展开。另有刘汝明军驻蔚县一带。

  
综上所述,投入平型关会战(9月3日作战计划称晋北战役及平型关会战)的兵力共11个军、10余万人。

  
3、兵力部署

  
⑴ 平型关正面。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在大营前指挥孙楚的第33军和高桂滋的第17军及第73师(73师是孙楚指挥的,布防区域与17军连接),布防于平型关、团城口南北线上,右起五台山东北,排列独立旅3旅、73师、独立旅8旅于平型关正面;北面团城口内并列17军的84师和21师各就已设阵地,掩护雁北各部撤入雁门山、恒山以内,先凭险阻击并消耗敌人,再主动向南转移,分从大营、沙河隐入五台山,为南机动兵,待机出击。

  
⑵ 雁门关北侧。主战场的北侧依恒山、雁门山为屏障,除置刘茂恩第15军于恒山外,以34军第101师和梁鉴堂旅分守北娄口、茹越口间的已设阵地。重点于繁峙北的茹越口,从太原来的姜玉贞旅到繁峙以北地区归入34军序列。

  
以王靖国19军及方克猷旅到附属山野炮各一团右连接34军扼守五斗山、马兰口、虎峪口至雁门关、阳方口间的已设阵地,保持重点于代县、雁门关间。姜玉贞之独立旅先控制阳明堡,对雁门关重点策应。

  
⑶ 决战地带。沙河及繁峙城间地区为决战地带。以刘潭馥200独立旅附山炮营置于沙河镇东,占广大正面,东连孙楚兵团,北连刘茂恩军,对从平型关方面入侵之敌人以逐次抵抗方式诱至繁峙,使之胶着于繁峙城东的主决战阵地前。以第一、二预备军各附一个山炮营于繁峙城的南北线上,以五台山的北台顶、繁峙城垣、恒山顶为支撑点,构成对平型关方面入侵之敌的坚强抵抗阵地。第一预备军在南,保持重点于五台山北麓;第二预备军在北,保持重点在繁峙城,吸引敌人使之胶着于主阵地前,以利于南北机动兵团钳击。

  
⑷ 机动兵团。傅作义指挥31军、15军为北机动兵团,从繁峙展开,孙楚指挥以17军为主力的南机动兵团,从团城口一带出击,以孟宪吉旅及73师抄袭平型关,断敌后方。

  
阎锡山把这个部署自诩为“口袋阵”。他特别重视口袋底阵地,亲召陈长捷、郭宗汾两军长到岭口行营,面授要领,并命令他们同到繁峙、沙河间周密勘察主阵地,同时派高参到平型关、团城口、恒山等处,向孙楚、刘茂恩、高桂滋等传达指示,又把屡违节制、不肯力战的原61军军长李服膺拘押起来,以肃号令。

  
战役的主要过程

  
1、阎锡山、周恩来会商战役计划,国共军队为御外侮协同作战

  
为了协调各部队行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以及副长官朱德、黄绍、卫立煌、周恩来、彭德怀等多次会商作战计划。周恩来、彭德怀和阎锡山在岭口村傍山坡一个窑洞里进行长时间会谈。周恩来分析形势,指出目前虽然敌强我弱,但只要动员全民,团结奋斗,就可削弱敌人,壮大自己,最后打败日军。阎锡山要求周恩来协助制订第二战区作战计划。周恩来洞察时局,成竹在胸,只用一天时间就拟定了计划。阎锡山惊佩不已,连叹:“写得这样快,这样好,如能这样打,中国必胜。”

  
1937年9月11日,日军犯广灵。孙楚的73师被迫退至平型关南翼,阎锡山急调孟宪吉旅抢守平型关。孟旅于19日赶至平型关,与进攻之日军激战两昼夜,日军攻势顿挫,专攻团城口。八路军115师于6月20日迅速越过五台山向灵丘急进,22日从平型关南翼潜出,隐伏于灵丘以南的太白山区,24日在平型关东20里的东河南公路两侧地区部署对敌后的抄击。115师派到大营同孙楚联络的高参袁晓轩把115师进入敌后的进展情况通知孙楚,希望平型关各方面友军和八路军的敌后抄袭适时配合,争取平型关围歼敌人的胜利。

  
2、团城口激战失守,郭宗汾出击被围

  
阎锡山得知八路军进展情况后,即派预备军加强平型关北翼的出击力量。孙楚为配合115师抄袭敌后,即令郭宗汾的预备第2军联系团城口高桂滋指挥的84师出击。23日夜,敌人曾对东西跑池高地发起猛攻,高桂滋部反攻,伤亡近两千人,损失惨重。

  
高桂滋认为八路军配合围歼板垣师团,实际上是一种虚构的空想,同时也认为孙楚师有意牺牲他们以便晋军独占风头。于是他不顾大局,于9月24日擅自放弃团城口阵地,让郭军贸然出击。

  
郭宗汾军对团城口失守一事一无所知,仍以陈光斗旅附山炮一连向六郎城进击,拟带动21师与挺进大、小寒水岭的115师联合行动,绕击敌侧后。以第2军主力沿迷回村和东西两跑池一线,越过高桂滋84师阵地,攻平型关敌后。

  
主力纵队接近迷回村时,便向东西两跑池村分进。25日拂晓前,郭军通过涧头、迷回村前进时,突然遭受来自团城口方面工事里机炮火力猛烈袭击,郭部大乱,还以为高桂滋部联络不当。受到更猛烈的打击后,才知高部已悄然撤离。团城口、鹞子涧和东西两跑池一带阵地都被日军占领,郭军主力被压迫于迷回、涧头一侧。

  
经连续苦战,郭军损失三分之一左右,官兵极度疲惫。幸亏此时115师于平型关敌后的东河南以西地区伏击敌人获得大捷,一部挺进于大、小寒水岭上,使得郭军被隔于六郎城之旅可以依为掎角,相互牵制鹞子涧敌人的行动,保证了郭军主力未被全包围,得于迷回、涧头间占稳了敌人通往后方公路的侧面阵地,钳制了东西跑池之敌,使之不敢直扑大营。

  
3、平型关大捷

  
9月14日,115师先头部队进抵大营,派出侦察部队调查平型关地区地理情况和敌情,为平型关歼敌做各种准备。23日,林彪、聂荣臻在上寨召集干部会议,作出初步计划。24日,第二集团军、第六集团军送来“平型关出击计划”,拟定71师附新编第2师及独立8旅一部配合115师向平型关以东的日军出击。

  
24日晚,林彪在电话上同孙楚说:“萃崖(孙楚字),我师已达目的地,准备明日拂晓出击,请你们派部队协助,先把此股敌人歼灭。”孙楚答:“好极了,我命郭宗汾师长率4个团从平型关左翼出击。”

  
林彪师长即命令部队25日零时出发。战士们顶着狂风暴雨,涉急湍山洪,在拂晓前到达了指定地区,把全师主力布置在平型关到东河南镇10余里长的公路南侧山地边缘上。343旅之686团位于白崖台附近,左侧是685团,右侧是687团,口袋底是第33军之独立8旅,115师第344旅,687团断敌退路并打援敌,688团作为预备队。这一部署使得进攻平型关的敌人完全处于包围圈伏击之中。八路军同时又以一部从关沟出发,主动接应郭宗汾的出击部队。

  
此时战士们只着单军装,又破又烂,经半夜冒雨急行军,被汗雨湿透。晋北9月下旬夜间气温已很低(9月19日中秋节,平型关、恒山、雁门关一带曾降大雪),战士们又冷又饿,但伏于湿地、山岩上待命,士气高昂。

  
25日晨5时半左右,敌第一辆汽车进入伏击圈,聂荣臻传令:沉住气,无命令不许开火。等敌后板垣师团第21旅团千余人及汽车、大车300余辆进入伏击圈后,115师某团5连连长曾贤生率全连首先向敌冲杀,用手榴弹炸毁敌人最后一辆汽车。敌人退路被截断,于是拼命冲杀,反复争夺公路两侧制高点 ― 老爷庙。敌人争夺失败,预示着被围歼的灭顶之灾,于是企图冲破独8旅阵地逃命。独8旅把一线配备改为纵深配备,拼死抵抗。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27日白天,敌人终未能冲破包围,敌板垣师团21旅遭歼灭性打击。因为敌人死不缴械,千余日军全部被击毙,我军伤亡也很严重。据阮受贤回忆,115师约有900人伤亡,《抗战以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一书认为:我团营干部五人负伤,以下近千人伤亡。第5连百名壮士,凯旋时只剩30多人,连长曾贤生壮烈牺牲。战斗极为残酷,独8旅3个团一个补充营5000多人,损失一个团。

  
平型关大捷,歼敌1000多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它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它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进至浑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转移到平型关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友军的作战,使已陷入敌围的出击部分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于被歼之险厄。

  
4、团城口反攻战

  
如前所述,郭宗汾部被围后,阎锡山鉴于杨爱源、孙楚缺乏统御各军的能力(高桂滋擅自弃守团城口,致使郭宗汾部出击被围),遂令傅作义进至大营,负责平型关战役的总指挥,并调陈长捷61军急援平型关。61军到达后(25日),以梁春溥旅程继贤团攻击涧头敌人,程团士气高涨,一气冲上迷回北山,敌两次反扑,均被击退。陈长捷军吕瑞英旅之刘崇义团攻占西泡池,救出困守的郭军一部,又攻东跑池。入夜,敌我双方对峙。

  
5、鹞子涧激战

  
26日,日军为阻击陈61军进攻,从鹞子涧和平型关正面抽兵来援(故团城口反攻战实有利于26日115师歼日军500余人的战斗)。占领迷回北山的程团官兵曾屡次上书请战,为国杀敌立功。这次一举攻下迷回北山,连挫敌人反扑之势,不待旅部主力到来,即如脱弦之箭,一举占领鹞子涧。

  
鹞子涧,位于团城口和迷回村之间,是平型关西路屏障,向西南经迷回、涧头、齐城可达大营、沙河一线,进入山西中北部,构成对繁峙、代县、忻口的威胁,所以敌人必拼死争夺此据点。26日,日军集中优势火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程部反扑,程团长指挥士兵与敌人肉搏拼杀。由于兵力悬殊,敌人冲入村内,程团无一人后退,和敌人逐院争夺。敌援军不断增加,程团弹尽援绝,全团官兵近千人,包括团长程继贤全部壮烈牺牲。程团屡立战功,以未满千人与超过一个联队的强敌拼杀,令敌胆寒,为大部队歼敌赢得了战机,程团长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6、东跑池血战

  
东跑池位于平型关偏东北,为保平型关正面要点,孙楚33军之独立8旅在此布防,从9月23日到26日,敌我双方反复争夺东跑池,来来回回,形成拉锯战。据当时的一营营长回忆:他亲眼看到山坡上的敌尸累累。27日,孟宪吉旅长亲到阵地督战,看到一营血战5昼夜,原有500多人的一营,只剩148人,遂令622团接防。

  
7、茹越口失守,全线撤退

  
我军在部署对平型关之敌的围歼决战,敌东条纵队乘平型关鏖战之机,于9月28日一举突破恒山、雁门关的接合部茹越口,杨澄源的34军退入繁峙。为保卫平型关战场安全,梁鉴堂旅长亲率仅有的一营人冲杀,企图夺回山口,但是兵力太少,梁旅长和大部分官兵牺牲,王靖国又急命方克猷旅长反攻茹越口,方旅长又被敌冲垮。29日,敌占繁峙城,严重威胁我主战场侧后。9月30日,阎锡山召集前线将领会议,决定全线撤退。10月2日夜,全线开始撤退,平型关撤退,平型关战役结束。 

  
平型关之战历时一个月(从9月3日制定作战计划到10月2日全线撤退),战场绵延数百里,我方投入兵力10多万人,达11个军,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据日本军方显然缩小了的资料记载,日军死伤8562人。我方伤亡尚无确切统计,但大大超过日军则无疑。这次战役有作战计划、作战方针,有战略目标及战役目标。据此可断,平型关之战是一中等规模的战役,忽视它作为战役的地位和作用,既不科学,也不公正。

  
平型关战役迟滞了日军进攻,打乱了敌人侵华计划。战役中,国共军队相互配合,创造了像平型关大捷这样光辉的战例。国民党军队出现了像程继贤团、梁鉴堂旅(茹越口之战)、姜玉贞旅(平远之战)这样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部队,成为我华夏御侮史上的壮丽篇章。

  
平型关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到与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司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从高桂滋、陈长捷军在平型关正面布阵迎敌,到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从团城口程继贤全团殉国予敌重创,减轻115师压力,到115师派部队迎接郭宗汾军,使之免遭围歼;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115师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体现出在民族团结、共赴国难的旗帜下,相互取长补短、共谋民族大业的胸怀和气魄,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

  

  回复[11]:  小木樨花 (2009-04-30 11:30)  
  我知道当时日本的军部在战死者的遗骨上做过假,由此怀疑当时日方的统计数字是否有人为的操作。因为不想让国内的人们知道伤亡太大。不过我只是怀疑,无法求证。

  回复[12]: 哈哈!日本人也有灶王爷上天,好话多说的毛病! 新局长 (2009-04-30 11:47)  
  抗日战争中国军与日军武器比较(选自史海钩沉)

  
一、轻武器 中国优于日本

  
中国战场上交战双方的机械化程度都不高。前期中国的机械化部队只有靠苏联援助装甲车建立的第五军(基干为第200师)。日军对华作战时投入的全机械化部队也只有第五师团和第三战车师团。在中日两军的作战伤亡中,枪伤都占一半以上,可见轻武器在战场上仍唱主角。

  
从轻武器的主体枪械看,中国军队始终占优势。从1937年至1945年,日军对华作战兵力保持在50万至105万之间,其中半数装备枪支(多数炮兵和勤务人员不配枪)。中国方面,国军一线兵力则保持在200万至300万,也有半数配备枪支;此外民间武装也有大量枪支(近代中国进口的毛瑟手枪既驳壳枪近百万支,多为富户购买,笔者的姥爷及姑父都曾拥有此枪);当时共军枪支数量不详,据相关资料记载,至1945年夏,八路军总数约90余万,枪支37万余支,平均每支枪不足20发子弹(笔者认为,这也是共军只能以游击战为主的原因之一)。

  
从当时双方主要装备的枪械质量看,中国要稍优于侵华日军。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派系杂乱,不过从清末起,军界大多看中德式7.9毫米口径枪械,最早大批装备的步枪便是毛瑟枪的改进型-“汉阳造”。1935年,南京政府根据德国顾问建议,以德式Kar98毛瑟枪为标准统一全军,除在外国购买,在国内仿造为“中正式”。此种枪在二战期间也是德军主要装备,性能优于日军的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式步枪。据相关人士回忆,毛瑟枪在实战中,枪伤“进口小,出口大”。而日军的6.5毫米口径的“三八大盖”不仅口径小,且因其弹道设计缺陷,所以杀伤力大大降低,当时有人戏称:“三八枪打中抗日战士,养几天伤继续抗日”。日军也深感三八枪威力小,1939年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步枪,性能与德国98式相当,却因生产能力所限仅有少量装备。

  
在轻机枪方面,抗战时期中国各派系军队装备的轻机枪主要是7.9毫米口径的捷克式(与德式枪弹通用),质量优于日军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中国人俗称“歪把子”)。1939年,日军研制出九九式轻机枪,同样没有大量生产。

  
在重机枪方面,中国军队使用的多属马克沁式,除需水冷这一麻烦外,可靠性相当好。抗战后期,国军还大量装备了美制汤姆逊、英国的斯登冲锋枪。日军重机枪为九二式,靠弹板供弹,操作不便且易卡壳。日军一直未装备冲锋枪类武器。

  
手枪方面,中国当时用的进口手枪杂乱,不过其中多数为德式毛瑟自动手枪,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自动手枪。日军主要装备的是南部十四年式(中国人俗称“王八盒子”),因弹簧钢质量差使其供弹常出问题,是兵工界公认的“二战期间最差的手枪”。

  
当时日本陆军装备特别是轻武器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是因其重工业-军工基础弱于其他列强,又要集中力量研制飞机和海军舰船。侵华战争开始后,日军将领便抱怨战争装备比日俄战争时期强不了多少。1939夏,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与朱可夫指挥的苏军交锋,其落后的陆战武器抵挡不住机械化部队,第六军大败,战死一万八千人(苏军为六千人)。此后,日本陆军虽提出改进装备,却因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实行保障海空的“超重点主义”,仍无力兼顾。

  
二、重武器 中国先弱后强

  
全面抗战前期,日军在重武器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从地面炮兵的对比看,中国轻重型火炮数量略少于日军,日制火炮虽然在质量上不如中国进口的一些德制装备,却有配套齐全和弹药补充能力强的优势。抗战初期,国军进口了数百门质量优良的德制山炮和榴弹炮,以75毫米口径为主,却因炮弹需进口且运输手段落后,无法保障火力持续性。

  
中日军队作战时,一直流动性比较大,攻坚战很少,使用重炮的场合不多。在野战中,双方主要使用轻型线膛炮和迫击炮,装备各有所长。

  
抗战初期,日军武器最大优势在空中,从1937年秋至1941年末,侵华日军一线作飞机保持在500架左右,并依靠本国年产数千架的能力可迅速补充。中国空军的飞机全依赖外购,开始主要使用美制霍克III型战斗机,随后使用苏联援助的伊-15和伊-16,性能与日军的中岛九七、三菱九六战斗机相当,却因飞行员和战机都缺乏补充能力而越打越少,空战主要依靠苏联志愿航空队。1940年,日军的零式战斗机出现后,制空权完全落入敌手。

  
到了抗战中期,中国战场上重武器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1941年,美国陈纳德的“飞虎队”进入中国战场使空战形势发生扭转,“飞虎队”装备的P-51“野马式”为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战斗机之一。当时日本航空兵的主力外调,1943年以后,中国战区制空权已经掌握在中美联合空军手中。

  
三、综合实力 中方落后于日本

  
从抗日战争的武器对比中看出,国军的很多失利不能归咎于武器,需要从其他方面寻找原因。

  
以单项武器而论,抗战期间中国除海军方面无法同日本相比之外,国军陆空装备质量并不算差,后期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占优势。但是在武器装备系统化、装备使用的专业化等方面,中方大大落后于日本。

  
以枪支而论,因为当时中国以外购为主,而且比较杂乱,所以经常出现件不配枪、弹不对膛的情况。反观日军的轻武器质量虽不算好,却实现了标准化、序列化。

  
重武器方面,中方虽然引进了许多飞机、火炮、坦克和车辆,自身却缺乏弹药、汽油等基本的保障能力。大量设备经常“趴窝”不能使用。日本作为一个工业国,对自身装备能够有效地保障和维护,作战时,协同配合能力也远强于中方。

  
武器性能的充分发挥,还要依靠操纵者的精神、文化、体能素质和技术水平。当时国军的兵源主要依赖抓壮丁,补充的多是农村文盲,上层又舍不得消耗弹药进行训练,造成战时装备使用效能极低。

  
侵华日军普遍经过严格的训练,许多鬼子在行进中射击不用贴腮瞄准,在拼刺刀中,中国士兵因为体能与技能大都不如对敌方,经常要三、四个人才能战胜一个鬼子。

  
四、总结与反思

  
抗战时期,中国在装备使用方面的弱点,恰恰是中国近代社会病弱的表现。旧中国在外国人侵略面前,总是被动挨打,首先体现在人的素质的落后,具体表现为政府腐败、军队指挥无能及士兵教育训练素质低下。武器装备的因素还在其次。以上分析结果,在笔者看来,至今仍然具有警示作用。

  

  回复[13]: 没带板凳,野次马 李长声 (2009-04-30 11:48)  
  引文:张忠义先生的《抗战八年中国并未取胜》,结尾处张先生以良药苦口为重点,点醒世人道:当年4亿民众难奈60万侵华日军何,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悲剧,但愿不要重演!

  
感想:这位张先生没回想一下蒙古铁骑、八旗子弟兵是多少人,历史总是在重演的。

  
兵不厌诈,所以后世才能有历史学家这营生,还可以一笑泯恩仇,共编历史书。

  
板凳也就一愤青,只是跟国内愤青所愤不同罢了,他们愤日本,你愤中国。约定之日,带某网上著名汉奸去会会你,还有黑白子什么的,可否?

  回复[14]: 哈哈!同意长声兄的意见! 新局长 (2009-04-30 11:55)  
  哥仨好啊,

  
全来了啊。

  
吃坛子肉啊,感情厚啊!

  

  回复[15]: 一笔糊涂帐 科长 (2009-04-30 12:00)  
  日军死亡人数以前这里讨论过n次了。永远没有结果的。

  回复[16]: 现在如果干起来的话 厅长 (2009-04-30 12:01)  
  排除米国因素,C pk J,谁能赢?

  

  回复[17]: 》》:[板凳也就一愤青] 老唤 (2009-04-30 12:14)  
  我不同意,我觉得板凳和愤青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

  回复[18]:  吴卫建 (2009-04-30 12:41)  
  老王的佐证来了。

  
〉当时国军的兵源主要依赖抓壮丁,补充的多是农村文盲,......

  回复[19]: 历史总是在重演的。 自带板凳 (2009-04-30 12:52)  
  这句话说得很深刻。十分正确。

  


  
再来一次上山下乡,来一次文化大革命,再来一次8X8,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回复[20]:  王者非王 (2009-04-30 13:01)  
  新局长的史料真多,而且看来很多是第一手资料,不简单。用事实说话和空口谩骂是不同的。

  回复[21]:  东京博士 (2009-04-30 13:16)  
  吴桑,要和谐,不要纠缠历史,这是我d新时期的方针,你要加强学习啊。

  回复[22]:  王者非王 (2009-04-30 13:23)  
  从10楼的叙述来看,

  
得出

  
1。当年的抗战是两党,两军(也可以是说一军中的两部分)共同合作的结果。二者不能偏废。

  
2。看来进入平型关山谷的是一整支部队,而且由于最后一辆汽车被炸坏断了后路,往上夺取老爷庙也没成功,因此全军覆没是比较可信的。由于没有投降的全都是战死的。因此,主帖中所述日军亡167人,伤94人的说法大有疑问。

  
12楼的说法我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一位日本当时就是工业强国,敢于和美国叫板,在武器方面应该是有绝对优势的。现在看来不是这样。谢谢新局长的介绍。

  

  回复[23]: 呵呵!愿与老王共同进步! 新局长 (2009-04-30 13:24)  
   骂人的艺术-梁实秋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所以根本不骂人,大可不必。骂人是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感情。想骂人的时候而不骂,时常在身体上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时,骂骂何妨。

  
但是,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试的。有因为骂人挨嘴巴的,有因为骂人吃官司的,有因为骂人反被人骂的,这都是不会骂人的原故。今以研究所得,公诸同好,或可为骂人时之一助乎?

  
(一)知己知彼

  
骂人是和动手打架一样的,你如其敢打人一拳,你先要自己忖度下,你吃得起别人的一拳否。这叫做知己知彼。骂人也是一样。譬如你骂他是“屈死”,你先要反省,自己和“屈死”有无分别。你骂别人荒唐,你自己想想曾否吃喝嫖赌。否则别人回敬你一二句,你就受不了。所以别人有着某种短处,而足下也正有同病,那么你在骂他的时候只得割爱。

  
(二)无骂不如己者

  
要骂人须要挑比你大一点的人物,比你漂亮一点的或者比你坏得万倍而比你得势的人物总之,你要骂人,那人无论在好的一方面或坏的一方面都要能胜过你,你才不吃亏的。你骂大人物,就怕他不理你,他一回骂,你就算骂着了。在坏的一方面胜过你的,你骂他就如教训一般,他既便回骂,一般人仍不会理会他的。假如你骂一个无关痛养的人,你越骂他他越得意,时常可以把一个无名小卒骂出名了,你看冤与不冤?

  
(三)适可而止

  
骂大人物骂到他回骂的时候,便不可再骂;再骂则一般人对你必无同情,以为你是无理取闹。骂小人物骂到他不能回骂的时候,便不可再骂;再骂下去则一般人对你也必无同情,以为你是欺负弱者。

  
(四)旁敲侧击

  
他偷东西,你骂他是贼;他抢东西,你骂他是盗,这是笨伯。骂人必须先明虚实掩映之法,须要烘托旁衬,旁敲侧击,于要紧处只一语便得,所谓杀人于咽喉处著刀。越要骂他你越要原谅他,即便说些恭维话亦不为过,这样的骂法才能显得你所骂的句句是真实确凿,让旁人看起来也可见得你的度量。

  
(五)态度镇定

  
骂人最忌浮躁。一语不合,面红筋跳,暴躁如雷,此灌夫骂座,泼妇骂街之术,不足以骂人。善骂者必须态度镇静,行若无事。普通一般骂人,谁的声音高便算谁占理,谁来得势猛便算谁骂赢,惟真善骂人者,乃能避其而击其懈。你等他骂得疲倦的时候,你只消轻轻的回敬他一句,让他再狂吼一阵。在他暴躁不堪的时候,你不妨对他冷笑几声,包管你不费力气,把他气得死去活来,骂得他针针见血。

  
(六)出言典雅

  
骂人要骂得微妙含蓄,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遍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这才是骂人的上乘。欲达到此种目的,深刻之用词故不可少,而典雅之言词尤为重要。言词典雅则可使听者不致刺耳。

  
如要骂人骂得典雅,则首先要在骂时万万别提起女人身上的某一部分,万万不要涉及生理学范围。骂人一骂到生理学范围以内,底下再有什么话都不好说了。譬如你骂某甲,千万别提起他的令堂令妹。因为那样一来,便无是非可言,并且你自己也不免有令堂令妹,他若回敬起来,岂非势均力敌,半斤八两?再者骂人的时候,最好不要加人以种种难堪的名词,称呼起来总要客气,即使他是极卑鄙的小人,你也不妨称他先生,越客气,越骂得有力量。骂得时节最好引用他自己的词句,这不但可以使他难堪,还可以减轻他对你骂的力量。俗话少用,因为俗话一览无遗,不若典雅古文曲折含蓄。

  
(七)以退为进

  
两人对骂,而自己亦有理屈之处,则处于开骂伊始,特宜注意,最好是毅然将自己理屈之处完全承认下来,即使道歉认错均不妨事。先把自己理屈之处轻轻遮掩过去,然后你再重整旗鼓,著著逼人,方可无后顾之忧。即使自己没有理屈的地方,也绝不可自行夸张,务必要谦逊不遑,把自己的位置降到一个不可再降的位置,然后骂起人来,自有一种公正光明的态度。否则你骂他一两句,他便以你个人的事反唇相讥,一场对骂,会变成两人私下口角,是非曲直,无从判断。所以骂人者自己要低声下气,此所谓以退为进。

  
(八)预设埋伏

  
你把这句话骂过去,你便要想想看,他将用什么话骂回来。有眼光的骂人者,便处处留神,或是先将他要骂你的话替他说出来,或是预先安设埋伏,令他骂回来的话失去效力。他骂你的话,你替他说出来,这便等于缴了他的械一般。预设埋伏,便是在要攻击你的地方,你先轻轻的安下话根,然后他骂过来就等于枪弹打在沙包上,不能中伤。

  
(九)小题大做

  
如对方有该骂之处,而题目身小,不值一骂,或你所知不多,不足一骂,那时节你便可用小题大做的方法,来扩大题目。先用诚恳而怀疑的态度引申对方的意思,由不紧要之点引到大题目上去,处处用严谨的逻辑逼他说出不逻辑的话来,或是逼他说出合于逻辑但不合乎理的话来,然后你再大举骂他,骂到体无完肤为止,而原来惹动你的小题目,轻轻一提便了。

  
(十)远交近攻

  
一个时侯,只能骂一个人,或一种人,或一派人。决不宜多树敌。所以骂人的时侯,万勿连累旁人,即时必须牵涉多人,你也要表示好意,否则回骂之声纷至沓来,使你无从应付。

  
骂人的艺术,一时所能想起来的有上面十条,信手拈来,并无条理。我做此文的用意,是助人骂人。同时也是想把骂人的技术揭破一点,供爱骂人者参考。挨骂的人看看,骂人的心理原来是这样的,也算是揭破一张黑幕给你瞧瞧!

  
哈哈!

  

  回复[24]:  王者非王 (2009-04-30 13:31)  
  认真学习新局长的骂人艺术。有所醒悟。谢谢。

  回复[25]:  东京博士 (2009-04-30 13:38)  
  回22楼老王的“原来一位日本当时就是工业强国,敢于和美国叫板,在武器方面应该是有绝对优势的”——

  
你没有去参观过靖国神社的游就馆吗?先放下政治立场,去看看那些数据应该大致对日本当时的整体国力和国策有个比较清晰的理解的,在日本的人,无论何种政治主张,我觉得都应该去一次靖国神社。

  回复[26]: 有多少国军抗日名将 自带板凳 (2009-04-30 13:44)  
  最后死于共匪之手?

  
比如张灵甫将军。

  

  回复[27]:  laowu (2009-04-30 15:49)  
  1-28中 只有22有记载日军失踪3人(被俘?)?

  回复[28]: ちょっと。。。 是的 (2009-04-30 16:38)  
  >引文:张忠义先生的《抗战八年中国并未取胜》,结尾处张先生以良药苦口为重点,点醒世人道:当年4亿民众难奈60万侵华日军何,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悲剧,但愿不要重演!

  
感想:这位张先生没回想一下蒙古铁骑、八旗子弟兵是多少人,历史总是在重演的。

  


  
别话提示。把日本侵略和蒙古铁骑、八旗子弟兵。。。牵一起。。。可是会容易引起民族情绪的哦~~~

  回复[29]:  小木樨花 (2009-04-30 16:58)  
  回18楼

  
难得吴先生还记着这个话题

  
是抓壮丁还是征兵,我觉得区别只在于是否合法。我认为在至少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应该被认为是合法的政府。即便有派系之分,依然不能否认中国在当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事实,而国府是当时唯一的合法政府。

  回复[30]:  吴卫建 (2009-04-30 17:49)  
  小花,东博曰:>吴桑,要和谐,不要纠缠历史,这是我d新时期的方针,你要加强学习啊。

  
再说现提倡风花雪月嘛。

Page: 2 | 1 |


 回 帖(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主贴必须)
内 容(10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09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