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投稿格式注意事项 | 字体∶ |  我要发新帖子! 
 朝鲜战争 科长 (2009-02-09 18:21 阅读人次:191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9D%E9%AE%AE%E6%88%B0%E7%88%AD

  
朝鲜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朝鲜”)与大韩民国(以下简称“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而分别支持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中的一场“热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国际法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由于驻韩联合国军的军事威胁活动向韩国发动进攻,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的第七舰队经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同意驶进台湾海峡协防台澎金马,军事介入中国内战。十天后7月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才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联合国军司令由美国指派,第七舰队主力即转往日本海进行朝鲜战争作战。[10]地面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很快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继续向南进攻,将联合国军压缩至釜山环形防御圈内。联合国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陆,并很快扭转了战争的态势,不久后攻克汉城,并越过三八线进入朝鲜半岛北部,于10月19日攻克朝鲜首都平壤。

  
美军从仁川登陆后,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表声明:中国人民不打算袖手旁观,让美国人直逼中国边境。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最后的出兵决定。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表示如果是美军而非南方军队越过38线,中国将被迫对朝鲜进行干预。10月底,部分联合国军已推进到鸭绿江畔。在台湾问题被搁置数月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的请求,在苏联允诺帮助的情况下,于10月19日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参战,分别在第二次战役和第三次战役中攻克平壤和汉城,并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之后联合国军顶住了志愿军的攻击,并发动夏季和秋季攻势,占据汉城,战线重新回到三八线。在此之后,尽管双方不断交战,但阵地基本没有大的变动,一直维持在三八线附近。

  
1951年7月10日中国大陆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美国方面派代表开始停战谈判,主要分歧在军事分界线的划定和遣返战俘问题上,在经历了几次谈判中断后交战双方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军事冲突停止,朝鲜战争结束。但至今朝鲜和韩国仍没有签订和平条约,两国以北纬38度线(更准确说是1953年7月2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为界处于分裂状态。

  
支援韩国方面的联合国军除美国外还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等共15个国家,支援朝鲜方面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空军和高炮部队也参加了朝鲜战争,并提供给中国大陆军备。

  
朝鲜战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韩国称其为“韩国战争”(한국전쟁,韓國戰爭)或“六二五事变”(육이오 사변,六二五事變)。朝鲜称其为“祖国解放战争”(조국해방전쟁,祖國解放戰爭)。中国大陆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的朝鲜战争部分称为“抗美援朝”,香港和中华民国和新加坡等称其为“韩战”,美国称其为“韩国冲突”(Korean Conflict)或“韩战”〔Korean War〕[11]。由于朝鲜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之间发生而不被重视,欧美国家常称之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

  
目录

  
1 历史背景

  
1.1 战前南北双方军事力量的组建

  
1.2 战前事件

  
2 经过

  
2.1 朝鲜人民军的进攻(1950年6月25日-9月15日)

  
2.1.1 战争爆发

  
2.1.2 联合国的参与

  
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应

  
2.2 联合国军的攻击(1950年9月15日-10月25日)

  
2.2.1 仁川登陆

  
2.2.2 美军越过三八线

  
2.3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击(1950年10月25日-1951年5月23日)

  
2.3.1 第一次战役

  
2.3.2 第二次战役

  
2.3.3 第三次战役

  
2.3.4 第四次战役

  
2.3.5 第五次战役

  
2.4 相持阶段和停战谈判(1951年6月23日-1953年7月27日)

  
2.4.1 第一次停战谈判

  
2.4.2 停战谈判的恢复和军事分界线协议的达成

  
2.4.3 上甘岭战役

  
2.5 米格走廊:苏联的秘密介入

  
3 战后

  
3.1 伤亡统计

  
3.2 战俘

  
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3.2.2 朝鲜

  
3.2.3 美国

  
3.2.4 韩国和其他国家

  
3.3 破坏

  
3.3.1 韩国

  
3.3.2 朝鲜

  
3.3.3 美国

  
3.3.4 中华人民共和国

  
3.3.5 苏联

  
3.3.6 日本

  
3.3.7 中华民国

  
4 大事记

  
5 影视作品

  
5.1 中国大陆

  
5.2 韩国

  
5.3 朝鲜

  
5.4 美国

  
6 其它战争文化

  
7 注释

  
8 参考书目

  
9 相关条目

  
10 外部链接

  


  
这个条目关于朝鲜战争很翔实。

  
战争爆发

  
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方面称,李承晚在美国操纵下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苏联解体后,随着前苏联档案的公开,目前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朝鲜国家主席兼朝鲜人民军司令官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大韩民国的突然进攻。当时韩国国军三分之二的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后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就失守了。值得指出的是,金日成并未事先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具体的开战日期,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一样,直到战争开始才得悉的

  


本网站为统一格式,过滤自然段首末空格,自动换行。
为满足个别用户特殊需要,提供UBB代码供用户使用。

[c]小标题居中[/c]
例:[c]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c]   发表结果:|      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      |
[r]日期右对齐[/r]
例:[r]写于2000年5月1日[/r]       发表结果:|                写于2000年5月1日|
[b]重点显示[/b]
例:[b]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b]     发表结果: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
[color=颜色名]彩色显示[/color] *颜色名参考HTML标准
例:[color=PINK]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color]     发表结果: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
[t]诗词格式[/t]
例:(略,每行起首自动插入10个空格)
[img]图像链接URL[/img]
例:[img]http://www.aaaa.com/a.gif[/img]   发表结果:(略)

  回复[1]:  科长 (2009-02-09 18:22)  
  停战五十年后看朝鲜ZT--朝鲜战争真相

  
朝鲜停战转眼已经五十年了。1953年7月27日,中国朝鲜和美国南韩,经过漫长曲折的谈判,终于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使长达三年的浴血战争停了下来。

  
但交战双方只签订停战协定,至今还未缔结和约。因此在法律上不能说这场战争已经完全结束。而且半个世纪以来,朝鲜南北双方仍然在经过调整的北纬三八线两旁部署大量兵力,呈现对峙状态,再加上平壤不断挑衅破坏停战协定,使得朝鲜半岛局势始终出于不战不和、时紧时松的状态。

  
朝鲜战争虽已成为历史,但是朝鲜局势的发展前景仍然充满变数,难以预测。而且很多遗留问题值得人们反思,有待今后解决。

  
首先是有关朝鲜战争的真相问题。现在世界上尽人皆知,朝鲜战争是金日成经过长期策划准备,获得斯大林默许,在事先未向中国通报的情况下挑起的。但是对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来说,官方至今并未把事实真相公之于世。尽管1994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修订了原来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说法,指称“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随即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却仍然回避了战争如何爆发,由何人挑起的事实。

  


  
说出真相人民自会理解

  


  
除了照顾中朝关系和不愿承认当年抗美援朝宣传与事实不符的考虑之外,不能有别的解释。其实,即使照顾了朝鲜,朝鲜也不见得领情。它早已忘恩负义,巴不得抹掉这段历史,否认中国付出过巨大的牺牲代价。至于中国自己,只要把真相告诉人们,把事情缘由说清楚,人们也是会理解的。难道中国政府必须继续隐瞒下去,直到金正日反目,中朝关系完全破裂的那一天!?

  
其次是对胜利估价问题。去年此时,笔者曾与芝加哥大学历史系艾凯教授( Guy Allito ) 在美国之音VOA节目中就朝战问题进行讨论。他认为美国没有胜利,也不能说是失败,因为战争是在开始的地方结束的。何况中国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和代价。即使不能同意他的观点,也不能完全驳倒它。

  
对中国来说,把美军从鸭绿江推回三八线当然是胜利,但美军仁川登陆,使朝鲜军队从朝鲜半岛南端釜山溃退到北部山区,反败为胜也是事实。美军司令克拉克的确讲过“美国第一次在不是胜利的情况下签订停战协定”的话,但停战协定并不是美国的投降书。战争在哪里开始又在哪里结束,表明双方打了一个平手。

  
何况中国投入的兵力和遭受的人员伤亡远远超过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投入了野战军总兵力的66%,炮兵的62%,坦克兵全部,空军的70%。美国由于战略重点在欧洲,又不想跟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只出动陆海军的三分之一,空军五分之一。如双方在战争中都全力以赴,结局就会不同。

  
现在之所以有必要对朝鲜战争的胜负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是因为中国年轻一代的人常常爱夸口要再次教训美国,似乎跟美国交手就能轻易取胜,手里只有二十来枚洲际导弹足可向几百倍于中国的美国随意挑战。这种无知轻率的民族主义心态,对中国安全是有害的。

  
值得反思的第三个问题是谁从朝鲜战争获取最大利益。这场战争固然煞了美国的威风,震了中国的国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中国为朝鲜战争开支了60万人民币旧币(当时2.5人民币合1美元)的战费,相当于当年国家全部支出的一半,无偿援助了朝鲜560万吨物资,付出了战斗伤亡36万人,总共伤亡近80万人的巨大代价。

  
如果用打朝鲜战争的费用购买武器,使用武力渡海收复台湾,台湾早已回归祖国。但金日成的冒险主义把中国拖进了这场不属于中国的战争,使中国丧失了统一国土的时机!

  


  
东亚地区仍被核阴云笼罩

  


  
毛泽东在60年代说过,斯大林一直怀疑中国会变成南斯拉夫,只有在中国跟美国在朝鲜打了一仗之后,斯大林才放心。朝鲜战争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方前哨,减轻了苏联在西线的沉重压力,中美之间的一场血战,使双方结成无法和解的血仇。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美国总统决不至于在时隔21年之后才飞越太平洋来跟中国领导人握手言和。

  
最后,朝鲜半岛的前景仍然令人担忧。金氏父子政权奉行的专制独裁、穷兵黩武、不顾民生与对外冒险主义政策,已经把整个朝鲜国家拖到了崩溃的边缘。金正日蓄意破坏朝鲜半岛无核化与推行核讹诈的政策,使中国周边与整个东亚地区笼罩一片核阴云。

  
尽管中美日本与韩国等国一再忍让,希望平壤回心转意,但看来金正日看准美国不敢贸然动武,各国之间又难统一步调,误以为有必要继续玩弄战争边缘政策,保持朝鲜半岛的火种不灭。对于这样的政权不予严加制裁,只能诱使它变本加厉地走向冒险,使将来的局势越发不可收拾。

  
在回顾朝鲜停战五十周年的时候,人们可不要忘记,中国在近代史上出兵援助朝鲜,并非一次,而是两次。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镇压,日本也制造借口乘机进行干涉。

  
两国分别出兵后,朝鲜政府已与东学党实行和解,要求清廷撤兵。日本则反而继续增兵,并向中国军队挑衅,不宣而战地从海上进攻中国,从而挑起中日之间的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 ,日本把中国领土台湾据为己有,使溃败的清王朝与中国人民长期蒙受羞辱。

  
历史的教训告诉人们,中国决不能为了别人的利益而随意牺牲自己的民族利益。中国人应该好好想一想,难道他们还要再次付出几十万人的鲜血和生命,以中国发展倒退几十年的代价,在真相蒙蔽和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情况下,为朝鲜野心家冒险家的极端利己去作白白的牺牲吗?

  

  回复[2]: 哈哈!科长转贴的文章不错! 新局长 (2009-02-09 20:26)  
  我也转贴一篇,仅供大家参考

  
www.6park.com

  
对朝鲜战争的十点反思(修改稿)

  
一、对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战略格局没有清醒认识朝鲜战争的本质是美苏对抗,爆发的起因是斯大林和金日成头脑发热,怀着占便宜的心理进行政治和军事冒险。苏联本来没有资格冒险,因为它的综合实力明显弱于美国,而且二战中失血过多,这是美军仁川登陆后苏联不敢直接出兵的原因,也是中国参战初期苏联不敢派空军的原因。基于朝鲜战争的这种政治本质,中国是否参战就应十分审慎,应该从一种明智的外交战略出发作出抉择。遗憾的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前一年,中国的最高层就选择了所谓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入了战略对抗的苏联一方,这是一年后参与朝鲜战争的政治前奏。 www.6park.com

  
美军仁川登陆后北朝鲜军队开始溃败,苏联对中国的要求并不高,只是要中国接纳北朝鲜的流亡政府,苏联自知在朝鲜问题上失算,没能进一步只好退一步,让出朝鲜半岛。出乎苏联意料的是中国替它出了头,帮它维持了战略对抗的均势,因此,苏联是朝鲜战争的最大受益者,这是明明白白的事实。但是由于专制政体的愚蠢本性,苏联10年后疏远了中国这个重要的政治盟友,20年后,精明的美国开始和中国亲近,三大国聚散离合的历史经历表明中国参与朝鲜战争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www.6park.com

  
二、中国是否受到直接威胁接到准备参战的命令,部队基层是不大情愿的,官兵的思想具有农民特征,在本国为土地革命牺牲,积极性很高,去外国为别的国家打仗就没有动力了。最高领袖提出了一个很有鼓动力的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口号前半句是真,后半句为虚。美国当时既没有入侵中国的实际计划,也没有入侵中国的远景规划,中国出兵时,美国飞机对鸭绿江对岸的目标肆意轰炸,却唯独不炸江上的桥梁,洪学智在回忆录中对这一点予以提及。事实上美国严格遵循朝鲜战争是局部战争的定位,把它作为美苏对抗的一场热身赛,美国决不希望有第三国参与这场热身赛。  www.6park.com

  
美国的错误在于没有遵循有理有节的原则,想再进一步,独占朝鲜半岛,在战略对抗中压苏联一头。如果它恢复三八线后止兵,在政治上、道义上收获已经很大了,军事上因为歼灭了北朝鲜军队的主力也很安全。 三、战争目标定得过高和外交失误。 

  
二次战役后英法领着一些国家斡旋和谈,中国领导层提出了谈判条件,涉及中国利益是两条:恢复中国的联合国席位、美军退出台湾海峡。二次战役虽然推进到了三八级附近,但美军主力未损,这时提出美国在近乎战败情况下才能接受的条件,无疑是太高了。  www.6park.com

  
第三次战役后,联合国三人委员会(由印度、伊朗、加拿大代表组成)提出了和平方案,其中包括中国的联合国席位以及台湾地位问题,符合之前中国所提条件,是中国名利双收的最佳时机。对此和平提案美国同意,中国政府却复电联合国表示很不满意。为什么还不满意呢?这就得说到中国参战的战争目标了。  www.6park.com

  
至于中国参战的战争目标,很明确,就是把斯大林和金日成的冒险空想达成实现,解放朝鲜半岛,压美国一头。 www.6park.com

  
打完吃力的第四次战役后,最高领袖还讲:不消灭美军几个师,它是不会退出朝鲜的。这反映出领袖对朝鲜战争的实质仍无清醒的认识,对美军的实力与长处仍无切实了解,在战略上仍然盲目乐观。主导领袖思维的是东风压倒西风,社会主义压倒资本主义,中国内战的红色胜利在朝鲜应该同样能够复制。  www.6park.com

  
英法等国家斡旋和谈,和平提案对中国十分有利,简直就是自愿和中国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的决策层却把统一战线拱手送给了美国。之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指责中国侵略的提案,号召组成联合国军到朝鲜与中国作战。拒绝对自己有利的和平提案使中国在法理上处于被动境地。  www.6park.com

  
两年多之后的停战协定既没有谈中国的联合国席位,也没有谈台湾地位问题,可以说,后两年多的抗美援朝是不谈中国政治利益的抗美援朝。就原和平方案扯皮时中国政府主张不恢复38线,到后来重开谈判扯皮时中国政府又主张恢复38线,原因是攻守之势已经易位。最后停战停在了实际控制线,控制线突出38线以北5000多平方公里,突出38线以南2000多平方公里,这是两年多寸土必争的结果,是东西方阵营实力差距的表现。 www.6park.com

  
四、三八线的实质和第三次战役三八线表面上是美苏对抗的分界线,实质是一条战略平衡线。中国能够把苏联失掉的这条战略平衡线恢复过来,已经很不错了,而要逾越这条线就超出了自身力量所能达到的范畴。13国和平提案通过后,中国政府声明反对,最高领袖改变了原定的志愿军休整2个月的计划,决定打一场废除三八线的政治仗,此即第三次战役。这在军事上不明智,在政治上更不明智,看不清三八线的实质表明最高领袖看不清世界战略格局。第三次战役占领的土地在第四次战役中大部分得而复失,重城地得失而没有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注定保不住到手的城地,第三次战役违背了内战时期宝贵的作战原则。  www.6park.com

  
第三次战役引来东方阵营的一片叫好,其实在军事上并不实惠,在政治上则是一场败仗,它强化了盲目乐观心理,促使中国决策层拒绝了宝贵的和平方案。

  
五、违反“有理有利有节”原则 “有理有利有节”原则是抗战时期创造出的一项很好的政治军事策略,统一国家之后,应该发展成大的国家政治军事策略。如果在第二次战役后止兵,朝鲜战事结束,中国获得的政治军事利益已经足够,付出的伤亡不到最后实际结局的四分之一,物质上的消耗也不大,尤其是在美苏对抗的世界格局中将获得一个更适当的位置。

  
六、对朝鲜战争是局部战争的定位缺乏认识。朝鲜战争爆发时中国已经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对是否介入战争,尤其是介入的程度应该老成持重。 www.6park.com

  
中国的军事统帅和政治统帅却没有表现出老成持重,彭总在商议是否出兵的会议上说打烂了就当新中国晚成立几年,最高领袖在杜鲁门发出核威慑之后丝毫不以为意。在战争消耗越来越大之后,兵力上要轮番作战,经济上要一切为了前线,还动员人民捐献,以卫国战争的消耗来打一场局部战争,很不明智。想当年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急令中共全军北上牵制日军,中共领导层抗命不从,因为服从就会打光手中的武装力量,一贫如洗了。如今苏联并不奢望中国出兵,中国不仅出兵,而且要以举国之力大打,当了家忘了苦日子,有资格挥霍人力物力了,是为忘本。

  
七、对自身短处和敌方长处认识缓慢 

  
对于中国军队的优点参加朝鲜战争的各国军队都有所赞誉,本文既为反思,则只谈短处。在朝鲜战争的第一年,中国军队的弱势主要表现为三点:打击能力弱、机动能力慢、后勤补给贫乏。第二次战役中国军队对美军基本达成战役合围,却不能大建制吃掉美军,原因就在于已经咬住的不能尽快吃掉,相距不远的无法追上咬住,前两项弱点尽显。第三次战役时中国军队距后方基地已远,后勤补给贫乏的弱点也显现出来,部队只能打7天,7天后则呈强弩之末。而中国军队后勤补给上的弱点被敏锐的里奇微查觉到,中国军队被动地投入到事实上由美军发动的第四次战役。第四次战役中的砥平里作战,中国军队打击能力弱更加突显,8个团围攻六千人的美法联军,付出不小的伤亡仍不能吃掉对手 。砥平里作战表明中国军队不可能大建制消灭美军,而这一点中国的政治统帅和参战的主要军事将领在第五次战役后才认识到。  www.6park.com

  
至于美军的长处则正好相反:打击能力强、机动能力强、后勤补给充裕。第五次战役中美军反击,中国军队有的军打阻击几天就撑不住撤下来,能撑下来的军战后要补两万新兵,伤亡之大可想而知;美军一旦形势不利,跑得很快,步行的中国军队追不上,一部美军如果被困,临近美军救援迅速,中国军队无法致敌于死地。面对经常饿肚子、省弹药的中国士兵,美军却是吃穿不愁,弹药充足。 www.6park.com

  
回顾国内战争,那句总结语“小米加步枪胜过飞机加大炮”非常不妥,国民党军那几百架飞机、几百辆坦克散在广阔的国土上,每个战区能有多少?每次战役能有多少?国民党军说白了也是小米加步枪,而且到了三大战役米也不够吃了。面对新的对手,老的经验不灵是很自然的,只有尽快认识新对手的特点,才能在新的战争中少损失,多受益。

  
八、轮番作战问题轮番作战是对伤亡过大的因应,原有部队因伤亡无法继续作战,下一场更大规模的战役需要投入比原有更多的兵力,于是不得不持续派兵。国内战争时期不可能轮番作战,条件不允许,也没打过消耗那么大的仗。朝鲜战争中伤亡过大说明战争消耗超出了本国对局部战争的负担能力,轮番作战的本质是国家以全面战争的投入来参与一场局部战争。轮番作战的最大弊端是新部队不熟悉对手的特点,不熟悉现代化战争的特点,在作战中导致无谓的损失。 www.6pa 

  
九、第五次战役问题第五次战役是一场败仗,是一次不该发动的战役。战役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歼灭美军几个整师”,战役目标就定错的战役结果可想而知。战役的经过几乎是第三次战役加第四次战役的翻板,战役的第一阶段主动进攻,结果和第三次战役一样,占了城地,没歼灭对方多少兵力。第二阶段是再次进攻后转入防御,这回又吃了第四次战役那样的苦头,面对具有优势火力和机动力的美军反击,损失超过了第四次战役。美军在第五次战役中的表现却显得成熟,先以迅速的撤退消耗中国军队的粮弹,再以快速有力的反击杀伤对手的有生力量,连横城反击战那样的机会也没给对方留下。 www.6park.com

  
三兵团180师的折损是发动第五次战役的直接恶果,折损180师主要责任在三兵团指挥部。三兵团是轮番作战的新部队,兵团司令王近山对朝鲜战争的特点没有切身感受,拿着国内战争时的经验来指挥作战,尤其要命的是骄傲自满,战前满不在乎地说:就美军那点兵力,还不够一场淮海战役打的。180师的厄运是撤退命令晚下了24小时造成的,在战场形势急剧恶化的情况下,三兵团的指挥层对美军反击的快速性缺乏心理准备,在收拢部队问题上紧迫意识不足,如果保全部队的弦绷紧点就能早下命令让180师回撤。另外命令180师掩护兵团伤员撤退的命令语焉不详,也有渎职之过,命令“就地”停下掩护,毫无军事专业性可言,180师一“就地”就蹲在了汉江南岸,后来渡江北撤时江水上涨,仅被急流冲走的就有600人之多,洪学智在回忆录中对三兵团的这一命令也加以提及。第五次战役的另一后果是战线被美军北推,战役停止线在战役发起线北面一段距离处。 www.6park.com

  
十、运动战、阵地战问题。在国内战争中适合打运动战,因为解放军的机动性优于国民党军。而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打运动战却显得吃力,原因就在于美军机动性强于中国军队,在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第五次战役里中国军队抓不住美军主力,多次证明了这一点。运动战不好打,阵地战就成了或许可行的选择,如果第四次战役后,以增加后的兵力打阵地战,损失会小些,消耗美军的兵力会多些,还会在三八线以南保有一些土地。 总结:从“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四个层次解析朝鲜战争伐谋:有人著长文论述参与朝鲜战争中国受益最大,锻炼了军队,改善了装备,赢得了苏联的援助,提高了国际声望。这种说法很值得商榷。 www.6park.com

  
中国是兵法的故乡,军队已经锻炼了20多年,美军对八路军的战术也高看一眼,斯大林对中国的将领也佩服之至,这样的军队少参与一次战争就不能担负国防了?如果中国接纳金日成的流亡政府,苏联在退后一步的情况下能不倚重中国?156个工业项目能少一个?一批批的军事装备苏联会不舍得?事实上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展现出来的能力反而让苏联有所顾忌,在海军装备的输送上颇显吝啬,肖劲光去苏联商议海军军购,给周恩来发电“他们给我们的是破烂”,周恩来复电“破烂也要”,而同时期苏联对印度的海军军售却很大方。苏联给中国的破烂岂止是舰艇,在北朝鲜已经安全的情况下,苏联供应中国的T34坦克是二战中用过的,上面弹痕明显。如果中国像印度学习中立外交政策,不但苏联忙着给东西,西方国家也会来示好,国际声望想不提高都难。朝鲜战争中印度在东西方集团中奔走调停,颇受器重,也为日后印度两头吃打下伏笔,这个好角色中国更适合担任,只是由于中国积极参战而让印度拣了便宜。  www.6park.com

  
伐交:第二次战役后的外交斡旋非常重要,如果伐交成功,中国就能在政治、军事上达到利益最大化。可惜中国的领导层,尤其是最高领袖犯了左倾幼稚病,错失了这一伐交良机。伐兵:如果在第四次战役后遵循局部战争原则,放弃运动战,选择阵地战,在军事上将多得而少失。攻城:第三次战役、第五次战役是典型的攻城。

  
事实上指挥层还策划了第六次战役,由于对手的防御日益坚固,再发动进攻会导致更大的伤亡,所以未付诸实施。是无法承受的伤亡让领导层改变了参加朝鲜战争的初始目标,作出了现实的选择。最高领袖在内部曾说过一句实在话:朝鲜战争和美国打了个平手。在50多年后的今天,还因朝鲜战争的“胜利”而沉迷于民族主义快感的人应该多想想那些无谓牺牲的中国士兵,他们是战争最基本的承受者。

  

  回复[3]: 最惨的就是炮灰,还有战俘 科长 (2009-02-09 20:35)  
  

  
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两万两千多人被俘,被俘人员中连排级军官有600人左右、营级30馀人、团级5人、师级1人,主要被关押在巨济岛等地。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国共内战中被俘加入共军的前国军人员。志愿军战俘中的一部分战俘不愿意在停战后回中国大陆,而选择去台湾。依照停战协定,由中立国印度主持对战俘进行了甄别,以确定其本人的意愿。

  
事后有两种大相迳庭的说法:根据战俘张泽石著《战俘手记》,美国怂恿反共战俘和台湾特务殴打不愿去台湾的战俘,强行在其身体上刺反共口号,甚至打死战俘;据后来选择前往台湾生活的战俘的说法和中华民国驻韩国大使王东原著《争取反共义士归国记》,则是美国默许曾为中华民国国军后被共产党俘虏,旋即送往朝鲜半岛作战的反共战俘与坚信共党领导的战俘进行对抗,在争夺领导权的对抗中,中共干部威胁毒打甚至杀害要去台湾的战俘,那些战俘自发或被迫在身体上刺“杀猪拔毛”、“反共抗俄”等口号或纹上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图腾,以示绝对不返铁幕之决心,对抗中有战俘伤亡。至于绑架杜德准将、震惊世界的巨济岛事件,王东原以此来证明中共干部在战俘营内无法无天,张泽石的说法则是由于志愿军战俘受到迫害忍无可忍之举,以表示回国的渴望。

  
战后有14,715位战俘被遣送去台湾。他们于1954年1月23日到达台湾,受到中华民国政府的欢迎,称其为反共义士,并定1月23日为一二三自由日。之后不少被编入中华民国国军,有的还参加八二三战役。

  
回到中国大陆的七千多名战俘中大部分遭到审查。张泽石本人被开除军籍和党籍,以后在“反右运动”和“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和叛徒,1981年被平反,遭受这种遭遇的战俘不是个别现象。

  

  回复[4]: 呵呵!忘了是从哪里下载的文章! 新局长 (2009-02-09 20:47)  
  朝鲜战争的真相

  
朝鲜战争结束几十年后,世人才知道了战争的真相。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朝鲜战争的出版物不断增多,中国方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中记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卷册、军事科学院编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国防大学编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简编》等很多“正史”,有《彭德怀自述》以及众多志愿军将领的传记和战争回忆录(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韦杰将军去世前关于180师那些令人心碎的谈话),还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史料中的有关内容。朝鲜方面也有一些战争史出版,还有金日成这一时期的著作。韩国也出版了不少史书,韩国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编写的多卷本《韩国战争史》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中国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曾出版此书的中译本,不过这个中译本非常不负责任地删去了原书中仁川登陆、第五次战役等重要内容,且错译、误译、错日期、错地名和错别字极多。美国方面的著作是最多的,从正式的历史书到学者的研究著作,从麦克阿瑟、李奇微等美军统帅的回忆录到很多记者和普通士兵的记述。另外还有其他国家参与者或旁观者的大量著作。这些书的编著者站在各自的立场写出各自的历史,有共同的事实、有真知灼见,也难免有偏见和曲解。多读几本,不用太多的分析和判断,朝鲜战争的真实图景就已相当清晰。

  
这场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绝大多数史书都肯定了共同的事实。史料表明,朝鲜战争的爆发对后来深涉其中的中国和美国领导人都是没有预料的突发事件。1950年的中国正在进行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并在复员部队,准备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国对朝鲜半岛没有任何企图,中国不愿意、也没有足够实力与美国打仗。美国在作出参战的重大决策之前没有召集会议进行辩论,没有通过立法程序慎重批准。李奇微说,美军在预警时间甚至还不到一周的情况下便仓猝参战,卷人到一场在地球另一边美国人民既不理解又感觉不到的战争中去了。

  
仁川登陆的成功和这之后朝鲜人民军的失败,使骄狂的麦克阿瑟指挥军队越过了三八线。就是在这种时候,美国政府也一再指示麦克阿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攻击中国东北的目标,美国政府不准备让美国与共产党中国打一场大战,打大仗会妨碍战略重点——欧洲的防务,而且可能会导致苏联的介人。考虑到美国的长远利益,一些美国政府的顾问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是不能以武力去战胜的,只有当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中国的最大利益并不再屈从于苏联的联盟,这个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这要等待很长的时间。

  
面对麦克阿瑟的大军压境,想到美国支持蒋介石的往事,刚刚夺取全国政权的毛泽东不能不有“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之感。加之苏联领导人的一再鼓动和提供无偿援助的许诺(这些许诺后来没有实现),毛泽东终于下决心派大部队赴朝作战。就是在决心已定的情况下,毛泽东仍有顾虑,他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说:“我们认为最不利的情况是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军队,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又已和中国公开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归于破坏,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对我们不满(他们很怕战争)。”(引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也有反对中国参战的意见,反对者陈述了各种理由,是毛泽东否定了不同意见(见《彭德怀自述》)。而从现在解密的联合国和美国档案得知,联合国、美国和其西方盟国并没有准备与中国作战,并且在努力防止这样的战争发生。战争对中国并不是迫在眉睫。

  
现在出版的多数朝鲜战争的书籍也不再回避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之后的转移作战中志愿军第60军第180师的失败。志愿军在没有制空权、武器装备和机动能力与对手有巨大差距的情况下作战已非常不易,但从上到下总想跟当年打国民党一样一举歼灭美军一个甚至几个整师。出于这样的愿望,第五次战役战线过长,协调不利,再有上级作战单位战场指挥失当,使担负运送大量伤员的180师陷入重围,几乎全军覆没。此时,作为最高决策者的毛泽东也意识到:“历次战投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士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1951年5月26日给彭德怀的电报,引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部分180师官兵突出包围,历尽艰辛,回到自己一方,却承担了“打败仗”的责任,受到几十年不公正的对待。有的史书也闭口不谈上级的责任,只把这次失败归结为“第180师主要指挥员犹豫动摇”。作为180师的直接上级,当时任60军军长的韦杰将军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约请军事科学和军事史研究者谈了自己了解的真实情况和对历史负责的见解。可以把自己的功过毁誉置于不顾,但不能无颜于九泉之下的烈士,不能愧对曾一同出生人死的战友,韦杰是值得祟敬的;浴血奋战后又承受历史重压的180师官兵也同样让人崇敬。

  
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结束时,朝鲜北南双方的分界线略有变化,但基本维持了战争开始前的格局。战争使分界线南北有上千万人妻离子散,双方的紧张对峙一直延续至今。这场战争中死伤了几百万朝鲜平民,各方作战人员比较可靠的伤亡数字是:美国14.2万、南朝鲜30万、北朝鲜约52万、中国90万。战争中最可歌可泣不是统帅、将军,而是献出了血肉之躯的普通军人。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全部战争费用多达100亿美元。中国人流了很多血,损失了很多财产,虽然通过战争巩固了新政权,但客观的外国史家都认为战争的消极影响要多得多。由于苏联代表有意退出,使一些不利于中国的提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中国被排除于联合国达二十年之久,严重影响了中国同世界的交往,阻滞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朝鲜战争之前;美国在台湾岛和台湾海峡没有军队。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50年1月5日发表的声明中曾明确表示,美国无意保护台湾岛上中国国民党人的残余力量。国务卿艾奇逊也把台湾划在美国在亚洲的防御线之外。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战略方针,由于美国第七舰队插手,使中国无限期延缓了统一台湾的目标(有材料说蒋介石得知朝鲜战争爆发时欣喜若狂,不亚于当年听说日本人炸了珍珠港)。

  
苏联领导入支持中国出兵朝鲜,希望中国人和美国人打下去(如果不是斯大林1953年3月去世,战争可能还不会在这一年停下来),却没给中国无偿援助,给的东西都没少要钱。中国1950年后借了苏联13.4亿美元,其中多数用于购买朝鲜战争需要的军用物资。苏联卖给中国的却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剩下的旧武器(这也是后来中苏交恶的原因之一)。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勒紧裤带连本带利还了好多年债,就是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很多中国人吃不上饭的日子,中国还在用粮食、猪肉、鸡蛋等食品还苏联老枪旧炮的钱。美国人都看明白了:克里姆林宫感到最高兴的,莫过于扩大朝鲜战争,把红色中国也包括在内,而苏联在这场冲突中,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不投入一兵一卒。(奥马尔·布雷德利语)最简单的道理是:三个大国中的两个打得不可开交,得利者肯定是袖手旁观的另一个。

  
朝鲜战争使美国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亚洲的投资大部分投在了日本,日本在朝鲜战争期间利用生产军需品大发其财,迅速恢复了在二战中崩溃了的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日本历史学家中乌岭雄撰写的“朝鲜战争”一节中说:“朝鲜战争是一场有国际背景的内战,它反映了现代朝鲜人民悲苦的历史。一方面,它固化了这个国家的分裂状态;另一方面,它支配了战后亚洲的国际环境。由于这个缘故,它可以被看成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美国人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国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中国都做对了吗?中国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中国人是不是应该对这场过去的战争有新的思考,从经验教训中得出正确的认识,以恰当应对世界未来的挑战。读历史不是轻松地看小说听故事,而是对生命和鲜血的沉重思考,没有历史的思考,付出的将会是现实的惨痛代价。

  
战争史是记录政治家、外交官和元帅将军们功过得失的历史,更是成千上万普通军人和百姓血肉写成的历史。我读战争史是想知道战争为什么发生,只有人们都知道战争为什么发生才能防止战争。我崇敬那些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战死疆场的人们,我也为那些对战争真相并不清楚便死于战场的人们感到深深的悲哀。

  

  回复[5]: 哈哈!我身边有一位亲人是60军文工团的 新局长 (2009-02-09 21:23)  
  所以对60军的情况知道一点,哪天高兴贴出来。

  回复[6]: 哈哈!马后炮朝鲜战争! 新局长 (2009-02-09 21:38)  
  我知道这个镜子的大部分网友都是粪青,所以在读朝鲜战争的时候也许有一种替中国扼腕跺脚的心情。但是,如果读完这段历史后,就会明白;朝鲜战争这期间,其实是中共最为辉煌的时期,在国内基本稳定了政权,又恢复了国民经济,刚介入朝鲜战争时,还一度创造了攻无不克的神话,春节攻势,将战线推向了37度线。后来虽然错过了在最辉煌时结束战争的机会,但仍死守在38线附近,没有败退,基本是打成平手。就是付出太多的牺牲和代价。

  
如果站在客观立场看,最愧对的是朝鲜人民,如果当年没有中国人的界入,他们断不会承受现在这样的苦难。虽然中国牺牲了几十万个青年的生命,但得到的却是一个只顾家族利益,无视本国人民幸福的金氏皇朝的确立。

  

  回复[7]:  大汉临离 (2009-02-09 21:48)  
  新局长高见

  
怎么想起来追究朝鲜战争来了?

  
热门话题的英国愤青对温总甩臭鞋,居然“大部分网友的粪青”熟视无睹

  回复[8]: 哈哈!早就想替秦阿姨出口气了! 新局长 (2009-02-09 22:18)  
  呵呵!大汉!秦姨是60军的呀!

  
悲哉,60军180师

  
胜败乃兵家之常识,世界上没有百战百胜之师。 www.6park.com

  
怎样来总结“第五次战役”的经验和教训? www.6park.com

  
我很遗憾地看到,从志司、到3兵团、到60军在这个问题上都是文过饰非地、极其不公正地将责任推给了忠实执行命令,一路奋战的180师指战员。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大骂60军军长韦杰:“你像不像个指挥员?把部队搞成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志愿军的耻辱!我们的教训在哪里?主要是指挥员用将的问题。那个180师师长负有直接责任,得军法从事,拉出去枪毙”!这是什么话?且不说这“第五次战役”本身就是一个判断有误、准备仓促的战役,就拿撤退一事,根据志司的总结:此次战役的第二阶段,由于我军突入敌人纵深过远,粮弹接济不上,使我军继续扩大攻势发生困难……。为此,在战役暂告结束之际,决定主力向北转移休整。 www.6park.com

  
但是,收兵时对转移的组织缺乏周密计划,没有估计到敌人很快向我反击,特别没有估计到敌人以其快速纵队为先导向我反攻和追击,……因此收兵时没有组织好交替转移,高级指挥机关没有实行交替转移,因此全线出现多处空隙,使敌特遣队得以乘隙而入。造成我军回撤失利,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其中60军180师遭受损失极其严重……。 www.6park.com

  
是谁不像个指挥员?

  
是谁把部队搞成这个样子?

  
是180师师长郑其贵吗? www.6park.com

  
说句极其负责的话,真正要军法从事要拉出去枪毙的,应该是不顾友军(180师)擅自撤退造成空隙的63军三个师长(张英辉、宋玉林、杜瑞华)中的一个。由于志愿军司令员开了口,3兵团和60军对180师的处理就没法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了,他们把180师的失利定性为“指挥员的政治动摇,右倾怕死”。

  
3兵团政治部主任:“谁叫你们搞分散突围的,把一个师让敌人给消灭了,是罪人!郑其贵,我要点你的名,你提出和决定分散突围是错误的……,这是政治动摇,右倾怕死”。

  
60军政委:“我再说一次,180师这次全师覆灭这样的失败,军事指挥不是主要原因,政治上动摇是基本原因,只能说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是造成被围的原因,不是覆灭的原因。比如情况判断错误、机械执行命令、对公路控制不明确、情况紧急友邻不能及时支援、粮食供应等等,都有关系,也很重要,但不是基本原因。……这次只要我们政治上顽强,(180师)不但完全可以出来,打得好还会取得胜利”。

  
1987年原60军军长中将韦杰在弥留之际说:“我认为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180师失利,把棍子打在180师屁股上是不公道的”。然而,在韦杰回忆录(1986年)中却还坚持这样的说法:“该师主要负责干部政治动摇,惊慌失措,右倾畏缩,贪生怕死,丢掉部队,单人逃跑,未能果敢沉着,细密组织与部队同德同心”。

  
在3兵团和60军文过饰非、推诿责任,企图把军和兵团应负的军事责任说成是180师师长政治动摇使其陷于不公不义之时,带兵杀出重围的538团参谋长胡景义拍案而起:“我认为政治动摇逃跑的结论不切实际。180师的失利,主要是指挥上的问题,不能把军事问题说成是政治问题,不能把失利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政治动摇。

  
实际上是,28日拂晓前,集中突围的条件没有了。当27日夜再次突围中在敌人炮群、飞机、坦克的袭击下,部队失去掌握,没有完整建制单位,各机关、连队、干部、战士实际处于分散无法指挥的状态,成了敌人的炮击目标,更主要的是饥饿,走不动路,敌情、道路不明,又没有部队接应。在这种情况下,师长才采取分散突围的办法,争取减少损失,摆脱被动,保存现有的力量。我认为这是不得已而行之,应该说这个措施是正确的,一个师指挥员对于险恶情况的紧急处理是允许的”。

  
在今天军事学院的战例分析中,大概没人会反对胡景义实事求是的立论。

  

  回复[9]: 哈哈!新局长居然说朝鲜人民不幸福?  科长 (2009-02-09 22:17)  
  话说一个幸福的朝鲜青年跑到中国,大为感叹:没想到中国比我们更好啊,一直以为我们朝鲜是世界第一,唉,看来中国才是第一,我们朝鲜只好屈居第二了

  回复[10]: 嘿嘿!科长把证据领来! 新局长 (2009-02-09 22:32)  
  秦阿姨说起朝鲜战争,丝毫没有眉飞色舞的(她说别的总是眉飞色舞),以快要流泪的模样说“大炮一响,机关枪一响、冲锋号一响,成批成批的人就死了。”她的神情,似乎像是刚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般的侥幸。说起六十军一八O师被全歼,她唏嘘摇头恸哭。

  回复[11]:  大汉临离 (2009-02-09 22:44)  
  没听她说过,只听她说日本酱汤好喝

  回复[12]: 对比一下长津湖战役。 自带板凳 (2009-02-10 09:11)  
  被中共重兵层层包围的美军,竟然几乎全身而退,突围而走。

  
那好像是宋时轮指挥的。

  回复[13]: 打开画面这么一看…… 自带板凳 (2009-02-10 09:16)  
  全是新局长的哈哈!

  
你要是不哈哈就说不了话啊?

  回复[14]: 呵呵!三杯酒下肚想不哈哈都不行啊! 新局长 (2009-02-10 20:10)  
  是不是人老就添毛病?

  
转贴 长津湖的战斗

  
在内战结束后,中共元帅之一的名将刘伯承在南京组建了一所高级军官学校,那些已居高位但完全没有接触过正规现代军事理论的高级将领因此也有了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但是当时所能使用的教官多是前国军的高级将领和高级参谋人员。于是那些过去战场上的对手便成了此时的老师和学生,只是教师即使不是学生的阶下囚,也曾是学生的手下败将,所以教学双方的关系是比较紧张的,老师基本上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针对这种情况,刘伯承对这些傲慢的高级学生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特别是对那种普遍存在的自以为是的胜利者的傲气和以常胜将军自居的,对现代军事理论不屑一顾的轻狂。在这样的批评中,刘伯承提到了长津湖的战斗,话语中有这样的字句“长津湖一战,一个兵团的兵力围住美陆战第1师,不但没有能消灭哪怕是击溃,让美军全建制地撤出战斗,还带走了所有的伤员和武器装备,敌我双方伤亡比例却高达1:10(大意如此)”。刘伯承这些批评无疑击中了某些人的痛脚,后来彭德怀在军中大搞反对教条主义,也狠狠地报复了刘伯承一把。不知这位彭大元帅在落难挨整的时候,对那些挨过他整的人,是否会产生某种愧疚。我在此重提这一故事,只是想说明,即使是在中共军中,对长津湖的失败也是一个共识。

  
说起这位刘伯承元帅,是我比较敬重的中共人物之一,他虽然是一个共产党人,但还保留着一个职业军人的光荣素质,而不象其它中共将领,将政治和官职放在首位。

  
长津湖靠近朝鲜的中部偏东一点,在50年的冬天,为了配合西海岸的圣诞节攻势(中方的说法是第二次战役),美军派出第10军在元山港登陆北进,侧击中朝军队,以图彻底解决朝鲜危机,而第10军的主力,就是陆战第一师。当时美军上、下,都没有能够正确地估计中国介入的目的和深度,即使是在受到过中国军队强有力的打击(中方说法是第一次战役)之后,也还是如此。作为这个错误的后果,西海岸的第八集团;军被中朝联军的突击打成了惊弓之鸟,一口气撤到了三八线以南,后来甚至连汉城都放弃了。而集团军司令官沃克将军也在忙乱中遭车祸身亡;而东线的陆战第1师,则陷入中共第9兵团三个军约12万大军的包围之中。这是朝鲜战争暴发之后,联合国军一方空前的危机,如果陆战第1师在长津湖被歼,联合国军必将放弃南韩。此后的近1个月的时间里,双方将士进行了殊死的战斗,最后的结局就象刘伯承将军所说的那样,围攻的中共9兵团遭到近半的伤亡,而陆战第1师则是全建制地突围南撤。

  
陆战第一师其实并不是一个长期的编制,是为了朝鲜战争由海军陆战队临时组建而成的。美国的海军陆战队是志愿兵,所有的队员都是职业军人,这大概也是它能够成为美军的王牌精锐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使用率最高的一支部队。

  
在整个朝鲜战争中,美军有两次战役是表现得最为出色的,第一次是仁川登陆,第二次就是长津湖的战斗。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这两次战役的主力都是陆战第一师,特别是长津湖的战斗,以2万多人的兵力,对抗近12万大军的围攻,不但自己全身而退,还让对方伤亡惨重,更重要的是整个联合国军,甚至东亚局势也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渡过了这次空前的危机。陆战第一师无疑是韩战中最光荣的一支部队。

  
关于长津湖战役的过程,有很多书都有描述,即使是中方的著作对这场战役也有所描述,虽然在这些描述中基本都不承认战役的失败,但还是大致看得出战斗的结果远远不是中共所期望的。所以在此,我不打算再过多地叙述这场战斗的过程,对此有兴趣的朋友请阅读相应的书籍,只想就长津湖战役中共失败的原因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长津湖战役的失败,中共在韩军队的最高统率用兵不当是主要原因。9兵团无疑是中共军中的精锐部队,但它是3野的部队,其骨干大多是原活动于江南的新四军,内战中也大多数时间在山东一带作战,根本就没有在严寒地区作战的经验,所以开战以后,军中大量士兵因冻伤而失去作战能力,严寒成了他们面对的最为凶恶的敌人。

  
如果当时彭德怀能够有一点先见之明,将4野的13兵团用于长津湖,而将9兵团用来对付第8集团军的话,情况也许会有利得多,当然,这里有个时间差的问题,13兵团先入朝,当时也已经部署在西线了,但我认为9兵团入朝不可能是临时的决定,如果彭德怀能够意识到他将13兵团调往东部更好一点,他完全有时间做出这样的部署。当然,美军在东线的入侵,可能在他的预料之外,所以他一直将部队部署在西线,突然得知美第10军在元山登陆时,13兵团可能已经完成部署了,所以只好将刚入朝的9兵团派往本不应该去的严寒地区。如果事实是这样的话,他的失策也是这次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

  
虽然13兵团也很可能无法彻底改变失败的战果,但断不至于付出10:1的代价,最后什么也得不到。13兵团曾经长期转战在东北这样的严寒地带,所以严寒对他们已经不再是凶恶的敌人,还有可能是能够帮助他们的朋友,此消彼长,有难的可能是美军的海军陆战队也说不定。其中的38军,在整个朝鲜战场上中共军队表现最为出色的皇牌,曾孤军奋战在汉江南岸的阵地上,为二月攻势(中共的说法是第4次战役)保住了一个桥头堡。可惜的是,中共的统率没有意识到随着战局的变化,在这个桥头堡即失去了存在价值,也没有保住的希望,不知他们基什么不切实际的妄想,还让这支光荣的军队坚守在汉江南岸,在苦苦挣扎后,几乎全军覆没,但他们顽强的斗志也赢得对手的称赞。在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的《朝鲜战争》中有这样的话:“中国第38军的英勇奋斗精神,非常‘令人钦佩’,因为是背水之战,所以拼命进行战斗。只因断绝了补给,才大部被歼。可谓弹尽粮绝。这次战斗后,该军的番号再也没有出现在第一线上。”在38年之后的1989年,这支部队再一次扬名世界,这一次是由于它拒绝执行北京的镇压行动。据说当时的军长称病住进了医院,后来副军长还是带队进入了北京。

  
其次,当时的前敌指挥官,即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也要为此次失败负一定的责任。如果当时9兵团能够审时度势,将主攻方向放在只有一个步兵团战斗群把守的下碣隅里而不是有两个步兵团战斗群把守的柳潭里,还是有可能取得胜利的。

  
此战中共的优势,一是兵力充足,二是战场上形成分割包围敌军的有利态势,不利的因素除严寒天气之外,补给困难也是致命的弱点。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共一方只有速战取胜,如果时间一拖,就必败无疑。在这种局势下,先打力量较小之敌应是上策,而令人很费解的是中共却平均使用兵力,分别进攻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结果两处攻击均伤亡惨重,无功而返。更不可思议的是,对下碣隅里的进攻中,对美军阵地上的堆积如山的补给物资视而不见,致使整个战役中,美军基本没有出现补给困难的局面。美军由于火力极为强大,所以也需求巨额的补给,如果在进攻中摧毁他们的补给物资,战场上的形势是完全有可能逆转。对这一军事行为的唯一解释就是中共对这些物资的渴望,致使他们对战斗失败的风险也不在话下,对士兵的生命更毫不在惜,结果不但士兵的生命牺牲空前,那些可望不可及的物资反而为成为自身失败的一个重大因素。所以宋时轮对这次失败的责任应该还在彭德怀之上。

  
当然,当事后诸葛亮总是最容易的,何况还是纸上谈兵。不过对中共来说,这次机会的错失以后,再也没有争取战争彻底胜利的机会了。可以做的只是争取一个更有体面的休战,不过最后的停战并不十分体面。

  

 回 帖(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主贴必须)
内 容(10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09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