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投稿格式注意事项 | 字体∶ |  我要发新帖子! 
 转贴: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赵然 (2009-02-08 13:45 阅读人次:1732) 
  转贴: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的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比较我们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因为我只能报农村户口,而你是城市户口。如果我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我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非要到城市来?农村不很好吗?空气新鲜,又不像城市这么拥挤。”可是农村没有好的医疗条件,去年SARS好像让大家一夜之间发现农村的医疗保健体系竟然如此落后,物质供应也不丰富,因为农民挣的钱少,贵一点儿的东西就买不起,所以商贩也不会进太多货。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中买得起等离子彩电的农民毕竟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农民还在为基本的生存而奋斗,于是我要进城,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你生下来就拥有的大城市户口。

  
考上大学是我跳出农门的惟一机会。我要刻苦学习,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我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我这个佼佼者心里不知是喜是忧。激烈的竞争让我不敢疏忽,除了学习功课,我无暇顾及业余爱好,学校也没有这些发展个人特长的课程。进入高中的第一天,校长就告诉我们这三年只有一个目标——高考。于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30起床,晚上11∶00睡觉,就连中秋节的晚上,我还在路灯下背政治题。

  
而你的升学压力要小得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功课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个人爱好,去读课外读物,去球场挥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蓝天白云。如果你不想那么辛苦去参加高考,只要成绩不是太差,你可以在高三时有机会获得保送名额,哪怕成绩忒差,也会被“扫”进一所本地三流大学,而那所三流大学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数才能进去,因为按地区分配的名额中留给上海本地的名额太多了。

  
我们的考卷一样我们的分数线却不一样,但是当我们都获得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所交的学费是一样的。每人每年6000元,四年下来光学费就要2.4万元,再加上住宿费每人每年1500元,还有书本教材费每年1000元、生活费每年4000元(只吃学校食堂),四年总共5万元。2003年上海某大学以“新建的松江校区环境优良”为由,将学费提高到每人每年1万元,这就意味着仅学费一项四年就要4万元,再加上其他费用,总共6.6万元。6.6万元对于一个上海城市家庭来说也许算不上沉重的负担,可是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这简直是一辈子的积蓄。我的家乡在东部沿海开放省份,是一个农业大省,相比西部内陆省份应该说经济水平还算比较好,但一年辛苦劳作也剩不了几个钱。以供养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为例,除去各种日常必需开支,一个家庭每年最多积蓄3000元,那么6.6万元上大学的费用意味着22年的积蓄!前提是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能生大病,而且另一个孩子无论学习成绩多么优秀,都必须剥夺他上大学的权利,因为家里只能提供这么多钱。我属于比较幸运的,东拼西凑加上助学贷款终于交齐了第一年的学费,看着那些握着录取通知书愁苦不堪全家几近绝望的同学,我的心中真的不是滋味。教育产业化时代的大学招收的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同学,而且还要有富裕的家长。

  
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在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假期打工挣点生活费,我实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钱,那每一分钱都是一滴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挣来的血汗钱啊!

  
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我发现与我的同学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会作画,不会演奏乐器,不认识港台明星,没看过武侠小说,不认得MP3,不知道什么是walkman,为了弄明白营销管理课上讲的“仓储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麦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丰富的商品。

  


  
作者:炕上擦席上2007-12-26 16:29   回复此发言

  
--------------------------------------------------------------------------------

  
2 转贴: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没摸过计算机,为此我花了半年时间泡在学校机房里学习你在中学里就学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我的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我的发音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听不懂,这也不能怪我,我们家乡没有外教,老师自己都读不准,怎么可能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基础没打好,我只能再花一年时间矫正我的发音。我真的很羡慕大城市的同学多才多艺,知识面那么广,而我只会读书,我的学生时代只有学习、考试、升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我才能来到你们中间,才能与你们一起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个目标。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学的嘲笑,可以几个星期不吃一份荤菜,可以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可以在周末自习回来的路上羡慕地看着校园舞厅里的成双成对,可以在寂寞无聊的深夜在操场上一圈圈地奔跑。我想有一天我毕业的时候,我能在这个大都市挣一份工资的时候,我会和你这个生长在都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做一个上海公民,而我的父母也会为我骄傲,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

  
终于毕业了,在上海工作难找,回到家乡更没有什么就业机会。能幸运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应届本科生只有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水平,也许你认为这点钱应该够你零花的了,可是对我来说,我还要租房,还要交水电煤电话费还要还助学贷款,还想给家里寄点钱让弟妹继续读书,剩下的钱只够我每顿吃盖浇饭,我还是不能与你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如今的我在上海读完了硕士,现在有一份年薪七八万的工作。我奋斗了18年,现在终于可以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已经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了,与周围的白领朋友没有什么差别。可是我无法忘记奋斗历程中那些艰苦的岁月,无法忘记那些曾经的同学和他们永远无法实现的夙愿。于是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了上面的文字,这些是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平民子弟奋斗历程的写照。每每看到正在同命运抗争的学子,我的心里总是会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怨天尤人,这个世界上公平是相对的,这并不可怕,但是对不公平视而不见是非常可怕的。我在上海读硕士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一个维达纸业的营销案例,我的一位当时曾有三年工作经验,现任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人事行政经理的同学,提出一个方案:应该让维达纸业开发高档面巾纸产品推向9亿农民市场。我惊讶于她提出这个方案的勇气,当时我问她是否知道农民兄弟吃过饭后如何处理面部油腻,她疑惑地看着我,我用手背在两侧嘴角抹了两下,对如此不雅的动作她投以鄙夷神色。

  
在一次宏观经济学课上,我的另一同学大肆批判下岗工人和辍学务工务农的少年:“80%是由于他们自己不努力,年轻的时候不学会一门专长,所以现在下岗活该!那些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嘛,据说有很多学生一个暑假就能赚几千元,学费还用愁吗?”我的这位同学太不了解贫困地区农村了。

  
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的同龄人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的行为将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些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和很久以前曾经吃过苦现在已经淡忘的人,关注社会下层,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社会责任感驻留我们的头脑。

  
我花了18年时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些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和很久以前曾经吃过苦现在已经淡忘的人。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在作关乎众人命运的决策的时候,让这份社会责任感驻留我们的头脑。

  


  


本网站为统一格式,过滤自然段首末空格,自动换行。
为满足个别用户特殊需要,提供UBB代码供用户使用。

[c]小标题居中[/c]
例:[c]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c]   发表结果:|      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      |
[r]日期右对齐[/r]
例:[r]写于2000年5月1日[/r]       发表结果:|                写于2000年5月1日|
[b]重点显示[/b]
例:[b]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b]     发表结果: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
[color=颜色名]彩色显示[/color] *颜色名参考HTML标准
例:[color=PINK]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color]     发表结果: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
[t]诗词格式[/t]
例:(略,每行起首自动插入10个空格)
[img]图像链接URL[/img]
例:[img]http://www.aaaa.com/a.gif[/img]   发表结果:(略)

  回复[1]:  赵然 (2009-02-08 13:46)  
  宅得慌,发个老贴子

  回复[2]: 姐妹篇,呵呵 赵然 (2009-02-08 13:53)  
  http://blog.163.com/ycy515_1997/blog/static/3269903620080501043466/

  
3年前,麦子的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多少共鸣,一个农家子弟经过18年的奋斗,才取得和大都会里的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一代人的真实写照。然而,3年过去,我恍然发觉,他言之过早。18年又如何?再丰盛的年华叠加,我仍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那年我25,无数个夙兴夜寐,换来一个硕士学位,额上的抬头纹分外明显,脚下却半步也不敢停歇。如果不想让户口打回原籍,子子孙孙无穷匮,得赶紧地找份留京工作。你呢?你不着急,魔兽世界和红色警报?早玩腻了!你野心勃勃地筹划着"创业创业"。当时李彦宏、陈天桥、周云帆,牛人们还没有横空出世,百度、Google、完美时空更是遥远的名词,可青春所向披靡不可一世,你在校园里建起配送网站,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大小媒体的记者蜂拥而至。334寝室很快在全楼名噪一时,小姑娘们从天南地北寄来粉粉的信纸,仰慕地写道:"从报上得知你的精彩故事……"得空,爬上楼顶吹吹风,你眉飞色舞地转向我,以照顾自己人的口气说,兄弟,一起发财如何?

  
好呀,可惜,我不能。创业于你,是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棋,启动资金有三姑六眷帮忙筹集,就算铩羽而归,父母那三室一厅、温暖的灶台也永不落空。失败于我,意味着覆水难收一败涂地,每年夏天,为了节省三五百块钱的机器钱,爹娘要扛着腰肌劳损在大日头下收割5亩农田。我穿着借来的西服完成了第一次面试,戴着借来的手表与心爱的女孩进行了第一次约会。当你拿到了第一笔投资兴奋地报告全班时,我冷静地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去做最后一份家教。没错,"这活儿技术含量忒低",但在第一个月工资下发前,我租来的立锥之地与口粮全靠它维持。

  
不多久,互联网就遭遇了寒流,你也对创业意兴阑珊,进了家国有性质的通信公司,我被一家外企聘用。坐井观天的我,竟傻傻地以为扳回了一局。明面上的工资,我比你超出一截,税后8000,出差住5星级宾馆,一年带薪休假10天。玩命一样地投入工作,坚信几年后也有个童话般的结尾,"和公主过上幸福的生活"。

  
好景不长,很快,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说白领是句骂人的话。写字楼的套餐,标价35,几乎没人搭理它。午餐时间,最抢手的是各层拐角处的微波炉,"白领"们端着带来的便当,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后来,物业允许快餐公司入住,又出现了"千人排队等丽华"的盛况。这些月入近万的人士节约到抠门的程度。一位同事,10块钱的感冒药都找保险公司理赔;另一位,在脏乱差的火车站耗上3个小时,为的是18:00后返程能多得150元的晚餐补助。

  
这幕幕喜剧未能令我发笑,我读得懂,每个数字后都凝结着加班加点与忍气吞声;俯首帖耳被老板盘剥,为的是一平米一平米构筑起自己的小窝。白手起家的过程艰辛而漫长,整整3年,我没休过一次长假没吃过一回鸭脖子;听到"华为25岁员工胡新宇过劳死"的新闻,也半点儿不觉得惊讶,以血汗、青春换银子的现象在这个行业太普遍了。下次,当你在上地看见一群人穿着西装革履拎着IBM笔记本奋力挤上4毛钱的公交车,千万别奇怪,我们就是一群IT民工。

  
惟一让人欣慰的是,我们离理想中的目标一步步靠近。

  
突如其来地,你的喜讯从天而降:邀请大家周末去新居暖暖房。怎么可能?你竟比我快?可豁亮的100多平方米、红苹果家具、37寸液晶大彩电无可质疑地摆在眼前。你轻描淡写地说,老头子给了10万,她家里也给了10万,老催着我们结婚……回家的路上,女朋友郁郁不说话,她和我一样,来自无名的山城。我揽过她的肩膀,鼓励她也是鼓励自己,没关系,我们拿时间换空间。

  
蜜月你在香港过的,轻而易举地花掉了半年的工资,回来说,意思不大,不像TVB电视里拍的那样美轮美奂;我的婚礼,在家乡的土路、乡亲的围观中巡游,在低矮昏暗的老房子里拜了天地,在寒冷的土炕上与爱人相拥入眠。幸运的是,多年后黯淡的图景化作妻子博客里光芒四射的图画,她回味:"有爱的地方,就有天堂。"

  
我们都想给深爱的女孩以天堂,天堂的含义却迥然不同。你的老婆当上了全职太太,每天用电驴下载《老友记》和《越狱》;我也想这么来着,老婆不同意,你养我,谁养我爸妈?不忍心让你一个人养7个人。当你的女孩敷着倩碧面膜舒服地翘起脚,我的女孩却在人海中顽强地搏杀。

  
两个人赚钱的速度快得多。到2004年年底,我们也攒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万,谁知中国的楼市在此时被魔鬼唤醒,海啸般狂飙突进,摧毁一切渺小虚弱的个体。2005年3月,首付还够买西四环的郦城,到7月,只能去南城扫楼了。我们的积蓄本来能买90平方米的两居来着,9月中旬,仅仅过去2个月,只够买80多平。

  
没学过经济学原理?没关系。生活生动地阐释了什么叫资产泡沫与流动性泛滥。这时专家跳出来发言了,"北京房价应该降30%,上海房价应该降40%。"要不,再等等?我险些栖身于温吞的空方阵营,是你站出来指点迷津:赶快买,房价还会涨。买房的消息传回老家,爹娘一个劲儿地唏嘘:抵得上俺们忙活半年。在他们看来,7500元一平方米是不可思议的天价。3年后的2008,师弟们纷纷感叹,你赚大发了,四环内均价1万4,已无楼可买。

  
几天前,我看见了水木上一句留言,颇为感慨:"工作5年还没买房真活该,2003年正是楼市低迷与萧条之时。等到今天,踏空的不仅是黄金楼市,更是整个人生。"

  
真要感谢你,在我不知理财为何物之时,你早早地告诉我什么叫消费什么叫投资。

  
并非所有人都拥有前瞻的眼光和投资的观念。许多和我一样来自小地方、只知埋头苦干的兄弟们,太过关注脚下的麦田,以至于错过一片璀璨的星空。你的理论是,赚钱是为了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买到喜爱的商品,让生活心旷神怡。而我的农民兄弟——这里特指是出身农家毕业后留在大城市的兄弟,习惯于把人民币紧紧地捏在手中。存折数字的增长让他们痴迷。该买房时,他们在租房;该还贷时,他们宁可忍受7%的贷款利率,也要存上5年的定期。辛苦赚来的银子在等待中缩水贬值。他们往往在房价的巅峰处,无可奈何地接下最后一棒;也曾天真地许愿,赚够100万就回家买房。可等到那一天真的到来,老家的房价,二线、三线城市甚至乡镇的都已疯长。

  
这便是我和你的最大差别,根深蒂固的分歧、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在于此。我曾经以为,学位、薪水、公司名气一样了,我们的人生便一样了。事实上,差别不体现在显而易见的符号上,而是体现在世世代代的传承里,体现在血液里,体现在头脑中。18年的积累,家庭出身、生活方式、财务观念,造就了那样一个你,也造就了这样一个我,造就了你的疏狂佻达与我的保守持重。当我还清贷款时,你买了第二套住房;上证指数6000点,当我好容易试水成为股民,你清仓离场,转投金市;我每月寄1000元回去,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你笑嘻嘻地说,养老,我不啃老就不错了;当我思考着要不要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会在多大程度上折损生活品质时,4个老人已出钱出力帮你抚养起独二代;黄金周去一趟九寨沟挺好的了,你不满足,你说德国太拘谨美国太随意法国才是你向往的时尚之都……

  
我的故事,是一代"移民"的真实写照——迫不得已离乡背井,祖国幅员辽阔,我却像候鸟一样辗转迁徙,择木而栖。现行的社会体制,注定了大城市拥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生活便利。即便取得了一纸户口,跻身融入的过程依然是充满煎熬,5年、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奋斗才获得土著们唾手可得的一切。曾经愤慨过,追寻过,如今,却学会了不再抱怨,在一个又一个缝隙间心平气和。差距固然存在,但并不令人遗憾,正是差距和为弥补差距所付出的努力,加强了生命的张力,使其更有层次更加多元。

  
可以想见的未来是,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会相聚于迪斯尼(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讲起父亲的故事,我的那一个,虽然不一定更精致更华彩,无疑曲折有趣得多。那个故事,关于独立、勇气、绝地反弹、起死回生,我给不起儿子名车豪宅,却能给他一个不断成长的心灵。我要跟他说,无论贫穷富贵,百万家资或颠沛流离,都要一样地从容豁达。

  
至此,喝不喝咖啡又有什么打紧呢?生活姿态的优雅与否,不取决于你所坐的位置、所持的器皿、所付的茶资。它取决于你品茗的态度。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回复[3]:  会長 (2009-02-08 14:14)  
  赫赫,老照给人家西乡的美系上海人泼冷水阿!

  回复[4]: 是看了泡在上海的“泡咖啡馆”, 龍昇 (2009-02-08 14:15)  
  想起了“我奋斗了18年……”?

  


  

  回复[5]:  赵然 (2009-02-08 14:35)  
  汗。。。。。。。。

  
会长想多了,呵呵

  
我最进很少读书读帖子的

  
千万别联想,

  
汗。。。。。。。

  回复[6]:  赵然 (2009-02-08 14:39)  
  看到这个帖子时候,我脑子里出现的就是我师傅那句

  
童年,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呵呵

  
汗。。。。。。。。

  回复[7]: 这下子够冰的了 会長 (2009-02-08 14:56)  
  内地影星周迅变身港人,意在走向国际

  
DWNEWS.COM-- 2009年2月8日3:23:40(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香港文汇报/继中国当红女星章子怡、汤唯,还有音乐家郎朗和“体操美人”刘璇等体坛、乐坛、影坛的大明星透过优才计划成为“香港人”后,凭电影《如果.爱》荣登影后的内地著名影星周迅,近日亦成功取得香港身份证,落户香江,为工作条件“增值”。正身在北京拍戏的周迅,昨透过助理经理人表示,香港身份证能助她发展事业,但强调今后内地仍是其工作“基地”。周迅对于成为“香港人”感到很开心,并将于本月底来港参加“第3届亚洲电影大奖”颁奖礼时,顺道办理香港身份证的手续。(chinesenewsnet.com)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经常成为国际电影展、运动会的举办场地,加上本港申请外国签证手续简便,令体坛、乐坛、影坛的大明星纷纷透过“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争取落户香港,为自己的工作条件“增值”。近年在影坛发展理想的周迅,昨透过其助理经理人郭小姐在长途电话中证实,于上月底成功透过本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取得香港身份证。(chinesenewsnet.com)

  
强调工作基地仍在内地(chinesenewsnet.com)

  
据知,周迅在港有一定知名度,又曾在影坛夺得多项大奖,因此很轻易便通过优才计划中的“成就计分制”所定的要求。(chinesenewsnet.com)

  
郭小姐续称,目前周迅身在北京拍摄华谊开年大戏《风声》,周迅在很久前申请“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郭说:“她知道后当然开心,不过因为正在赶拍《风声》,一直未度到期来港办理手续,因为套戏是重点大制作,有不少群戏,令她不好意思请假离队,不过周迅也希望向剧组度期,争取本月23日来港两天,一来参加由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亚洲电影大奖’颁奖礼,因为她凭《爱失偿》角逐最佳女主角奖;二来办理香港身份证。”(chinesenewsnet.com)

  
陈嘉上:有助演员走向国际(chinesenewsnet.com)

  
郭小姐表示,周迅做“香港人”主要是因为香港身份证能有助她的事业发展,今后她的工作重心仍会放在内地,周迅亦暂未有计划在港置业。(chinesenewsnet.com)

  


  
去年在电影《画皮》中与周迅合作过的本地导演陈嘉上(见图),获悉周迅成为“香港人”后即笑说:“欢迎她呀!”他认为,内地演员拥有香港身份证有助他们到外国发展,“其实香港人的身份很特殊,用香港护照去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入境都较方便,作为演员要走向国际,会有机会到不同地区拍摄,出席国际影展等,若有香港护照工作方便许多,做了香港人是否定居香港另议。”

  


  

  回复[8]:  赵然 (2009-02-09 10:53)  
  圣严法师:生命与信仰的探讨2009年02月03日 20:03【大 中 小】 【打印】日期:2007年3月11日

  
地点:法鼓山第二大楼502会客室

  
与谈人:圣严法师(法鼓山创办人)

  
龙应台女士(知名社会文化评论家、前台北市文化局长)

  
佛教对永恒生命的信仰

  
龙: 在我来之前,您的秘书在电话里问我:“有没有特别的问题想请教师父?”我说没有。可是挂了电话之后,却开始去想:如果一定要有一个问题请教圣严法师,那么,我想还是三年前的那个问题—— 关于生死。

  
自从父亲三年前过世后,我才开始比较严肃去思考生死。在这方面,我是一个很晚被启发的人,但我觉得,一旦开始思考生死问题,大概就离宗教比较近了。可是三年之后,我要跟师父报告的是,在这个题目上,我还是没什么进展,可是这个问题从未被遗忘。

  
师: 你还没有真正去探索,或者说,你是以思想、思维的方式去探索,那是你的惯性使然。你并没有真正去体验自己的生命,也没有真的想要体验属于生命深层的部分。仅凭思想的方式去探索,而希望生命能有新的启发,那是很难的。

  
一般在面临亲人过世,或者自己遭逢重大难关、好不容易走过来的情况之下,会产生一种反省,那是向内心的反省,而不是从外境去推敲、去考察,也就是说,信仰这件事,不是研究、推敲可以达成的。

  
信仰是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有些事情,如果缺少信仰,怎么也无法解答;有了信仰之后,至少有一部分问题能获得解决;由此再继续深入,就可以渐渐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一般人讲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常是指对他人付出、对社会关怀,至于是否有一个永恒的生命存在,不见得在他的关心之列。

  
永恒的生命究竟是什么?是文化、历史吗?这只对了一半。人类的文化、历史会随着时间生灭,甚至地球也有毁灭的一天,到时侯谁也不知道孔夫子、释迦牟尼佛究竟是何人。

  
地球会毁灭,人类的文化、历史会消逝,但生命是永恒的。为什么说生命是永恒的?因为除了文化、历史的生命之外,尚有我们自己个人的精神生命存在,也有人称为“灵”的生命。从佛教的角度来讲,精神的生命就是“福”、“慧”两种功德。“福”是为众生奉献、造福;“慧”是般若、无我的智慧,这两者的生命都是永恒的,不仅仅存在于一生一世,也不受限于历史文化之中,而是生生世世延续下去。

  
佛教将修行证得福慧圆满的人,称为“解脱者”。解脱者最后到哪里去了呢?解脱者的存在,是时间和空间无法限制的,不一定在我们这个世界重复出现,他随时随地可在任何一处的时空出现,那叫做“功德身”,也叫“智慧身”。这是佛教对于永恒生命的信仰。

  
对人而言,具备这样的信仰是很重要的,否则,生命徒然只在世间来来去去,最后到哪里去?人的价值又在哪里?地球、宇宙也有毁灭之日,人的价值是否因此而消失?若从信仰的角度来看,永恒的精神生命是存在的。

  
譬如说,人往生以后到哪里去?佛教徒说去极乐世界。究竟有没有一个极乐世界呢?没去过的人无从得知,只知道那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还有,在极乐世界里接引化众的阿弥陀佛,将来也有圆寂的一日,阿弥陀佛圆寂以后,极乐世界还有观世音菩萨继续在那里度化众生。只是观世音菩萨将来也会涅槃,到时候自然又有另一尊佛出现。

  
相对于极乐世界的清净、安定,我们所处的人世则是非常危脆、非常短暂,叫做“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并非不好,反而有利于修行。在这个世界,我们一边受苦受乐,也可以一边修福修慧。如果在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修福修慧的机会,因为大家都无忧无虑,也不需要他人帮助,所以在极乐世界,修福修慧的机会比较少一点;因此,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距离成佛之路比较远一点、长一些。不过既然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于成佛时间的早晚,也就不是那么在乎了。

  
但是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总希望能在这个娑婆世界多培植福德,多增长智慧,以便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莲位高一些,离成佛近一点。

  
相信,才能深入信仰内涵

  
龙: 法师,在您的人生之中,是否曾有一个比较大的矛盾是要解决的?

  
师: 我是个宗教师,我的信仰不会有矛盾,但是如果从逻辑、考证与分析的角度来看,信仰这件事的确是有矛盾。

  
信仰是属于个人的体验。一旦有信仰,觉得对自己有用,对他人也很好,那就相信吧!任何一种宗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在某一个层次都是这样的。如果一定要从逻辑、理论、哲学的角度来探索宗教,那就不谈信仰,纯粹作学术研究,也未尝不可。只是研究宗教与信仰不同,前者无法深入信仰的内涵,也没有办法得到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功德。

  
龙: 您的意思是说,信仰不是一种探索的结果,而是一种态度;一开始就是一种态度?

  
师: 信仰的一部分是因为需要。达赖喇嘛曾举例,佛教讲因果,可是因果无法以现实去证明、去“兑现”。即便如此,因果还是存在,只要你相信有过去世、有未来世,因果便成立了。如果执意不信有过去世、未来世,那因果就讲不通了,因为那是看不到的。

  
许多人很矛盾,一方面想获得佛法利益,却又不相信佛教讲的因果。在我看来,这些人是被理性、逻辑给障碍了,所以信仰进不来。

  
为了获得佛法利益,而相信可能无法“兑现”的三世因果,这样的信仰是否等于迷信?这就要看信仰的内涵与作用。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不明白的事、无法解释的现象,充满怀疑而烦恼不已,但接受信仰以后,烦恼、问题就减少一些,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要否定信仰呢?

  
信仰之中,确实有一部分无法以常理解释,也没有人可以提供解答,但是信仰的力量确实存在。譬如有一尊观音像,受到佛教徒的礼敬崇拜,而观音只是静默不回应。不回应就代表没有感应吗?这就因人而异了。不相信的人很难有感应;相信的人,通常会有感应。

  
龙: 您的意思是说,所有宗教的本质都是先有信仰,才有下一步,是这样吗?

  
师: 以你父亲三年前往生这件事来说,你相信自己的父亲从此消失不见吗?还是相信他的生命仍然存在?

  
龙: 我就是不知道自己应该相信什么。

  
师: 通常的人在情感上,总希望他是存在的。

  
龙: 对,但是我们受理性教育的人,又会打一个问号。

  
师: 当你打了问号,信仰就不存在了。有的人不在乎人死之后的精神存有问题,以为既然已经往生,也就什么都不留,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只有物质消灭,没有精神延续。

  
可是在中国人的传统社会,生死不是那么决断的事。暂且不论佛教观点,传统的中国文化也相信生命是延续的。譬如孔夫子讲:“未知生,焉知死。”对讨论死亡这件事虽然存疑,但也不否认;又说:“祭神如神在。”肯定祭祖追思有其需要。这是儒家思想对社会的一种正面安定力量,对社会伦理价值的维系,有很大的作用。

  
儒家也相信“天”的存在。天,其实是一个虚无的思想,并非有一个具体的天存在。中国人崇拜天、信仰天,相信活着的时候,人上有天;人死之后,则堕入阴间、黄泉。这还是相信人死之后有一个去处,生命还是存在的。

  
从佛教的观点,生命是生生世世存在的相续,不因一期生命的结束而终止。佛教如此看待生死,对信仰者也是一种安慰。

  
信仰,无法用做学问的态度探索

  
龙: 您刚刚说,我在这三年的探索不够,确实如此,而且我发现,我只是一点点的探索,都已经看到一个矛盾,譬如当我认真去读、去思考生死大问之后,哪怕只是浅浅触碰,马上会觉得自己在现实世界的一切作为,譬如写作,立刻显得空虚无用,那价值是立见分明的。如果在这个探索上再认真一点,我会马上停止写作这件事的。

  
师: 听起来,你很像一个极端主义者。其实讲到比较、批判之心,我对政治、现实社会,内心也会有批判的声音,可是身为宗教师,我的工作是以佛法关怀大众、教育社会、安定人心,纵使对现实社会忧心、感慨,仍不影响我的本份工作。

  
龙: 您难道不觉得,如果对现实世界过于关注,其实会阻挡您探索比较深层的问题,不是吗?

  
师: 这是正常的,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希望自己在哪一方面有贡献?是向内心的深层探索?还是发挥专长来帮助社会?

  
龙: 帮助社会很重要吗?

  
师: 很重要,因为这是另一种建设,譬如帮助社会安定和谐。现在你的文章发表之后,读者有两种反应,正面、反面都有,这对社会也有帮助,就是你提出正面的批判、对正义的厘清、对事情的观察。但是不是读者看了文章,就一定照着你的建议去做?不一定,有一部分可能会被采纳。

  
龙: 我倒不是关心这个。而是说,我一旦去思索生命的根本问题,写作这件事就变得无关紧要、没有意义。难道您不鼓励我干脆不要写作,而去思索生命更大的问题?

  
师: 我还是这么讲:写作是有用的。你点了一把火,带动很多人的反应、讨论,形成一种影响。写作是你的特长之一,宗教探索则是另一种态度。你不能以写作的思索态度,去探索宗教的深层内涵,这两种态度是不一样的。

  
譬如说,我是佛教的宗教师,也是佛教学者。当研究经典文献时,我是抱着做学问的态度,进行文献的研究考证;可是信仰不同,信仰是我的生命。

  
像我手上经常拿着一串念珠,时时刻刻都在念佛—— 念“阿弥陀佛”,如果从学术考证上来讲,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根本没有“阿弥陀佛”这样一尊佛。又譬如“观世音菩萨”,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佛经上记载由释迦牟尼佛讲出的,再继续考证,“观世音菩萨”并非一开始就有,要到西元前二世纪左右,“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才出现。自此以后,经典记载观世音菩萨的事迹愈来愈多,加上观世音菩萨的感应非常丰富,于是渐渐形成了观世音菩萨的信仰。

  
如果从学术的角度去探究,观世音菩萨的信仰是不成立的,阿弥陀佛的信仰也有问题。但我还是经常念佛,经常念观世音菩萨,我甚至常说,法鼓山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却是信仰的功能,不仅对我自己非常有用,也帮助了许多人。许多人在失意、绝望的时候念观世音菩萨,藉由信仰的力量通过难关。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人生的踏实感来自信仰

  
龙: 法师您是否曾有寂寞的经验?对您而言,什么叫做寂寞?

  
师: 寂寞有不同的层次,如思想上的寂寞、情感上的寂寞,和修行上的寂寞。

  
思想的寂寞,就是思想、观念上的知音难逢;情感的寂寞,是生活之中缺少伴侣,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或者没有情感的伴侣,自己一个人孤单生活。

  
另一种是修行的寂寞,譬如闭关修行,需要一个孤立寂寞的空间,不受外在环境干扰,才能好好往内心去探索、体验。这样的修行,别人看起来很寂寞,但修行者自身却觉得很充实、踏实、安定,而且烦恼少。

  
修行的寂寞是最高等的寂寞,释迦牟尼佛的修行也是寂寞的修行,这对修行人是必要的过程。现在的台湾、西藏,以及泰国、缅甸,都不乏闭关的出家人,或者在森林中修行的法师,他们看起来似乎很寂寞,但他们的精神其实非常充实、愉快

  
http://culture.ifeng.com/special/syfsyuanji/ln/200902/0203_5533_993298_1.shtml

  回复[9]:  赵然 (2009-02-10 05:35)  
  [原创]中国人为什么拒领大奖?

  
文章提交者:黎明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全体中国人”是怎样被感动的?

  


  
几位具有“高尚职业”的中国人,对全体中国人颁发了一个“年度特别奖”。2月5日晚,央视一套播出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仪式,颁奖仪式打破常规,将年度特别奖授予了全体中国人。

  
评奖组委会在颁奖词中称:“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而央视《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说:“……但在年度特别奖上,我们今年却难以取舍。整个2008年带给我们震撼、感动、惊喜和痛怆。最终我们决定将这个奖项授予全体中国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2008年大事的感受者、亲历者、受害者、拯救者。”

  
但浏览门户网站的新闻跟帖和人气论坛上的发言后不难发现,获得大奖的中国网民对此并不领情。不仅不领情,讽刺挖苦或谩骂指责“《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言论还占据了绝大部分跟帖位置的网页。

  
至于设奖、评选的“资格”、授权等问题,我们可以回避不谈。这活动,不过是在特定体制规定情境中的一种做媒体、做电视的特色方式。理解这一点的人,则对此活动既无苛求,也不在意。然而,这个评选还是让许多具有“理解万岁”情怀的人忍不住怨言,因为,此事、此奖,的确是过于“无厘头”;而网民群发恶评,也多是为了展现一下“我并不傻”的姿态。

  
“每一个中国人,无论你生在地球哪个角落,只要你是黄皮肤、黑头发,你都是获得‘感动中国’奖的一员,因为大家都是同心同德的。”——这个评奖的“种族主义标准”,新鲜到史无前例,也荒唐到史无前例。“因为大家都是同心同德的”,这理由毫无根据,事实判断一塌糊涂。笼统说“每个人都是2008年大事的感受者、亲历者、受害者、拯救者”,显然也是不对的——受益者、被拯救者、加害者、失职者、旁观者、批评者……都是“中国人”当中的一部分。

  
发言的网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和对婴幼儿下手的毒奶制造团伙不是一伙的,他们羞于和豆腐渣工程的“建设者”、纸老虎的炮制者、猥亵女童者等犯罪分子并列“登上领奖台”。他们仇视发国难财的贪腐者,同时也不承认那些“发国威财”的人感动过自己。所以,他们说:“请不要把我和小偷们放在一起。我还有些面子呢”、“我觉的我不够格”、“本人拒领此奖!”

  
“优秀的官员、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杰出的知识分子、出生入死的人民卫士,还有那些并不具备丰功伟绩的普通人”——对颁奖文字中这样的“排列顺序”,表示不满的网民有不少,有人提醒“请注意顺序,顺序,顺序!”这倒是错怪人家了,其实这样的顺序,正是高度重视、严谨研究后的结果,事关紧要,反映出了活动宗旨。

  
从“实用性”方面调侃此项大奖,网友“太有才”的表现值得一提。网易黑龙江大庆网友问:获得2008年感动中国特别奖,可以写到简历上么?接着就有人回答:一定要写上,这是我从幼儿园开始获得的第一个奖!

  
另有网友说:“作为获奖的一名中国人,请问下CCTV和主办方,我下岗了,你的证书能帮我找工作起到作用吗?如果不能的话,能给个纪念品行吗,它还实惠些!”“现在我们可高兴了,全国人民都获奖了,懦懦地问一句,我有这个奖,孩子上学能少收一点钱吗?买房能优惠吗?”中奖原来是这么简单,以至于一网易广西玉林网友如此“遗憾”:我儿子今年出生的,就这么错过了……

  
是的,“中国人”自己给自己发奖,通过“代表颁奖”的方式,自己安慰自己,自己学习自己,评选到了这种地步,连忽悠的价值都不复存在了。就算自慰吧,也要讲点逻辑么,而制造逻辑笑话则成了自渎。要是评委们的逻辑成立,把特别奖给“全体地球人”更好——那才显着咱中国人地位高、牛气足不是?

  
中国人在网上拒领大奖并“恶语相向”,不再假装被感动,实为民智初开之一例。对此,类似活动的组织指挥方,似乎亟需“认清形势”,重新审视自身的“精英身段”以及“文化价值”。

  
只要评选结果和公众的“被感动记忆”不离大谱,大家对此类活动还是会抱着欣赏态度。过去的特别奖都是授予群体的,而有些特别的2008年,“感人群体”其实比历年更容易评选。说点“建设性意见”:如果不把特别奖授予快速出现在地震灾区的山东莒县农民,如果不授予在地震灾区捐建多个希望小学而无一垮塌的民营企业,如果不授予坚韧、厚道、宽容的四川灾民……那么,把这项特别奖授予5.12震灾后的全体志愿者,有谁会对评委们冷嘲热讽呢?

  


  

  回复[10]: 呵呵,还是会激动,奶奶的,怎么就没个能说话的呢 赵然 (2009-02-10 06:24)  
  http://www.youtube.com/v/wKYOHDpRyZI&feature=related

  回复[11]:  是的 (2009-02-10 14:42)  
  就算,十八年~~~喝上咖啡了。。。

  
还有,八十年~~~没尝酸奶的。。。

  回复[12]:  赵然 (2009-02-10 14:54)  
  呵呵,我怎么就没看到过这种节目呢

  
以前说金美玲是换可以

  
只是偶而冒傻气,

  
现在感觉这个人智商是有点问题,怎么变得跟疯狗一样了啊

  
以前多少还考点普,现在怎么成这样了

  
老了,怕寂寞莫非

  
汗。。。。

  
不过中国人上电视的能清晰讲话的太少了,叶倩荣算半个吧感觉

  
其余的。唉。。。。。。

  
啥时候能出现一个像二先生那样的,日语水平跟金老太太那样的就看着舒服了

  
强烈要求东博去

 回 帖(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主贴必须)
内 容(10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09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