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作品汉语译者齐聚东京谈“村上热” 科长 (2008-11-03 16:32 阅读人次:1325) |
村上春树作品汉语译者齐聚东京谈“村上热”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在汉语圈中也拥有广大读者群。1日东京大学召开题为“东亚与村上春树”的研讨会,讨论村上作品是如何被这些读者接受的。来自中国大陆的林少华、台湾的赖明珠、香港的叶蕙这三名村上作品的译者也参加了研讨会,学者和译者们围绕村上作品的翻译方法等展开了讨论。
▽村上文学的魅力
林少华自1989年翻译出版《挪威的森林》以来,已经翻译了30多部村上作品,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翻译村上文学作品的译者。他指出村上作品受到中国读者喜爱的原因是:(1)故事新颖有趣;(2)能触动读者的心灵深处;(3)文风独特而优美。
林还列举了《奇鸟行状录》作为对其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并表示村上有着对近代亚洲历史的炙热关心,有着向各种形式的暴力、特别是日本的国家暴力提出质问的勇气和自我反省的意识,让人们感到优秀的日本知识分子的良知。
▽关于“意译”之争
一些中国年轻学者指出,在大陆比起忠实于原文的“直译”来,更注重将村上文风汉语化的“意译”,在翻译的“信、雅、达”三要素中,更重视“达”的中国传统翻译理念的影响力很大。他们认为,林少华的译文多用成语和骈句,这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但另一方面译文却微妙地偏离了原文内容,同时其译文存在省略乐曲名和品牌名等外来语的倾向,在日本的中国学者圈中也存在对林版译文的批评性意见。
对此,林少华则反驳称,自己在翻译中注重的是尽可能地表现蕴含在作品中的作者的心情和灵魂,将其转化成恰当的汉语,让中国读者也能感受到和日本读者所感受到的相同程度的美感,表示没有必要拘泥于原文字句的细微之处。他认为,文学作品翻译说到底就是原作文风和译者文风相兼容的结果,这是翻译的宿命,但也是翻译的有趣之处。现场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期待新作出版
有的研讨会参加者表示“与90年代初期村上作品刚被介绍到中国时相比,现在中国的经济出现了飞跃性的发展,社会也日趋多样化,人们已经能够理解作品中出现的各种外来语了”,认为翻译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台湾的村上作品翻译权威赖明珠趁举办研讨会之机拜访了村上春树。她透露,村上称“明年夏季时分,希望分几次推出新作品”,有意发表长篇小说。据悉,当时村上谈及了欧美读者和亚洲读者的不同,表示“欧美读者关心的是小说的行文方式和意识等深层问题,亚洲读者则对日常的事物感兴趣”。
研讨会主办者东京大学的藤井省三教授(中国文学)最后总结发言称:“村上作品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宠儿在东亚受到了广泛的欢迎。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新时代的到来,村上又将有怎样的作品问世呢?希望大家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