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分析 张三 (2008-09-12 07:38 阅读人次:2315) |
咱祖国真是世界诈骗第一强国--三鹿奶粉事件技术分析
by Project Poison B
常在ebay的论坛上看到被人骗了钱的洋人这么说"Nuke Nigeria, Nuke China"--尼日利亚,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非洲小国,如果你经常在网上做买卖的话,就会了解到它是网络诈骗的第一来源国。当然了,来自这排名第二的祖国的骗子与尼日利亚这些手段拙劣的非洲小骗子相比,其诈骗技术和手段有时候就不得不让人乍舌了。
大家也许还还忘记2007年中国徐州一家出口美国猫狗食物的企业在宠物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来冒充蛋白质导致中美关系轩然大波的事情吧?三聚氰胺,是一种很常见的塑料化工原料,其分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氮原子很多,这特点本来也没啥好说的,这种化工原料多如牛毛,这特点也不足让咱三聚氰胺如此又名。
我们知道,食品工业中常常需要检查蛋白质含量,但是直接测量蛋白质含量技术上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所以业界常常使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Kjeldahl method)”的方法,通过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也就是说,食品中氮原子含量越高,这蛋白质含量就越高。这样一来,这名不见经传的三聚氰胺的由于其分子中含氮原子比较多,于是就派上大用场了。
三聚氰胺最早被中国的造假者用在家畜饲料生产中,饲料中添加了这玩意,仪器一检测,氮原子很多啊,一推算,蛋白质含量也很高,生产者顺理成章地就省下昂贵的蛋白粉开支了。三聚氰胺虽然有毒,但是牛羊体积都比较大,肾功能强,能顺利代谢毒素,吃了,好像也没啥死牛死羊的事情发生,于是也没人去关注。顺理成章,造假者扩大应用范围,顺便把三聚氰胺用于出口美国的宠物饲料中,当然不幸的是,猫狗等宠物体积比牛羊小多了,代谢能力差,这三聚氰胺的毒性的影响也就大了,结果毒死了猫狗,惊动了美国洋老太爷,最后三聚氰胺这种东西也进入美国的FDA的视线。
据说当时美国人发现三聚氰胺后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为啥添加这玩意,还以为是老鼠药污染造成的。记得当时美国新闻媒体报道都是怀疑中国粮食仓库看管不严,造成老鼠药污染。后来终于有知情的中国人忍不住,偷偷告诉美国人这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奥秘,这高手云集的美国学术界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过来这复杂的高科技造假过程。
大家注意这次三鹿奶粉事件,受“污染”的都是最便宜的18块钱一袋的婴儿奶粉,显然,三鹿为了占领农村奶粉市场这块最后的肥肉采取了低价倾销战略,但是卖这18块钱一袋的奶粉连本钱都不够,大量生产岂不亏老本了吗?于是三鹿为了节省成本,在奶粉中添加廉价大豆蛋白粉来替代奶粉,这大豆蛋白粉本来也没啥大事,但是,恰恰这次里面被添加了伪造蛋白质的三聚氰胺这高科技玩意,于是最终制造出这起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当然,成人奶粉中肯定也添加了这种高科技玩意,因为成年人的代谢能力比婴儿强大得多,除了特殊的病人,自然也不会有中毒事件发生。另外,如果你想知道三聚氰胺这玩意在中国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应用的广泛性,google一下“蛋白精”,看下结果就知道了。其实,现在还有比三聚氰胺更先进的造假产品,能“ 耐水洗化验”,能“抗氨氮反应”。总之一句话,你高科技的爷爷都检测不出来这是假的蛋白质。
三鹿奶粉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现在究竟还剩下什么东西可以安全地吃进肚子里?三聚氰胺这个黑手,从最初的牛羊饲料市场开始蔓延,发展到今天,终于伸到了婴儿奶粉这个领域。我想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不知不觉中,早已吃了好多年用三聚氰胺喂养出来的猪肉,牛肉,鸡肉,喝了很多年添加了三聚氰胺的成人奶粉,不知不觉中,都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有没有谁做过三聚氰胺对人类健康长期影响吗?我想肯定还没有,因为谁都不会想到,一个国家几亿人,竟然会去吃这种跟食品风牛马不相及的塑料工业的原料。
附:
甘肃婴儿喝奶粉患结石
卫生部高度怀疑奶粉受污染
三鹿公司召回部分奶粉
2008年09月12日00: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甘肃省部分婴儿食用配方奶粉患上泌尿结石一事,今天有了最新进展。
卫生部有关人士今天表示,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甘肃省卫生厅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说,甘肃省近期发现许多数月大的婴儿患上泌尿结石,目前全省已上报病例59人,死亡1例。这些婴儿均食用了同一品牌的配方奶粉。
另据悉,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今天表示,经自检发现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公司决定立即对今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
事件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三鹿牌婴幼儿奶粉进行了抽样检验,并开始部署对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工商总局等部门也已采取相应措施。
(综合本报记者曾华锋、左娅及新华社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