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全部 投稿格式注意事项 | 字体∶ |  我要发新帖子! 
 前两天看日本残留孤儿的纪录片,突然发现中国的文化害人啊。 深层次 (2008-08-19 14:11 阅读人次:1498) 
  中国还经常用收留日本残留孤儿来证明中国人民的“宽广博大的胸怀”。真是这样么?

  
中国戏剧,评书,小说中大批大量的都是“贵人落难,伸手相帮,贵人发达,鸡犬升天”的情节。甚至还有出嫁女儿日后当娘娘的段子。反正基本上都是收留落难强人日后必有好报的情节,奇怪的是导致灭门杀身之祸的到很少见。

  
设想许多农村没有文化的地方,就靠看几台戏,听几段书获取知识的农民们碰上“皇军”留下的骨肉会如何处置呢?

  
所以看看农民的历史,有收留日本孤儿的,有收留八路军战士的,有收留国军战士的,甚至六四中居然同时传出了收留落单战士和收留亡命学生的事情。这难道都能证明“中国人民伟大博爱的胸怀么?”。就没有一点愚昧的盲从或者侥幸的投机在里面?

  


本网站为统一格式,过滤自然段首末空格,自动换行。
为满足个别用户特殊需要,提供UBB代码供用户使用。

[c]小标题居中[/c]
例:[c]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c]   发表结果:|      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      |
[r]日期右对齐[/r]
例:[r]写于2000年5月1日[/r]       发表结果:|                写于2000年5月1日|
[b]重点显示[/b]
例:[b]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b]     发表结果: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
[color=颜色名]彩色显示[/color] *颜色名参考HTML标准
例:[color=PINK]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color]     发表结果: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
[t]诗词格式[/t]
例:(略,每行起首自动插入10个空格)
[img]图像链接URL[/img]
例:[img]http://www.aaaa.com/a.gif[/img]   发表结果:(略)

  回复[1]:  芦湖 (2008-08-25 20:47)  
   生儿育女的动机,按照受益者来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2种,第1种是主要为了孩子的利益,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和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感到人生的快乐。这种养父母不要求孩子对自己养老,对孩子没有人身依附的要求。

  
第2种是为了父母乃至家族的利益: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这样的养父母不但要求孩子传承家族继香火,更要求孩子在自己年老丧失劳动力的时候对自己进行抚养,并且在自己死后上坟祭祖。

  
中国人对生儿育女的价值观,自己亲生的不去讨论,仅就收养而言,很少是为了孩子本人的利益,而主要是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而收养孩子的我认为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自己孩子的家庭。

  
那么,这样的养父母,最怕的就是孩子长大后发现自己不是亲生的,萌发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继而离开养父母(因为养子身份特别是日本人养子身份很容易招来不公正待遇从而萌发寻亲的念头),哪怕这样对孩子本人更有利,养父母也不愿意养子这样做。因为,养子一旦这么做了,就很可能意味着这个孩子白养了。

  
看过《大地之子》的人可能还记得,残留孤儿陆一心的养父母是忠厚善良之人,对养子的爱心可谓如同己出恩重如山。但陆一心的亲生父亲来找到陆一心的事情,对养父简直是晴天霹雳,养父毫无信心,痛苦流涕如丧考妣捶胸顿足说“这个孩子白养了!”

  
可见养父母在亲生父母与孩子的血缘面前,对养子基于多年共同生活和养育之恩的自信依然是脆弱不堪一击的。

  
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以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为目的的养父母来说,养子与亲生父母取得联系那就有多年心血付诸东流的危险。所以,至今领养孩子的人,都会尽量去远离自己住处的地方悄悄抱养一个,要么要求亲生父母下保证,或者竭力不让亲生父母知道孩子的下落,以免后患。

  
所以,上面收养贵人之子“侥幸的投机”的心理,我认为是不存在的。有这样投机钻营的人,会选择期间更短风险更小收益更大的项目来投资,而不会去选择抱养一个孩子这样的方式。

  
同时,把收养残留孤儿上升到“中国人民宽宏大量不记仇”,那更是夸大其词。与日本人直接有血仇的家庭,感情上是不可能接受收养日本孩子的事实的---人性使其然。这里把“日本人”换成隔壁不和的张三李四,都一样。

  
那为什么要收养日本孩子?可别误解了,人家可不是专门挑残留日本孩子才来抚养的(除了咱民政局谁有这样的个人觉悟啊?)。而主要是没有生育自己的孩子,老后有无人赡养无人收尸无人上坟之忧虑。这对一般的老百姓来说那可是至关重大的人生最大课题。所以千方百计要收养孩子,且,孩子跟亲生父母再取得联系的可能性为零的较为理想,最好是落难的人家的孩子,最好是父母双亡全家遭难的孩子。而当时的残留孤儿相对来说是比较符合养父母的这种条件的。日本兵败如山倒,在满洲耀武扬威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养父母家庭与日本人如果没有个人血仇,哪怕知道孩子是个日本孤儿,对孩子也没有先天的仇恨,加上认为孩子失散的亲生父母是不可能再跑到中国来寻亲,(1945年后的近30年确实连国交关系都没有)这就太符合养父母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保险目的了。

  
几年前看过一个关于残留孤儿的纪录片,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养子回到了日本,由于年纪较大无法掌握日语融入日本社会,只能靠日本政府的救济过着苦哈哈的日子,对国内的养父母的接济也就不如养父母期待的那么丰厚了。这时候在中国生活的养母对记者痛骂说“白养了,白眼狼!没良心,我老了就不管我了,寄那一点点钱打发叫花子。”

  回复[2]:  吴卫建 (2008-08-28 00:01)  
  赞同楼上之发言。

  
记得电影《清凉寺钟声》也说明一些国人当时收养日本孤儿也是有些私心滴。

  
余还记得以前在某文看到一养父母长期坚不吐露日本孤儿之实情,后这养父母在病榻的弥留之际才对此日本孤儿说了实话。

 回 帖(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主贴必须)
内 容(10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09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