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投稿格式注意事项 | 字体∶ |  我要发新帖子! 
 600多人在六四屠杀中死亡 黑白子 (2008-06-03 22:48 阅读人次:4403) 
  ZT人权民运信息中心:600多人在六四屠杀中死亡 两万人被捕

  
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前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曾在宴客时谈到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中死亡人数,他说死亡人数是六百多人,六四后有两万人被捕,当中一万五千人被判刑,其中又有七十人被判处立即死刑。

  
消息指出,六四事件中解放军陆军二十四个集团军的一半,也就是十二个集团军的二十万人参加了镇压行动,这些军队中包括六个坦克团、七百辆坦克车。

  
信息中心透露说,参加镇压的军队近年在淡化这次镇压行动的历史,在九零年或九一年各军军史上可查到他们进京详细资料,可是近年新版军史已对内容进行了删除。


本网站为统一格式,过滤自然段首末空格,自动换行。
为满足个别用户特殊需要,提供UBB代码供用户使用。

[c]小标题居中[/c]
例:[c]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c]   发表结果:|      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      |
[r]日期右对齐[/r]
例:[r]写于2000年5月1日[/r]       发表结果:|                写于2000年5月1日|
[b]重点显示[/b]
例:[b]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b]     发表结果: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
[color=颜色名]彩色显示[/color] *颜色名参考HTML标准
例:[color=PINK]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color]     发表结果: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
[t]诗词格式[/t]
例:(略,每行起首自动插入10个空格)
[img]图像链接URL[/img]
例:[img]http://www.aaaa.com/a.gif[/img]   发表结果:(略)


Page: 2 | 1 |

  回复[1]: 哟!可不是么 我是局长 (2008-06-03 22:55)  
  明天六四。谢谢提醒。

  
大家为1989年那些死难者默哀。

  回复[2]:  黑白子 (2008-06-03 22:57)  
  19年了——什么时候那血红的旗帜为六四而降?

  回复[3]: 估计没戏 我是局长 (2008-06-03 23:19)  
  今天的年轻人都不知道那回事儿了。

  
以后还会有谁为那事儿动心?

  
只能逐渐淡漠。

  


  
中华民族就是靠着对悲剧的淡漠和遗忘才能屹立几千年而不倒。

  


  


  

  回复[4]:  黑白子 (2008-06-03 23:04)  
  昆德拉(Milan Kundera)说过:“人类与强权的争斗,其实也是一场记忆与忘记的争斗。”

  

  回复[5]:  高沐 (2008-06-03 23:08)  
  既然有了第一次,降第二次旗还是有可能的,有耐心等。

  回复[6]:  夏雨 (2008-06-03 23:16)  
  俺也是这么认为.

  回复[7]:  酒保 (2008-06-03 23:21)  
  嘿嘿。

  

  回复[8]: 看懂了。 我是局长 (2008-06-03 23:25)  
  酒保的意思是说:想纪念六四?哪儿凉快哪儿歇会儿去吧,啊!

  

  回复[9]:  黑白子 (2008-06-03 23:27)  
  试看胡温之后吧……

  回复[10]: 怎么, 我是局长 (2008-06-03 23:29)  
  这么快就对胡温失去信心了?

  

  回复[11]:  酒保 (2008-06-03 23:32)  
  估计这辈子是看不见了,也许在儿辈们的晚年能实现(共产主义)。

  
------我初中老师语录。

  回复[12]:  我是部长 (2008-06-03 23:33)  
  历史真的能被那么简单地删除掉的吗?恐怕来日翻历史帐的人会“变本加厉”,作孽越多,历史终将把他们打入18层地域,这不是篡改删除点资料能逃避的。

  回复[13]:  夏雨 (2008-06-03 23:34)  
  先看这08年怎么过吧.....

  回复[14]: “中华民族就是靠着对悲剧的淡漠和遗忘才能屹立几千年而不倒” 张三 (2008-06-03 23:42)  
  64到了,局长都成哲人了。

  回复[15]: 午夜的钟声响了。 期刊 (2008-06-04 00:00)  
  挺直腰,

  
低下头,

  
放下鼠标,

  
推开键盘,

  
默哀3分钟。

  

  回复[16]: 默哀完毕。 我是局长 (2008-06-04 00:11)  
  谢谢张三。

  回复[17]:  龙之醒 (2008-06-04 01:09)  
  

  
六四是不是也该平反了。。。。

  
以前说是“暴乱”,现在改了,叫“风波”。

  
估计等那批老顾问们都死得差不多了,就该平反了。

  

  回复[18]:  小上海 (2008-06-04 01:31)  
  很多年轻人并不是对六四不清楚,只是对六四参加者的立场不能理解.

  
包括我.

  
也许64是错的,也许是对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谁会去关心呢?

  
我认为64的初衷是好的,但做法是完全过激的,导致了邓认为是反华势力在插手,当时正值老毛子分裂,所以邓对这种事是非常敏感的.

  
老邓在事后的会议上也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他就认定了这件事就是分裂国家的性质,这是他的想法.

  
让我感到悲哀的是李鹏等人,一副奴才嘴脸,见到邓就像见到太爷爷一样,恨不得趴在地上说话,这种人也能当总理???除了认为是安抚党内老同志的情绪以外,我想不出任何理由,这种人治国,不死也快了.

  
还好他退得快,不然晚节不保.

  
-

  
64我觉得没撒特别需要纪念的,从历史来看,这种事发生过无数次了.

  
-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5%AD%E5%9B%9B%E5%A4%A9%E5%AE%89%E9%96%80%E4%BA%8B%E4%BB%B6&variant=zh-cn

  
贴个维基关于64的介绍,还是比较全面客观的

  回复[19]: 响应了期刊的建议 张三 (2008-06-04 01:51)  
  上一次是32年前

  回复[20]: 李鹏不应该担负镇压的主要责任 张三 (2008-06-04 01:56)  
  他没有做决定的权力,当初也似乎并不在激进一方。尽管他当年出面讲话的嘴脸令人憎恶,但必须实事求是。他退下总理位后做的基本也是有益的事情。

  回复[21]:  老狼 (2008-06-04 06:18)  
  64到了!

  
向死难学生和市民致敬!我们活着的人决不会忘记他们。

  
曾经觉得64学生太单纯太冒失,可后来和涌跃出来的“爱国粪青”相比,

  
才知道,前者就是天使。

  回复[22]:  蛇 (2008-06-04 11:02)  
  > 参与过游行的一代大学生之后无一被批准入党,亦被排斥在政府部门之外,对其今后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from [18] 维基

  
感觉确实如此,我上下届的毕业生大部分都被分配到了工厂,往年都能有几个省市政府的分配指标,但那时一个也没了,惨~~~

  回复[23]: 很好。 我是局长 (2008-06-04 09:25)  
  〉〉参与过游行的一代大学生之后无一被批准入党。

  
还有一些本来是党员的大学生,退了党。

  


  
如此说来,我们那一代大学生跟中共的关系最疏远,这是我们的骄傲。

  
我很欣慰啊。

  回复[24]:  赵然 (2008-06-04 09:47)  
  从64之后知识分子也越来越识时务了

  
很好

  
很强大

  回复[25]: 我很欣慰啊 志村犬 (2008-06-04 11:09)  
  大家都来了吧,我也来了,很好,我很欣慰啊。

  回复[26]: 哈哈哈! 我是局长 (2008-06-04 11:41)  
  

  回复[27]:  吴卫建 (2008-06-04 12:38)  
  8x8后中国一些知识分子走了另一条路,也有了一片新的天地,这不很好嘛。

  回复[28]:  夏夏 (2008-06-04 13:11)  
  如今在国内,好象已经很少有人谈论六四了.

  回复[29]: 就是撒! 我是局长 (2008-06-04 13:14)  
  

  


  
咱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靠着淡漠和遗忘,延续了文明,几千年混下来了。

  
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遗忘下去,接着混。

  
嘿嘿。

  回复[30]: 重温历史,纪念刘和珍君  冰绿茶 (2008-06-04 14:43)  
  

  
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

  
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

  
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 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

  
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

  
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

  
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

  
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

  
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

  
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

  
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

  
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

  
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

  
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

  
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

  
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

  
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

  
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

  
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

  
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

  
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

  
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

  
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

  
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

  
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

  
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

  
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

  
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

  
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

  
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

  
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

  
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

  
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

  
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

  
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

  
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

  
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

  
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

  
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

  
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

  
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

  
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

  
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

  
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

  
,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

  
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

  
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

  
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

  
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

  
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四月一日。

  

Page: 2 | 1 |


 回 帖(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主贴必须)
内 容(10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09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