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白天不懂夜的黑 蔡诚宏 (2008-04-19 11:36 阅读人次:1393) |
作者:王小峰
我还依稀记得,当萨其玛兰奇说出“北京”的一瞬间,整个中国是什么情景,那是一种爆炸,我的周围在一瞬间被高分贝声音淹没。当时有个朋友叫我出去喝酒,一路上都是欢乐的人群,大家举着国旗,喊着口号,北京的街头流淌着是幸福欢乐的海洋。我出门的时候,看着我家门口的一片的空地,几年后,这里就是奥林匹克中心,会有一座很牛逼的体育场矗立在这里。在饭馆里,我没有朋友那么激动,我说:“不知道几年后我们是不是会很麻烦。”我知道,其实北京还没有绝对实力承办这种运动会。而且我也知道,我们会倾尽全力争取把奥运会办好。
那时候,我们有点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一样骄傲和幸福,根本不会想到几年后会遭遇这样的现实——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西方人开始跟我们逗着玩了。藏-独也好,歪曲也罢,它所引起的各种连锁反应,看上去乱哄哄的,不管今天在国内还是国外的中国人,不管你是爱国还是卖国的中国人,不管你是左派还是右派,都不约而同遭遇到同样的尴尬,就是不管你表达什么看法,都会遭到反对派的迎头痛击。这种制衡也瞬间让力量抵消掉了。
表面上看,这是个政治立场问题,政治正确和排队正确是人们在对当今各种是非判断之前的第一选择,但是,不管是官方说法还是民间说法,都无法变成一个统一说法。你看,外国人欺负咱们的同时,我们还在窝里斗,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中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状况?我认为不单单是政治立场出现分歧的问题,而是价值观出现集中冲突的体现。那些在SMN上面点亮红心的人们,未必就是个政治观点明确的人,甚至他们根本不懂政治。相反,使用SMN的人,恰恰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人,所谓“两手准备”,我的意思是:这些人都是接受中国式教育和西方文化影响的一代,涵盖50年代到90年代这50年出生的中国人。他们不单单懂得爱国,也懂得“卖国”。在东西文化交融下长大的中国人,不管是爱国还是“卖国”都充满了激情。换句话说,这种貌似政治立场的体现很多时候更像是功利主义的体现,政治正确和排队正确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的体位如何,自己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在中国,政治不是多元化的,但是无法阻止人们的观念多元化,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价值观的冲突就一直不断,它在过去体现在各个领域,对民众来说,相互之间是隔离和屏蔽的——你们讨论的事情跟我无关。但是奥运会把所有的价值观冲突会聚在了一起,谁都回避不掉了。这时候你才发现,正反两方争论得乌烟瘴气。为什么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骚扰的时候我们没有出现过去那种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情景,其实就是价值观念的差异带来的结果。
这种冲突不仅体现在群体之间,甚至个体身上也会出现这样的矛盾,比方说有个人反对星巴克进故宫,但他却经常炫耀一下他跟外国高级首脑接触的经历。作为个体,他可以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理由和平衡,那么,对于大多数群体之间的冲突,平衡点在哪里?
我倒觉得,出现这种冲突是中国在进步的体现,当然,它仍停留在一种原“声”态,比谁的声音更响亮,看谁能骂过谁,但这是一个过程。民主一开始就是吵架,吵着吵着就吵出了规则。公众从一开始是否支持一个明星而产生的争论和谩骂,上升到因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争论是一样的,为了维护自己的价值观。
非要搞清楚谁对谁错很难,但终究会不了了之,两种价值观会并存下去,没有一个共同平台展示的时候,相遇而安;有了就会冲突,这很正常。当尘埃落定,双方都会朝对方的方向走近一步。
不正常的是,不管你怎么样,都觉得特别扭,你爱国吧,但是你却发现你无法底气十足舒舒服服地爱,你“卖国”吧,也一样不舒服。冉云飞的一篇博客把这种矛盾写得很清楚,中国人就是处在这种尴尬之中,左右不能逢原,屁股坐在哪边都觉得不舒服。这说明,中国和西方在很多方面做得都不对,双方都看到了对方的不对,而忽视了对方的正确部分。
其实这次因奥运引发的冲突是件好事,事后双方都会调整战略的,现在还是冷战时期思维方式,双方都会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都别指责对方是小小鸟,要在论功夫和讲技巧方面互相学习比较才重要。这段时间虽然乱哄哄的,跟我们预想的不太一样,但这也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种方式。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我怎么写的这么中庸和谐呢?哈哈!连我自己都觉得尴尬了。
有一首歌词很形象把这种冲突勾勒出来了,其实就是一首“冷战歌曲”:
我们之间没有延伸的关系
没有相互占有的权利
只在黎明混着夜色时
才有浅浅重叠的片刻
白天和黑夜只交替没交换
无法想像对方的世界
我们仍坚持各自等在原地
把彼此站成两个世界
你永远不懂我伤悲
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像永恒燃烧的太阳
不懂那月亮的盈缺
你永远不懂我伤悲
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不懂那星星为何会坠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