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左翼和右翼 老地主 (2008-04-17 19:20 阅读人次:1170) |
老地主按:几年前,老地主写过一篇日本“网上右翼”论,经国内某好事者“篡改”,变成了中国“网上左翼”论,现刊发两文,供同志们学习讨论。
日本“网上右翼”论
日本年轻一代的“右倾化”已经“显山露水”,甚至可以说形成了一股潮流。这些人在网上“激情澎湃”,他们以“居高临下”的言词、并不那么深厚的历史功底,猛烈地反击中国、韩国等近邻对日本的“欺负”,宣泄他们心中的“愤怒”和“苦痛”,同时也“呼唤”着“大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长袖善舞”。不仅如此,他们还“痛责”日本一些所谓“左翼”媒体的“软弱”姿态,抗议“左翼”人士的“卖国行径”。其立场之鲜明、言辞之激烈,完全可以与中国的“愤青”相媲美。因为他们的活动舞台主要集中在因特网上,故可以简单称之为“网上右翼”。
中日友好的未来在年轻一代,日本年轻的“网上右翼”“厌中”、“反中”情绪的弥漫,令中日民间感情进一步恶化,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网上右翼”迅速演化为极端民族主义运动,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至少,它目前只停留于思想的层面,尚未构成规模庞大的现实运动。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它潜在的破坏性。这些极端的网上言论,如果不断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深层,长此以往,就可能引发日本社会舆论质的变化,在客观上为日本右翼政客提供肥沃的施展拳脚的土壤。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网上右翼”的形成,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日本“网上右翼”,有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他们的活动方式不同于60年代日本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他们讨厌各种现实的政治运动。他们不会走上街头,散发传单。他们是躲在因特网后面自我陶醉的一代,他们只是在网上寻找他们的精神家园;第二,“网上右翼”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他们是漂浮着的一种松散的结合。他们并不是坚定的国家主义者,也没有那种为信仰而“献身”的热诚,与其说他们是铁杆“右翼”,还不如说他们是“随风漂流”派。他们的“厌左”、“厌中”、“厌韩”情结,只是一种感性的宣泄,并没有达到理性的深层思考;第三,“网上右翼”的基体中有着相当一部分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在小泉纯一郎推行的改革中得到好处,相反,他们在日益扩大的格差社会中逐步沦为边缘人,作为失落意识的一种补偿,“网上右翼” 在网上自由联想、尽情发泄,营造自己心目中强大的国家像,并将自己想象成掌握国家命运的主人。国家的强大,他们也因而成为强国的国民,这种自豪感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容易入手而又不可或缺的精神慰籍,虽然这只是一种阿Q式的自我安慰。
日本“网上右翼”的“盛行”,是日本社会步入特殊转折期的必然产物。对中韩等国而言,听到这些激烈的言论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也应该看到,根除日本“网上右翼”的基底,也不是不可能。日本“网上右翼” 将中韩等近邻当作批判大合唱的靶子,这并非是因为他们了解中国、韩国,相反,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他们对历史的无知与傲慢,中国和韩国在他们那里,只是一种极其抽象的存在。正是这种无知,他们才可以如此无所顾忌、信口开河。要改变这种局面,说到底,需要的仍是民间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华流” 、“韩流”的吹起,就是一枚根治日本“网上右翼”的“良药”,它们胜过政治家千百次空洞的友好呼唤。当然,这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中国“网上左翼”论
中国年轻一代的“左倾化”已经“显山露水”,甚至可以说形成了一股潮流。这些人在网上“激情澎湃”,他们以“居高临下”的言词、并不那么深厚的历史功底,猛烈地“反击”日本、美国等对中国的“欺负”,宣泄他们心中的“愤怒”和“苦痛”,同时也“呼唤”着“大中华在国际舞台上的长袖善舞”。不仅如此,他们还“痛责”中国一些所谓“右翼”媒体的“软弱”姿态,抗议“右翼”人士的“卖国行径”。因为他们的活动舞台主要集中在因特网上,故可以简单称之为“网上左翼”。
中日友好的未来在年轻一代,中国年轻的“网上左翼”“厌日”、“反日”情绪的弥漫,令中日民间感情进一步恶化,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网上左翼”迅速演化为极端民族主义运动,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至少,它目前只停留于思想的层面,尚未构成规模庞大的现实运动。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它潜在的破坏性。这些极端的网上言论,将不断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深层,长此以往,就引发中国社会舆论质的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网上佐翼”的形成,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中国“网上左翼”,有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他们的活动方式不同于60-70年代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学生,他们讨厌各种现实的政治运动,他们不会走上街头,散发传单。他们是躲在因特网后面自我陶醉的一代,他们只是在网上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第二,“网上左翼”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他们是漂浮着的一种松散的结合。他们并不是坚定的国家主义者,也没有那种为信仰而“献身”的热诚,与其说他们是铁杆“左翼”,还不如说他们是“随风漂流”派。他们的“厌右”、“厌日”、“厌美”情结,只是一种感性的宣泄,并没有达到理性的深层思考;第三,“网上左翼”的基体中有着相当一部分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在邓小平推行的改革中得到好处,相反,他们在日益扩大的格差社会中逐步沦为边缘人,作为失落意识的一种补偿,“网上左翼”在网上自由联想、尽情发泄,营造自己心目中强大的国家像,并将自己想像成掌握国家命运的主人。国家的强大,他们也因而成为强国的国民,这种自豪感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容易入手而又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虽然这只是一种阿Q式的自我安慰。
中国“网上左翼”的“盛行”,是中国社会步入特殊转折期的必然产物。对日美等国而言,听到这些激烈的言论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也应该看到,根除中国“网上左翼”的基底,也不是不可能。中国“网上左翼”将日美等国当作批判大合唱的靶子,这并非是因为他们了解日本、美国,相反,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他们对历史的无知与傲慢,日本和煤国在他们那里,只是一种极其抽象的存在。正是这种无知,他们才变得如此无所顾忌、信口开河。要改变这种局面,说到底,需要的仍是民间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日流”、“美流”的吹起,就是一枚根治中国“网上左翼”的“良药”,它们胜过政治家千百次的友好呼唤。当然,这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