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其它 投稿格式注意事项 | 字体∶ |  我要发新帖子! 
 转贴(自己看吧,嘿嘿) 我是局长 (2008-03-15 01:53 阅读人次:1438) 
  分析:杨洁篪外长讲中文容易学是在讲给谁听?

  


  
昨天俺说到会会是让咱们老百姓娱乐的一件大事情。话音未落,外交部长杨洁篪就在昨天的会会记者招待会上又让咱老百姓乐了一把。他老人家讲:“我认为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有13亿人选择中文作为他们的母语。”

  


  
杨部长的第一句话其实也许并没讲错,因为他自己的名字里有一个13亿人民大概有12.99亿不认识的“篪”字。想必杨部长祖上一定秀才百出,俺琢磨着他老人家开始认字就要学会这个没几个人认得的字,这样好的家教教出来的孩子一定会觉得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

  


  
杨部长从一位外交部长一跃跃到成为比相声演员还娱乐咱百姓的娱乐人才的是他老人家后面那句话。他老人家言下之意是咱们出生时什么语言都不会,每人都得到一张表,上面填满了各种语言的选择,咱们十三亿人民全选择了中文,而美国的三亿人民选择了英语。您当然可以顺着杨部长的路子编出“随地吐痰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生活习惯,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有13亿人选择随地吐痰”这样的挖苦话,但俺要替杨部长讲一句话,他老人家的逻辑并没有错。只是他老人家的考证还不够严密。如果他能证明美国人出生时他们拿到的那张表有误导他们选择英文而没选择中文的话,杨部长的话就完美无缺了。

  


  
俺一直赞赏任何事情上的创新,杨外长在解释咱们为什么学中文英国人为什么学英文这点上的创新性确实是可圈可点的。

  


  
杨部长没把他的论点完全铺开讲明白的另一个原因是,俺注意到杨部长在整个记者招待会上有点紧张。明显的一点是说话有时打嗝,还经常有嗯啊等停顿的官腔词语出现,使得整个记者招待会显得不是那么流畅,像是在爬坡。是杨部长对记者招待会有点怯场吗?俺觉得不可能,他老人家在外交场上游刃有余,一辈子都和达官贵人,险恶敌人在打交道,他能把这批小喽啰记者放在眼里吗?

  


  
说他怯场,一定是他的新职务让他怯场。作为一位中国的新任部长,他怕讲错话。

  


  
讲到这点,咱又要讲讲中国的官场文化了。两千年来,中国靠道德治国。道德是至高无上的,谁掌握了道德制高点,谁就是政治上的胜利者。谁都想控制这个制高点,于是谁都往自己脸上贴高道德的标签。陈良宇可以在被关起来前几天还在那儿信誓旦旦地讲要反腐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样的必然后果就是官场上必须人人唱高调,哪怕是虚无缥缈,哪怕是不符人情,只要有利于自己控制道德制高点,一定越吹越响。相反的你要是讲错什么话,那你就会被道德的乱棍打晕,也就别在中国的官场里混了。这就是中国国情,你的明白?

  


  
看杨部长的履历,他应该不是一个熟悉官场游戏规则的官僚,而是一位办实事的公务员。但他现在应该是知道了既然做了部长就得遵守官场的游戏规则,要不然象刘少奇那样最后想回去种田都没有可能。

  


  
您看杨部长昨天的回答就知道他在贴道德标签。譬如他讲北京的空气一天比一天好。去过北京的人都会苦笑了,明明从九十年代起北京的空气质量是一天不如一天,但作为部长的杨洁篪绝对不能讲一天不如一天。譬如他必须把批评中国的讲成是对中国抹黑。一定要把对中国的任何批评,哪怕是处于关心中国的批评批倒批臭,他的道德水准才能体现起来。

  


  
但杨部长没有掌握的一点是,掌握道德制高点您必须讲谎话,您得讲您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特别是这种曝光率很高的记者招待会上。不光要讲,而且要讲得比真的还真。这一点杨部长就显得嫩了一点。譬如在回答中国死刑问题时,杨部长他老人家先是讲世界上很多国家有死刑,这是责任平摊,找同伙,难道别国有死刑,你就可以有死刑吗?后来他老人家马上又用外交辞令讲关于死刑的问题不是很了解,可以找相关资料查询。显然,杨部长不知道怎么在这一点上掌握制高点。

  


  
纵观全场记者招待会,俺的一个感觉是他杨部长是在演戏给中国官场里的人看,而并非在真正面对记者和广大老百姓。譬如有人问两天前发生在乌鲁木齐恐怖劫机事件,这个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了,而且可以说是戳到了北京奥组委的心脏,可是我们的杨部长上来就说,我还不清楚你说的是哪件事情!Come on!这么大的事你不知道?显然官场里的人因为太敏感还没定好对这件事怎么讲的调子,他杨部长自然也就只能装傻讲不知道了。

  


  
除了唱高调贴道德标签,应付后面盯着自己的那帮官僚的另一个办法就是来点搞笑的比喻的什么的。杨部长的前任李肇星是这方面的高手,但高手也有失手的时候,李前部长就是因为搞笑搞出了头,让背后的官僚们不喜欢了,一任就下来了。杨部长的记者招待会也有类似搞笑。譬如他老人家在讲废气排放量时比喻“三个中国人的排放量,还抵不上发达国家一个人的排放量,好比咱们吃一顿早饭,一个人吃三片面包,另外三个人每人只能吃一片面包,谁应该节食呢?”首先,当然他老人家这是在盲目地唱高调,中国嘛是绝对不能有任何错的事的。但他老人家的比喻实在不怎么样。你要俺讲,那应该是吃一片面包的那位才会去节食啊。吃一片面包的肯定要担心下一顿吃什么,他不节食,难道要那为根本一辈子不用担心面包的人去节食吗?俺知道,杨部长是又一次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但,again,他还真嫩了一点。再回到中文是否容易学,他杨部长也就想来个轻松的比喻让背后的官僚们能听懂,但也许杨部长太紧张了,按他的经历这个比喻应该讲得更逻辑一点。

  


  
杨部长的位子自然难坐,但俺觉得最难的还是如何应付他背后时刻在盯着他的那些眼睛们。他必须在那儿演戏。他和其它新部长们的演戏远远比汤唯的《色戒》难演。俺要是杨部长俺一定嫉妒汤唯得要命。这也许才是为什么汤唯被封杀的原因呢。

  


  


本网站为统一格式,过滤自然段首末空格,自动换行。
为满足个别用户特殊需要,提供UBB代码供用户使用。

[c]小标题居中[/c]
例:[c]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c]   发表结果:|      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      |
[r]日期右对齐[/r]
例:[r]写于2000年5月1日[/r]       发表结果:|                写于2000年5月1日|
[b]重点显示[/b]
例:[b]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b]     发表结果: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
[color=颜色名]彩色显示[/color] *颜色名参考HTML标准
例:[color=PINK]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color]     发表结果: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
[t]诗词格式[/t]
例:(略,每行起首自动插入10个空格)
[img]图像链接URL[/img]
例:[img]http://www.aaaa.com/a.gif[/img]   发表结果:(略)

  回复[1]:  张三 (2008-03-15 04:34)  
  〉“我认为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有13亿人选择中文作为他们的母语。”

  
牛博的钱烈宪是很好玩的一个人,他给这个报道起标题,就叫做“真的很难解释!”

  
不过呢就事论事的讲,中文真的不难学吧?至少远没有一眼看上去这么难学,尽管要写一定会有很多错别字。没什么语法,比西方语言中最简单的英语都简单很多很多;把你改成您就是敬语了。

  
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研究报告。

  回复[2]: 杨洁篪外长没有说错 凡人 (2008-03-15 10:16)  
  杨洁痴外长讲中文最容易学,绝对是没有说错的。

  
正因为中文最容易学,到目前为止,中国13亿人口中才有那么仅仅10亿人口是属于文盲半文盲啊。

  
如果中文稍稍难学的话,中国13亿人口中属于标准全文盲的至少也会有12.99亿人口了吧。

  
很多人问我,杨洁篪的“篪”怎么读,我说你读“痴”字的发音就是了,对方说道如此难认的字却这么容易读?我答,这就是中文最容易学的地方吧,杨洁痴外长的确没有说错。

  回复[3]: 其实尼个老杨先至识捞 書記 (2008-03-15 10:32)  
  你们谁说也没用,只要胡总爱听就够了。我当官又不是你13亿选的,你说个道理,我说的为什么要你悦耳。

  
就像这西藏是我中国的,你达赖喇嘛算老几?等你西去时,我在选个先听党话再念佛经的小达赖

  回复[4]:  东京博士 (2008-03-15 13:14)  
  杨外长同志的关键不在中文难学易学,这个没必要批斗,俺们要批斗的是他在说13亿人学中文的动词使用了“选择”这个词,这个词让世界人民知道了什么叫白痴。

  回复[5]: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13亿人口 凡人 (2008-03-15 16:12)  
  杨洁篪外长说:“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有13亿人选择中文作为他们的母语”。

  
的确,“选择”一词提醒了我。

  
照杨洁篪外长之意,中国人曾是地球上最优秀的民族,几千年以前,那时任何一个中国人对地球上成千上万的语种都是能说会写、翻译自如的。后来,在决定使用哪种语言做为自己的母语时,是经过13亿人的大量比较、仔细分析、民主投票,最终才选择了最容易学的汉字。

  
嗨,杨外长啊,你脑没有问题吧?

  
原来中国在开始使用中文的几千年之前,就已有13亿人口了啊。

  
听了以上的话,即使你真不是白痴,我想你也是白痴了。

  
否则,很难解释现代中国人自出生后是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母语的。

  

  回复[6]: 学习了 雪非雪 (2008-03-15 16:13)  
  ◎ 篪

  
chí(第二声)〈名〉

  
(1) (形声。从竹,虒( sī)声。本义:古时候一种用竹管制成的乐器)

  
(2) 同本义 [ancient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made of bamboo]。有八孔,横吹。唯其开孔数及尺寸古书记载不一。如:篪埙(篪与埙。皆古乐器)

  
(3) 泛指吹管乐器 [pipe instrument]

  
…………

  
惭愧,这个字以前不认识。或者查过,忘了。

  
《洛阳伽蓝记》和《水经注》中有用。

  

  回复[7]: 建议部长改名 陈某 (2008-03-15 16:34)  
  这个字,估计13亿里认识的没几个。象我中文这么好的都念不出来

  
大家看报纸都要问一声:这个字怎么念啊 然后,聪明的朋友开始上网查,翻字典查,要浪费全国人民多少时间啊。

  回复[8]:  东京博士 (2008-03-15 16:50)  
  建议改为“齿”(本来想建议改为“耻”的,觉得太残酷了。)

  回复[9]: 再选择地学习一下 水双 (2008-03-15 18:10)  
  篪,本义:古时候一种用竹管制成的乐器,有八孔,横吹。

  
横竖都是吹出来的。

  
大家看报纸都要问一声:这个字怎么念啊?

  
干脆别查了,就叫杨洁虎算了。虎就是那个华南虎的虎。

  回复[10]:  吴卫建 (2008-03-16 00:25)  
  对滴,其实本来就是要取虎的意思。

  
杨洁篪属虎,取名时家人给他找一个有虎字的字,彪字大概嫌太不斯文,为此取了篪。

  
也因属虎,据说老布什私下一直称杨洁篪为“老虎杨”(Tiger Yang)。

  
其弟杨洁勉属兔,为此取勉字。

  
都怪杨家祖坟冒了青烟,出了位外长,才使大众要念这个常人不识的“篪”。

  
余认为“我认为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有13亿人选择中文作为他们的母语。”大概是杨当时即兴说的油墨语,因为人人皆知母语是生来具有的,无法选择的,遑论外长。

  
外长代表国家公开发言确实很难,可以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的言论上峰要满意,外国记者要接受,国人百姓也要通的过,这不容易。

  
据说外交部发言人,国台办发言人每次记者招待会时都很小心,生怕说错一句话,用错一个词,他们私下都说每次记者招待会都象一场严格的考试。

  
还有在中国的官场嘛,有时不得不要说些言不由衷的语言。比如,我记得多年前,朱镕基来日本访问的一次电视座谈会上,朱拉了二胡后,现场有人问道,你最喜欢的歌曲是那首,朱毫不犹豫地回答为“国歌”,我无法知道朱私下是否会如此说。

 回 帖(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主贴必须)
内 容(10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09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