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其它 投稿格式注意事项 | 字体∶ |  我要发新帖子! 
 赢在中国cctv-2 小草 (2008-03-05 21:35 阅读人次:1219) 
  赢在中国cctv-2

  
不知大家看没有?最近看了2集,觉得有点意思。

  
该栏目主持人好像还不错。

  
斑竹能找出它的视频吧?


本网站为统一格式,过滤自然段首末空格,自动换行。
为满足个别用户特殊需要,提供UBB代码供用户使用。

[c]小标题居中[/c]
例:[c]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c]   发表结果:|      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      |
[r]日期右对齐[/r]
例:[r]写于2000年5月1日[/r]       发表结果:|                写于2000年5月1日|
[b]重点显示[/b]
例:[b]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b]     发表结果: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
[color=颜色名]彩色显示[/color] *颜色名参考HTML标准
例:[color=PINK]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color]     发表结果: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
[t]诗词格式[/t]
例:(略,每行起首自动插入10个空格)
[img]图像链接URL[/img]
例:[img]http://www.aaaa.com/a.gif[/img]   发表结果:(略)

  回复[1]: 能找到一些 陈某 (2008-03-05 21:41)  
  


  


  
youtube那里还有一些片断

  
http://hk.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E8%B5%A2%E5%9C%A8%E4%B8%AD%E5%9B%BD&search_type=

  回复[2]: 转自王利芬博客 小草 (2008-03-05 23:31)  
  阅读趋势:在达沃斯的人群中

  


  
-----王利芬博客转

  
2007-03-21 12:21:26

  
从达沃斯回来后,常常在不经意时眼前映出达沃斯的雪山景色,我记得当漫无边际纷飞的大雪映入我眼帘时,我一下子感到所有的纷扰都在离我远去。松柏与白雪胀满整个视线,而人住的房子却很小,小得完全成为了配角,极协调地依附在山腰和山脚下,这种小让人感慨也让人感动。我感动的是这里人与自然关系是那样地和谐。我曾作为一名调查记者在全国各地采访途中,看了许多荒山秃岭,那当然是我们无知时,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斗的结果。

  
如果说纯自然的风景带给了我一些链接历史思绪的话,那么,来自全球政界商界学界媒介的一共二千四百多名人士在谈论人类面临的难题,为未来而争论时,带给我的冲击就远远超乎这个感受。回后看到一本书上用大标题赫然写着:今天如果你不生活在未来,明天你就生活在过去。从达沃斯回来后看到这两句话真有让人触目惊心的感觉,这种感觉驱使我在疲惫和困顿中来疏理我在达沃斯获得的信息。

  
为什么要参加达沃斯论坛?

  
达沃斯当然是各种人可以说话的地方,一听说论坛两个字,我们脑子里所浮现的当然是开个会,见一批人,大家就某个题目说说而已。这是我每次向人说起达沃斯时听者的第一反应。没错,总体来说,什么样的论坛也跑不出上面说的这几个功能,然而所有会议的功能是相似的,但过程和结果却不一样。

  
达沃斯的会议组织过程非常人性,这句话极其抽象,我只举一个例子,由于是在严寒的冬天,每一位与会者需要将冬衣先存放再入会场。我注意到存放衣物的台子和过道全部用一种淡绿色的绵布包了起来,很显然是怕划坏了参会者的衣服。进入会场的安检人员每次会笑着向每一位参会者问好,场内的鲜花摆放也富有艺术感。在每一个公共场合的最近处,都会有各种饮料和小点心供应。会议的组织从注册到议程的安排都极为精心,在四天的时间中,一共有226场论坛,中间还涉及CNN、CNBC、BBC的三场电视节目录制,这其间的链接需要一个怎样高度职业化的团队是可想而知的。

  
一个论坛组织得好坏,作为参会者的体验尤如一个消费者的体验一样,是最能说明问题的。第一次参加这个会议时,我非常惊讶一个会议竟然能如此精密地用工业化流程来组织得这么完整而顺畅。达沃斯的会场并不大,就是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辅以小镇上的一些宾馆,大密度地上演了那么多精彩对白,我想这种严密的组织是这个论坛能持续办下去的秘密之一。

  
我是第二次参加这个大会,第一年由于要给国内即时供稿,我来不及听许多的论坛,而这次,我完全不需要报道,所以也能尽可能听最多的场次,而倾听让我获得了许多。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只要在电脑上敲出几个简单的键就能查阅某人在任何事情上的主张。所以我参加论坛更重要的是听有声的语言互动,看无声的一切无法难以言传的东西,后者是我们从文字上无法阅读且真实地反映着一个人所思所想的最好载体。

  
达沃斯是瑞士的一个小镇,只有一万多人,一条街。对于许多参会者来说,尤其是中国参会者,先要到法兰克福,然后转机到瑞士首都苏黎世,然后再坐两个多小时的火车或者巴士才到达沃斯。由于到达沃斯的火车巴士均需要等待,这一路下来,到达时十七、八个小时的折腾已是让人筋疲力尽。到达后所住之地绝大多数是极小的酒店,床窄得一翻身就掉在地上,一天的旅途之后,你只能打开自来水喝(因为只有极少数地方可以要到开水),然后你再冒着纷飞的大雪去注册,因为注册后你才会拿到最全面的日程表和进场证,才有可能静下心来研究几百场论坛,做出自己的时间表,以最快的速度注册某些热门论坛(许多论坛是需要提前注册的),然后你会在辗转于一场接一场的论坛中忘记你是否吃了早饭和午饭,甚至是晚饭。

  
就是这个达沃斯,它的入场券极高。政治家不用说,一定是引人注目的,而商业领袖会员资格是营业收入20亿美元的公司才可申请一个名额,媒体领袖和极有影响的学者及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才可能被邀请。媒体报道人员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有许多论坛被限制参加。由于参加的机会的难得,作为一个媒体人的本能,我总想将我所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传达给更多的人。

  
达沃斯的会议时间只有四天,几天会议中几十个场次的论坛下来,我真的不知从何说起。参加会议的中国人总共也只有几十个人,我们的媒体也没有太多的报道,即使有,由于报道者的精力用于找人找场地也很难静下心来听会。通过媒体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单人的采访或者一个会议的盛况而已。而这个论坛实际是看人与人在各种组合下的互动,这种互动在达沃斯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状态。政治家、商界领袖、媒体、学界、艺术界、和社会活动家们聚合在一起,其作用远远超出了经济范围,它的化合作用制造着本年度的热点话题,而稍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会发现这些话题本身所涉及的领域正在发生某种悄悄的改变,这就是达沃斯论坛之所以能吸引全球各界领袖奔向那个大雪飘飘的遥远小镇的最大秘密。

  
2005年1月,当我第一次去达沃斯时,我在主会场的一个并不大的咖啡区看到索罗斯与人交谈,DELL抱着他的笔记本电脑匆匆上楼,美国参议员MC CAIN坐在沙发与别人聊天,哈佛的MICHAEL PORTER正在电脑上查阅他的日程,GOOGLE的CEO在与《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洛鲁.庞蒂交头接耳,远处一群保安和媒体记者簇拥着英国首相布莱尔向主会场走去,还有数不清的全球500强的CEO穿梭其间,在那个瞬间我真的有一种失重感。

  
就是在那几天的会议上,我领略了法国最有名的主持人C.OCKRENT的让我无比敬佩的风采。在她主持的论坛上,有前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莱尔,有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有为非洲艾滋病常常穿梭于各国政要之间的摇滚歌星BONO,还有两位非洲总统,他们都为一个话题而来:拯救非洲。OCKRENT用极有信息量和切中要害的提问,激发了他们中间每一位的表达欲望。就是在那次的论坛上,BONO显示了他无与伦比的演说天才,在短短的十分钟内讲述了一个让大家震惊良久的故事,我记得当时他讲完后与会者的掌声是我听过的所有的讲演中最最持久的一次,因为人们被他的激情被他的特有的叙述魅力深深征服,一个故事仅用语言这样单一的表达方式竟有如此的感染力。主持人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让非洲这个主题所包含的作为地球村的村民的责任感彰显得淋漓尽致。主持人已经六十多岁,长得并不漂亮,但思想的穿透性让人难以回避她所提出的任何问题。后来我才得知她在法国相当于美国的芭芭拉.沃尔特斯。我注意到,她并没有用主持人这个头衔,而是用的记者和作家。

  
我从来不是一个容易追星的人,但那天,我和许多人一样眼巴巴地站在门口等她出来,希望能再看看她,没想到我还有机会与她合了一张影,在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敬佩一个人的滋味。

  


  
http://i.cn.yahoo.com/lifenwang2006/blog/

 回 帖(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主贴必须)
内 容(10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09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