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对天府之国的隐患比雪灾大得多 胖子 (2008-03-02 12:28 阅读人次:1338) |
三峡对天府之国的隐患比雪灾大得多
润涛阎
(一)三峡大湖与今年的大雪
上文提到根据美国中国加拿大淡水湖的数据,每年要“蒸发1400毫米”,经过核实,是指每年要从河流补充1400毫米的水,否则湖水就无法维持水位。也就是说,蒸发掉1400毫米的水不包括下雨时下到湖里的水。
三峡1000平方公里的水面,每年要蒸发走14亿吨的水。这当然是一年的蒸发量。从2007年9月份以后到今年2月初的5个月,长江流域基本上没有大雨,那么,5个月从三峡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足有5亿吨甚至更多。
要知道,今年的南方大雪是由于两大因素造成的:北边从西伯利亚吹到长江流域的冷空气和长江流域上空的潮湿空气相遇的结果。如果按照水蒸气凝聚变成雨雪的理论,除了低温外,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是决定因素。如果没有这三峡水库多蒸发出来的5亿多吨水蒸气,即使原来空气中有水分,也未必导致大面积的降雪。
虽然今冬南方漫天大雪,但如果把雪算成雨水的话,也只不过是一场小雨而已。所以,这5亿多吨水蒸气是不可忽略不计的。水被气化形成水蒸气,一立方米的水就变成了1700多立方米的水蒸气。5亿多立方米的水,那就是接近万亿立方米的水蒸气。这可是100%的水蒸气,等溶解在空气中产生的云团便是体积巨大的积状云包括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当然也包括伪卷云、密卷云和钓卷云。这便是最能导致下雨降雪的6种云(云有28种之多)。一旦遇到北边吹来的过冷空气,便是大面积的大雪天气。
(二)三峡大湖对四川的致命潜在威胁
三峡大坝完结后,最让人震惊的是四川盆地夏季连续遭受特大干旱。这似乎不合常理。然而,只在大学里修过一门气象学的润涛阎认为,这完全合乎科学常识。
四川是个盆子,夏天从盆子里蒸发出来的水分足以满足水循环。当然,前提是没有三峡大坝。降雨也好,降雪也罢,要有两个条件才能满足:潮湿的空气遇上冷空气。这个道理只要有小学文化就足够了。
那么,三峡大坝影响了上面两个因素的哪个呢?让我们从物理常识来分析。
1.三峡大湖的水蒸气阻碍了冷空气进入盆地,导致四川夏季干旱
水蒸气的比重要比空气大,也就是说,流动性降低了。看看四川盆地,四边都是高达2000多米的山脉,冷空气只能靠三峡一带进入,然后与盆地的潮湿空气相遇后导致降雨。三峡水库180米高的大坝已经构成了一定程度的阻截,使得空气进入盆地的要塞被堵。三峡大湖上面的水蒸气如同不易流动的一堵墙,挡住了冷空气从水面上面进入盆地的要塞。盆地没有了冷空气进入,再潮湿也无法导致降雨。
2.三峡大湖的水蒸气造成四川盆地高温
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巨大的热容量。如果按照三峡地区一年四季日平均气温20--30度(我的假设,这个数字范围不会太离谱)计算,那么,1公斤的水变成水蒸气的汽化潜热高达2400千焦。这个汽化过程使得三峡下游的水变得冷,但带有巨大潜热的水蒸气便在盆地的边缘游荡。大量的热量向盆地辐射。自从三峡大坝截流,已经发生了四川盆地的干旱酷热。高温连创四川历史纪录,曾达到45度。
综上所述,三峡大坝如果对四川盆地的气候影响是频繁的,那么,这个天府之国就面临着被毁灭的危险。连续干旱酷热,不仅仅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而且,一亿多四川人面临着没水喝的境地。四川盆地养育着近乎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要是靠运送粮食还可能的话,运水进入四川,是无法办得到的。
说是“频繁”而非“连续”,是因为气象因素不是单一的。就拿今年闹大雪来说,第一是长江流域有大量的潮湿空气,第二要有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吹到南方。不是每年冷空气都能到达南方的。区别在于:只要长江流域每年冬天都有足够的潮湿空气,只要有冷空气光临就能导致雪灾的话,雪灾的频率就会徒然上升。这与化学反应的零级反应、一级反应的道理是一致的。
顺便说一下,有的读者不理解,认为三峡大坝蓄水多了,下游的水就少了。其实,这是误解。一开始当然下游的水是少了,但三峡水库的容量上限是固定的。大部分水还是要泻下去的。长江水的流速会有所改变。但最终流入大海的水量没有太大变化。从三峡大坝蒸发的水蒸气要通过雨雪的方式到达地面然后归入河流,最后流入大海。三峡大坝所改变的是长江流域的气候,尤其是四川盆地的气候。
四川盆地第一次发生夏季创纪录的高温干旱,冬天长江流域发生雪灾,你可以说是“百年不遇、50年不遇”,那意思是说,过去曾经有过,与三峡大坝无关。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你还可以这么说,那第五次就难办了。
也就是说,第一次可以欺骗聪明的人;第二次可以欺骗不怎么聪明的大众;第三次可以欺骗自己;第四次可以欺骗傻子。第五次,连傻子都知道那是三峡大坝惹得祸了。
然而,党员同志们不需要紧张。润涛阎告诉您:不论是闹大水,还是闹大雪;不管三峡的结局是什么,对四川的气候、生态的影响有多大,都不会对党的政权有任何动摇。也就是说,大水大雪、大涝大旱决不会改变党的寿命。个中道理,润涛阎将有专文论及,请届时收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