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会到东京出差,正好碰上小泉纯一郎在国会前的街头演说。
具体内容忽略不谈,只见他手舞足蹈的左一个“日本……”如何
如何,右一个“我们日本……”怎样怎样。时而搔搔白色“狮子头”。
(民主党的菅议员讽刺他那长长的往后披中间分的发型为“Lion Head”。)
仔细听来小泉的语言很有特点。当然就像中央电视台时而有地方
领导出来讲话那样“带口音”的很多,讲标准化太好的人好象坐上最高
权力交椅的人很少。但日本因为国家小标准语普及,“走音”的人确实
要少一些。哪怕关西地方的议员到了国会里都会“正人君子”似地讲
标准化(不过经常是藏不住狐狸地尾巴)。
一般说来年轻人说日本就是“Nihon”(にほん “泥哄”)、
“Wagakuni nihon(わがくににほん “哇咖库泥 泥哄)……
小泉的发音和部分日本人(当然是Native speaker)都有一个共通
的特点。就是发“H”的音的时候“偷工减料”!
他说的是“Nion”,“Wagakuni Ni on”(“泥嗡”)
也就是说他把后面的“H”省略了。
其实问了很多日本各阶层、各年龄断的人,他们都没有意识这个
问题。就像他们使用“助词”一样很自然地使用。要问为什么自己也
很难说的清楚。
Ha,Hi,Hu,He,Ho 在单词第一个音节的场合是不会马糊的,是
很认真的发出来的。如:“Haruwa akebono”
(春は曙=春日之计在晨曦)
“Hajimemasite”
(初めまして=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这开头的“H”一定是认认真真地发出来的。
Hontou,Higashi,Hoko(本当、東、方向)等等。
在以后的音节里就是尽量“节省气流”了。
如:“Gohan”(ご飯)尽管是Han 实际上听起来不是“锅行”
而是“锅昂”了(Gohan 变成了 Goan)。“H”被忽悠掉了(准确的说来是
便得微弱了)。
横滨(Yokohama)变成(Yokoama),
見本市(Mihonichi)变成(Mionichi)
地方都市(Chihoutoshi)变成(Chioutoshi)
資本金(Shihonkin)变成(Shionkin)等等。
从相反角度来说,外国人讲日语就往往按照“语法”书上的规则
认认真真地说,越说的标准越不像纯粹的日本话了。所以希望这个文集
对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有一定的帮助,也了解一下小泉流的政治家们的
发声方法。
在日语古代就有“偷工减料”的方法。主要是将“Ha哈”变成
“Wa哇”的场合较多。如“Naniha”なには 变成 了现在的“Naniwa”
见面打招呼的“Konnichiwa!”
“こんにちは!” 变成了现在的“こんにちわ!”
“師”=Shi “走”=Hashiru=Hasu
放在一起就成为“師走=しわす=Shiwasu”(12月)
这种现象的法国人中也存在“H”发音被省略后发音成为近似“W”音了。
英国人说“White”(怀特),法国人就会说成“外特”。
有个法国朋友学汉语我教他“中华”,她老说成“中娃”,纠正不过来,
急了我说“你怎么总不听袜(话)呢?”。她也急了说:“奥了,有袜袄袄说嘛”!
(好了,有话好好说嘛),这样纠正不过来越学越“外”。
别说外国人,中国南方闽南人把“黄先生”叫成“王先生”有的是,
但他们区分“坏人”和“外人”还是很清楚的。
在日华人最好别学小泉式的发音,每音节都清楚地发出来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