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上海房价暴涨背后的逻辑,极恐!

夏雨 (发表日期:2016-02-29 12:54:44 阅读人次:2141 回复数:7)

  

  
上海房价暴涨背后的金融逻辑 细思极恐!

  
【阿波罗新闻网 2016-02-29 讯】

  


  
最近上海房价涨得有点猛,在一个群内的讨论,似乎道出了上海房价暴涨背后的逻辑–细思极恐!

  
下面将全部讨论过程文字摘取如下,看得让人惊心动魄!!:

  
狮仙:

  
举个栗子:假如我有一套房值1000万,我公司资金流紧张。于是我找中介勾结,拉涨到1500万“卖”给我亲戚或铁杆朋友。首付三成,贷款1050万。于是我手里有了1050万现金。而且房价跌多少都与我无关了。而原先若按抵押贷款只能贷五成得500万现金,还要被银行捆绑。

  
这个就是近期上海高价房猛涨的逻辑。高价大房拥有者大部分有实业,而实业普遍日子紧,没现金流。年初信贷开闸,中央又下任务去房产库存。于是银行和房主、中介三方一拍即合,做高房价,国家去库存,房主得现金流,中介揩肥油,银行家完成指标。皆大欢喜。最后房子留给坏账,是几年后的事了。

  
现有经济、金融环境下,理性的人都不会再“投资”房地产;而现实房产火爆的原因就是“套贷”。上海一天350套高价房成交就是这么来的。谁特么年都没过完就跑上海来“投资”房产啊?还不是赶上央行放水赶紧抢房贷指标。

  
陆新之:

  
这个对二手房好操作,对新房不好弄啊,开发商从哪弄那么多亲戚朋友人头买自己的房?

  
狮仙:

  
新物业一样操作啊。房主就是开发商嘛。

  
开发商更缺钱。

  
好几年前,上海的新房主要都包给中介了。

  
人头的技术问题,由链某家解决。

  
陆新之:

  
那么是上海的中介势力大了!

  
其他城市要学习。

  
狮仙:

  
说对了。上海房产中介就是为虎作伥。原来中原之类的门面我看到好多都换成链某家的了。链某家在上海玩得最厉害。

  
他有大数据优势。既作裁判,又作运动员,还做黄牛。

  
陆新之:

  
向您学习,我的思维落后了。

  
狮仙:

  
以链某家的体量,从北上广深数据库里挖掘一批“肉鸡”客户资料太简单了,然后异地互购,谁都查不清。因为谁都没有他的数据全面。

  
首付三成还是保守的。链某家们完全有技术水平做到两成,尤其新房。这样的话,套贷获得的资金就更多了!

  
若按这个逻辑,结果如何?请诸位讨论。。。。。。

  
路人乙:

  
@牛牛哥 请教一下,你的计算里面贷款人还要拿出450万现金收付,才能贷回来1050啊,这个450算上去,他净拿应该是1050-450

  
狮仙:

  
@路人乙 450万是左手倒右手,用过桥资金就可解决,或链某家等中介提供。他们不是在玩“房产金融”嘛!

  
银行是拿出真金白银1050。若贷八成的话更是1200万。

  
这是在十多年的老朋友陆新之的群里聊天时引出的话题。陆老师很会主持群话题讨论,总能带出一些精彩论断。他知道我发了微信后,跟我说不用给他“隐身”,直接原名公布即可,这样更“原生态”,于是,我在这一版本,就真的公开了。

  
其实,在这个金融逻辑中,并不是说上海房价就都是由链某家等中介炒起来的。刚需一直存在,只是在“房产做市商”链某家的推波助澜下,引起了恐慌性买盘。

  
请注意,这里我提到了“房产做市商”这个名词。这个词以前没有,这是我造出来的。狮仙本人创办熙华国学堂以前,在某大金融集团干了好些年,很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做市商制度。中国的房产中介市场进化到今天,基本已经形成了链某家独大。它集裁判、运动员、黄牛身份于一身,且依靠大连锁带来的大数据优势,可以看清房产市场全部底牌。

  
于是,一个“房产做市商”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

  
股市或期市的做市商,利用连续挂单、抢单,助推股价;或者自买自卖,活跃成交。若这两板斧同时杀出,价格就急剧变化起来。现在的上海房价,就是这样。

  
其实,我发这篇补充文章,重点还不是唠叨这个“房产做市商”的技术问题。我觉得,一个更让人震惊,更值得让所有人警醒的一点是:

  
“中国的房产市场已经完全金融平台化了。”

  
“中国的房产市场已经完全金融平台化了。”

  
“中国的房产市场已经完全金融平台化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其实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在经济界不亚于引力波的冲击。这一标志事件,粉碎了屌丝们心中仅存的“房子是用来给人住的”这一最后的小确幸。以后,正确的说法是:“房子是用来给金融市场提供炒作工具的”。

  
虽然房产市场以前也有金融元素,但那时是“为了提升人民的居住质量”而引入的一个交易方式而已。而现在,已经本末倒置了。他们已经忘记了“初心”!

  
一个让人们安身立命的“重器”,恋家人心目中的“家园”,已经沦落为“链某家”们资本股掌之玩物。这应该不是好事,它动摇了社会家庭元素的根基,也必然会动摇国家之根基。那还谈什么“中国梦”呢?

  
希望还是有的,需要每一个人来揭露,来呼吁,帮他们找回“初心”。

  


  
close全部跟贴

  
“40%的上市公司利润不如一套房子,这不瞎扯蛋嘛。” 2016-02-28 19:09:17 [点击:38]

  


  
培养了一批买空卖空的市场人才,但实业都没人干了,谁会支持养活这些人。老美有坚船利剑,这些绵羊只能被剪羊毛

  
kingofLiu 发表评论于 2016-02-28 18:54:21

  
挣老百姓的钱不如挣炒房团的钱,挣炒房团的钱不如挣开发商的钱,挣开发商的钱不如挣银行的钱,总之把一切都不如大家联合起来骗国家的钱,链家网已经升华到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骗国家钱。




 回复[1]: 齐心协力将链家从上海市场驱逐出去 三国天下 (2016-02-29 21:01:45)  
 
  

 回复[2]: 老大哥的如意算盘,被市场充分利用 夏雨 (2016-03-01 21:26:27)  
 
  本轮房价上涨本质:掩护30万亿地方债转移

  


  
作者: 来源:原上草 思想内参

  


  
·中国房价可以闻到一股雾霾的味道

  


  
............. (为直奔主题删除开篇)

  


  
继续回到楼市这个话题上。尽管很多唱空楼市的专家都不敢出来说话了,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房子经过这么多年的跨越式发展确实过剩了,现在不管媒体还是官方,习惯用7亿平米来概括当下的楼市存货,但按照北师大教授钟伟的测算,这严重低估了楼市的库存,因为这7亿平米仅是待售面积,如果再加上商品房之外的保障房,公用建筑和单位自建等,那么面积可能超过80亿平米,仅商品房在建和待售就超过50亿平米。

  


  
按照2015年全国销售面积10亿多平米算,这些库存要5-7年才能消化掉。

  


  
既然房产库存这么庞大,中央政府也在不断强调房产去库存,那为何房价一直降不下来呢?即使是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丝毫未有松动迹象。学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应该还记得有这么一个场景,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进水沟,也不让那些穷人喝到便宜和免费的牛奶,这是资本家的本性决定的。中国的地产商比资本主义的资本家更加“为富不仁”,反正钱是银行的,地是抵押的,盖房的钱是欠着民工的,要死一起死,反正就是捂着不降价。

  


  
买房者不买,卖房者不降 ,房产销量持续低迷,房价居高不小,这样的僵持状态大概持续了2014-2015年的2年,库存去不了,土地卖不掉,这时,政府着急了,必须出大招,一方面让让房价稳中有升,一方面刺激买房者要赶紧动手买房,于是有了2016年年初的首付比例下降,税费下降,央妈放水等措施。于是我们看到了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房价的爆发式上涨。

  


  
当然,这些都是表象,表象背后的决策逻辑是什么?我们必须搞清楚才不至于雾里看花。草哥不想去预测房价接下来是涨是跌,“泡沫之后必然破裂,没有永远上涨的价格”,“东京香港房价泡沫破灭了,所以上海北京房价必须破灭”,这样的鬼话谁都会说,但没有任何意义,就像大家都会说“人总会死的”没有意义一样,关键在于你要知道某个人什么时间会死,那才牛X,那你就是先知了。

  


  
草哥没有做先知的天赋,所以只能从经济常识和决策者的逻辑来判断这轮房价上涨的本质。在中国,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背后,都有老大哥的身影,都会体现老大哥的意图和意志,相对市场,老大哥掌握的资源动员能力实在太多太丰富了。2015年的那轮5000点的牛市,就是因为老大哥想借助资本市场,拉升资产价格,以达到振兴实体经济和拉动GDP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这也说明一个道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老大哥的资源动员能力很强大,但也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成的。

  


  
老大哥为何要在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的这个时候发动这轮房价上涨呢?说到底还是因为整个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风险马上要爆发了。经济方面,PPI连续经历48个月的断崖式下跌;占GDP三分之一的外贸出口基本没有了,甚至成了负数;大部分制造业工厂都关闭,钢铁、化工、水泥等重化工业基本全军覆灭;消费在勉强地支撑着,但这只是人们维持基本的生存所必需,随着经济的下滑,消费早晚也会下跌的。

  


  
经济方面的下滑必然传导到金融系统,而金融系统的最大危机,不在股市,不在居民住房贷款,也不在企业贷款,而在地方政府债务。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和估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概是30万亿左右,这还只是审计数据,而不是财务意义上的数据,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只有天知道。这是一个黑洞,也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处理不当,真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除了政府信誉受损之外,整个银行系统都可能崩溃。

  


  
而且,这些地方债务90%以上是以政府财政收入信用,或以相应资产收益作为担保或抵押的形式存在,融资对象是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机构。融资渠道包括融资平台贷款、信托融资、城投债等。在平台贷监管收紧后,一些地方变相融资的行为愈演愈烈,不少地方通过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发行理财产品、垫资施工等方式变相融资。

  


  
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呢?当时决策者有几种设想,一种是央行直接出钱购买地方政府的债务,印钞票给银行。毫无疑问,这就是赤裸裸的量化宽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第二种方案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商量,债务延期。但延期并不利于债务总量的控制,也许债务会越滚越大,这个方案也被否决;第三种方案就是债务置换,发新债,还旧债,但是时限拉长,利息降低。

  


  
现在走的就是第三种方案,2015年的债务置换还比较顺利,一些银行因为第一次跟地方政府过招,都比较听话。但随着债务置换规模越来越大,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也进一步升级。财政部要求2016年地方债置换与新增规模将达到6万亿,三季度前完成置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前置换,可以全部置换。一些地方这些乐了,赶紧把以前五花八门的债务都拿来置换。

  


  
但银行也不是傻瓜啊,很多都是上市公司,它们也有利润和绩效考核啊。这时,银行反应过来了,你地方政府这是得寸进尺啊,你违约在先,还不了债务,现在还出个主意要换成利息更低,期限更长的,而且逐渐置换还不行,要求超额提前置换,那我银行肯定不干啊。于是,很多银行在跟地方政府博弈过程中,协商说,你不要置换了,还是给你延期吧,利息还是按照原来的。通过条款设计,恩威并用,让地方政府选择延期而非置换,银行其实想走的是第二种方案。

  


  
眼看房地产不行了,土地卖不出去了,财政税收逐年下滑,债务成本越来越高,银行又不想债务置换了,这时,地方政府快扛不住了,再僵持下去也不行啊。要知道,95%的省会直辖市是靠土地偿地方债的,一大半的债务要靠土地财政来偿还。为了让债务置换顺利推进,为了让整个风险地雷不被引爆,有高人出了一计:货币放水,拉高或稳定资产价格,营造债务置换的宽松环境。

  


  
接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1月新增贷款2.51万亿,创历史新高,大部分进入地产和投资领域;紧接着房贷首付比例下降,交易税费下降;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房价大涨。

  


  
降低首付其实就相当于增加杠杆,为什么在宏观层面降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形势下,要让房地产提高杠杆呢?从周小川在G20上海财长会议上支持房产贷款提高杠杆的表态中,你听出了其言外之意吗?

  


  
在整个银行贷款中,房贷是最优质的资产,坏账率最低,这说明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守信用的,他们宁可省吃俭用,整天吃方便面,都不愿意拖欠银行的欠款。操盘者想来想去,只有这块可以用来提高一下杠杆了,于是就各种救市措施纷纷出台。

  


  
但我们应该看明白,这次救市,救的不是房地产,而是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的30万亿债务,是政府的信誉和中国整个金融系统。只有房产价格上升了,其他资产价格也跟着上升或保持稳定,抵押品的估价也上升了,政府的土地好卖了,财政税收也上升了,跟银行的议价能力就上升了,债务置换也就顺利了。

  
很多地方政府的身家性命,都取决于房地产价格,房价一旦下跌,意味着土地价格和其他资产价格也一并下跌,土地卖不出去,抵押品价格下跌,这会导致政府信用违约,银行逼债。接下来的后果大家可以想象,地方政府一旦违约,将纷纷成为被告,信用扫地,这一现象政府愿意看到吗?

  


  
有个段子很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经济的这种尴尬:过去24个月里,我们把美利坚曾经奏效的救世良方挨个体验了一遍:1: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刺激需求;2: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3:克林顿的互联网加万众创新;4: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理论;5:里根的供给侧改革,哦还有熔断制;最后又回到我们熟悉而且的房地产拉动经济上……

  


  
只不过,老大哥的这一如意算盘,被市场充分利用了,一些房地产中介不惜做起了房产做市商的事情,搭建金融平台,勾结一些企业,通过拉高房价向银行骗取低息贷款,以缓解资金压力,你政府敢放3倍的杠杆,我就敢放到5倍、10倍,结果是促使房价迅速拉高。这一结果显然是老大哥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任何疯牛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断崖式下跌,中国经济能承受得了吗??

  


  


  


  

 回复[3]:  骏骏 (2016-03-01 22:20:52)  
 
  去年回上海,发现满街都是 链家

  
小小一条马路可以有n个店铺

  
看不懂

 回复[4]:  夏雨 (2016-03-01 22:26:36)  
 
  zt股市汇市房市债市,股市换了一把手然后没涨几天就又下了2700,汇市打到6.50后在6.52稳了几天又上了6.55,作为蓄水池防洪坝的房市也在政策刺激下开始了暴升。文学城首页上的三家拱房价黑幕看的是惊心动魄,但想一想其实根子就在债市,债台高筑的结果可不就是绞尽脑汁想办法补窟窿么,从小商人到决策层一个路子。按过去一年的政策看,猪头为了填坑开始拱股市,结果在连一把手都出来站台背书号召一万点的情况下,被看懂了的明白人借机套现跑了一大批;拱股市失败后又开始打汇市主意,结果挖松了汇率稳定这一用了小二十年的出口外向型经济的根基,点燃了外资出逃的导火索;现在又把猪蹄伸向了房市这一用以稳定经济的最后基石。美国次贷危机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人家崩了还有sb拍脑袋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出4万亿去救呢,国内市场崩了谁管?

 回复[5]: 房子啊房子 骏骏 (2016-03-02 17:34:18)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gzODEyMw==&mid=402519689&idx=1&sn=e83e44967ab7e935dbe052855d80072c&scene=1&srcid=0302SRLaOlEEjnQoqWK7BlTW&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回复[6]: 朋友上海自住房去年9月2万9一平米 张三 (2016-03-02 17:53:30)  
 
  前两天再看已超5万

 回复[7]: 假离婚能骗贷700万炒房? 三国天下 (2016-03-02 23:44:09)  
 
  假离婚能骗贷700万炒房?银行信贷经理:我们不傻

  
2016-03-02

  
近日,社交媒体上疯传一线城市炒房的“终极模式”,通过这种方法,炒房者可以通过已有房产套取银行资金,套取的资金可以拿去继续炒房;同时,这样操作风险完全丢给了银行,炒房者不担任何风险。

  
这道炒房的算术题突然火了,好像一时间大家都找到了炒房的“终极秘笈”,但事实真像这道题一样美好吗?

  
一位银行信贷经理听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转述的上述炒房“终极模式”后,第一反应就是笑了。下面,记者就来带大家好好算算这笔账。

  
“无本无风险”炒房模式疯传

  
上述一线城市炒房“终极模式”是这样:夫妻在北京有套房,老公把房子只写在老婆名下,然后假离婚。现在房市价700万元,老公让老婆把房子1000万元卖给他,首付300万元,贷款700万元。这样,夫妻俩继续住着房子,手里却多了700万元。用这700万元投资的收益,刚好可以用来还房贷。

  
如果房价大跌,丈夫就不还房贷了,让银行把房子拿走。这样夫妻俩的房子就在高位变现了;如果房价继续涨,丈夫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真卖出去,再赚差额。这样不管涨跌,稳赚不赔,且会炒高房价。

  
这到底什么意思?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为大家详细分解一下:

  
第一、夫妻两人在北京有套房,先把房子只写在老婆名下;第二、假离婚;第三、老婆将房产以1000万元的总价卖给老公,不过房子真正的市场价只有700万;第四、老公无法全款付1000万,于是找银行贷款,银行提供七成贷款,即700万元,老公首付300万元;最后,假离婚的夫妻双方,还住在同一套房产,但手中还有700万现金。

  
那么,这样操作有什么用?

  
一是,手中有700万现金,可以拿去做投资,投资的收益可以偿还房贷;当然也可以拿去炒房,毕竟一线城市楼市火爆。此时,两人同时拥有2~3套房,就能成倍扩大收益。二是,700万元现金,正好等于房子的实际价值。鉴于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已经非常可观,存在向下调整的可能性;如果这套房产跌破700万元,那就断供吧,房子给银行;如果该套房价继续上涨超过700万元,那就老老实实还房贷,毕竟房产增值了,还是划算的。

  
所以,如果这种方式操作成功,对炒房者来说,确实是“无本万利”的生意,赚钱都是自己的,风险都是银行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网络上流传的说法是:现在京沪深很多人都这么做,这就是“次贷危机”的来源。诚然,价值700万元的房产,买房者拿到700万元的贷款,实际上就是零首付,这和2008年次贷危机时美国银行业给予低收入群体零首付的做法,实际上是相同的。

  
真有这么便宜的事?

  
赚的钱都是自己的,风险都是银行的,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一家银行的信贷经理,对于上述情况,电话那头,这位信贷经理笑了:“银行可不傻,价值700万元的房产怎么可能贷到700万元?”

  
这位银行人士以他所在银行的操作规范,分析了这种操作模式面临的几重障碍: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二手房交易,银行贷款多少,是按照评估价来确定,而不是成交价。银行会选择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而这类第三方机构通常都与银行(分行或支行)有固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如果市价是700万,则评估机构给出的估值通常也在700万左右,不会突然跳到1000万元。据这位信贷经理介绍,在实际评估中,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实际评估值在市场价基础上还可能有折扣。

  
其次,除了专业的评估机构,银行的业务员会实地勘察抵押物(即房产)的情况,如果成交价明显高于周围同类型房价,业务员也是很容易识别的。上述案例中,成交价较市场价高出40%,如此明显的价差,除非业务员傻了,不然是不可能看不出来的。

  
最后,有过贷款经验的人都知道,银行会要求贷款者提供个人账户的资金流水,银行此举是为了衡量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在银行的实际操作中,抵押物仅仅是第二还款来源,银行本身是非常不愿意看到抵押物被处置的。

  
上超过月入50%的比例计算,则要求贷款者每月收入要到达7.4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公开资料获悉,在京沪深三地,2015年城镇居民年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2859元、52962元、44633.30元,全年收入也达不到7.4万元。普通居民很难从银行获得如此高额的贷款。

  
事实上,退一万步讲,就算银行业务员作弊、评估机构作弊、银行流水作假,但还是很难发生上述所谓的“无本无风险炒房”情况。毕竟,银行有严格的风险控制流程,信贷的最终审批权并不掌握在业务员手中,要么是在分支行,金额特别大的甚至在总行,具体情况根据各家银行的规定有所差别。做贷款审批的人,都是风险控制的专业人员,是很有可能发现前端环节的舞弊行为的。如果要瞒过银行上级审批的一系列环节,其实是难上加难。

  
由此可见,中国房贷首付相比国外水平要高出很多,这正是银行控制风险极为重要的手段,银监会、人民银行等对于这方面的监管也非常严格,所以这才保证中国不会发生“次贷危机”(除非房价跌幅超过首付款比例,但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