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殉道者•緬懷陳子明》在香港出版

科长 (发表日期:2015-11-13 17:23:57 阅读人次:765 回复数:0)

  新書緬懷殉道者陳子明

  


  
江迅

  
中國異見人士陳子明逝世一週年,好友劉蘇里夫婦、郭玉閃夫婦、徐曉等前往陳子明在北京的墓地獻花,徐曉主編的《殉道者•緬懷陳子明》在香港出版。

  
十月二十一日是陳子明去世一週年。他的朋友王軍濤這麼描述他:「在二十世紀推動極權主義制度變化的歷史進程中,他一個人做出的開拓性努力,幾乎涵蓋除了武裝暴動之外的所有事業。他打過選戰,組織過街頭抗議,主編過獨立民刊,辦過大學,出版過叢書,建立過民間智庫,進行過填補國家空白的理論研究;他坐過牢,在獄中進行過維權抗爭;他甚至辦過高科技開發公司、基金會和音像圖書印製發行企業。他的政治水準和專業水準是中國最好的,他創造了我們時代的一個傳奇。」

  
是日,天下著毛毛細雨。北京郊區昌平水泉溝紀念林,陳子明安息地。劉蘇里夫婦、郭玉閃夫婦,以及早年的朋友小畢和徐曉,陪陳子明夫人王之虹,前往墓地,紀念陳子明逝世一週年。徐曉獻花鞠躬,對陳子明說:「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好在,子明已經到了安寧之地,不用再為這些讓人傷心讓人氣憤的事情操心。」小畢在墓園為陳子明朗誦了普希金的詩句:「我們忍受著期望的折磨,等候那神聖的自由時光。」身陷囹圄近一年之後,郭玉閃也得以彌補一年前陳子明去世他不在現場的遺憾。

  
從墓地回到家,徐曉對亞洲週刊說:「《殉道者•緬懷陳子明》一書如願在此前出版,雖然我們目前都還沒有看到書,但總算可以告慰子明的在天之靈。子明的一生忍受得太多,等待得太苦。但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子明生命的尊嚴會越來越凸現出對中國的價值,在專制暴政的廢墟上,將會寫上他的名字。」

  
這部三十萬字的《殉道者•緬懷陳子明》在香港由明鏡出版社出版。蔚藍色封面上,有這四行字:我只能選擇天空╱絕不跪在地上╱以顯出劊子手們的高大╱好阻擋那自由的風。書中收錄周為民的《子明思想永存》、小畢的《與子明一起的歲月》、嚴家其的《陳子明和兩次「天安門事件」》、萬潤南的《四朝元老,三界通才》、項小吉《相識在一九八九》、于浩成的《當代民主英雄陳子明》、余世存的《子明之好》、徐友漁的《論陳子明的政治思想定位與內涵》、胡平的《國家有難倍思親》、周舵的《子明走了一條最難走的路》、熊景明的《斷章憶子明》等。

  
《殉道者•緬懷陳子明》由京城著名文化人徐曉主編。這些年來,她已親歷太多親朋摯友的離去,操辦葬禮、掃墓幾乎成了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趙一凡、包遵信、史鐵生、劉迪……以及這些人中最早離世的她的先夫周郿英。她和她先生與陳子明相識於「西單民主牆」時期。一九七八年他們跟著北島辦《今天》雜誌時,陳子明正與王軍濤、周為民等人一起辦《北京之春》。聚集於西單民主牆的刊物有幾十種,仍然存在著的就這兩種。《今天》仍由北島任主編在海外輾轉,如今已經超過百期;《北京之春》在北美由胡平執掌,艱難生存。

  
陳子明生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書是由他主編的《中國憲政運動史讀本》,這是二百多萬字的長篇巨著。醫生診斷他只能存活幾個月,徐曉臨危受命擔當該書編輯,保證讓陳子明生前看到它的出版。在外地排版公司的小青年回家過春節的最後一天,徐曉列印出三本樣書,託人帶到陳子明前往治病的波士頓。

  
陳子明葬禮之後第三天,徐曉摔斷右腿腓骨,徐曉與王之虹、劉蘇里、鄭也夫在徐曉家討論紀念集出版的事,決定在陳子明百日祭時成書。在養傷期間,徐曉起草了該書的編輯原則,發出了若干組稿信,也得到許多人的回應。之後不久,徐曉突然失去自由,因「顛覆國家政權罪」被關押在看守所一個月,之後被取保候審,顯然已不可能在陳子明百日祭時出版這本紀念集。

  
本書策劃之一劉蘇里說:「子明心裏有道,必勝持守。這個道,在古典中國,稱為天道,七精髓是與民休息,無為而治。在西方世界,稱為神火上帝,與民立約,權力制衡,以保佑萬民自由與福祉。大道運行,周而復始,天不變,道也不變。他的死,證成道的存在,以及道的恆久價值,具有象徵意義。作為殉道者的子明,遠比政治家的子明超越,給我們這個人群留下的精神財富,猶如不滅的燈塔,既指明方向,亦照亮前路。」

  
本書策劃之一鄭也夫認為,陳子明去世,是「中國民主運動失去了其難以替代的中堅,中國思想界失去了最能打通理論與現實的智者」。鄭也夫說,陳子明是中國當代反對專制的先知先覺與先行者。在國人爭取自由與權利的每個階段——民主牆、高校競選、民間刊物、民間智庫、八九學運,他都扮演著核心或重要角色。「四十年來,他的每一次奮鬥都是當代中國民運的縮影,他在每一輪劫難中都捍衛著殉道者的尊嚴。能經歷這一殘酷淘汰的全過程是罕見的,除了英雄氣概,還要有超強的堅韌。譬如,入獄後面對遣送出國時,他說,除非捆綁押上飛機,決不離開祖國。社會生活的踐踏者每每也是歷史記憶的專橫剪裁人。與之對應,子明不僅親歷了中國民運的全過程,並且翔實地記述其細部。這對於我們這個健忘的民族,彌足珍貴。」

  
陳子明祖籍浙江海鹽。生於上海,長於北京。內蒙插隊時作過羊倌、赤腳醫生和大隊革委會副主任。一九七五年在北京化工學院讀書時,因在個人信件中非議時政被關押。四五運動中,被推舉為與當局談判的群眾代表。民主牆時代曾任《北京之春》編委。一九八零年秋冬發起北京高校中人大代表的競選,並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的身份當選海淀區第七屆人大代表。一九八七年創立中國最早的民間智庫: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一九八八年接辦《經濟學週報》,這是借腹懷胎的中國第一家民營報刊。一九八九年,這位初始審慎看待廣場活動的人在多方動員下介入運動,後被判處十三年徒刑。二零零二年刑滿釋放後,創辦「改造與建設」網站,參與零八憲章運動。十三年牢獄之後,他已是飽學之士。二零一零年出版的十二卷文集厚重博大。

  
《殉道者•緬懷陳子明》書中收錄了陳子明夫人王之虹撰寫的《最後三百一十四個日夜》和她答問口述的《身為子明的妻子》,首度披露了不少陳子明生前鮮為人知的故事。王之虹最後說:「子明生前的理想未能實現,我相信這絕不是『遺憾』所能概括的。但不能不說子明是幸福的,他生活在一個和諧幸福的大家庭中,身邊有著親人的關愛,有著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正是因為這樣,他在八十年代與這麼多的朋友用聰明才智,用團隊的合作精神,創造了一個個的奇蹟,圖書出版、思想智庫、社會調查、公務員職業能力考試、辦學辦報……今天我們能夠看著子明生前著作一套套出版,這既源於他自己的刻苦努力,也與他多年封閉環境中朋友的支持、幫助密不可分……子明是大家的。」

  
亞洲週刊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