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代号139囚徒赵丹说“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科长 (发表日期:2015-10-21 16:14:54 阅读人次:1090 回复数:1)

  作者:李辉

  
狱里狱外,赵丹绝响

  


  
2015年8月7日,是赵丹的百年诞辰。一个远去的伟大演员,似乎已被许多人忘记,时间竟是如此残酷。十五年前,2000年,我编辑《赵丹自述》,整理一批赵丹“文革”期间在关押期间所写的各种交代,并写出这篇长序。现略作修订,在“六根”上推出,以缅怀这位中国电影史上的巨匠。

  


  
8月7日夜,于北京电闪雷鸣冰雹之后

  


  


  


  
几年前,一天,黄宗英交给我一摞材料,它们都是赵丹“文革”中关押在狱中所写的各种交代。“这些东西你拿去吧,看看对你有没有帮助。”令人感动的信任,顿时让我感到手中这些稿纸的分量。随后,一次又一次翻阅,一页又一页整理,一个人沉重而扭曲的生命,渐次在我面前铺展。

  


  
说来惭愧,在一九七八年初上大学之前,赵丹的电影只看过一部《林则徐》,而且还是在“文革”爆发前的童年时代,很难说有什么印象。

  


  
走进复旦大学,专业是文学,适逢“真理标准”讨论、思想解放运动,这才有机会陆续观看一些“内部电影”。记得那时,上海文艺界几乎每周都要放一两部所谓“内部电影”。说是“内部电影”,无非是当时尚不能公映的外国名片或者过去曾经受到过批判的中国电影,并非什么几级片之类的“毛片”。就这样,我第一次看到了赵丹主演的《武训传》,才知道了什么叫表演上的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后来,他主演的《乌鸦与麻雀》《马路天使》等影片相继重见天日,被封存的历史一页页翻开。久违的赵丹,终于又出现在人们面前。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赵丹临终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病床谈话--《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当年那一度是中国文艺界发聋振聩的声音。我没有想到,将近二十年后,能够有机会翻阅赵丹的交代,听黄宗英讲述赵丹“文革”遭际和晚年故事。于是,在跨进新千年的热闹非凡的声浪中,我开始以一种特殊心情来翻阅一个人的命运,再次倾听他的生命绝唱。

  


  


  


  
先从“文革”结束后赵丹最后的故事说起。

  


  
印象中,那时除了访问过一次日本外,赵丹似乎并没有过多地抛头露面,更没有机会重新走上银幕,扮演他梦寐以求的形象。黄宗英回忆,“文革”刚刚结束时,赵丹特别想演电影,可是,在“文革”中关押过多年的赵丹,此时仍然受到冷落,一直得不到起用。

  


  
迟迟不得平反并受到冷落的赵丹,这时家里来了几位江西的客人,他们中间便有老朋友、方志敏的弟弟方志纯。赵丹和方志纯抗战期间在新疆曾一起工作过,了解赵丹被“新疆王”盛世才关押数年的历史。赵丹为此事在“文革”中被打成“叛徒”而备受折磨,方志纯听说他还因此事没有落实政策,不由气愤地一拍桌子说:“笑话!你们入狱的五个人里若有一个人带了组织关系,我们当时就能保你们出狱。‘文革’整个新疆叛徒案都平反了,你怎么当的叛徒?他们不理你,我请你到江西去。”黄宗英回忆,方志纯当即以江西省委的名义,盛情邀请赵丹到南昌指导排演话剧《八一风暴》,并酝酿将该剧改编为电影。这是赵丹“文革”后的第一次重要外出活动。

  


  
就在准备到江西去时,赵丹又遇到了一点麻烦:

  


  
赵丹出差需要单位开证明,上面写着:

  


  
“赵丹去你处学习,请接待。”赵丹一看,发了火,说:“什么叫学习?我不去了。”我劝他去走动走动。在江西他非常高兴,方志纯把他当贵宾,还请他上了主席台。和在上海的处境相比有天壤之别。(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八日黄宗英与李辉的谈话)

  


  
重新出山拍摄电影,是赵丹“文革”后最大的愿望。黄宗英说:

  


  
他天生就应该是个演员。他进入境界时最可爱。他是全身心投入,百分之二百地忘我。什么也顾不上。从大的方面到细节,都一一想到。“文革”刚刚结束时,他太想重上银幕了。你想,他多少年没有拍过电影了?记得大概在一九七七年吧,当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汪洋请他演《大河奔流》里的周恩来总理时,他好兴奋。赵丹试装后走在厂区见着的人都震住了。他自己看到试片也吃惊竟然这么像。可晴天打雷,突然活生生地把他撤了下来。我真担心他会发疯。已经粉碎“四人帮”了啊!可关于赵丹的谣言满天飞。我陪他去文化部跟部长黄镇讲理说:“人不能不明不白地活着。”其实撤赵丹也不是黄镇做得了主的。赵丹被撤后,我赶紧为他写《闻一多》的本子。他碰上谁,都要人给他写本子。像苏叔阳、白桦、李,他都说过。他还要我给他写齐白石,还说要不就写《红楼梦》。他想要演想得不得了,还想当导演,常在各种纸上画镜头蒙太奇小框框解馋。当时美国曾发函邀请赵丹去访问,可有关方面却一再拖延,待复函时配上一份有逐级领导一共八个人的浩浩名单。结果对方不接受,说他们请的是艺术家赵丹。(根据与李辉的谈话和信件整理)

  


  
“文革”后的赵丹最终也没有在银幕上扮演出新的形象。

  


  


  


  
赵丹病倒了。他与他所钟爱的艺术永远无缘了。

  


  
可是,一九八零年九月,躺在病床上的他,却在逝世前几天,口述了一篇振聋发聩的文章--《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参加当时《人民日报》正在开展的“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把文艺事业搞活”的讨论。人之将死,其心坦然。多年积郁,殷殷企盼,一下子倾诉出来。他有切身感受,有一个艺术家的直觉和激情,更有“文革”囹圄之灾的磨难。他不能不把心里话说出来,不能不把生命体验昭示于众,让活着的人能够走出历史怪圈,在教训中清醒,在痛定思痛中变得聪明起来。

  


  
文章一开始,赵丹就毫不掩饰自己的顾虑:

  


  
我不知道“编者按”中“我们”的范围有多广。我只知道,我们有些艺术家--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不屈不挠的艺术家,一听到要“加强党的领导”,就会条件反射地发怵。因为,积历次政治运动之经验,每一次加强,就多一次大折腾、横干涉,直至“全面专政”。记忆犹新,犹有特殊的感受。以后可别那样“加强”了。

  


  
赵丹从艺术规律出发,对外行领导内行,对领导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横加干涉至为反感。他说:“文艺创作是最有个性的,文艺创作不能搞举手通过!可以评论,可以批评,可以鼓励,可以叫好。从一个历史年代来说,文艺是不受限制、也限制不了的。”他举出自己为扮演鲁迅,从一九六零年开始试镜头,胡须留了又剃,剃了又留,历时二十年,却仍然不能拍摄。其原因无非是意见不能“统一”。没有这样沉重的感受,他是不会有如此深刻的反思的。

  


  
赵丹躺在病床上,已知来日不多。生命之火在渐渐冷却,内心激情却仍在迸发,如同他在银幕上一次次出色表演过的那样。在告别人间的最后时刻,他显然已无所顾忌,要用全部的勇气和情感说出最想说的话:

  


  
习惯,不是真理。陋习,更不能尊为铁板钉钉的制度。层层把关、审查审不出好作品,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有生命力的好作品是审查出来的!电影问题,每有争论,我都犯瘾要发言。有时也想管住自己不说。对我,已经没什么可怕的了。只觉得絮叨得够了,究竟有多少作用?……

  


  
这是文章的最后几句。一个省略号,到底省略了赵丹哪些思考、哪些声音,人们永远无法知道。然而,他已经留下了生命绝唱。无私而坦荡。

  


  
几天后,赵丹与世长辞。

  


  
赵丹的绝唱当年所产生的强烈反响,二十年后仍然让人难忘。他用自己这种方式发出的声音,汇入了反思“文革”、反思历史的潮流之中。他用绝对的坦率和真实,呼应着巴金倡导的“说真话”。这就难怪,我们这些正在校园的学子,不由得对银幕外的赵丹,顿时肃然起敬,同时,更为失去这样一个天才的艺术家而深感遗憾。

  


  
后来,读过《赵丹传》,熟悉了黄宗英,便知道了一些赵丹“文革”中的狱中磨难,这样,对赵丹生命的最后绝唱,也就有了更多的感受。

  


  
这是用痛苦和折磨换来的声音,这是一个艺术家心灵真诚的袒露。今天听来,仍然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

  


  


  


  
何曾想到,赵丹这位中国电影史上最为出色的天才演员,却因是大牌明星、三十年代曾与江青有过交往、抗战期间在新疆被捕过等原因被关押起来。在押的几年里,每天被迫做的事情,无非是反反复复地交代往事,自我批判,自我贬斥。他多么向往银幕,向往在一个个艺术形象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他的艺术生命正处在旺盛期,正是收获时节,可是他却不得不将生命消耗在一页页自我践踏的交代中。翻阅着这些文字,即便在三十年后,仍令我不能不感到痛切万分。

  


  
黄宗英向我讲述过赵丹一九六七年十二月被捕的情况:

  


  
被捕的前几天,赵丹受到上海青年话剧院的造反派的毒打。他们在皮手套里放上硬物,一边打他的脸,一边说:你还想上台!他们就是要破他的相。事后让他回到家里休息一个星期。大概就在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初,一天来吉普车把他抓走。当时我正在电影厂的“牛棚”里。白穆告诉我:赵丹被带走了。接着,造反派要我回家给赵丹收拾东西。从海燕厂走到湖南路,距离不近,我感觉不是走在地上。丈夫被捕了,眼睛还被打坏了,我从没有想到我会和公安局有关系。(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八日与李辉的谈话)

  


  
据阿丹后来说,他被蒙上眼睛,夹在两个公安人员之间,坐在小汽车里,不准抬头。但过提篮桥时,他还是从蒙眼布的底缝中明白自己不是被关在提篮桥监狱。接着,车到一个地方停下,他听声音明白自己是进了一座监狱,往下走,往下走,当他被推进单间牢房扔到地上时,被解了眼罩,凭着高高墙壁上的一线光,瞥见自己是被扔在水泥地上的一块染血的草垫子上。他明白这是与盛世才监狱里一样的手段--先在精神上吓唬犯人。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最初关押他的是什么地方。他估计是当年日租界里日本人摧残政治要犯的死牢。(一九九八年十月写给李辉)

  


  
赵丹在这个至今不清楚为何处的地方关押一段时间后,又被转到另外一个监狱。这是位于虹桥的一座少教所。黄宗英说,“文革”中,这座正规监狱被腾出来专门关押一批文化界的“全面专政”对象。据她所知,当时里面关了三百多名高干和高级知识分子。

  


  
历史此刻在赵丹身上出现巧合。二十年前的一九四八年,赵丹参加电影《丽人行》的拍摄,扮演一位革命者章玉良。剧中的章玉良被捕入狱,那座监狱也就是现在赵丹被关押的地方。剧中人物坐牢、受刑的一些狱中镜头,当年正是在这里实景拍摄的。令人悲切的巧合!

  


  
黄宗英记得,当年曾陪着赵丹的父亲到现场来看赵丹拍摄《丽人行》。他们看到赵丹扮演的胡子拉碴的剧中人,被国民党宪兵队押下车。二十年后,赵丹又来到了这里。不过,此时,当年虚构的世界却成了他真实的生活。赵丹后来告诉黄宗英,他从车上被推下来,一抬头就看到熟悉的地方,后来还听说上海市委有的老干部也关在这里。他被关进囚室后,听到有人大叫:“我要去见毛主席!”他听出来这是贺绿汀的声音。

  


  
“不许再说自己的名字,你是139号,139号就是你的名字。”

  


  
一走进这里,赵丹就听到这样的命令。和所有被监禁过的人一样,以后的几年中赵丹也没有了自己的名字。就像五十年代胡风集团冤案发生后,入狱的绿原代号是0686,路翎的代号是0684,贾植芳的代号是1042。而那时,赵丹曾发表过慷慨激昂的声讨文章《我的愤怒已到极点》。如今,他自己也面临惩罚。

  


  
几年时间里,赵丹一直是单人关押,后来出狱时曾一度语言迟钝。

  


  


  


  
没完没了地写交代,写检讨,便成了139号赵丹的主要任务。他的交代涉及面很广,从三十年代从影的经历,到抗战期间他在新疆被盛世才当局关押前后的情况、释放返回重庆的演出活动,以及“文革”前十七年里的文艺活动。关于后者,赵丹不仅被迫交代演出《武训传》《李时珍》等业已拍摄完成的影片,即便没有拍摄过仅仅有念头的事情,也逼迫他交代。如“为什么想要演刘贼少奇”。

  


  
赵丹被捕是按照“叛徒”来立案的,说是抗战期间他在新疆被捕入狱后,在盛世才当局的胁迫下做了叛徒。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抗战初期,“新疆王”盛世才一度采取亲近苏联的态度,为团结国内一切进步力量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与之结成了统一战线,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并先后派遣大批干部到新疆帮助工作,后来也吸引了不少左翼文艺界人士投奔新疆。先期抵达那里的有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方志敏的弟弟方志纯,文化界著名人士有茅盾、杜重远、张仲实等。一九三八年新疆成立了文化协会,茅盾任董事长,张仲实任副董事长。经邹韬奋的介绍,流亡到重庆的赵丹、王为一、朱今明、徐韬等人,与茅盾取得联系后也前往新疆,在那里成立了实验剧团。但是,很快,盛世才在一九四零年制造了“杜重远案”,将杜重远和与之有关的人士逮捕入狱,赵丹也在其列。

  


  
孟驰北是当年赵丹在新疆结识的朋友,他后来在回忆文章《赵丹在新疆》中这样记叙过赵丹在新疆监狱的生活:

  


  
赵丹最初被当作要犯关在特别监狱,受尽严刑拷打。后来,移到第二监狱。次年,曾任过哈密县长的程方伯也被抓了。他一进牢房,同室的人就告诉他,隔壁住着赵丹。牢房是土坯修的,隔壁有缝隙,他们马上联系上了。墙角有一俄罗斯式火炉。他们在炉墙接缝处掏了一个洞,白天用土块塞上,抹上泥巴,炉火一烤就干。夜晚等别人入睡后,他们把土块取下,两人在黑暗中通过小洞,隔墙促膝谈心……

  


  
赵丹告诉他,在盛世才的监狱中,是实行刑讯致死勿论的,但是人总不能昧良心。赵向他介绍了各种残酷的刑讯手段真是集封建主义与法西斯主义之大成……

  


  
赵丹在监狱里看了大量的苏联小说,他和程谈果戈理、莱蒙托夫、普希金、托尔斯泰、契可夫……也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他情绪烦闷的时候,轻轻哼唱高尔基的《囚徒歌》。在那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牢房里,赵丹多次说过:“我真想我的小苗苗!”

  


  
两年后,一九四二年,新疆局势突变,本已转向投奔蒋介石的盛世才,被蒋介石派兵逼下“新疆王”的宝座。据说,后来盛是靠大量行贿才在重庆谋得一个闲差事。控制了新疆的国民党当局,派审判团来乌鲁木齐处理积案。除一部分中共人士仍然被关押,其他人只要有人担保,便一一释放。孟驰北回忆,赵丹、徐韬等人找到当时担任新疆教育厅副厅长的刘永祥(八十年代曾担任新疆政协委员)担保,因为刘的妹妹曾参加过他们组织的话剧演出活动。刘当时还兼新疆汉文化促进会的董事长,直接负责实验剧团。这样,他签字保释,在盛世才监狱里被关押将近五年的赵丹,终于获得自由。

  


  
然而,在复杂的历史被绝对化、简单化的年代里,有过如此经历的赵丹,又如何能摆脱无休止的折磨呢?从入狱开始,一直到一九七一年,仅在黄宗英交给我的这部分交代中,就有好几次长篇历史交代,特别是关于新疆生活的。他不得不苦苦搜寻记忆,反反复复把同一件事、同一细节写出来。

  


  


  


  
赵丹很聪明,他知道即便交代历史,与时任“文革”小组副组长江青有关的事情却是一个字也不能写出来的。黄宗英记得,在“文革”初期一次不像普通红卫兵所为的大抄家时,抄走了所有带字的纸和全部照片,但赵丹发现在桌子上给他留下了一份《入党自传》,他马上醒悟到其中奥妙。他对黄宗英说:“这是给我一个暗示,只交代我自己的事情,不要牵扯到别人。”当然他指的是江青。“文革”后在公审江青时,他们才知道,正是江青派人来抄三十年代几位熟人如郑君里、赵丹等五人的家的。

  


  
现在在狱中写交代时,赵丹仍然把握着这一原则。

  


  
读赵丹的“交代”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尤其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他甚至还不得不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自己。在这样的交代中,字里行间呈现出来的,不再是一个光彩夺目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而只是一个委琐、屈辱、无奈的囚犯。在高压之下,只能把自己人生的一幅幅画面,涂抹上丑陋的色彩,惟有如此,才能表现出被改造者的真诚。似乎也惟有如此,才能让实行专政者感到某种快感和满足。

  


  
在那样的处境下,在那个年代里,与赵丹有着同样命运遭际的人,又有几人能摆脱这样的无奈与尴尬?

  


  
除了交代一些历史问题外,有时赵丹还因为随时发生的“错误”而被要求写出检讨。

  


  
一次,看守来查房,搜到了几张小字条。赵丹一见,十分紧张,便抢过来撕掉。据黄宗英说,其实那些纸条并没有写什么犯忌内容。而是当年赵丹在新疆坐牢时,从关押在一起的囚犯那里学会了抓阄卜卦,上面无非写着“出得去”或“出不去”的字样,借此来消磨时间和鼓励自己。现在,他一个人被关押,极度孤独寂寞和无聊之中,又重新玩起这无奈的“游戏”。然而,抢纸条、撕纸条,无疑被视为“不老实”的抵触行为。赵丹被勒令写出检讨:

  


  
大前天,我又在胡画小字条,被解放军战士发现,来屋内大搜查,不知从哪个角落里搜到一片小纸片。我当时想,这一定又是前一阵胡思乱想猜测革命群众对我的态度一类的东西,反正写的没有好的思想。可我现在已将从前的坏思想都彻底批判掉了,从根刨掉了,如果现在再把小纸条交上去,岂非又将事情弄复杂化了?一定说我现在写的思想汇报是假话,是口是心非的“两面派”。所以,我就不顾解放军同志的阻拦,把小纸条抢过来撕掉了!(当时我也没有看清上面写的什么内容)解放军战士对我进行了帮助教育,对我改正这种坏习惯,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事后,我越想越觉得感激这位可敬爱的战士!感激这位年轻的毛主席的好战士!他对党的任务负责与对我改造负责的一致性是多么值得人敬佩和应该向他学习的呀!

  


  
还有一次,从赵丹那里发现了两枚一分钱的钢儿。有钱同样是不允许的。为此赵丹只得又写出关于两分钱的检讨:

  
这两枚一分钱的镍币是从哪儿来的呢?我记不确切了。记得我初到此地购买东西时,确是找分币零钱的。记得当时因为天冷,我曾要求过此地的工作人员代购些水果糖,好增加些热量,可工作人员不肯。而买东西改做只找糖、不找分币那是后来的事了。

  


  
我这个人在生活小事上,素来是马马虎虎,所以不知怎么就遗留下这两枚一分钱的镍币了。这实在是没有任何用意和用心在内的。

  


  
在此认罪,并恳宽恕是幸!

  


  
人格被扭曲,尊严被玷污。赵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日如年,就是以今天人们难以想象的方式消耗生命。

  


  


  


  
然而,赵丹毕竟是赵丹,他总是有着艺术家的激情,性格中更有火爆的一面。当无休止的折磨、逼迫压得他喘不过气的时候,他也会突然如所扮演过的林则徐或者许云峰一样,拍案而起,说出一些平时不敢说出的话来。

  


  
在一次检讨中他写道:

  


  
我的面前到处是可怕的、黑洞洞的陷阱。我感到绝望了,我还有什么出路、前途可言呢?这种种莫须有的事,根本就是你们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多疑,神经过敏,其实质是你们的“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错误判断,都硬朝我的头上来安,硬要我来“自发地承认”这条“严重的罪行”,这能使人相信你们是“为了我的前途和我的儿女们的前途着想”吗?你们这样做还能让人相信“这是对革命负责与对我个人前途负责”的一致性吗?!

  


  
另一次写道:

  


  
一个个都放出去了,惟独还关着我。为什么党对我就如此苛求?为什么毛主席的思想的恩庇、党的政策就是照临不到我的身上呢?难道我和党真的有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吗?难道这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弄到末了,原来就是弄倒我一个人?!查出我“是中国电影事业的罪魁祸首”?是我一个人制定的修正主义的黑线、黑纲领吗?果真如此,杀一人而能救天下,那就请乞诛之!为革命的利益,这是太合算的事了!

  
……

  


  
另有一次交代中,赵丹索性指责对他实行专政的人,要他事无巨细地反复交代历史,完全是一种“不科学的”“不符合生活实际的”做法,天真的他还在和他们讲道理:

  


  
我又进一步想:一个人几十年的事,难道就是要一件件一茬茬都记忆得清清楚楚,一丝也不能差错、遗漏才叫做彻底坦白吗?这样,反是不科学的,不符合生活实际的。

  


  
所谓“彻底”总是相对的,相比较而言,只要是自己的重大的罪行,已落实的,详尽地(尽可能的)交代了,这也是彻底坦白了,或基本上彻底坦白了,而也只有这种坦白(关键性人物,抓关键性的问题),才是实质的彻底坦白,其它的那些支支节节,半大不小的(既不涉及党的组织路线,又不是党的机密),即使再多增加些,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最多也只是个人的当时的反动思想,或贪生怕死,所招致的过错与罪行罢了!(但我作为个人也是不能等闲视之,要认真对待检查的!)但终究也不能变易原有的性质。除非是真的还有比我现在已交代的更为严重更为重大的政治问题隐瞒着,然而这,我是决不糊涂的,自己干的,这类大事,当然是不可能忘掉的。可这是绝无仅有的!

  


  
当读到这样的文字时,我才觉得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赵丹。这是一个弱者在与命运抗争,哪怕是可怜到极点的一种心灵挣扎和反抗。

  


  


  


  
与黄宗英谈赵丹,我总感到自己有些残酷。她年老多病,提起这些往事,无疑对她是一种感情和心理的折磨。我们约了好多次,筹划了好几年,我还是迟迟下不了这个决心。最终,在她又一次重病之后,她对我说,她担心再不谈,自己有朝一日可能完全丧失敢于回忆的意志。这样,我们才就这一个话题进行了长谈。

  


  
“想到赵丹的事情,心里就发冷。”第一句她就这么说。然后,又去拿来一件厚睡袍把自己紧紧裹住。

  


  
这次我们主要谈赵丹这批交代材料保留下来的情况--

  


  
这批材料是“文革”后发还的。“文革”后给他的结论他从来没有签字。运动复查组曾找他来签字,上面写着“属人民内部矛盾,说了些错话,做了些错事”等等。他一看就火了,说:“你们说哪句是错话,哪件是错事?立案是为定叛徒罪,结论是根本不能立案。留莫名其妙的小尾巴,我不签。”来人说:“已经是内部矛盾了,你就签了吧,将来使用起来,还是要查档案的……”

  


  
赵丹猛地一拍桌子:“谁查我档案才使用我,我会让他使用?!”

  


  
我也对他们说:“你们是为他的叛徒立案,运动结论里应该有这个内容。你们先拿回去,以后再说。”

  


  
来人说:“你要不签,别人怎么使用?我们要积极落实政策。”

  


  
事情弄僵了,赵丹补了一句:“我不是针对你们。复查政策应准确。我不是针对你们。”

  


  
他们走后,赵丹又嘀咕开了。他说:“我这样发脾气,他们还会整我。”晚上他老叹气,做噩梦,说梦见奇形怪状的孩子跟前跟后地追他,是“犯小人”,担心不放过他。他问我说:“是不是还是签了?”我劝他:“忘了它!找你再说。”“忘了它”,从此成为我们家传的口头禅。我们不是史学家、政治家,我们怎能弄清楚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等悲剧。我们只是热爱生活的艺术家,和老百姓一样,什么样的日子我们也总得过下去。他说:“要是关在里面,有这个结论也就签了。”他老是这样,一下子发火,然后又会嘀咕。

  


  
赵丹的交代材料拿回来是在他去世之后。

  


  
赵丹在北京医院去世之后我收拾东西回到上海的家中,一看阿姨把所有带红色的东西统统取消,在赵丹的照片前点着蜡烛,素洁得可怕。我躺在床上想,家不能这样。我对阿姨说:“这个样子怎么活下去?不可以一家败下来。赵先生的魂要是回来,会不放心的。”我让她把好看的东西翻箱子找出来放,我出去买花,赵丹喜欢菊花。要热闹一些,要家里温暖起来。

  


  
过了一些日子,上影厂落实政策办公室来找我,带来两大包东西,说:“我们把赵丹的一些东西送回来。老早就应该送来。”两摞材料上写着:赵丹交代材料,应予销毁。

  


  
他们说:“复查组重新讨论了,结论也重新写了。”我一看,大意是:“一切不实之词予以推翻。”他们要我签字,我说我不能签。他们说现在只有你来签了。我质问他们:“为什么不在他生前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回答说:“我们不能决定他的事情。还是请你现在签了吧。”

  


  
我不能签。我说:“你们调查的是他一九三七年一九三八年的事情,那时我还在上初中,有什么资格签?我不能签。”我很有抵触情绪。

  


  
“要是不签,就会成为历史空白。”他们说。

  


  
“这空白不是我留下的。”后来,我就让他们把交代材料留下,但没有在结论上签字,这就是说,赵丹的问题至今也没有最后结论。我还对落实办的人说:“原谅我激动。我是不能签的。我不是跟你们发脾气,如果他不死,是不是还要留尾巴?!”赵丹逝世后,我写了一篇八百字的文章《人民了解他》。我心想,有没有结论又有什么了不起呢?他留下了银幕上的形象,够了。

  


  
小女儿看到了这些材料,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难道这就是一个人吗?一个人的一生吗?”

  


  
过后我再也没有看,把它们包了起来。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才拿出来看了一下,心里真难受。这么好的一个演员,就要他每天干这个。我很冷静地给袁鹰摘了几段滑稽的,像关于演刘少奇、二分钱的交代等,交《散文世界》发表。另外,还提供给写《赵丹传》的作者参考。所有人都说我应该写写这些,可是我要写就一定受不了。

  


  
不管怎么说,赵丹的这批交代材料能够保留下来,是值得庆幸的,它们有着特殊的文献价值。它们不仅仅能从不同角度补充人们对赵丹人生的了解,从那些历史细节回忆中,感受他的复杂心情。同时,它们更为“文革”研究留下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文本。后人可以从中了解到,在那样的日子里,居然会有这样的文字,这样的自我贬斥的形式。读它们,我相信人们会透过赵丹为自己涂抹上的丑陋色彩,看到那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家在历史风云中的活跃身影。而这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底我写好了这篇文章的初稿,距与黄宗英那次长谈已有两年整。我当即把初稿寄给黄宗英审校,很快她在十二月六日给我写来一信。信写得坦率而感人,是对这篇文章的最好补充:

  


  
我又加上那件保暖睡袍,脚上加双羊毛短袜,还抱着热水袋,坐在还有太阳照射的小书桌前,室内温度是20.05℃,还是觉得打心里冷。我刚才让亦代看看《再》,他一页没看完,就说:“我不要看了!”凡是深知阿丹一生饱受的非人摧残,都不忍“戳心经”。

  


  
我把阿丹的“交代”给你时,心里也很嘀咕。当时(一九八○年冬)上海电影局运动复查组交回的两大捆材料上,盖着一张大纸,上书:予以销毁。发还给家属就是表示“不留档案”,由家属亲自销毁。我若仅是家属,当然会销毁吧。毕竟是红色恐怖高压下,严刑拷打摧残下,无所不用其极的精神折磨下,被逼迫写的。阿丹若活着,他会怎样对待这两大捆交代?!我想不出,赵丹不是邵燕祥。请你设想阿丹在九天九地看了《再》,究竟会是什么表情?我心忐忑。虽然阿丹生前曾说:“我以后写回忆录,一定写真真实实的自己和身边的人,决不拔高……”

  


  
我当时为什么会留下呢?不会是想到“个人命运是折射历史的一面镜子”吧。我是想写赵丹,不是以传记形式。因一九四七年夏天以前,赵丹的实际生活我不了解,正像不了解冯亦代一九九三年冬以前一样。但我几度提笔几度病倒,乃至被送进医院。

  


  
我跟你谈阿丹时,没谈到他在“文革”狱中屡遭殴打,可能因为受到“在国际法中,政治犯在狱中不可以严刑殴打”,以及“文革”中“文革”后都散布“把某些人关起来是为了保护,免得被群众打死”的舆论的影响。我仿佛也没有看见哪篇狱中纪实说到打犯人、犯人挨打。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阿丹才敢告诉我:在提审时,打手从外边来,站四角打,把他打过来,打过去;在牢房里,打手也是从外边来,站两角打,或把他绑在床上打;先是每次打过之后,次日或隔日就拉出去斗,某次打得鼻青脸肿,不能拉出去斗(让赵丹看出来了),以后就不往脸上打。

  


  
据当时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道具组的吉(籍?)耿龙(他是烈士子弟)说,在上海康平路文化界的专案组,某次开会,王洪文说:“赵丹不适合公判枪毙,就让他在关押中慢慢死去。”会后,吉耿龙“郎”了一声:“赵丹啥罪过要伊死?”次日,吉被捕,吉的舅舅耿可贵(上海人艺演员)在干校以“防扩散罪”被捕。“文革”后,吉在上艺揭发此事。公审“四人帮”时,要我揭发我们家被抄。我说这在法律上不成立,我不知道是江青抄家。要揭发,就揭发王洪文说的话,因为吉耿龙在揭发前,看过专案组的记录。但此时,我让吉再看记录时,吉过两日回答我:“记录已经不在了。”但“让他慢慢死去”,我总是可以对你李辉说吧。

  


  
当赵丹逝世,做尸体解剖后,有参加解剖的宋慕琳(外院医生,我的朋友。女,已死)某日对我说:“赵丹身上,没有一块地方没伤,包括两只耳朵,太惨了。”

  


  
在精神上的折磨,典型的是后来。实在交代来交代去没什么可写了,就叫赵丹倒着年份、月份、日子、钟点交代,从十二月三十一日午夜十二时往前交代。赵丹说他写了两天后,早上起来就摔跟斗,呕吐了。所以,他骂专案组“比法西斯还法西斯”。赵丹骂得最厉害的几页,已被从交代簿中撕去,缺页。

  


  
以上,我所以写下来,为的是我对自己所述负责。

  


  
我对“序”的具体意见,是在P2第二章开头。由黄说也好,由李概括也好,总之要点出他当时具体的生存环境。监狱和监狱不一样,干校和干校不一样,向阳湖的“牛鬼”放鸭子还能留影,这在上海办不到,岂非留变天账!

  


  


  


  
面对赵丹的交代,女儿感慨:“难道这就是一个人吗?一个人的一生吗?”

  


  
回想与赵丹在一起的日子,妻子倾诉:“我至今不悔的是爱了一个值得爱的人。我并不是称职的好妻子。朋友们说:一见宗英变贤妻良母时,准知道阿丹在外面又倒霉了--我们的婚姻,竟主要由无边的苦难支撑!”

  


  
君却无言。时间又过二十年。谁还能想起他的绝唱?哪里还能听见悠悠回声?二十年,一切似乎都变得很快,让人认不出旧时模样。一切却又仿佛依然如故。人便在这样的生活中走着。

  
转自《六根》




 回复[1]: 怎么说呢? 老唤 (2015-10-22 02:32:19)  
 
  主席不让洪文处死阿丹,除了想表现自己的宽宏大量,还有,就是希望主席夫人不要忘记过去而有所收敛。

  
其实阿丹应该谢主隆恩。如果不被保护起来,让你演【金光大道】,你演不演?演了,和殷承宗、庄则栋一样,不但没有了灵魂,还得接受二次批判;你不演,那就是反革命,立即枪决,哪儿还有机会颐养天年哪!

  
李辉还是不理解主席的苦衷啊!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