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1]: 暗黑下窥视人们的内心, 夏雨 (2014-03-24 13:40:19) | | 这又是一部反映普通平民生活的好电影, 情节设计巧妙, 曲折, 在暗黑的镜头下窥视着人们的内心,
吴是一个有着冷艳柔弱外表的女人, 她内心意志坚定, 善于俘获男人的心, 张是一名警察, 因五年前的过失被贬到厂里当保卫科长, 故事的巧妙就在于吴的丈夫梁, 一个隐形人, 为了自己深爱的妻子,不惜假死, 又为了那份虚无缥缈的爱一次又一次的杀人, 肢解, 抛尸, 无法自拔, 当梁被击毙后, 以为电影就此结束, 然而没有, 情节继续开展, 张的执着与理性, 让他终于找到了吴的做案脉络, 吴试图想通过爱情与激情得到这个男人, 但她失败了, 当她涂着红唇试探的说还要开店门, 晚上再见的话, 张只是如常的说好啊, 好啊, 结局已经定了.
吴冷酷薄情, 不惜牺牲了丈夫的一切去寻求自己的欢愉, 梁悲情, 为了已经不可能的爱情杀了一个又一个, 张重情,但不痴情, 看到战友的躯体被零散的抛在各个车厢, 他的愤怒与五年来的压抑颓废彻底的被激发出来, 他成功了, 就象影片最后的白日焰火, 虽然没有夜晚的光辉灿烂,夺人眼目, 但再卑微的人都有渴望绽放的瞬间, 哪怕不被人瞩目不被人认可.在那灿烂的一瞬间, 他的所有的价值都被得到了肯定, 虽然这是多么的孤独的无人喝彩的灿烂, 只开在他自己的心底. 他的命运不会因此而改变, 依然过着平庸的如往日般的生活. 吴也看到了白日焰火, 她的灿烂也在瞬间消失了, 她也得到了彻底的解脱.
|
回复[2]: 性是暴力也是解脱--有人这么评 夏雨 (2014-03-24 13:40:48) | |
性,是暴力,也是解脱
文 钱德勒
每次写这种看完电影的感受,是必须先啰嗦一下,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大概也算不上可以被称之为标准样品的观众,这样是为我胡说八道留下了空白,任意泼洒我所理解的颜料。就像电影《白日焰火》一样,蒙朋友邀请得以观看,就觉得整个电影是一张有很多留白的画布。
在这个被导演刁亦男称之为类型片尝试的作品里,就像一整块肃杀,冷峻的冰块被冰刀看似随意又工于心计地划开一道又一道的裂痕,缝隙,在滴血,在淌水,画布因而充满意象,有一匹不知道主人的马出现在街道办的走道里(关于这个,后文会扯扯淡,很有意思),还有王景春的假发,桂纶镁的口红,还有开场那莫名其妙的瓢虫和纸牌……
就当我扯吧,我觉得,表面的碎石案背后其实是讲一个关于性暴力的故事,倒不是我一定要用性来解释对全世界的困惑,实在是导演布下那么多模糊、暧昧的细节。同看的朋友有人看到了政治,一个道理。且听我慢慢道来,您看得开心也好。
记得德国导演法斯宾德曾经说过:爱情是一种最精良,最狡猾,也最有效的社会压迫工具。在这部电影里,这句话简直是最精确的概括。戏中的四个角色(我就以演员名字来说吧,不要片段理解)廖凡、桂纶镁、王学兵和王景春,都是背负着不残缺的爱,不满足的性欲走进了北方重工业城市的戏剧舞台里,上演了一出“君失骄杨我失柳”的纠结故事。
电影开场,是夏天,闷热黏糊,廖凡穿着白背心和白衬衫与即将离婚的妻子苏丽娟打扑克,在一家不知名的旅馆,随后一个镜头就是两人做爱的特写,廖凡上位,女人头压着扑克,手臂有挣扎的动势和线条,可以想象感受到什么力量冲击。然后一个莫名其妙的特写,一只花斑瓢虫落在白色床单上。
首先是苏丽娟这个名字很耳熟,果然,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扮演的怨妇叫苏丽珍,一字之差。应该不是巧合,《花》片中大家应该还记得经常出现的场景就是,两人在小旅馆里对坐无言,四周也是闷热暧昧急欲发泄的氛围,梁朝伟君自然也是白背心与衬衫,有一次苏丽珍还有一搭没一搭说热。这个对热的感觉,如果没有记错,也被贾樟柯在电影《三峡好人》,让当时还不是妻子的赵涛模仿过。热,就是欲望,是非得如此的前戏。
事办完后,两人在火车站上有过争执,廖凡不舍,前妻说,不是说好了最后一次。廖凡不干,性急地扑向前妻,光天化日下压住这个熟悉的身体。
非常有意思。一个是打扑克,我想,这个是两人经常而为的游戏,谁赢了就占据了对性的主导,所以廖凡上位。最后一次,是整个电影的戏眼,后面出场的每个重要角色都在save the last night。两人为何离婚,电影没有解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廖凡是一个性欲强,习惯直给的直男,糙汉子。瓢虫,在给特写的时候,我一直没有看清楚,一直在想这是什么,抱歉,我开始以为是血迹,知道最后一刻才看清楚。什么意思?
顾城有一句诗很有名,是对美好记忆的幻象:睡了,莲花;醒了,瓢虫。一次次临近,迸散,成为千朵莲花,在人间把手指合拢。迸散出“千朵莲花”不就是片末的“白日焰火”,扣题了,表面视觉的意象,以及深层次的意思,最终罪人爱人都被救赎,尽管是以被迫的姿态。诗的作者是顾城,他怎么死的,不需要赘述吧,就是被砍杀,他也砍杀爱人,对爱的偏执与占有,这个也是符合电影后面的情节。
我个人认为,开场廖凡和前妻的最后一次激情戏非常重要,看似闲笔,但把整个电影背后的故事全部拎起来,就像一张渔网的一头被牢牢控在手中。
继续说,电影在柏林上映的时候,不少华语记者都认为桂纶镁没有东北姑娘的味儿,口音和外型还是台湾小清新。我个人倒是认为选她选对了,她有一股仙气儿,有不可靠近的神秘感。但更关键的是,她和廖凡的前妻在外型上非常神似,我认为基本上男人选择的对象都是在一个模板里的,廖凡也是,他就喜欢平胸,高挑,瘦的女子。
可能我得加快速度了,快点说后面的。我就按照人物角色来说吧,懒,不爱多写字。
廖凡简单的说,是性欲和性能力都不错的东北男人。
桂纶镁,有性欲,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满足,直到最后与廖凡有了“最后一晚”,第二天,廖凡“出卖”了这个女人,把99年发生的碎尸悬案了结了。
桂纶镁,在自己的丈夫,以及庇护者王景春那里都没有得到过一个女人基本的满足,只在廖凡那。他们第一次亲吻是事故。廖凡滑冰摔倒在她身上,她就感觉到不同的鼻息,第二次,廖凡说你应该主动讲真相(潜台词自然是鼓励性爱的另一方主动),而桂纶镁也的确主动了。两人的身份类似“警察&女贼”,这个大家不会陌生,非常经典的性欲角色模式,是SM的关系。两人在亲吻之后的戏是没有展现的,但是第二天两人在小摊里,桂纶镁抹上了口红,精心打扮起自己。这个很显然是暗示她得到了满足,最终完整。不多说。看了意会角儿那时候被扭曲的轻松,短暂的幸福感。
王学兵,角色多半是性无能或者不能满足妻子,沉默寡言,不擅交际,没有什么朋友,这也符合变态杀手在类型片的一贯表象。妻子被大款勒索,片中台词说的很清楚,桂纶镁跟真正在99年被碎尸的死者去开个房间,第二次被强奸才失手杀死。我认为,行凶者未必真的百分百是桂纶镁,我觉得这个是有模糊的界限。因为两人在事情发生前,的确是相爱的,是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童话里。王学兵,应该就在现场并且动手了,更深层的原因是出于一个男人对自己性能力的自卑,最后一点脆弱的自尊,精心维护的童话被赤裸裸地打碎。廖凡的同事,警察队长第一次碰到王学兵,曾经问他你为什么把冰刀一直挂在身上。王学兵说冰刀坏了,然后借机杀了队长,也碎尸。变态心理学我不太懂,但是有一点是知道的,杀人习惯多是有情结和固定的。我认为,冰刀是角色外挂的“性假体”——更直接的说是“假阳具”,是他自尊心变态的维系。冰刀,代表阳具,不算我一时的首创。大家应该还记得,我最爱的美国导演德帕尔马(也是类型片大师)早期有一部电影叫《剃刀边缘》,英文名字是,Dressed to Die (直译不就是欲死)。里面杀手是变态,也是性无能,用剃刀杀人。刀的类型变了,但是隐喻一致。冰刀,滑坡冰面,感觉是就是强硬的破坏。不多说,想想就明白了。更加有趣的是,桂纶镁出卖王学兵,最后一次跟丈夫见面,王学兵说出去买烟,桂纶镁说等等。然后,一个镜头就是两人走在夜晚被脏雪脏冰布置的街道上。中间的空格,我问了下片方,是两人亲吻。桂纶镁,决定给王学兵“最后一次”,是对自己出卖他的补偿心理,当然是假象。
王景春,很遗憾,也可能是天生有缺陷,不至于杀人,但也有一些小小的性癖好。首先他估计也不行,这就解释了他为何能够安全躲过王学兵的冰刀。除了他给桂纶镁安身之所,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虽然爱慕桂纶镁,但只能停留在动手动脚,没有实际效果——何以见得,电影中莫名其妙讲了王景春在卡车里买春的经历,这种卡车车厢就像大篷车,野妓在里面招揽客人。警察问她话,她说王景春很奇怪只是让她不停换裙子,啥都没干。我信这句台词说的。王景春为了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会戴假发,这也变相说明,王景春的性癖好可能就是角色扮演,是另一种扭曲的满足。
我理解的故事大概如此。有点不知道怎么收场了。不过,很开心,在周日的晚上,可以放肆想象力,也许有点重口味。但电影里用了欧阳菲菲的歌《向往》,有一句歌词是,我进入梦乡,你在我身边。电影是梦,不必太认真。
对了,差点说莫名其妙的马是啥意思?我猜大概也是男性性能力的象征吧。回头问问周公或者佛洛依德君。哈哈。
|
回复[3]: 邓星 (2014-03-24 18:59:12) | | 来不及了,回头再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