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大
中
小
周末补充知识趣味文章
夏雨 (发表日期:2013-09-05 15:30:51 阅读人次:1222 回复数:5)
混账的埃及政府,阴险的穆兄会(闲话埃及系列一)
作者:阿萨德
引子:
2013年八月13日夜,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将军在埃及中央政府议事大厅里攥紧了拳头捶了一下桌子向埃及军方高层成员们说道:“同袍们、战友们,这场风波的到来是不可避免滴,是目前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决定滴。幸好我们这些军队里的老同志都在,所以要坚决镇压。”
第二天,当穿了自制防护衣和防催泪瓦斯面罩的穆兄会粪青们和拖家带口的左派大叔大婶们,看到利用行进中的军用推土机作掩护,身穿防弹衣头戴钢盔端着AK的大兵们边开枪边冲他们冲过来的时候立即傻了眼。他们终于领悟到,原来这铁王八上街还真吃人啊!
正文:
本来,对埃及发生的这件事感到失望和痛心,但却并不想说什么,因为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大革命爆发之后,由于埃及这个国家在阿拉伯世界中的特殊性,所以长期的动乱不定几乎是注定的命运。不过在看了现场图片、录像后,加之这几天有几个朋友致电于我探讨了关于这件事看法,所以今天整理了一下思路还是把这个话题拿出来说说吧。
前面提到,埃及在阿拉伯世界拥有一种特殊性,实际上在二十多个阿拉伯国家里拥有重大特殊性的国家仅有四个,他们分别是埃及、沙特、巴勒斯坦和也门。
巴勒斯坦的特殊性世人皆知,一方圣土、两个民族、三大宗教;沙特是伊斯兰教两大圣城(麦加、麦地那)的所在地;也门是南阿拉伯文化的发源地,当今世界阿拉伯文明最纯粹的地方;而放在最后说起的埃及则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中心,以及人口最多的国家(超过8000万)。
在谈起这个国家之前,得先建立起一个认知的“沙盒”以供大家来理解问题。
如果问及大部分国人,哪个国家是阿拉伯世界里文化最发达的?许多人会提到叙利亚和伊拉克,这是错误答案。
如果问及大部分国人,阿拉伯国家中哪个国家的经济最多元化?许多人会提到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或者巴林、卡塔尔等海湾国家,这也是错误答案。
如果问及大部分国人,在当今阿拉伯世界中,哪个国家是阿拉伯文化的中心所在?许多人会很自然的想到沙特阿拉伯,乍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国名里就有阿拉伯,再说两大圣城也在其境内,怎么可能不是沙特呢?这又错了。
如果问及大部分国人,在阿拉伯世界将来哪个国家最有潜力?有人会认为战后的伊拉克最有潜力,有人会认为人口稀少却拥有高储量油田的利比亚最有潜力,还有人认为较为西化的突尼斯或者那几个波斯湾小国最有潜力……这些想法全都错了。
这四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埃及,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中文化最发达、经济最多元化、潜力最大的国家,并且是当前阿拉伯诸国的文化中心。
许多人一直认为,1952年纳赛尔发动革命之前埃及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实则不然,1922年的时候埃及就已经基本独立了,之后英国只是保留了外交、国防等埃及的权利。自1882年起到1922年这段时间,埃及处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有点类似于晚晴,但又有所不同,因为其境内有大量的英军驻扎,埃及当时沦为大英帝国的保护国。在那四十年中名义上统治埃及内政的是穆罕默德·阿里王朝,该王朝又被称为阿拉维王朝(和叙利亚的阿拉维派没有任何关系)。
说来也有趣,这个王朝的建立者并不是阿拉伯人,也不是土耳其人(该王朝创立于1805年,之前甚至之后一段时间埃及一直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领土),甚至连中东人都不是,而是欧洲人,一个来自阿尔巴尼亚的破产烟贩子(注意,虽说破产了,但人家可是正经生意人,不是毒贩子,而是倒腾烟叶的)。
回复[1]:
夏雨
(2013-09-05 15:34:58)
混账的埃及政府,阴险的穆兄会(闲话埃及系列二)
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一)
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是一个很有趣的朝代,有趣就有趣在他创始于一个阿尔巴尼亚烟贩子的手中最后亡于开罗的一个“扒手”。该王朝的缔造者穆罕默德·阿里原本出身卑微,是奥斯曼帝国欧洲领土马其顿一带靠贩卖烟草为生的阿尔巴尼亚裔平民,后来转行入伍从戎成了奥斯曼帝国军队中的一名中级军官,后来随着戎马倥偬军功累积他一直做到了帝国阿尔巴尼亚族军队的二号人物。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奥斯曼帝国开始漫长的衰微,而波拿巴·拿破仑正在欧洲风起云涌的时代。
在法国大革命战争(拿破仑战争)中拿破仑为了切断英国与其在南亚及东南亚殖民地的联系并进一步攻占印度(为此他甚至派遣工程人员在西奈半岛的古运河河道做了勘探,希望可以成功开凿苏伊士运河,但因勘探人员的计算错误而未能如愿)而入侵奥斯曼帝国的埃及行省。驻守在埃及行省的奥斯曼军队以马穆鲁克雇佣兵为主,他们远不如在欧洲的同袍装备精良、英勇善战,换句话说他们不过是驻扎在帝国老殖民地的一支偏师罢了。在中世纪,马穆鲁克可以两线作战分别击败来自欧洲各国的十字军和西征的蒙古大军,而在火器时代来临之后由于武器和战术的改变他们的战斗力开始大幅度下降,法军的入侵更验证了这一点。在拿破仑的燧发枪步兵方阵和大炮的攻击下数倍于对方的马穆鲁克骑兵立即败了下来,己方伤亡近对方的二十倍,就这样,埃及被法国占领了三年。最终,颟顸的奥斯曼帝国终于有所行动派出了在欧洲作战的军队联合英国人一同杀回了埃及,这支军队中有一位阿尔巴尼亚族高级军官,他就是埃及末代王朝的缔造者——穆罕默德·阿里。
在法国人的势力离开之后,经受严重打击的马穆鲁克军并未能有效的恢复自己对于埃及的掌控能力,埃及陷入了混乱,到了1804年(法国撤军后的第三年)对马穆鲁克总督满怀愤慨的开罗民众终于爆发了起义。这对于作为“埃及行省临时军管会副主席”的穆罕默德·阿里而言意味着机会来了。很快,他调用自己从欧洲带来的部队参与了起义并罢免了总督,然后成功的被起义民众拥戴成为新一任的埃及总督。而伊斯坦布尔方面以那一贯的颟顸与麻木不仁对他在埃及的所作所为一概听之任之,甚至在次年授予了他埃及瓦利(奥斯曼帝国相应于行省最高长官的头衔)的职务,自这此时起他终于成了境内的一方诸侯。
苏丹这样的大官他算上混上了,可是这官当的可提心吊胆,倒不是缺乏群众基础。这位苏丹大人还是颇受民众拥戴的,甚至教会、富商和基层官员们也都乐于和他搞好关系,可是这远远不够,因为再远离帝都伊斯坦布尔的不少行省,真正操控实权的并不是总督,而是掌控军权的马穆鲁克们。
马穆鲁克是个阿拉伯语单词,意思是奴隶,一些电脑游戏、文学作品把他们翻译成“马穆鲁克奴隶骑兵”、“奴隶骑兵”其实都不妥。因为如果翻译成马穆鲁克奴隶骑兵,那就是“奴隶奴隶骑兵”这跟九十年代的常见译名“卡通动画片”是一个道理,因为卡通就是动画的意思,所以卡通动画片就是动画动画片的意思,而马穆鲁克奴隶骑兵当然就是奴隶奴隶骑兵的意思。
而翻译成奴隶骑兵只是表面上翻译对了,实则不然,与其说他们是奴隶,倒不如说他们是群奴隶出身的禁卫军或者某些军阀、高官的私兵。大家一听到到奴隶这个词往往就联想到斯巴达克斯们当年过的那些苦哈哈的日子,而马穆鲁克们则不然,他们一开始的确是奴隶(沦为奴隶的原因往往是犯罪、还不起欠款等等),苏丹们遴选其矫健者买入,对他们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待训练完成后册封了他们的领主地位,并支付高额薪俸,使他们成为了对苏丹们忠心耿耿的禁卫军。原因也很简单,这类人并非来自帝国的直辖区,而是边远地区甚至国境线以外(他们中没几个是阿拉伯人或者土耳其人,多是些高加索或突厥民族的外围,民风最剽悍的山地与草原,天生当匪的料。),他们对帝国的政治斗争毫无立场甚至不具备最基本的认识,是苏丹大人买下了作为卑贱奴隶的他们,还教会了他们打仗的手艺,然后又让他们变成领主,并且拥有高额的薪水,作战有功还另有赏赐,不忠于苏丹他们还能终于谁?就如同电视剧《走向共和》里袁世凯小站练兵的那个场景一样,老袁指使军需官发饷后假惺惺的对士兵们说:“大家都吃朝廷的粮,领朝廷的饷,大家应该当朝廷的兵,为朝廷出力……”没等他说完,那帮兵们就坚定不移的振臂高呼:“吃袁大帅的粮!领袁大人的饷!当袁大人的兵!为袁大人出力!”。
得,就这样,一支忠心耿耿的禁卫军或者私兵就建立起来了,结果上行下效,不光是苏丹,那些军阀、地方大员、甚至部落头子纷纷也建立起了这样的武装,并对他们委以重任。
当时穆罕默德·阿里所统领的埃及行省,真正把持大权的就是这帮马穆鲁克骑兵,这可是他极不愿意看到的。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苏丹一开始并不是国王甚至皇帝的意思,而是类似于总督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漂移在意义上产生了转变,穆罕默德·阿里之后的时代苏丹有了王的概念,当然,在那之前,伊朗一带苏丹的意义就是王者甚至皇帝。早期对苏丹的称呼是阁下,后期则是陛下,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二)这个苏丹手够狠!
对于马穆鲁克们的骄横,穆罕默德·阿里很是看不上眼,原因很简单,这帮过时的鸟人根本就没有可骄横的资本。时代变了,欧洲人凭借近代科技已经可以轻易杀到家门口了,这是热兵器的时代,燧发枪可以轻易的穿透马穆鲁克骑兵的重盔甲身着布制制服看上去弱不禁风的轻步兵可以一枪把骑士撅翻,而拿破仑的炮阵在那个时代绝对是难以抗衡的大杀器。马穆鲁克的辉煌已经不在,他们将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他们却依然洋洋自得,沉醉在昔日的荣光中,认为苏丹们离不了他们,否则帝国、王国就会坍塌,继续把自己当大爷。
对于阿里而言,这一切必须有所改变,首先要做的便是铲除掉马穆鲁克这帮过时货,把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实这时候形势对他非常有利,一方面埃及的民众对那些骄奢淫逸的马穆鲁克极为反感甚至憎恶,另一方面,帝国的高层对那群尾大不掉却作战无能的废物甚是不爽,既然阿里愿意做这件事情,那他们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马穆鲁克们一直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世上少了他们似乎地球都不能自转了。于是,阿里动手了。
这其实是个很老套的伎俩,阿里的儿子被帝国中枢任命为远征军总指挥,前往阿拉伯半岛去“镇暴平叛”(插一句,“镇暴平叛”的对象大家并不陌生,就是现在的沙特王室之祖),儿子升官自然是件喜事,于是阿里就借着这个名义大摆筵席,邀请埃及的马穆鲁克头头们来到自己的家中(那同时也是个军事基地)一同庆贺。接下来,大家可以看到马穆鲁克的那些头子们基本上是一群蠢货,一个个还真把自己当棵葱了,觉得总督请他们这群过气儿货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于是大摇大摆毫无防范之心的钱去赴宴。
接下来,电影《投名状》中的经典场面在埃及上演了,被关闭了的内城里,马穆鲁克们振臂高呼,我们要吃好的!给你们总督说我们要看肚皮舞!而等待他们的是一颗颗的子弹,几次齐射完毕后,阿里手下的那帮兵渣子们,扛着大斧子走进好似屠宰场一般的内城,把没被打死的的马穆鲁克,那些昔日作威作福骄横惯了看不起他们的家伙,一个个的活活劈死,绝不留一个活口!笔者并不同情这些被杀的马穆鲁克首领们,因为他们死于他们的愚蠢和自负以及以往所犯下的暴行,更何况,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还不算完,这世上大多数能成大事者要么大慈大悲,如甘地者,要么心狠手辣,如斯大林,相对而言,穆罕默德·阿里更类似于后者。他指令在埃及全境贴发了“海捕公文”,人肉所有的马穆鲁克成员,抓到后悉数处决,杀到一个不剩为止。
这是一个令人极为恐惧的凶残过程,都快赶得上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了。马穆鲁克们被杀了个一干二净,他们的所有财产全部被剥夺,一部分上缴国库一部分分给那些施暴的士兵,这财产甚至包括他们的妻子儿女,屠杀、抄家、凌辱、强暴……这些都是常态,他的意思是彻底将该团体摧毁之,并且他成功了。可以这么说,在穆罕默德·阿里所治下的埃及,一度辉煌的马穆鲁克被亡国灭种了。
就这样,在埃及,马穆鲁克已经彻底走进了历史,而等待着埃及人的新的时代、新的命运。
回复[2]:
夏雨
(2013-09-05 15:38:26)
混账的埃及政府,阴险的穆兄会(闲话埃及系列三)
(三)穆罕默德·阿里的困境
纵观穆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后的那三十余年(如果从他担任埃及瓦利算起到他逝世则有47年之久)的所作所为,此人完全可以被称为一个暴君,人命在他看来不过是统计表上的数字罢了。这种对待任命的态度并非他独有,此句话出自同样作为暴君的斯大林之口。不过,正如同某人那段对斯大林堪称经典的评价那样“尽管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手中亡魂无数,但毕竟是他把依靠锄头运作的落后俄国改造成了一个拥有和美国相抗衡实力的强大工业国家。”
穆罕默德·阿里固然残暴,但没有凶残到斯大林那个程度,他固然能力出众,但却也没有达到斯大林所能成就的高度。
出身于欧洲并与拿破仑作战过的他,对于思想扔停留在中世纪的埃及的帕夏、贝伊、伯克(各种官员及荣誉头衔)们根本就看不上眼,在他看来那些人不过是群头脑僵化没什么见识的土鳖。要是以那种人的套路统治埃及,那自己活脱脱就是一个已经被几经揉搓后扔进垃圾堆的马穆鲁克土匪头子。
充满了雄心壮志的他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埃及,一个强大到可以击败奥斯曼帝国甚至可以和拿破仑帝国争锋的埃及。可是光有雄心壮志可不行,从古到今,神圣美好的爱情往往碰到面包问题就会完蛋,他手上的那个烂摊子也是一样。那时候的伊斯兰世界已经全面步入衰弱期近两百年,教权把持了政权,甚至起到了禁锢民众思想的副作用。中国古代考科举,谁消化四书五经消化的好谁就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以大家什么书都不看,一门心思研究那些,对于读书人,谁不去读四书五经谁就是不务正业,注定没前途。同样,那个年代的不少以伊斯兰教为主体信仰的国家如果不是贵族出身想当文官就得考经训学、教法学,于是大家纷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古兰经》”,什么自然科学了、人文科学了统统玩儿去吧,别耽误我学习考公务员。其结果也很简单,读经典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如果你成功的从中得到了一些真理,若是你不去将其与具体的自然、人文应用科学结合,你又如何将真理实现呢?举个或许不恰当的例子,大家都在努力追求真善美吧?都希望能帮助到别人吧?这也是普世价值观吧?可是你怎么追求真善美怎么能够成功的帮助别人呢?既然是在猫眼首发,远的不说,就说前段时间顾志坚的事情吧,感悟生活难道不是想帮助顾志坚?可是他对募捐、慈善活动的操作近乎一无所知,最后闹的一地鸡毛适得其反大家也都看到了。所以,无论是考科举还是考经训,这些最多只能算是选拔人才的一个项目,如果不结合社会实际,空要个道德理论上的好人又有多大作用?把他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又能产生多少作用,带来多大能效?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政府的大部分职位被贵族子弟(红二代)、巨商大贾(富二代)、职业教士(党报记者、五毛等)以及专司摇尾巴的(这种人貌似任何一个文明都不缺,比如我国著名的郭老)把持着,这个国家也就差不多糟透了!如果诸位觉得我这个看法不对,不妨随便点开一家媒体的网站看看,不妨随便看看自己周边发生的事情,不妨随便琢磨一下我红朝当前所面临的境况……
1811年对埃及成功进行了全面控制,并成为埃及实际统治者的穆罕默德·阿里,遇到的差不多就是跟我们现在一样面临的烂摊子。
但,斯大林就是斯大林,穆罕默德·阿里就是穆罕默德·阿里,历史,终将会因他们而改变。
(四)埃及的“李鸿章”
1、
前面说到,整个伊斯兰教世界在那个年代都已经烂到家了(说实话,我还真弄不清楚究竟是2011年之前的伊斯兰世界烂还是穆罕默德·阿里面临的时代更烂),埃及当然也不例外,总之,要什么没什么,怕什么来什么。
虽说法国人经历了拿破仑时代之后元气大伤不可能很快复原杀过来了,可英国人呢?昔日的盟友很可能因为些许的利益就反目成仇,尤其是埃及那非亚相连的重要地理位置,不光英国,欧洲列强都在打自己的主意,更何况尽管他掌握了埃及的军政大权可名义上还是隶属于奥斯曼帝国苏丹陛下的一名行省瓦利,并不是在名义上已经独立的国家君主。那时候的埃及被法国人一通兵燹之后,畿辅糜烂,民不聊生,经济、军事等各领域均陷入半瘫痪状态。
一切将如何改变?如何运作?从哪里开始呢?军人出身的他选择了首先从军事开始改革。应该说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位颇有远见的统治者与军事家,从马穆鲁克骑兵的惨败与自己和法军的作战中(早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年,也就是1799年,他就曾第一次率军同法军作战)他就发现奥斯曼帝国军队比欧洲军队相比在各方面都早已远远落后了。奥斯曼军队军纪涣散,装备落后,训练混乱、战术陈旧、人员编配不合理等种种诸多因素注定了与欧洲军队作战的失败。并且,马穆鲁克式的军队对于苏丹们而言并非那么容易掌控,一旦看到狗粮有所缩减马穆鲁克及新式禁军们仰仗着自己驻扎在中央的优势动辄就逼宫甚至换皇帝使君主成为自己的傀儡。并且这一业务推广的还不错,当时南欧一些国家也没少雇佣他们,土耳其禁卫军成了武装政变的代名词。
阿里毕竟是个见过世面的家伙,如何操作他驾轻就熟,首先他取消了原有的征兵制而结合埃及特色、埃及国情以募/征兵混合制代替。俄国19世纪上半叶有首民歌《哎呀,雪球花儿》唱道:
“哎呀,雪球花儿开放,马林花摇晃,
哦呀,你不要站在陡峭的小山上。
哎呀,你不要站在陡峭的小山上,
哦呀,不要让绿叶飘落蓝海洋。
哎呀,不要让绿叶飘落蓝海洋,
哦呀,在那蓝海洋军舰在巡航。
哎呀,在那蓝海洋军舰在巡航,
哦呀,军舰驶远方,迎着风和浪。
哎呀,军舰驶远方,迎着风和浪,
哦呀,在那军舰上,士兵住满舱。
哎呀,在那军舰上,士兵住满舱,
哦呀,士兵在祷告:早日回故乡。”
其实在那个时代,奥斯曼帝国这个沙俄的敌对国的和对手的区别并不大,作为帝国臣属的埃及也同样实施。这类征兵制度在民间引起极大恐慌。军队的服役期当时长达数十年,而且伴随着侮辱和殴打,应征入伍,无异于死亡。底层出身的普通士兵几乎是在军营里度过一生,通常不可能回家,除非患了重病或残废。
大家可以想象在这种征兵制度下征集并训练出的军队能拥有什么样的战斗力,其厌战情绪也可想而知。完全采用募兵制他倒是也想,但是钱包不答应,学某老人家的话说“咱们底子太薄,折腾不起啊”。当然,这也是实情、当时被马穆鲁克及法国人祸害、蹂躏过的埃及可以用一句山东方言来形容,“穷的屌蛋精光”。
总之,穆罕默德·阿里从他的老领导塞利姆三世那儿看到了新军的实力,尤其是赫尔穆特(对于此君熟悉军事的朋友多有所了解,他就是德国赫赫有名的老毛奇)在伊斯坦布尔的优异培训成果更令他不禁芳心可可。于是,在特聘的法国教官指导下,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方式,山寨自欧洲的埃及新军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这是一支质量可以和奥斯曼帝国相抗衡甚至超越之的劲旅。
不过,由于这支军队并非纯粹的募兵制构建,所以强迫服役的事情依然广泛存在。中国人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埃及人也是相同的看法,那些意识到自己将会遭遇强迫服役命运的男人们,往往采用自残的方式逃服兵役,比如把自己的一只眼睛弄瞎或者砸折自己扣扳机的手指。
尽管是这样,这支准欧洲的军队还是遵循传统,完成了古代埃及王朝所必然完成的项目——征服苏丹。
作者:阿萨德 .
回复[3]:
夏雨
(2013-09-05 15:50:01)
关于马穆鲁克的战术
作者阿萨德 答少正卯
少正卯 :
两个马木留克骑兵绝对能打赢3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300个马木留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总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
=======================================
其实我觉得拿破仑的话并不正确。法军与马木留克兵纪律和战术上的差别没那么大,技术上的差距才是决定性的。正如义和团的纪律是很差,但即使纪律再好,肯定也抵不过洋人的枪炮。
==========================
阿萨德:
差别很大,马穆鲁克是标准的中世纪军队,而法军则是近代军事的劲旅,无论是组织能力还是战术上都远胜于马穆鲁克。并且穆罕默德·阿里时代的马穆鲁克之战力远逊于十字军时代的马穆鲁克。
阿音扎鲁特战役中以远程射击+近距离高机动砍杀作业,为巴格达城复仇的马穆鲁克士兵可不是后来埃及那帮“八旗子弟”可比的。
在中世纪对抗十字军及蒙古的战场上,马穆鲁克们平均每人最少两匹优良的战马(现在马术比赛上名贵的阿拉伯马)、一把精良打造的大马士革刀(称其为世界第一刀也不为过,目前锻造技术已失传)、波斯曲张弓一副(当年罗马帝国最害怕的玩意儿之一),重锁子甲一副,属于具备远程射杀高机动能力的重骑兵。当年马穆鲁克对蒙古人的战术也是先用远程重武器投石机、弩炮远距离射杀,然后用一波又一波的箭雨覆盖,最后以重骑兵的冲锋方式进行近距离砍杀,蒙古人只是一开始用游牧民族的战术占了些便宜,往后就被马穆鲁克看不上眼了。马穆鲁克真正的敌手是十字军,十字军的骑士根本不畏惧马穆鲁克的弓箭攻击,人家有本事以廉价的成本大批量制造优秀的板甲,战场上往往是十字军已经被射成了刺猬却依然能持刀作战,换蒙古人早歇菜了。
当年的义和团及清军根本不缺乏洋枪洋炮,但那种落后的乌合之众就是打不过人数远逊于己的联军。鸦片战争更是搞笑,英法联军是依靠近距离肉搏而非远程射击战胜了清军。
--------------------------------------------------------------------------------
作者:captain nino
赞同, 什么西方完全靠枪炮打败对手是一个普遍存在但却是错误的看法.
比如西班牙当年征服中美与南美, 在军事上其实主要靠的是盔甲 + 战马 + 纪律, 而不是什么火器. 印第安人根本没什么有效的武器来破坏西班牙士兵的铠甲, 犹如没有反坦克装备的步兵面对坦克一样的劣势. 而印第安人的装甲极为落后, 连金属装甲都没有只有棉甲, 面对西班牙人的矛, 剑, 和弩, 简直不堪一击. 面对西班牙骑兵的冲锋更是无力, 那些骑兵本来就是设计用来对付旧大陆的装备盔甲和长矛的对手的, 这些印第安人一没盔甲, 二没长矛, 三缺乏士气, 连旧大陆的农民起义军还不如, 一冲锋基本就崩溃了.
我赞同对于十字军时期欧洲士兵的盔甲的看法. 当时欧洲的盔甲技术无疑是最高的, 价格也是最便宜的, 应用也是最普遍的. 当时的宋朝实在不能比. 哪怕到了明朝的时候, 日本入侵朝鲜半岛的时候, 也为明朝士兵几乎没有装备盔甲而吃惊.
回复[4]:
夏雨
(2013-09-05 15:53:13)
关于马穆鲁克补充几句 (
作者:阿萨德
他们并不仅仅存在于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在奥斯曼帝国建立之前就已经广泛存在于阿拉伯地区了,甚至南欧也有不少马穆鲁克雇佣军。
无论是马穆鲁克还是后来老毛奇训练出来的土耳其新军在中东及南欧都是军事政变的象征。
他们的覆灭是一种必然,中世纪时代的马穆鲁克是抵御外敌入侵的英雄,而过了中世纪他们基本上就成了一帮祸国殃民的垃圾。
拿破仑对马穆鲁克的大致评价是“一个法国骑兵和一个马穆鲁克骑兵单挑的话法国骑兵必败,而两个法国骑兵和两个马穆鲁克骑兵作战的话则法军必胜。”意思是马穆鲁克们自恃战力强大不懂得也不屑于相互进行战术合作。
其实马穆鲁克的单兵装备并不比法国骑兵差,他们有手枪有比法军更优秀的战马和军刀。他们在各兵种的战术应用、配合上一塌糊涂,光知道一群骑兵冲上去掠阵不被法国收拾才怪。
拿破仑收拾他们的手段也没多少噱头,无非是远距离用大炮轰个七荤八素,等他们冲到步枪的有效攻击射程了用步兵的线式作战点对点的射杀,这时候马穆鲁克已经被打的没几个人了,最后再让自己的骑兵冲上去砍杀收拾残局。
不过,尽管是这样,但拿破仑自己就有一支马穆鲁克骑兵禁卫军。
回复[5]:
二进宫 (2013-09-05 16:12:51)
姐儿们儿
注意长短,注意量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