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新闻
字体∶
霜点和冰点谁更低?

吕柏林 (发表日期:2018-07-03 12:31:49 阅读人次:2187 回复数:3)

  

  
霜点即水汽凝华成霜的气温点,冰点即水凝结成冰的气温点,那么,霜点和冰点

  
谁更低?科学界认为,霜点低于冰点,其证据和理由有:

  


  
1978年9月第一版、1980年8月第2次印刷的《辞海·理科分册(下)

  
》(下称“第一版《辞海·理科分册(下)》”)告诉:霜是空气中水汽因地面

  
或物体表面热量放散的影响(温度一般在0℃以下)而凝华在其上的白色冰晶。

  
1978年12月第一版、1982年5月北京第36次印刷的《现代汉语词典

  
》(下称“第一版《现代汉语词典》”)告诉:霜是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

  
,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冰是水在摄氏零

  
度或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在线《汉典》告诉:霜是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

  
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冰是水因冷凝结

  
成的固体。《在线汉语字典》告诉:霜是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冰是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或水

  
冻结而成的固体。《维基百科·霜》告诉:霜是由冰晶组成,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霜点(水蒸气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

  
,才会结霜。《百度百科·霜》告诉:霜由冰晶组成,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

  
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以下, 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霜点

  
低于冰点。《百度百科·冰点》告诉:冰点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温度,在标准

  
大气压下温度是0℃。《科普小课堂——霜》告诉: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

  
)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0℃时,才会结霜。

  


  
这就表示:霜点低于冰点,结霜气温必是结冰气温,结霜天气必是结冰天气,霜

  
晨——结霜的清晨必是冰晨——结冰的清晨,反之,结冰的气温不是结霜气温,

  
结冰天气不是结冰天气,结冰气温和天气无法结霜,是学界的共识。

  


  
然而,学界对“霜点低于冰点”的共识,首先是科学界的共识,因为,《科普小

  
课堂——霜》是科普作者的作品,《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对霜和冰的释义

  
也是科普作者或科学家的释义,《在线汉语字典》和在线《汉典》对霜和冰的释

  
义相同,其中对霜的释义应是对第一版《辞海·理科分册(下)》和第一版《现

  
代汉语词典》对霜释义文字的改写。而第一版《辞海·理科分册(下)》的《后

  
记》告诉:参加本分册下册修订工作的单位有(以笔画为序)上海中心气象台、

  
上海海运学院、上海海洋学院、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国

  
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天文系、南京大学地质系、南京气象学院,

  
“参加本分册下册修订工作的”人员应当都是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研究人

  
员和教员,他们都可称科学家,这就表示,第一版《辞海·理科分册(下)》对

  
“霜点低于冰点”的共识是相关科学家的集体共识。

  


  
而第一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前言》告诉:《现代汉语词典》是中科院语言研

  
究所词典编辑室,1956年夏开始着手搜集资料,1958年初开始编写,1

  
959年完成初稿,1960年印出“试印本”征求意见,经过修改后,于19

  
65年印出“试用本”送审稿,1973年为更广泛地征求意见,作进一步的修

  
订,并为适应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利用1965年“试用本”送审稿的原纸型

  
印了若干部供内部发行,同年也开始对“试用本”进行修订。由于“四人帮”的

  
严重干扰和破坏,《现代汉语词典》直到1977年底才全部完成修订工作,把

  
书稿交到出版部门。这就表示,第一版《现代汉语词典》经历了中科院语言研究

  
所词典编辑室对所有词条及其释义的搜集资料过程→着手编写→完成初稿→印出

  
征求意见的“试印本”→征收意见和修订→印出“试用本”送审稿→对“试用本

  
”的进一步修订→出版长达22年的怀胎过程,它给出的【霜】和【冰】的释义

  
和形成气温,也经历了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的搜集资料过程→着手编写

  
→对“试印本”征求意见和修改→专家对“试用本”送审稿的审查→内部发行版

  
阅读对象的审查→征收意见和进一步修改→出版长达22年的怀胎过程,表示它

  
结出的“霜结于摄氏零度以下,冰结于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霜点低于冰

  
点”的气温条件是1950年代——19770年代无数科学家的集体共识。

  


  
然而,大自然的规律却不是“霜点低于冰点”,而是与“霜点低于冰点”规律相

  
反的规律——“霜点高于冰点”,表现于南北半球的结霜天气都不一定结冰,只

  
有结重霜的清晨才能在水田、洼地积水、水沟静水处和露天的积水水盆、水桶、

  
水缸、浴缸、水池等人造容水器的水面上见到薄冰,表示结霜天气不一定结冰,

  
结冰天气一定结霜,表示“霜点高于冰点”,表示科学界给出的“霜点低于冰点

  
”的“科学规律”完全与大自然给出的“霜点高于冰点”的规律相反,科学界给

  
出的“科学规律”不科学、无科学。因为,“进化论”鼻祖达尔文说:“科学就

  
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霜点与冰点的关系应从大自然给出的

  
事实中总结出来;《现代汉语词典》告诉: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

  
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霜点与冰点的关系必须反映“结霜天气都不一定结冰

  
,结冰天气一定结霜”的规律。但事实是,科学界给出的“霜点低于冰点”的“

  
科学规律”完全不反映大自然给出的客观规律,完全与大自然给出的“霜点高于

  
冰点”的规律相反。

  


  
那么,科学界为何会给出与大自然规律相反的“霜点低于冰点”的不科学规律呢

  
?原因只能是科学界根本就没有调查结霜天气和结冰天气的特点,“霜点低于冰

  
点”的“科学规律”只能是科学界闭门造车造出的“规律”,拍脑袋拍出的“规

  
律”。科学界闭门造车或拍脑袋的根据极可能是,空气中的水汽要跳过液态水凝

  
华成白色冰晶——霜晶,就得有低于液态水结冰的冰点气温条件。

  


  
然而,给出“霜点低于冰点”的科学家们没有一个没经历过“结霜天气都不一定

  
结冰,只有结重霜的清晨才能在静水水面见到薄冰”的规律性天气,根本没理由

  
给出“霜点低于冰点”的共识。

  


  
那么,科学家们在没理由给出“霜点低于冰点”共识的情况下给出“霜点低于冰

  
点”共识的情况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科学家们毫无视力和思想能力,都是“目

  
惟内视而不外视”(《金华宗旨》)的瞎子、“耳惟内听而不外听”(《金华宗

  
旨》)的聋子、“惟道是从”(《道德经》)的行尸走肉、“无知无欲”(《道

  
德经》)的收音机、对“万物得一以生”(《道德经》)的一形道之声“应之速

  
而无疑”的传声筒、“得一以生”(《道德经》)并“恃一以生而不辞”的一形

  
道生化物。

  


  
然而,不止给出“霜点低于冰点”规律的科学家们都是“目惟内视而不外视”的

  
瞎子、“耳惟内听而不外听”的聋子、“惟道是从”的行尸走肉、“无知无欲”

  
的收音机、对“万物得一以生”的一形道之声“应之速而无疑”的传声筒、“得

  
一以生”并“恃一以生而不辞”的一形道生化物,还有读了“霜点低于冰点”的

  
文字的所有读者,因为读了“霜点低于冰点”的文字的所有读者,都没对“霜点

  
低于冰点”发出异议,而他们的绝大多数都经历过“结霜天气都不一定结冰,只

  
有结重霜的清晨才能在静水水面见到薄冰”的规律性天气。

  


  
其实,科学家们把凝华成霜的原浮于空气中的水汽当作自然现象的情况,就说明

  
科学家们都是“目惟内视而不外视”的瞎子、“耳惟内听而不外听”的聋子、“

  
惟道是从”的行尸走肉、“无知无欲”的收音机、对“万物得一以生”的一形道

  
之声“应之速而无疑”的传声筒、“得一以生”并“恃一以生而不辞”的一形道

  
生化物,因为,水汽是蒸发蒸腾而成的小水滴,在被污染前是纯水,纯水比重大

  
于空气,是空气中的自由落体,但这只是定性结论,定量的结论则是纯水在3.

  
98℃和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是标准状况下干空气密度的775倍(证明见《西

  
安的蛙云遮日是啥兆头?》),表示被污染前的水汽必是空气中的自由落体,而

  
被尘埃污染后的水汽密度更大,更是空气中的自由落体,表示水汽不论是否被尘

  
涘等污染,都是空气中的自由落体,根本没理由悬浮于空气中。没理由悬浮于空

  
气中的水汽又悬浮于空气中的原因,只能表示水汽、水分子、组成水分子的氢氧

  
两种元素都是“得一以生”并“恃一以生而不辞”的一形道生化物。

  


  
同理,所有受过中学教育又把水汽浮于空气中的现象当作自然现象的人们,也都

  
是“目惟内视而不外视”的瞎子、“耳惟内听而不外听”的聋子、“惟道是从”

  
的行尸走肉、“无知无欲”的收音机、对“万物得一以生”的一形道之声“应之

  
速而无疑”的传声筒、“得一以生”并“恃一以生而不辞”的一形道生化物。

  
只因水汽都是“得一以生”并“恃一以生而不辞”的一形道生化物,而“万物得

  
一以生”(《道德经》)告诉:一形道又无所不能、无物不生,能以光速无中生

  
有【“此心即光”(《金华宗旨》)告诉:天心即光,天心是流至天心处的每个

  
三才数据,而三才数据流就是一形道,故知三才数据流或一形道就是光流,三才

  
数据的流速就是光速】,故浮空气中的水汽能在0 ℃以上凝华成霜。

  


  
只因组成水分子的氢氧两种元素都是“得一以生”并“恃一以生而不辞”的一形

  
道生化物,故再冷的气温也没理由形成冰封河湖海的冰盖又能不可思议地形成(

  
再冷的气温也不可能形成冰封河湖海的冰盖的理由见《西安的蛙云遮日是啥兆头

  
?》)。

  


  
只因组成水分子的氢氧两种元素都是“得一以生”并“恃一以生而不辞”的一形

  
道生化物,故0℃以上乃至35℃以上也都可以是冰点,如《龙会观冰火洞,一

  
个伏天结冰一个冬天喷火》告诉:龙会观的冰洞在“三伏天里能见冰”、“一丈

  
之内,冰火两重天。伏天里,冰洞里会结冰砖。天气越热,结冰越厚”、“等到

  
35℃以上,天气越热,洞内结冰就越多”,如《湖北五峰石窟洞每逢酷暑结冰

  
,三伏时最厚》告诉:在湖北五峰县白溢寨和一处石窟洞前,在离洞口不到一米

  
的地方,一块块天然冰块晶莹透亮,寒气逼人,拿在手里,冷得人只打寒噤,在

  
该冰洞方圆1公里内,有8个“每年进入伏天后,洞中开始结冰,三伏天结冰最

  
厚”的冰洞。如《世界上最神奇的冰洞在中国宁武!300万年冰洞給你冰火两

  
重天的超级体验》告诉:地表以下具有“每深入地下100米,气温上升0.4

  
℃”的地下升温率,但在山西忻州宁武县涔山乡麻地沟村东海拔2300米的山

  
上有个离地面深100多米的地洞是个洞高100多米、洞最宽处直径有20多

  
米,最窄处十几米、洞分上下五层的万年冰洞——洞内到处是冰柱、冰簾、冰瀑

  
、冰筍、冰花、冰钟、冰床、冰锥、冰葡萄、冰挂、冰兽、冰人……的“冰雕”

  
世界。

  


  
需要指出的,地球史只有六万零五百年,地壳史只有4750年(证明见《方舟

  
子根本不知飞行动物的生命起源》),“300万年冰洞”是一形道配合石龄鉴

  
定法给出的进化论说法。

  


  
明月牌收音机吕柏林

  
2018年7月2日

  
附:

  
◆《科普小课堂——霜》: http://new.qq.com/omn/20171221/20171221A08IWS.html

  
◆《西安的蛙云遮日是啥兆头?》: http://bolin.eu5.org/a225.htm

  
◆《龙会观冰火洞,一个伏天结冰一个冬天喷火》: http://www.zigui.gov.cn/2013/0718/381526.shtml

  
◆《湖北五峰石窟洞每逢酷暑结冰,三伏时最厚》: http://qingdaonews.com/gb/content/2010-06/22/content_8410407_2.htm

  
◆《世界上最神奇的冰洞在中国宁武!300万年冰洞給你冰火两重天的超级体验》:

  
https://www.xuehua.us/2018/06/19/%E4%B8%96%E7%95%8C%E4%B8%8A%E6%9C%80%E7%A5%9E%E5%A5%87%E7%9A%84%E5%86%B0%E6%B4%9E%E5%9C%A8%E4%B8%AD%E5%9B%BD%E5%AE%81%E6%AD%A6%EF%BC%81300%E4%B8%87%E5%B9%B4%E5%86%B0%E6%B4%9E%E7%BB%99%E4%BD%A0/zh-tw/

  
◆《方舟子根本不知飞行动物的生命起源》: http://bolin.eu5.org/f01.htm




 回复[1]:  吕柏林 (2018-07-04 17:53:25)  
 
  河北的伏冰洞、河南的冰冰背也是盛夏酷暑结冰神地:

  


  
◆河北的伏冰洞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八达营乡八达营村,见《承德隆化高山之巅藏神秘洞穴 三伏天洞里结冰柱》,它在 http://hebei.sina.com.cn/news/yz/2016-06-07/detail-ifxsvenx3499653.shtml

  


  
◆河南的冰冰背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西北部,见:

  


  
◇《河南这个景区三伏天里还结冰,你说奇怪不奇怪?》: http://k.sina.com.cn/article_6535719558_1858f2a860010091wt.html

  


  
◇《百度百科·冰冰背》: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B0%E5%86%B0%E8%83%8C

 回复[2]:  吕柏林 (2018-07-05 06:59:41)  
 
  湖北神农架冰洞山的冰洞也是盛夏酷暑结冰神地,因为:

  


  
◆《游玩清凉地 湖北神农架赏冰洞》告诉:神农架冰洞山的冰洞特征是:

  


  
只要洞外自然温度在28℃以上时,洞内就开始结冰,天气愈热,洞内冰结愈剧。结冰期间,冰洞宛若神话中的水晶宫。顶上满挂冰柱、冰剑、冰帘;壁间遍缀冰烛、冰坠:其底尽布冰板、冰盘、冰珠,千种形象,万种姿态,厚薄不一,巨细各异,寒光皎洁,妖娆夺目。且不论什么季节,从不间断,特别是天气愈热,洞内冰结愈剧。

  


  
《游玩清凉地 湖北神农架赏冰洞》在 http://travel.sina.com.cn/china/2013-09-29/0822220048.shtml

  


  
◆《盛夏结冰――冰洞之谜》告诉:神农架冰洞山的冰洞特征是:

  


  
冰洞山高耸在宋洛河西侧,主峰海拔2400多米,顶部呈棱台状,正中内陷,形成一个倒扣的漏斗形天坑。天坑约10米深,7米宽,20米长,冰洞口显露在石体上,仅有一人多高,宽也不过4米左右。在洞口处站不到1分钟,就能强烈地感到这里气候与外界截然不同。冰洞的主洞道不长,支岔却很多,门洞稍微宽展些,越向前越狭窄,可容游人通行者不足1000米。洞内有一条暗河,基本沿主洞道而流,水量不大,却可闻潺潺之声。究竟洞深几许,尚属未解之谜。冰洞内的景象因时而异:春来珠光宝气,夏至冰塔林立,秋季碧水轻流,冬时暖气融融。结冰一般在七八月开始溶化,有人做过测试,化冰时洞口温度为21C,山麓温度为30C。三伏盛夏,进入冰洞,犹如登上了嫦娥蟾宫。先前还是汗流浃背,马上就有了彻骨寒意,得赶紧加穿衣服,适应了才能慢慢观赏。只见头上悬着各式各样的冰灯,脚下踩着形状各异的冰球,四壁耸立着奇形怪状的冰柱,深处飘逸着时隐时现的冰流。那些冰灯无不灵巧生动,辉煌耀目;那些冰球无不通体透明,漫地滚动;那些冰柱无不攀龙附风,熠熠生辉;那些冰流无不从天而降,气势逼人。

  


  
《盛夏结冰――冰洞之谜》在 https://kknews.cc/news/4l5ma6q.html

  


  
◆《百度百科·宋洛乡》告诉:神农架冰洞山的冰洞位于神农架林区中南部的宋洛乡,冰洞山特征是:

  


  
冰洞山高耸在宋洛河西侧,主峰海拔2400.5米,经常有云雾环绕,山势威武雄健。山的顶部有一个约深10米的天坑,沿着贴壁小径,可盘曲下到坑底。天坑底部石体上显露一洞口,仅一人多高,宽也不过4米左右。进洞50-60米,稍微宽展些,高约20米,宽2-10米,钟乳、石笋遍布,千姿百态。越向前行洞越窄狭,支岔也很多。洞内有暗河一条,微闻潺潺之声。洞深几许,尚属未解之谜。

  


  
此洞奇特之处,是洞内温度的特殊变化。洞内冬季温暖如春,暖气融融;从春末夏初开始,洞内冷若严冬;三伏盛夏,进入洞中,泉水刺骨,寒气逼人,冰帘悬于洞壁,冰柱耸立洞中,满目玉树琼花,如同龙宫玉殿夏日凝冰。结冰时间一般在7月份,8月开始寒冰溶化,至秋季又是碧水轻流。所以此洞名叫“冰洞”,山因洞而得名“冰洞山”,也因洞而闻名天下。

  


  
《百度百科·宋洛乡》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8B%E6%B4%9B%E4%B9%A1

  

 回复[3]:  吕柏林 (2018-07-08 08:25:35)  
 
  重庆巫溪夏冰洞、吉林白山市夏日冰洞,也是盛夏酷暑结冰神地

  


  
◆《巫溪红池坝夏冰洞》告诉:巫溪红池坝夏冰洞位于重庆巫溪县城西80千米的红池坝高山草场原始森林内,洞口海拔2200米。巫溪夏冰洞每当夏季,洞外绿树成荫,各色杜鹃怒放,而洞内却是一个冰的世界,故称夏冰洞。洞中最令人叫绝之处,要算洞内四壁的冰瀑,一排排、一道道,似银河决堤,气势恢宏;似急流汹泻,飞涛走澜;似飞冰流瀑,奔流而下。置身其间,如闻其声,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巫溪红池坝夏冰洞》在 http://wx.cq.gov.cn/Item/14876.aspx

  


  
◆《百度百科·夏日冰洞》告诉:吉林省白山市六道江镇西村窑沟山上的夏日冰洞,是个夏天开始结冰,天气越是炎热,洞内结冰冰层越厚,而至立秋时节,冰洞内的冰就开始融化,至冬季,洞内的冰已化得荡然无存的冰洞。

  


  
《百度百科·夏日冰洞》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8F%E6%97%A5%E5%86%B0%E6%B4%9E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