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媒体札记:作风问题

科长 (发表日期:2013-01-18 21:24:03 阅读人次:955 回复数:0)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一、俊卿风流

  
只有夜猫子加网虫,才有幸第一时间听说衣俊卿先生的风流韵事。因为,那篇事无巨细到长达12万字、简直像本拙劣长篇黄色小说的情人自述,在去年12月11日的夜晚,像是一阵风,掠过中国互联网,然后在太阳升起前就消失得不知所踪,只留下江湖传说。

  
就在最资深的政治八卦爱好者都快要忘记时,“有关部门”唤醒了记忆。昨晚18时许,@新华视点发布消息:“据有关部门证实,中央编译局主要负责人衣俊卿因为生活作风问题,不适合继续在现岗位工作,已免去其中央编译局局长职务,贾高建担任中央编译局局长。”

  
这下全都想起来了。对这则人事变动的全力以赴转发扩散可以证明,那些商业门户和媒体微博账号的编辑们很可能都看过12万长文,至少是概要版。就算是一时不明就里,此时也自有志愿者愿意提供链接,富有经验者抢救下来的文档记录,在过去一个月里隐藏散布于中国互联网的各个隐蔽角落,只需暗号即可召唤。

  
一个月前,正是十八大后网络反腐的黄金时段,因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实名举报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而掀起的网络轰动尚未平息,这个更加富有眼球效应的故事就随之到来——性、高官、女博士。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衣俊卿小n实录》,12万字,以天涯论坛为起点,在12月11日深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散布至各大微博论坛。

  
署名者常艳,自称是山西师大副教授,34岁,因欲报读中央编译局博士后并留京工作,在2011年3月以一万元为见面礼而结识衣俊卿局长,当年末两人开始发生婚外情,但因工作安排不顺并发现局长还有其它“小秘”,她怒而发帖。

  
说起来,这12万字实在冗长,不仅有大量短信原文抄录,还随处可见两人理论研究领域名词,从马克思当代价值到恩格斯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东方哲学体系。但常艳总算贴心,虽然讲完12月3日故事后宣布“封笔”,但她还是提供了一个附录:《爱爱的时间、地点》。

  
这算是给那些深夜追看者最好的福利了。这份附录详细列出了衣常二人17次开房偷情的时间和地点,从2011年12月11日直至2012年11月16日。

  
文字如此情真意切、过程如此细致入微,再加上那些显然不是伪造者轻易能写出的理论术语,由不得围观人群不信。自有好事者将文中所述与衣局长公开行程相对照,发现确实一一吻合——于是,这位以研究马列著作为主业的理论工作者瞬时告别“深藏功与名”,转为“天下无人不识君”。

  
固然,有那么一些硬着头皮读完12万字全文的发言者,亦认定常艳实乃主动且执拗,甚至心理扭曲,但更多的嘲笑与斥骂是冲向衣俊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这个机构全名,与情妇自述中的性爱描写实在反差太大,回想之前层出不穷的官员性丑闻,不一会儿,就有人在微博论坛上骂出了“台上冠冕堂皇,台下男盗女娼”的句子——衣局长的姓也实在太过凑巧,正好成就了“衣冠禽兽”四字评语。

  
不过,对这12万字的“捕杀”子夜就已开始,到了12月12日清早,若是无人提醒,清早才起床的中国网民只会以为一切从未发生过,门户编辑们就算想要暗示,也只能像播报刘铁男一样,把衣俊卿的会议消息放在首页。

  
当晚,常艳之名又出现了。不过,这一回是封“致大众及师友的道歉信”。标明写于12日夜,“治疗中并盼望康复的常艳”声称,《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只是“我在业余时间虚构出来的小说”:“我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常常陷入一种幻想甚至狂想的状态……把自己理想中的人与事当作现实的存在进行了一番文学性的描述。”

  
和12万字“小说”一样,这封道歉信其实也没能被允许自由传播,全部进入互联网地下状态——直至昨天傍晚。

  
眼见衣局长被免职的消息一举冲上五大门户首页最顶端,@南都深度甚至都已经配发2011年10月“第六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合影,并注明“左二为衣俊卿,右一为中央编译局博士后,她写的一篇文字被认为是衣俊卿落马的原因”,新华社需要继续引导舆论方向。

  
18时47分,19时20分,@新华视点连发两条微评:“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被免职,应与前不久网上一篇举报长文有关。联想到近日中纪委有关凡实名举报优先办理、及时回复的承诺,看来惩腐纠风绝不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耍嘴皮、一阵风。对官员来说,自重、慎行要时刻谨记,贪一时之欲只会后悔终生”;“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衣俊卿丢掉了局长高位。对有问题的干部坚决处理,体现了中央的反腐决心。生活作风绝非无关紧要的小事。领导干部如果抵御不了糖衣炮弹的袭击,迟早会犯更严重的错误。最近针对各级干部的实名举报不少,对群众举报有案必查,是保证干部队伍纯洁的必要手段。”

  
就是这两段短评,以及通报稿,构成了中国媒体的几乎全部可用素材,最多加上中央编译局官方网站上的衣俊卿个人简历。

  
今天早晨,当五大门户已经将衣局长免职消息从头条位置撤至下方时,中国各地传统媒体也已经体现出了比网络门户更加谨慎的总体态势。虽然微博、网站均发稿,但新华社正式向各媒体发布的电稿库里并没有相关消息;不仅省级以上党报均无此讯,包括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京华时报、东方早报等在内,亦未发一言。

  
而重庆晨报很可能是今天唯一将衣局长头像放在头版的纸媒。《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被免,他生活作风真的有问题》里,除了说明“去年网上就有一篇女博士后撰写的12万字长文披露其‘风流韵事’”外,更有《网传免职,衣俊卿未出席多项活动》一节:“本月9日,就有网友爆料称,月初衣俊卿就已经去职,正在等待安排,可能降级使用……去年12月27日,主持中央编译局局史编写工作会议,是衣俊卿最后一次公开活动。”

  
第一财经日报选择的论据是人大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官员五大形象危机,叹息“衣俊卿因生活作风问题去职,固然是其个人形象的受损,也为日益严重的官员形象危机问题再添案例”。而环球时报的社评则把话说得更加明了:“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被免职,舆论普遍将之与网上曝光的他同一女博士后不正当关系联系起来。新华网的消息只说衣俊卿因为生活作风问题不适合继续在现岗位工作,如果那段艳事的网络曝光是这名部级官员免职的唯一原因,那么这个故事可以看作为官环境变化的最新、也更加明确的信号。”

  
这篇《衣俊卿免职是严格吏治的明确信号》,更以“陕西一县委书记借用企业豪车被曝光后紧急归还”之事,强调微博时代“后果很严重”:“社会可能出现了双重甚至多重标准,在微博上提出要求的人未必自己就是道德模范,但互联网已经把规则确定,而且这在世界上有大量先例可循:官员必须带头做道德的严格遵守者,否则谁被揪住,谁就要为社会前进的决心祭旗……或许是过去做官的好处太多了,物极必反,中国互联网一出来,‘仇官’的劲头甚至超过‘仇富’。”

  
凤凰网找到了长江日报的稿件,并以为据,嵌入自家卫视里的点评讯息《女博士12万字长文称与衣俊卿开房17次,获百万掩口费》;而腾讯更是在午前于首页展示《媒体:满嘴马列满腹盗娼》。

  
是钱江晚报把这8个堪称破口大骂的字登了出来,而且是评论版头条。这份连日来多有突出表现的浙江省委机关报子报,直言“一个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的副部级高官,用他满腹的男盗女娼,将他挂在嘴上的节操,毁损得满地乱滚”;“一个靠学哲学、吃马列混官场的理论家,人后的三观如此不堪,台下的人们,能不跌破眼镜、三观尽毁么?”

  
评论员刘雪松早已看惯了辟谣背后的猫腻,他感叹“衣俊卿去职新闻,印证了网民的老到和‘狡黠’”:“衣俊卿,这位从‘小说’里走到现实中的主人公,套用他推荐给青年朋友的那本书名,让我思考的是,‘网民为什么是对的’?还有多少纪实的新闻,掩盖在‘小说’的情节中?后一个疑问,有待一个个新盖头的揭起。而前一个疑问,‘狡黠’的网民早就总结出一条‘传闻定律’,他们说,满足以下三条,即可证实传闻为真,或另有内幕:一、微博被删;二、关闭评论;三、关键当事人异常;四、记者采访被跟踪;五、司法不按程序介入……这不,果然。”

  
如此解气的揭发与呵斥,当然在微博论坛上激起一片喝彩。不过,也有人不以为然,@中青报曹林即认为此8字实乃“大字报”,@苏小和更强调“私德问题要宽恕”。

  
二、鸠山道歉

  
鸠山由纪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双手合十的画面出现在昨晚央视新闻联播中,根据解说词,这位以私人身份访问南京的日本前首相“对日军当年的所作所为表示深深歉意”。

  
在以此为封面重点的各地都市报中,江苏最畅销的扬子晚报更加责无旁贷,将“我道歉”三个大字刻印在遇难者塑像边,并辅以“鸠山友纪夫”的签名字样——根据报道解释,为了表达自己对中日两国世代友好和平的美好愿望,他特意把名字中的“由”字写成友谊的“友”字。

  
“在刻有30万遇难同胞字样的石碑前,他双手合十,低首默哀;走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雕像前,他抚摸铜像,低头致意;在遇难者名单墙前联,他久久凝视刻在石板中的黑色名字……”——同样来自南京的现代快报报道被搜狐和凤凰网引用,并提炼出“日本前首相在‘万人坑’前提问:这是真遗骸吗”的首页标题:“听说展厅内的万人坑原来是一个池塘,鸠山显然有些奇怪,‘这是池塘……埋在池塘里,堆上土?’朱成山点头,告诉他,这里面的遇难者尸体层层叠叠,共有7层,鸠山默然,不再言语……站在馆内第一个万人坑前,他冒出一句:‘这是真的遗骸吗?’”

  
新浪腾讯和网易则展示了鸠山询问南京大屠杀原因的过程,来自新京报对纪念馆馆长朱成山陪同讲解的引述:“为什么要在南京进行大屠杀。我解释,东京法庭引用了当时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的指示,要以武力征服中国人的意志,这是最根本原因。”

  
如何看待这份歉意?被凤凰和搜狐联袂推荐的《鸠山访华试解中日“死结”》同样来自新京报:“中日关系紧张进入严冬甚至结冰,多由领土争端或历史问题引发……鸠山由纪夫也许是‘前高官’中的第一人,在同时直面中日关系的两大死结……鸠山由纪夫直面现实的勇气,符合东亚和平、繁荣与稳定的长远利益,应当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支持……也许将来,当中日关系有所好转时,人们会更深刻地理解鸠山中国之行的意义,尽管他现在可能被其同胞视为‘卖国贼’”。

  
既然@人民日报昨晚也已称赞“鸠山的默哀致歉,传递一位日本人正视历史的良知和诚意”,作为子报,环球时报也暂且从连日来声色俱厉的警告中退后一步,发表社评《坚决反制日本,也不堵塞对日友好》:“中国不能因为鸠山这位在野人士说几句友好的话就改变对日政策,只要安倍政府的强硬政策在,中国的官方反制必须针锋相对。但鸠山的另一款姿态也在提醒我们,对日本民间的友好言行我们需要有相应的鼓励和回应。中国的对日政策既要有大的协调统一,也应是丰富、多管道的。”

  
根据这篇被新浪推荐的文章,作为下台已经两年多的日本民主党第一任首相,鸠山言行当然已经代表不了日本或日本政府,“但他显然也不是‘个人’,他仍是日本有影响的政治家,他的身后不是空的。”

  
然而,不只日本互联网上已经出现大量将鸠山骂作“间谍”、“罪人”的不满,环球网同时已经发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极其令人遗憾”的表态,以及“国贼”之斥:“据日本时事通讯社17日报道,小野寺17日晚在参加日本富士广播电台一档节目时,就鸠山此前有关‘承认钓鱼岛为纷争地非常重要’的发言提出强烈批评,并称‘(鸠山的)发言与日本政府的立场严重相反。虽然不应该说,但一瞬间有一个词出现在我脑子里,那就是‘国贼’……‘中方会将鸠山作为日本前首相向世界宣传,这样一来,无论是否存在争议,都会被中方制造国际舆论的口实’”。

  
三、舆论高地

  
自由派知识分子对三大中央喉舌近期表现的一个关键批评点是“两张皮、两面派”。意指其在以微博为主的网络舆论场上表现得“比公知还公知”,例如@新华视点和人民网出面领衔谴责攻击李承鹏者,以至于张宏良等左派人士痛心不已;但在白纸黑字的人民日报版面上,以及新华社统发电稿、央视新闻联播里,却依然牢守意识形态。

  
其实,情况的确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在十八大后执政者号召改变文风后。当然,在这些由最高宣传官员亲自把控的最重要传播平台上,走的主要不是公知“邪路”,而是“新闻钦差”之路——监督批评地方公权力,这是职责,也是优势。

  
南方都市报今晨即言《人民日报头版变脸》:“自今年元旦以来,人民日报头版增加了批评报道和民生新闻比例,党和国家领导人报道比例则相应大幅减少。人民日报有关人士……表示,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给人民日报改版带来很大空间,而‘贴近读者’作为人民日报一直以来的追求,也是此次改版的方向。”

  
配发上周日以中东部雾霾天气为重点的版面图样,记者历数半个多月来人民日报所刊舆论监督报道案例,从1月3日《追问南吕梁山隧道事故瞒报》到7日那15次没打通的民政部电话,再到昨天对内蒙古“菜篮子”项目成欠薪工程的批评报道。

  
作为延伸, 央视《焦点访谈》的改版也成为“接地气”的例证:“如1月4日晚播出的《焦点访谈》报道郑州‘房妹’事件和交通灯‘黄灯’争议。不少网友表示,《焦点访谈》终于找回了走失多年的‘焦点’精魂。”

  
作为风向标般的改版“老大难”,《新闻联播》其实也在改。政治局常委们开会调研的报道时长,较之两个月前确有大幅度缩减,代之以更多民生内容。这不,今天都市快报就用头版头条提供了侧面证据,因为不仅“新闻联播体验春运买票难售票进入高峰期”,连“央视主播张泉灵帮阿姨买不到票也在微博吐槽”。

  
像是约好了一样,新闻晨报也在今天聚焦这些变化,刊出法制晚报、河南商报、体坛周报对人民日报首开评论版、舆论监督和体育新闻都能上头版的赞扬与期待。

  
确有新闻由头,那就是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对人民日报社的调研,根据新华社电稿,这位新任最高宣传主管昨天考察了人民网、夜班工作平台、评论部编辑室、法人微博运营室。

  
在中共中央机关报自身版面上,领导指示被标题概括为“媒体要创新报道改进文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为读者采写、为读者报道,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写短文、讲实话、发有用的报道。”

  
潇湘晨报觉得,还是刘部长要求人民日报“及时推评论占舆论高地”更为关键——的确,电稿中第二段即是专门阐述:“刘奇葆说,评论是报纸的一面旗帜,是报纸的思想导向。人民日报要以评论取胜,全力办好评论专版,写好社论、任仲平等品牌要论,办好各版的言论专栏。要抓住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抓住思想领域的倾向性问题,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及时推出评论文章,抢占舆论高地,掌握话语权。”

  
但要说到对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新近变化的关注,仍数中国青年报先知先觉。早在1月6日,即由曹林在头版为“老大哥”开办评论版道贺,称这“是对‘人民日报评论员’的祛魅”:“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人民日报评论员’不是一个评论员,写的也不是评论,而是代表着一种政治规格和政治风向,代表着中央的声音和高层的取向……过度阐释‘人民日报评论员’和过度解读‘人民日报评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当然是不正常的……很多时候就是编辑部想对某个热点表明报社立场和态度,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已,哪里有那么多的背景……这里的评论跟其他媒体的评论是一样的,同样的追求、同样的操作、同样的功能。是群言的平台、众声的广场,不是高层的话筒和传声器。”

  
本周二,这份团中央机关报又在头版发表《媒体当瞭望浅滩暗礁及时预警》,以人民日报头版、新华社、新闻联播中的批评报道为据,称“中国的重要官方媒体,正在悄悄变脸”:“有人将这样的转变概括为改变文风,贴近基层,关注民众自身利益。我更愿意将它看作是新闻的归位,媒体人真正担负起社会瞭望者的角色”。文末更引央视主播白岩松之语——“如果今天的负面报道,都是建设性和推动这个民族和国家向前进的话,所有的负面报道都是正面报道”。

  
周三,还是由冯雪梅执笔,又发表《媒体的责任是要追寻社会真相》,为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记者采访受阻而打抱不平,叹息“即便是中央主要媒体,也无奈于政府部门的‘强势’,所谓的‘舆论监督权’,在某些傲慢的官员面前,往往脆弱不堪。”

  
昨天,冯曹两位更是同时出动,为自身行为把脉。《选择性失声有损媒体公信力》是针对微博时代传播形态而写,强调“媒体能否赢得受众和公信力,不在于你是不是大报大刊,是不是官方主流媒体,而在于你能否探究事实真相,能否传达社情民意,能否掌控话语权”;《“不向媒体提要求”应成为常识常态》则是以河北省委对会议报道的决定为正面榜样,宣告“不要担心媒体人不会做新闻,更不要担心媒体人‘不听话’,相信媒体,给媒体更多的自主权,媒体人一定会拿出比现在好看百倍的会议报道和时政新闻。”

  
事实上,宣传官员也在与时俱进。而且,根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委宣传部长昨天也已向全市体制内外共计200多万人发出指令:“要加强热点问题的正面引导,每一名宣传工作者都要应用好新媒体,‘看微博,开微博、发微博,研究微博’,发挥网络正能量。”

  
皇城根下,一派励精图治、重装上阵的模样。那么,南方情势又如何?

  
轰轰烈烈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已经从人们记忆中渐渐淡去,这张报纸昨天顺利出版了新年第三期。不过,还是有一道痕迹留在了头版最下方,“有错即改”:“2013年元月3日出版的第1507期南方周末新年特刊‘追梦’,有三处不能不说的错误”。

  
针对大禹、“众志成诚”、期数一一作出说明后,由南方周末编辑部署名的这份“特别更正”在最后写道:“报纸的错误永远是‘白纸黑字’式的,报纸编辑出版全链条的每一环,其规范流程永远需要尊重与遵守,我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这一点。”

  
或许正如@安替早前所判断,虽然簇拥着的声援者想要的是“新闻自由”,但南方周末那些记者编辑,其实只是想要“新闻自主”,而并不是推翻事后惩戒式的审查制度——所以,他们现在应该已经与庹震部长达成了共存的新尺度。

  
当然,有人仍在流传着新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对此轮风波的处理方案。这位政治明星昨天发表了“强调政策连续性”的上任纲领,晶报封面大字总结言简意赅——《治粤,不“翻烧饼”》。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