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闲聊
字体∶
东京的洋食

唐枫 (发表日期:2023-07-12 11:49:31 阅读人次:23176 回复数:4)

  我童年上的小学是上海长乐路小学,地处东湖路近淮海中路口,与开在淮海中路上名为『天鹅角』的西餐馆几乎一墙之隔。记得有几次家中无人做午饭,祖父会事先去『天鹅角』为我预定好一份罗宋汤,中午放学,我会带上一只馒头和一个煮鸡蛋,不错,是馒头,开心地去那里用餐。后来进了沪光中学,在淮海中路近汾阳路口,校门正对着『天鹅角』,有時放学后,会去买上一只伽喱饺。

  
祖父早己离去,从前的小学、中学和『天鹅角』一起也己无影无踪,留下的是怀念与感伤。唯有对西餐的喜好,一直伴随至今。

  
来到东京,除了寿司、拉面、便当,慢慢发觉一种称为洋食的存在,尝试了几家后领悟到,东京的洋食和上海的西餐一样,都是对欧美菜系进行改良后的一种本土菜肴。历史上,上海和东京几乎同一时期引进了欧美饮食,时过境迁,东京洋食的规模和发展,远远超过了上海的西餐,东京有成百上千家,上海只剩下三四家,其中各自的发展过程令人感概不尽。

  
洋食和西餐也有相似的方面,比如炸猪排、土豆色拉,洋食的炸猪排真心好吃,外脆里嫩,还配有多种的调料和菜丝。但土豆色拉还是西餐的好,洋食的土豆色拉把土豆捣成泥状,这样夹面包可以,作为菜就口感差了。难得,在九段的一家餐厅吃到了和西餐做法一样的土豆色拉,把土豆切成丁,能吃出土豆本身的鲜味,这就对了。那时,几乎一个月会去二三次。失落,此店二年前歇业了。

  
东京的洋食店,不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像日比谷公园内的『松本楼』还承载着丰富的故事。记得胡锦涛先生访日时,福田康夫先生在此招待他。后来慕名去过,绿树环绕的小楼,感觉很舒服。洋食餐厅的概念有时很宽泛,『松本楼』供应洋食,也备有正宗的法国菜。

  
东京有不少别居一格的洋食餐厅,不广告了,网上、杂志上很容易找。其中外表装饰和内部设计都个性风格鲜明,去一次会印像很深。比如有一家,洋食为主,日式的碗碟筷,竟挂着“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条幅。都说日本人刻板,谁知变通起来吓你一大跳。有意思,上海的西餐厅却始终保持着传统,刀叉匙、小方格桌布、欧式大菜盆。

  
一位洋食厨师说,好的洋食关键在于食物制作时的调料,上菜时的蘸料。听过一个传说,东京大地震时,一位厨师不顾老婆孩子财产,一心守护着一坛祖传的调料。想想也是,煎炸蒸炒容易学,有一味别人学不来做不到的秘方很关键,这也是一些名店不倒至今的本钱。早稻田有家洋食店的炖牛肉,吃罢,美味入心,这种味道的调理过程,家中是无法做到的,时间、程序和调味料。

  
在东京,有时找一家洋食店坐一下,换换心情,很好。亲朋好友来了,去品尝洋食,也是宜人的选择。

  


  




 回复[1]:  科长 (2023-07-12 16:16:19)  
 
  沪光中学后来是教育学院是不是

  
我老家就在复兴路襄阳路口,很近的

 回复[2]: 科长好记性 唐枫 (2023-07-15 09:50:52)  
 
   你老家的地段,我熟悉,许多小商店、菜场、上海电影院、五十一中。

 回复[3]:  东京博士 (2023-07-21 06:31:15)  
 
  日本的洋食厉害之处其实不是东京这种大都市,我在石川县农村惊讶地发现过好几家家庭餐厅风格的洋食,共同的特征都是夫妻老婆店,主厨都是曾经留洋修行过的30-40岁的人,太太帮厨跑堂,其中有一家意大利家庭餐厅,主人在翡冷翠修行过8年,然后回到石川县家乡开了餐厅,除了提供高水平的意大利餐,还非常创意的使用了当地新鲜的加贺野菜,我一共去吃过6次,去年秋天还特意北陆去吃了第7次,她太太不在店里,两个女儿在帮厨端盘子,味道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吃。

  
上海的西餐厅,我记得文革时代就不止3,4家,我家附近就有德大,东海,和平,南京西路上有凯司令(文革时叫凯歌),老大昌。淮海路上更多,大名鼎鼎的红房子以外,还有蓝村,蕾茜,当然还有天鹅阁。天鹅阁是与红房子,德大齐名的上海滩代表西餐饭店,可惜已经不存在,现在上海的天鹅申阁是留学海归者天鹅阁粉丝开的,与原来的天鹅阁没有任何传承关系。

  

 回复[4]: 谢东先生补充 唐枫 (2023-07-22 10:24:03)  
 
   提到凯歌,当时还有大小之分,小凯歌在新成游泳池边。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