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大
中
小
ZT﹕國民党領導抗戰,是胡說還是胡總書記說?
夏雨 (发表日期:2011-06-08 13:14:23 阅读人次:1871 回复数:12)
日本鬼子侵略过中国。满世界的人都知道。
中国人进行过抗日战争。满世界的人也都知道。但是,中国大陆的人知道得最清楚,最准确,最详细,包括俺这样的抗日战争时期奶奶还在打酱油的傻妞。俺傻归傻,打酱油的奶奶也不怎么聪明,日本鬼子来了她跟村里人都躲进大山里了,也没抗过日。但是,咱们的党可不傻,她老人家从我们出生起就天天教我们历史,尤其是党史和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辉煌历史,连俺这样的傻妞都倒背如流:
红军放弃江西中央苏区长征万里去草地雪山抗日,后来到延安打鬼子;
西安事变,毛主席周总理动员张学良抓住蒋介石,用手枪顶着他的脑门子命令他抗日,然后蒋介石就乖乖地在毛主席领导下装模做样抗日了;
平型关大捷,是共产党惊动世界的二战奇迹。二战的奇迹,除此之外,大概只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可以相比,其他就什么都没有,当然连谣言都没听说过。如果不是派了林彪这个暗藏的反革命去指挥,那一仗就要把日本鬼子赶回老家的;
八路军,新四军,沙奶奶,小兵张嘎子,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鬼子见了共产党就屁滚尿流。如果不是胡传魁刁德一那样的国民党阻挠破坏,中国共产党最多只要三年就会把日本鬼子杀光,朝鲜都肯定是我们去解放,至少会是毛主席派金日成同志去接受日本投降。
这样的辉煌一直刻印在俺们的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可是到了公元2005年,看到一份《人民日报》,把俺吓了一跳: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昨天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大陆将认真落实同台湾国民党、亲民党、新党领导人会谈所达成的各项成果,密切两岸人民的感情,大陆“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胡锦涛在讲话中专门提到蒋介石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胡锦涛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他还把抗战中阵亡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以及国民党军“八百壮士”,与共产党的英雄一起并列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战的杰出代表”。
新华社同时也报道题为“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所作贡献受到积极肯定”的消息。报道说,描写当年国民政府正面抗击日本侵略的图书《国殇》、电影《铁血》等热销、热映,大陆迄今惟一一个“国民党抗日军队馆”,“国军馆”的设计方案顺利通过中共宣传部门的审批,于2005年8月15日在四川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开放。
俺晕!国民党领导了中国的抗战?国民党军队居然还担负着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说的?自从毛主席走了,就弄出个什么“总书记”,还姓胡,这不是胡说吗?
或许胡总书记是历史专业的博士,他知道的肯定比俺多。所以,俺坚决信任党中央,赶紧学习补课。俺收集了中央最新审定出版的许多抗日历史专著,还有热播的关于抗日的新编影视作品,如饥似渴地学习观摩,跟党中央保持一致。很快明白了许多真相,例如:
西安时变后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宣言的要点: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哇塞,这怎么也不象共产党给蒋介石下命令啊。这是周恩来毛泽东向蒋委员长立正敬礼听从调遣啊。谁领导谁啊?那西安事变咋搞的啊?
俺当然还是迷迷糊糊的。觉得总有点不对劲。可不,中央又有历史新发现了。几年后,就在前天,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人民日报》一篇名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社论,终于又把总书记的胡说收回去了。
这篇社论说“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在那场威武雄壮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并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解放的核心力量。”
你看看,什么时候周恩来给蒋介石敬过礼,立过正去抗日?国民党有过什么抗日的正面战场?只有共产党才是中流砥柱!你不信共产党正面战场不沾边怎么个中流砥柱法,最多恐怕也是老共没打过鬼子,国民党也没有打过鬼子,俺奶奶也没有打过鬼子!日本鬼子因为是鬼子,根本不用打就完蛋啦,要共产党国民党去打个鬼呀。
可是,有位叫无言的网友,代表无名的中国百姓,无言地述说了这样的史实: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重庆有17家军工厂在敌机轰炸下坚持24小时不间断生产。以金陵军工厂为例,抗战期间共生产迫击炮7000门、重机枪1.8万挺、步枪28万支、手榴弹30万枚、炸药包20万个。
60 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日军的投降书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我们只知道9.18日军侵华,而不知道8.15日军投降的情况?日军投降书文中多次出现:日本陆海空军及其辅助部队向蒋委员长投降,受降落款是: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特派代表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
要知道,伟大的中国卫国战争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战争之一!它并不是光靠小米加步枪,只用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就能打赢的。它是用了重兵集团与敌人浴血奋战,才打赢的!战争期间,国民党陆军有321万1418名官兵壮烈牺牲,其中包括8名上将,41名中将,71名少将。国民党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国民党海军全军覆没,所有舰艇全部打光。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 ,蒋介石动用70万国民党军队,发动了淞沪会战。在会战中,国民党空军炸毁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炸沉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国民党陆军为补充战损而五次发布动员令,超过半数团职以上高级将领以身殉国。淞沪会战未能阻止日军占领上海,却改变了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战略部署,还为上海资本向重庆转移,赢得三个月的宝贵时间。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最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的不是叶挺的新四军,而是孙立人的国民党新一军。新一军远征缅甸,以伤亡1.7万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10.9万人。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只不过是消灭了一支日军运输队。而平型关大捷,只是国军平型关战役的一部分,平型关战役又是国军太原会战的一部分。
60 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李向阳和他的游击队是虚构的,真正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军队,是国民党的委员长卫队。在南京雨花台,委员长卫队的两个营,独自阻击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一共只有六个甲种师团),平均每个士兵要坚守25米长的阵地,面对50名日军精锐部队的士兵,但胜利者依然是中国人。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中共影视作品中恶贯满盈的张灵甫是抗战英雄。在长沙会战中,他率领敢死队包抄小道,夜夺张古峰,为国民党成功阻击日军,立下汗马功劳。张灵甫还为抗战丢了一条腿。
60 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湖南常德保卫战中,国民党74军57师的8000名官兵,阻击 10万日军15天之久,最后只剩有200人还能够战斗。师长发出了74军57师最后一封电报:“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各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74军万岁!”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武汉上空爆发过持续时间仅次于不列颠空战的武汉空战。那场空战中,国民党空军击落日军飞机78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
够了。60多年过去了,60岁以下的中国大陆人,只要知道国民党领导抗战是胡说,而不是胡总书记说,就够了。将来的党中央为了中日友好的大局,以及万恶的国民党又跟中央搞对抗的时候,再一次告诉我们历史真相,通知我们是友好的日本皇军协助共产党推翻了万恶的国民党和三座大山,并且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明白指出的,我们一定会为真正的历史真相大白而欢呼雀跃。
回复[1]:
当年蒋介石错估了形式。
深层次 (2011-06-08 14:17:23)
因该当机立断地和日本讲和,割让东北。留下百万精锐以备不测。
对内打击共产党,彻底在中国实行军政,不给共产党留下生存空间。耗到日本输掉战争即可。
回复[2]:
夏雨
(2011-06-08 14:31:06)
那就应该给汪精卫平反了。
回复[3]:
南海浪
(2011-06-08 18:52:13)
夏雨
, 这是南国玫瑰
汪精卫出生于广东三水(现属佛山市)
回复[4]:
单行道 (2011-06-08 18:06:38)
1楼说得不对,当年蒋介石并没有错估形势。
当年蒋介石不就是这样做的吗。虽然没有明着和日本讲和,但实际上让张学良的东北军不抵抗撤出关东,去西北剿匪不是一样的。问题是共产党太狡猾了,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号召所谓抗日,再加上日本关东军得寸进尺,得了东北,还要搞华北自治,一步步肢解中国,最终导致老蒋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失败。
要是那时日本关东军稍微收敛点,或者西安事变再晚发生点,哪有共产党的上台。
回复[5]:
夏雨
(2011-06-09 01:01:20)
南海君对自己家乡如此偏爱啊,呵呵,也赞你一个!
深桑单桑的感叹国民党后来也一定反省过,
我就觉得国民党怎么这么笨啊,它做了那么多事,怎么我们以前一点也不知道呀,
它们的失败原因还有一个,也许是没有策反一个共产党来当宣传部长吧。
回复[6]:
夏雨
(2011-06-09 00:54:47)
回复[7]:
单行道 (2011-06-09 08:35:00)
1941年访日时的汪精卫。
他万万没想到年底鬼子竟然与老美叫板,掀起了太平洋战争。
应该是他误判了形势。老蒋的死撑待变,拖英美下水的政策得以实现。
回复[8]:
1楼深先生
自带板凳 (2011-06-09 10:43:13)
蒋公一生戎马,性格刚直不阿。这个性格特点说好也好,说是缺点也未尝不可。虽然他也留学日本,但后来他与日本政界军方的关系一直搞不好,再后来与罗斯福关系也搞不好,与他的性格里对自己的信念过于坚持,丝毫也不会通融转圜这个特点分不开。
毛是另一个极端。毛没有任何理念,有奶便是娘,如果说毛也有信念的话,那么只有一个:“只要对我有利的就是好的”。所以你去看毛共匪帮,早年坚持的,后来反过来自己背叛自己;早年批判的,又不知道啥时候拿出来奉为座右铭。都是从好处出发的。几十年洗脑下来,中国人都变成了这种信念的继承人。大部分中国人跟外国人话不投机,走到哪里都招人厌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不坚持任何信念,只坚持对我有利。
与侵略者讲和,一来作为国家元首,公然这样做是决不可能的事。
二来,日本军方当时都是一帮狂妄到极点的疯子,他们也不打算跟中国人讲和。
对共匪的态度,蒋公终其一生对共匪深恶痛绝,重庆谈判期间与毛的接触,令他对毛的品格人性之洞察入木三分,有很恰当的评价。但是,蒋公毕竟是堂堂正正的一国元首,孙总理的继承人,他不可能用共匪那些流氓下三烂的手段去对付共匪。毛在重庆几十天,要动手的话,只需一个眼神,毛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呢,这就是蒋公人品的高尚而已。
剿灭共匪,是蒋公坚定不移的国策,但是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难以如愿。
比如胡宗南在西北公然通匪,与共匪眉来眼去,很多人向蒋公进言要他换将,但因为胡宗南是蒋公最宠爱的黄埔弟子,所以对其军事失利也视若无睹,不肯换将。这也是蒋公性格的一个特点(缺点)。
更重要的,还有张学良的西安事变,这个转折点直接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国际上还有斯大林的压力……
因素太多。所有这些加在一起,造成了共匪坐大,铸就了今天中国的命运。
共匪有一个超乎所有政党的法宝,那就是厚黑学。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任何手段,没有信念倒也罢了,他们的问题在于更没有道德,没有仁义,没有忠孝……
回复[9]:
基度山 (2011-06-09 12:35:45)
应该学伯法兰西, 宁为玉全, 不为瓦碎. 二战对于来势凶猛的德国, 一下就让出了美丽的巴黎. 最后还是赢了, 巴黎回到法兰西人民的手中.
回复[10]:
单行道 (2011-06-09 12:57:21)
板凳补充的很好。
应该说老毛和老蒋都是比较传统的中国人。
毛注重于学习古人的权术,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毛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怎样在这乱世之中效法古人推翻现政权,实现自己的帝王之梦。什么马克思,苏维埃,民主专政等统统都是幌子而已。
而蒋多继承了中国的优良传统吧,注重于礼仪忠孝。蒋早年留学日本,深知中日之间的差距以及当年中国的种种问题,陋习。怎样将传统,落后的中国和现代的西方结合起来,实现中国的富强可以说是蒋的目标吧。
回复[11]:
蒋介石到了台湾后算是痛定思痛了。
深层次 (2011-06-09 13:35:51)
搞 军政-> 训政 -》 宪政 阶段性的实现民主。
这个政策如果早早在大陆展开,而且尽快中日议和,把日本的利益固定。日本很有可能就不会进入华北,不给共产党留下生存的空间。而且日本反过来和美国中国联合对付苏联的扩张也变得有可能呢。
回复[12]:
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
自带板凳 (2011-06-09 15:20:15)
〉〉把日本的利益固定
这个意思就是“把日本的利益固定在满洲,而尽量不要让关东军进入华北”的意思?
这个理想很好,我跟日本人多次提到这个理想化的方案。
实际上这个构想正是石原莞尔的战略构想。
但是理想被现实无情地打碎。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来是关东军的少壮派军官们都已经疯狂,根本不可能局限在满洲,他们想吞并整个中国。二来,还有一个群体,热切地盼望着外敌与本国政府开战,以便他们坐收渔人之利。——这就是中共。
所以日中之间的全面战争,实在是无可避免。
中共的生存空间,如愿以偿地实现了。
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作为总理遗训,蒋公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以求,而且忠实地实践着。北伐时期大概算军政,抗战时期,实际上就是训证时期。宪政时期没来得及开始,中共又挑起了内战,整个历史就乱了。
到台湾以后痛定思痛……不过痛定思痛以后,蒋公也随即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独裁者。
他在大陆时期还不算那么明显的独裁者,退守台湾以后,一个是失掉江山之痛,另一个是年纪因素,从那时候,他才开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裁者。连多年来忠实地跟蒋公共同奋斗,一直情投意合的陈立夫先生,都开始无可忍受,直至挂冠而去,远走美国。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