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胡兰成六个子女今何在?

科长 (发表日期:2011-01-05 18:11:36 阅读人次:4353 回复数:18)

  近几年来,随着胡兰成的著作在中国内地相继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多元的眼光看待他。他是无情的荡子;他是多情的才子;他是充满智慧的参禅者。一顶“汉奸”的帽子,再也不足以装下胡兰成。

  
2010年暮春,记者无意中得知,胡兰成的小儿子胡纪元先生就生活在南京。在儿子的眼睛里,父亲胡兰成是什么样子?与父亲有过一段倾城之恋的张爱玲,在胡纪元眼中又是什么模样?这么多年来,胡纪元本人又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带着一丝好奇,记者来到了胡纪元位于宁南花神湖畔的家中。

  
关于父亲

  
对胡兰成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他晚年曾写过一本名为《今生今世》的回忆录,在这部自传中,胡兰成用一支妩媚的生花妙笔,写尽了一生复杂的情感历程。在书中,胡兰成还提到了长子阿启(胡启)。书中,胡兰成讲到,他离开内地时,宝宝才刚12岁,这个宝宝,指的正是幼子胡纪元。

  
关于母亲,父亲的自传里一笔带过

  
“阿启是我同父异母的哥哥,我母亲叫全慧文。”胡纪元揭开了自己的身世。

  
全慧文是胡兰成的第二个太太,为胡兰成养育了两儿、两女。不过,颇令人奇怪的是,在自传中,胡兰成虽然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生命中的女人,关于全慧文,却只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对于父亲的这种沉默,胡纪元觉得:“我想,他是担心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胡纪元1939年出生在香港,几个月后便随父母回到上海,“7岁之前,我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大部分时间都在上海,其间还去浙江住过将近两年。偶尔,我们也会来南京小住,我家当时就在丹凤街的石婆婆巷。”

  
在上海,胡纪元住在胡兰成文中多次提到的美丽园家中。“父亲那时候常常在家里写毛笔字,他写文章的时候,就是铺开一张纸,桌面上简简单单什么也没有。有时候,他也会和朋友在家里下棋。父亲还喜欢打太极拳。”

  
在胡纪元的记忆里,父亲的形象是慈祥的:“一次,我在大门旁玩。快到吃午饭的时间,父亲带着一包小荷叶回来了。那天中午,我们吃到了清水小荷叶汤。荷叶很小,一汤匙仅能装两个。父亲说小荷叶又清香又消暑,喊我们都吃。父亲晚年客居日本,我知道他喜欢小荷叶,想从中国邮寄一些给他,他却不要。”

  
对胡纪元来说,在上海的幸福是短暂的。抗战后期,胡兰成去武汉,后来隐在民间达4年之久。

  
儿时家中常有人来唱《义勇军进行曲》

  
1950年胡兰成回过上海,他是和家人来作告别。那一年,胡纪元12岁。“他当时的身份特殊,因此是隐姓埋名回来看我们。不久后,他就孤身去了香港,后来又去了日本。”

  
1952年,胡纪元的母亲全慧文去世了。“那时候,在日本的父亲一直在联系我们,他还寄了钱和食物到浙江老家。”

  
关于父亲早年效力于汪精卫政府的那一段历史,胡纪元的记忆和众所熟知的略有不同:“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家中常有人来,还在我家唱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那时,我家对面不远处是上海青年会的大院和操场,在我家三楼就能看见日本兵在操练。夏天这些日本青年只在两腿间挂一块遮羞布,几乎全裸。我家中有人唱这些歌,他们一定听得到,但父亲好像就是那么无所顾忌。另外,据我所知,父亲晚年客居日本期间,常常要为居留去办许多复杂的手续,有人就劝他入日本国籍,他却不肯。直到去世,他拿的都是‘中华民国’护照。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哥哥的同事去日本,父亲请那位同事吃饭。同事回来后告诉我们,他和父亲走在街上,几乎沿途的日本人都认识父亲。父亲晚年出门总是穿一袭长衫,典型的中国打扮。”

  
1981年7月,胡兰成在日本病逝。此前30年,此后30年,父亲只是胡纪元梦里的一个影子。

  


  
关于兄弟姐妹们

  
胡兰成共有六个子女,除了长子胡启已经去世,其他五位子女有三位不约而同选择了生活在南京。

  
“‘文革’中,我受到好心人的保护”

  
接到记者的电话时,胡纪元刚刚在南京大学听过一个讲座。他爱学习,并且乐此不疲,手机、相机、电脑、MP5这些年轻人的爱物,他样样玩得转;英语、填词、作曲、弹琴,这些一般人敬而远之的东西,他也样样喜爱。

  
“我1959年从上海电机制造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四川德阳东方电机厂,退休前为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因为出身问题,胡纪元曾遇到些麻烦,“在‘文革’高潮中我属黑五类子女,但我却没受到皮肉之苦的批斗,因为我受到好心人的保护。”

  
因为出身问题,胡纪元的感情生活也不太顺利,直到30岁时,才认识了一个南京女孩,也就是现在的爱人。1998年,在四川退休后,胡纪元决定回到南京定居。“我爱人是南京人,而且我的哥哥和妹妹都在南京,于是我也带着家人回来了。”

  
就这样,胡纪元把家安在了雨花台以南的一个小区里。

  
胡纪元有一盘父亲的录像带,是父亲晚年在日本拍摄的。片子是日文的,胡纪元听不明白,但这不影响他的理解,“你看,这照片是父亲在给日本人讲书法。这个,是父亲和朋友一起吃饭。他刚到日本时,有很多人喜欢请他吃饭,时间长了,他发现这些人都不是很上进,就不愿意参加这种饭局了。这是父亲在午休,你看,他老了以后,胳膊还是很粗,身体不错。”

  
胡纪元把鼠标定格在父亲脸上,然后一圈一圈地挪移,电子照片上的父亲仿佛触手可及。

  
父亲的文章看多了,胡纪元也喜欢上了写东西,他写出的东西,与胡兰成竟然有几分相似。就连胡兰成的学生、台湾著名作家朱天文也会常常发来短信,鼓励这位“同门师弟”。

  
朱天文还曾来南京探访过胡纪元,“她带了很多书给我,大都是和我父亲有关的,那些书我都放在卧室。”

  
对于父亲的是非过失,儿女们不愿多做评论

  
2003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此后,他的《山河岁月》、《禅是一枝花》《中国文学史话》等书相继出版。

  
父亲的书在中国内地出版,胡纪元总是第一时间关注到,并一一告诉在南京的哥哥和妹妹。“姐姐在香港,我会打电话告诉她。还有如今生活在日本的小妹,我也会打电话告诉她。”

  
胡兰成的六个儿女,长子胡启是早年娶的夫人唐玉凤所生。在日本的小女儿是自幼被收养的。其余四个儿女,都是第二位夫人全慧文所生。“我大哥胡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革命初期,因惧家庭出身不好,即将遭到全厂大会批斗,而自杀身亡。我母亲生了我的哥哥,姐姐,我,还有一个妹妹。我哥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中科院研究员。妹妹曾经在南京的一个农校当农工,后来在中学任会计至退休。姐姐上世纪80年代去了香港。我们有机会就聚在一起。”

  
对于父亲的是非过失,儿女们不愿意多做评论,“实在说不清,也就少说,或者不说。”

  


  
“营救过父亲的青芸姐不久前去世了”

  
了解汪伪政府历史的人,都熟悉一个情节:抗战末期,汪精卫与胡兰成失和,汪曾一度将胡兰成关押在颐和路的监狱内。当时,汪伪政府的内讧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后来,在时任日本驻南京大使池田笃纪的强烈干涉下,汪精卫才释放了胡兰成。

  
关于这次胡兰成的被成功营救,一个被忽略掉的事实就是,胡兰成的侄女胡青芸出了大力气。

  
“青芸姐是我伯父的女儿,她早年丧母,继母待她不好。我母亲生病后,父亲就将青芸姐接到上海,来照顾家人的生活。我父亲被汪精卫关起来以后,青芸姐连夜从上海赶到南京,找到池田笃纪,请他出手相救,父亲才得以保命。”

  
自从胡兰成离开中国内地后,胡青芸一直生活在上海,“今年1月24日,青芸姐在上海去世,享年94岁。”

  
关于张爱玲

  
说起胡兰成,总撇不开张爱玲。她是胡兰成生命中绕不开的人。他和张爱玲那一段“缠夹得奇怪”的倾城之恋,曾经让无数张迷费尽心思考证,力图把薄情荡子从张爱玲的生命里剔除。然而,事实是无法争辩的。旷世才女张爱玲为何爱上了颇有争议的胡兰成?而对于父亲胡兰成的这位红颜知己,孩子们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上世纪40年代,一代才女张爱玲邂逅多情荡子胡兰成,演绎出一段奇缘。随着抗战结束,胡兰成的安逸生活到头,一段感情无疾而终。

  
据胡纪元回忆,在父亲与张爱玲结识后的交往期间,张爱玲曾多次来家中做客,父亲胡兰成也曾带着子女去张爱玲的寓所访问。“幼年时父亲带我去张爱玲家,五岁的孩子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很大,张爱玲住在六楼,比美丽园三楼的家高得多,看到窗外的景色使我好奇而兴奋。父亲和张爱玲聊得很高兴,张爱玲的手拍拍父亲的头,说了些什么,两人笑得很开心。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年已七旬的父亲在台湾时,正值花季的侄孙女晓文照顾他的生活。有一次,淘气好动的晓文看着父亲的大脑袋突发奇想,觉得里面充满神秘,用手拍拍,笑着说,‘张爱玲也拍过你的头’,两人也笑得很开心。那时晓文已读过《今生今世》,知道张爱玲对父亲说过:‘你这人是真的吗?怎么会这样聪明,像上海人说的,拍拍头顶脚底板也会响。’”

  
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时,知道胡兰成不会与全慧文离婚,但张爱玲还是投身这场恋爱了。“我那时太小,还没有什么审美观,但是我也知道张爱玲是个穿戴很特别的人。青芸姐和她年纪差不多,对她的事情记得的颇多。青芸姐说,张爱玲个子很高,比父亲还高,她人长得并不漂亮,但是那种气质很特别。青芸姐印象深刻的是,张爱玲半只鞋子黄、半只鞋子黑、穿短旗袍,总是奇装异服。”

  
去年,张爱玲的《小团圆》问世,胡纪元仔细读了,“书里讲的一些细节,和我的记忆是吻合的。比如,她讲到,有一次很晚了,她到我家里来,住在三楼。父亲离开了一会儿,母亲推开门和她见了一面。当时我家室内的布置与张爱玲笔下描写的颇似。小时候,父亲的书房有大量线装古书和精装的英文日文书,也有张爱玲的书、画和杂志,和大量白稿子,但不知有何用处,更不知有何价值。书房里的这些东西在一九五五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来了几辆货车搬运走了。” (白雁 胡玉梅)

  
文中受访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回复[1]: 胡兰成de墓就在东京福生市的清岩院 科长 (2011-01-05 18:16:13)  
 
  

  
胡兰成

  
目录[ 隐藏 ]

  
1生平简介

  
2作品创作

  
2.1前期散文/论文

  
2.2前期散文集/政论集/社论集

  
2.3后期在日本发表的主要作品

  
3胡兰成年表

  
4胡兰成与张爱玲轶事

  
5评说胡兰成-

  
胡兰成(1906-1981),中国近代作家争议性人物。

  
老年时的胡兰成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胡兰成1906年2月28日生于浙江嵊县北乡三界鎮的胡村,字蕊生。1927年从燕京大学退学。1936年,在广西教书,在《柳州日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因鼓吹两广与中央分裂,受到军法审判。后在《中华日报》发表《最近英国外交的分析》一文,被日本刊物翻译转载,受好评。抗战爆发,上海沦陷后,调香港《南华日报》任编辑,因写有社论《战难,和亦不易》,受汪精卫之妻陈璧君赏识,提升胡为《中华日报》总主笔。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胡兰成任宣传部政务次长、行政院法制局长、《大楚报》主笔。1943年,结识张爱玲,于次年结婚。张胡之恋最为人津津乐道,他晚年出版的《今生今世》及尽其详。1945年,日本投降,胡在浙江一帶匿名逃亡,后潛藏于溫州,开始写作《山河岁月》。1950年,经香港逃亡日本。在日本期间开始学习日语,结识大数学家冈洁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村秀树,遂成就其学问体系。1974年赴台湾,受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当时叫做阳明山文化学院)终身教授,其文學成就影响了整个台湾文坛。1976年,胡被台湾驱逐,又客居日本。1981年7月25日因心脏衰竭,在东京病逝。

  
编辑本段作品创作

  
前期散文/论文

  
《中国乡党制度沿革考》1929《万象》0408期

  
《最近英国外交的分析》1938原载《中华日报》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国民新闻发刊辞》1941《国民新闻》创刊号 胡兰成与张爱玲

  
《周作人与路易士》1941《中华周报》副刊

  
《人间味云云》《人间》1943.4第一卷第一期

  
《关于花》 《人间》1943.9第一卷第三期

  
《谈谈周作人》 《人间》1943.10第一卷第四期

  
《论书法三则》 《人间》1943.10第一卷第四期

  
《“言语不通”之故》《天地》第2期1943年11月,页13

  
《瓜子壳》《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页3

  
《读了红楼梦》《天地》第9期1944年6月,页11

  
《随笔六则》《天地》第10期1944年7月,页13

  
《乱世文谈》《天地》第11期1944年8月,页19

  
《张爱玲与左派》《天地》第21期(1945年6月)

  
《谈谈苏青》《小天地》创刊号1944年8月

  
《皂隶,清客与来者》1944.3.15《新东方》第九卷第三期

  
《〈中国之命运〉的批判》《新东方》1942年二月号

  
《中共的存在及其性格》《 新东方》1942年二月号

  
《论张爱玲》《杂志》月刊第十三卷第二、三期1945.5/6

  
《鲁迅与周作人》 《杂志》1944年四月号上

  
《中国革命与世界文艺复兴》1945只出版了一期的《新评论》

  
《组织就是力量》<大楚报社论>1945.8

  
《与武汉市民同在》<大楚报社论>1945.8

  
《东亚解放战半年记》<大楚报社论>1945.8

  
《试谈国事》《苦竹》第一期 敦仁

  
《要求召开国民会议》《苦竹》第一期 贝敦煌

  
《违世之言》《苦竹》第一期 王昭午

  
《新秋试笔》《苦竹》第一期 胡兰成

  
《周沈交恶》《苦竹》第一期 江梅

  
《闲读启蒙》《苦竹》第一期 夏陇秀

  
《里巷之谈》《苦竹》第一期 林望

  
《说吵架》 《苦竹》第一期 江崎进

  
《编后》 《苦竹》第一期 编者

  
《文明的传统》《苦竹》第二期 敦仁

  
《给青年》 《苦竹》第二期 胡兰成

  
《男欢女爱》(民歌)《苦竹》第二期 王昭午

  
《土地的绿》 《苦竹》第二期 夏陇秀

  
《谈论金瓶梅》《苦竹》第二期 江崎进

  
《献岁辞》 《苦竹》第三期 敦仁

  
《告日本人与中国人》《苦竹》第三期 胡兰成

  
《中日问题与中日本身问题》《苦竹》第三期 夏陇秀

  
《“中国之命运”与蒋介石》《苦竹》第三期 敦仁

  
《延安政府又怎样》《苦竹》第三期 江梅

  
《左派趣味》《苦竹》第三期 林望

  
《中国文明与世界文艺复兴》《苦竹》第三期 胡兰成

  
《中国与美国》《苦竹》第三期 王昭午

  
前期散文集/政论集/社论集

  
《西江上》散文集(1933)

  
《战难和亦不易》《中华日报》政论集(1940)

  
《争取解放》《国民新闻》社论集 (1942)

  
《武汉记》散文集<未出版> (1945)

  
《中国人的声音》《大楚报》社论集(1945)

  
《文明的传统》《大楚报》社论集 (1945)

  
《中日问题与世界问题》《大楚报》社论集(1945)

  
后期在日本发表的主要作品

  
山河岁月:一九五四.清水市西贝印刷所(中文)

  
今生今世:一九五九.-社 (中文)中国

  
心经随喜:一九六七.梅田开拓筵(中文) 

  
建国新书:一九六八.东京新闻出版社(日文)

  
书写真辑:一九六九.梅田开拓筵(书法集)

  
自然学:一九七二.梅田开拓筵(日文)

  
华学科学与哲学:一九七四.华冈出版社(中文)

  
日本及祉茆煅婿:一九七九.日月书店(日文)

  
禅是一枝花:一九七九.三三书坊(中文)

  
中国礼乐:一九七九.三三书坊(中文)

  
中国文学史话:一九八○.三三书坊(中文)

  
天煅际:一九八○.清渚会(日文)

  
道机禅机:一九八一.花曜社(小山奈奈译)

  
今日何日兮:一九八一.三三书坊(中文)

  
编辑本段胡兰成年表

  
1906年--二月廿八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初六),出生于浙江省嵊县下北乡胡村,小名蕊生。祖父胡载元,父胡秀铭,母吴菊花。兄弟七人,行六。大哥积润二哥积忠,为前娘宓氏所生,三哥积义四哥梦生五哥怀生七弟固有为吴氏所生。

  
1909年--七弟固有出生。

  
1917年--拜俞家为义父。侄女青芸(三哥之女)约此年出生。

  
1918年--参加芝山小学会试。考进绍兴第五师范附属高小二年级,期间认识在绍兴营里当兵的熊俊(剑东)。第一次跟父亲去杭州。

  
1919年--高小毕业,进入绍兴第五中学,只读一学期,因学生风潮回到胡村。

  
1920年--跟表哥吴雪帆进杭州蕙兰中学,同学有钟志谦、于瑞人,另与表哥的同学及好友马孝安、汪静之、崔真吾、刘朝阳等交往,受到五四运动影响。从海宁周承德先生学书法。

  
1923年--夏天,始议婚事,女方是唐溪人唐玉凤。在蕙兰中学读四年级,因编辑校刊得罪校务主任方同源,被学校开除。

  
1925年--九月,父亲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十月,娶玉凤。婚后在胡村小学教书。

  
1926年--三月,到杭州邮政局当邮务生(在蕙兰中学二年级时考取), 三个月后被开除。九月,进燕京大学副校长室抄写文书一年,并旁听燕大课程,见到周作人、陈垣、郭云观、梅兰芳、卿汝楫等。同月,儿子启儿出世。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

  
1927年--2月,北伐军占领杭州及浙江全省,3月24日,攻克南京。约九月,从北京回家。在天津走海路到达上海,转乘沪杭路火车到杭州,渡钱塘江,过绍兴蒿坝归胡村,在家乡过年。

  
1928年--夏天,由岳父陪同游览奉化雪窦寺,随后去南京八天,寻职未果,游鸡鸣寺、台城、秦淮河、钟山。从南京回来后无事住在蕙兰中学同学斯颂德家,约一年。

  
1929年--因胡与斯家女儿雅珊关系暧昧,离开斯家回胡村约半年,又重新回斯家。

  
1930年--进中山英文专修学校教书,搬出斯家。在中山英专一年半。

  
1931年--年初,转到萧山湘湖师范。春,玉凤到萧山探访,时次女棣云出生仅三个月。暑假,离开湘湖师范回到胡村,拟翌年春去广西,因“一.二八”战争及随后玉凤疾病,家居一年。

  
1932年--六月廿八日(旧历五月二十五日),玉凤病殁,享年二十八岁。约八、九月间,由在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政训处任职的旧识崔真吾介绍,和马孝安、陈海帆一道前往广西谋职,取道上海、厦门、香港、梧州,辗转到达南宁。进广西省一中教书一年。

  
1933年-- 写出散文集《西江上》。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有收到胡兰成自南宁寄赠《西江上》之记载。

  
因李文源事件,被省一中解聘。转至百色第五中学教书两年。娶全慧文。

  
1934年--子胡宁生出生。

  
1935年 --转至柳州四中,教两年。胡母约于此前后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1936年+应第七军军长廖磊之聘,兼办《柳州日报》,鼓吹对日抗战必须与民间起兵的气运相结合。五月,发生两广兵变,迅即失败,胡被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监禁三十三天。女小芸出生。

  
1937年--约年初,写信给白崇禧,被释放。二月,取道湖南、汉口、南京、上海,回到胡村。经过上海时,拜见广西一中的同事、现在《中华日报》任职的古泳今。回家乡后,写了两篇文章,一篇论中国手工业、一篇分析该年关税数字,刊《中华日报》并被日本《大陆新报》译载。四月,被《中华日报》聘为主笔,去上海。7月7日,卢沟桥事变。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胡与妻儿避居法租界。冬,一子诞生仅二十日便因肺炎夭折。

  
1938年--年初,被调到香港《南华日报》任总主笔,用笔名流沙撰写社论,同时还在皇后道华人行蔚蓝书店兼事,研究战时国际情势,与林柏生、梅思平、樊仲云等分担按月写一篇报告;住薄扶林道学士台,邻居有杜衡、穆时英、戴望舒、张光宇、路易士等。十月,《最近英国外交的分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2月19日,汪精卫脱离重庆到河内,响应近卫声明,12月30日发表艳电。 

  
1939年--二月,陈春圃转交汪精卫亲笔信,数日后陈璧君到香港,将胡兰成的薪水增为三百六十元港币,另还有二千元机密费。4月底,汪精卫离河内,5月初抵上海。胡随即离开香港回上海。八月底,汪记“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随后成立新的中央党部,胡任《中华日报》总主笔。

  
子纪元出生。

  
1940年--一月,社论集《战难和亦不易》由中华日报社出版。3月30日,汪精卫伪政府在南京成立。胡任宣传部政务次长,仍兼《中华日报》总主笔。初住在鼓楼三条巷21号,后搬到丹凤街石婆婆巷。夏,辞去《中华日报》总主笔兼职,不再作汪精卫的代言人。11月29日,汪政府改组,汪精卫任主席。

  
1941年--二月廿八日,发表《国民新闻发刊辞》,完全脱离《中华日报》,转而经营《国民新闻》,任总主笔。

  
年中(10月?),被免去宣传部次长职。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稍后随南京代表团去日本访问。女先知出生。

  
1942年--二月,被任命为行政院法制局长。九月,社论集《争取解放》由国民新闻社出版。12月19-26日,汪精卫访日。汪回国后召见胡兰成时,胡因不赞成对英美宣战,与汪精卫再生罅隙,二人最后一次单独见面。

  
1943年--二月,法制局撤消,转任经济委员会特派委员。十月,在苏青主编的《天地》月刊创刊号上读到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封锁》。十一月,在《天地》第二期上发表《“言语不通”之故》。同月,认识池田笃纪。十二月七日,被汪精卫下令逮捕。

  
1944年--一月二十四日(旧历除夕),被释放,二月一日回到上海,四日,初次见到张爱玲。二月,在《新东方》杂志上发表《〈中国之命运〉的批判》。三月,在《新东方》杂志上发表《皂隶.清客与来者》、《中共的存在及其性格》。五月,在《天地》月刊第七八期合刊上发表《瓜子壳》。五、六月,在《杂志》月刊第十三卷第二、三期发表《评张爱玲》。 六月,在《天地》第九期上发表《读了红楼梦》。七月,在《天地》第十期上发表《随笔六则》。八月,在《天地》第十一期上发表《乱世文谈》。约此月,与张爱玲结婚。十一月,在南京创办月刊《苦竹》,共出版三期。同月,与沈启无、关永吉等人到汉口接收《大楚报》。11月10日,汪精卫病逝日本。

  
1945年--一月,在汉阳天主堂发表演讲。春,与汉阳医院护士周训德恋爱。三月,回上海,途经南京时见陈公博等;在上海与张爱玲在一起月余,随后送侄女青芸回杭州结婚。五月回武汉。三至五月,政论集《中日问题与世界问题》(3月10日)、《文明的传统》(约3至5月间)、《中国人的声音》(5月25日)由大楚报社陆续出版。五月,在大楚报社编辑发行的《新评论》杂志上发表论文《中国革命与世界文艺复兴》。六月,在《天地》杂志第21期发表《张爱玲与左派》。8月15日,日本投降,怂恿二十九军军长邹平凡宣布武汉独立,十三天后失败。九月初,逃往南京,稍后离开南京到上海。下旬,至张爱玲处住一宿。三十日,到浙江诸暨,住斯颂德家。至1950年去香港前,一直在隐匿于杭州、金华、诸暨、温州等地。十二月六日,出发去温州,八日在浙江丽水与范秀美同居,到温州后化名张嘉仪。

  
1946年--二月中旬,张爱玲到温州探望胡兰成,在温州约二十天。四月,离开温州回诸暨,躲在斯家楼上整整八个月,开始写《武汉记》。约年底,取道上海再往温州,经上海时在张爱玲处住一宿,将与范秀美的事据实告诉张爱玲,发生争执,是晚二人别寝。

  
1947年--约年初,写信给北大教授冯文炳,并结识刘景晨。与时在四川北碚勉仁书院的梁漱溟通信。开始写《山河岁月》,初名为《中国文明之前身与现身》。五月,写信给张爱玲,告诉她结识刘景晨、梁漱溟的事,但刘、梁名字都避去,叙事也用隐语。六月十日,收到张爱玲来信,与胡诀绝。七月十日,经刘景晨介绍,吴天五、夏承焘首次到窦妇桥访胡兰成,以后直至胡出奔香港,三人多有交往。十三日,认识温州中学校长金嵘轩。八月廿五、廿六日,整理夏承焘《长恨歌》讲座笔记。九月,进温州中学教书,星期日还到杨雨农家当家庭教师,同事有徐步奎、徐玄长、马骅等。十月,范秀美来温州。

  
1948年--二月中旬,转到雁荡山淮南中学当教务主任。继续写《山河岁月》。暑假过后,辞教务主任。 十二月,致夏承焘函,嘱寻教席。

  
1949年--二月上旬,回温州中学教书,张爱玲编的电影“太太万岁”到温州时,与全校员生包下一场去看。5月7日,温州解放。暑假后,转到瓯海中学。

  
1950年--年初,考试完毕之后被罢免,但寒假里仍住在学校写《山河岁月》。三月,接梁漱溟信,动身去北京。十四日看望时在浙江大学的夏承焘,在杭州的五天里还拜访马一浮等人。到上海后住熊剑东家,曾去张爱玲住过的公寓,张已搬走。改变北上的主意,三月底与邹平凡等人离开上海取道广州往香港,火车经过杭州时,与范秀美匆匆见最后一面。四月,到香港后恢复本名。写信给周训德,小周已嫁人,且迁居四川,再写信去便没有回音。在香港时见郑介民、樊仲云、佘爱珍等。九月七日,结识唐君毅。十九日,乘汉阳轮离香港前往东京。廿六日(中秋节),找到清水董三,五天后由池田笃纪接到清水市。廿九日写信给夏承焘、唐君毅等,又给梁漱溟、刘景晨、徐步奎、范秀美等写信。在清水市的半年里,每月为《每日新闻》、《改造杂志》等刊物写稿,并到各地演讲。

  
1951年--二月中旬,见何应钦。下旬,接获刘景晨书信。三月十五日,迁居东京,住址是“东京都涩谷区代代木上原町1238藤井样方”。此时已识橘善守、西尾末广、宫崎辉、中山优、安冈正笃、北昤吉等。四月十四日,徐复观到日本,后二人失和。七月底,搬到一枝家,住两年。八月中旬,去北海道演说。冬,再去北海道演讲。

  
1953年--四十八岁。八月廿二日,到清水市联系《山河岁月》出版事宜。

  
1954年--二月下旬,《山河岁月》出版。三月,与佘爱珍结婚。

  
1955年--五月,池田笃纪赴香港,托池田看张爱玲,未见到。十一月,在日本晤钱穆。

  
1956年--六月底,游云山赴日开画展,时胡患盲肠炎住院。

  
1957年--一月三十(阴历除夕),初识尾崎士郎。2月10日至23日,唐君毅到日本讲学,访尾崎士郎、西尾末广、三潴信吾等,胡作陪,并陪游日光,出席座谈会、送别会。年底(或次年初),池田笃纪转来张爱玲的明信片,向胡借《战难和亦不易》、《文明的传统》等书,稍后复信给张爱玲。

  
1958年约十一月,寄《今生今世》上册给张爱玲。十二月廿七日,张爱玲写给胡兰成最后一封信。

  
1959年--三月,《今生今世》全书完成。8月,唐君毅于六月赴夏威夷参加学术研讨会,回程经过东京,与胡见面。

  
九月,《今生今世》下册由新闻出版社出版。

  
1961年--与唐君毅通信中迭次论及民主、东西方文明及现代产业社会等问题。同时也和唐君毅的学生黎华标、唐端正通信。

  
1962年--八月,《世界之转机在中国》完成,嘱唐君毅阅后交卜少夫。十月,《世界之转机在中国》开始在卜少夫主编的《新闻天地》连载。

  
1964年--八月,唐君毅于暑期赴夏威夷参加东西哲学家会议,回程在东京停留,与胡兰成谈并同访安岗正笃。九月底,托黎华标转唐君毅信,论及数学中○的观念与哲学中空的观念。

  
1965年--十月,已认识保田与重郎。廿二日,飞熊本参加孙文、滔天铜像落成祝典礼。本年,经森田殷史介绍,认识大沼秀伍。

  
1966年--7月上旬,唐君毅因眼疾赴美国开刀(3月),回程在日本落脚,与胡兰成晤见。此时已认识梅田美保女士,后受聘为筑波山梅田学堂的讲师。

  
1967年--八月中旬,与唐君毅在东京晤谈一日(唐因眼疾接受胡兰成的建议于1966年12月8日再次赴日就医,至本年8月16日才回香港),论“士”、“禅让”、“礼乐”之义。廿九日,《建国新书》写成。此年,《心经随喜》由梅田开拓筵出版。

  
1968年--二月,举办“胡兰成之书”书法展,保田与重郎撰写序文介绍。五月,《建国新书》日文版由东京新闻出版社出版。

  
1969年--7月28日至8月6日,唐君毅参加夏威夷东西哲学家会议后过东京,与胡兰成晤见。十二月,《建国新书》中文版开始在《新闻天地》连载,次年六月载完。此年,为《蒋总统秘录》一书在日本《产经新闻》连载牵线搭桥。《书写真辑》由梅田开拓筵出版。

  
1970年--约三月,认识汤川秀树。

  
1971年--三月十日,养女晋明结婚。

  
1972年--六月,唐君毅赴美夏威夷参加王阳明五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后,经过日本时晤见胡兰成。廿一日,胡约晚饭。廿三日,陪同游明治神宫。十月,随华侨团访台,系战后第一次去台湾。此年,《自然学》由梅田开拓筵出版。

  
1973年--九月,唐君毅至日本参加中日文化交流会,二日晚见胡兰成。

  
1974年--五月,赴台湾,住华岗,在文化学院任教授。八月,朱西宁到文化学院拜访胡兰成。九月,唐君毅赴台北参加中日文化交流会,廿四日赴华冈文化学院访张晓峰、胡兰成、晓云法师等。十二月,《华学科学与哲学》由华岗出版社出版。

  
1975年--五月,《山河岁月》由远景出版社出版。同月下旬,余光中在《书评书目》杂志发表《山河岁月话渔樵》。九月,朱家父女二次上华岗拜访。同月,周同(胡秋原)在中华杂志发表《汉奸胡兰成速回日本去!》。十月,停止在华岗文化学院上课。

  
1976年--一月底,回日本。四月下旬,复返台。因继续受到台湾文化界围剿,三十日,从文化学院离开,搬到朱西宁家隔壁。七月,《今生今世》删节本由远行出版社出版。下旬,完成《禅是一枝花》,十一月,离台返日。

  
1977年--四月,《三三集刊》创刊。与三三同人继续书信往来。

  
1979年五月,《禅是一枝花》由三三书坊出版。十月,《中国礼乐》出版。

  
1980年--《中国文学史话》出版。

  
1981年-- 。七月二十五日,逝于福生市。八月三十日,在福生市的清岩院举行葬礼,福田纠夫、宫崎辉、宫田武义、保田与重郎、松尾三郎、幡挂正浩、桑原翠邦、赤城宗德等八人作为友人代表出席。大沼秀伍主持。此年,《今日何日兮》由三三书坊出版。

  
1991年--《胡兰成全集》九册由远流出版公司出版。

 回复[2]:  科长 (2011-01-05 18:23:00)  
 
  《异乡记》确证是张爱玲化名找汉奸胡兰成的过程

  
2010年12月22日

  
蔡震

  
继去年小说《小团圆》、散文《重访边城》等张爱玲遗作先后面世并引起强烈关注之后,今年4月首度在台湾公开的游记体散文《异乡记》,又一次掀起张爱玲阅读风潮。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异乡记》中文简体版,在杭州唐云艺术馆举行了首发式。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先生带来了《异乡记》的手稿,与内地“张迷”见面证实:“《异乡记》确证就是张爱玲去寻找胡兰成的过程。”究竟是“巅峰之作”,还是“屡见败笔”?他请读者自己判断。

  
《异乡记》中文简体版首发式上,宋以朗小心翼翼怀抱一个透明盒子亮相,他称里面盛放的是一件“神秘礼物”。直到宋先生说起自己发现《异乡记》手稿的过程时,他才打开盒子,原来“神秘礼物”是一本作业簿,字迹娟秀,不时有涂改的痕迹。宋先生举起来给大家看:“这就是张爱玲《异乡记》的手稿。”

  
谈起发现《异乡记》手稿过程,宋以朗说,“《异乡记》的发现,不但提供了有关张爱玲本人的第一手资料,更有助我们了解她的写作意图及过程,它是张爱玲下半生一个重要的灵感来源”。他还强调,大家都是凭着自己的想象,让她变成了电视剧、电影里的样子。“我想让大家看到她真实的样子。为什么不看看她自己怎么写呢?”他说,比如《异乡记》中写到的“沈太太”借楼下的人搓麻将之机放声大哭,让人看了心痛,完全是一个女人最切身的感受。

  
写于去温州找胡兰成途中

  
张爱玲在《异乡记》中写道,“中午到了杭州,闵先生押着一挑行李,带着他的小舅子和我来到他一个熟识的蔡医生处投宿。”读者发现闵先生在张爱玲的其他作品中留下过蛛丝马迹,比如张爱玲的《华丽缘》,曾提到过一位闵少奶奶。但这位蔡医生究竟是谁?书中确切信息很少,因此曾引起读者的多种猜测。

  
首发式上,宋以朗证实了读者对胡兰成的推测。他说,《异乡记》其实就是张爱玲在1946年,由上海往温州找胡兰成途中写下的札记,因为《异乡记》中的叙述者是沈太太,她长途跋涉去找一个叫“拉尼”的男人,而“拉尼”应该是英文Lanny的音译(胡兰成名字拼音是Lancheng)。在文中,张爱玲还写到参加“菊生”的婚礼,胡兰成的小名叫做蕊生。“《异乡记》确证就是张爱玲去寻找胡兰成的过程,但当初不太好发表,因为她是去寻找一个汉奸,所以自己用的是‘沈太太’的化名,闵先生也是一个假的姓氏,那么,为了保护杭州那位医生,蔡医生也有可能不姓蔡。”宋以朗说。

  
原来写农民也这么有味道

  
《异乡记》是为数不多的张爱玲作品中写到底层人的故事。内地张爱玲研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认为,这本书是显示张爱玲农村经验的第一部作品,“农村在她之前的作品中没出现过,之后大量出现”。负责校订这部书稿的张爱玲研究专家止庵介绍说,“张爱玲一路走了好几个月,沿途在农村留宿,记录了农村过年、杀猪、农民的生活等细节,你会发现,原来张爱玲写农民也这么有味道。”花了整整两个星期来专心校对这本80页的手稿,他感到辛苦但很兴奋,“从来没看到过张爱玲描写农村生活,没想到这么精彩,真的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回复[3]:  吴卫建 (2011-01-05 19:18:12)  
 
  嗯,一个从乡村走出的孩子能著书一生,风流一生,也够可以了。

  


  
晚年胡兰成与佘爱珍

 回复[4]: 老吴什么时候去墓地看看 科长 (2011-01-05 20:36:05)  
 
  

 回复[5]:  吴卫建 (2011-01-05 22:57:11)  
 
  是啊,何时是想去一看,福生也不算远。

  
何时还想去江ノ島附近的聂耳纪念碑处去看看。

  
我向来喜欢走访名人故居和历史人物的墓地,在台湾时没能去2蒋及胡博士的墓地很遗憾。

 回复[6]: 那就这个周末一起去? 科长 (2011-01-06 13:22:24)  
 
  东洋镜文物考古团,哈哈。聘请老唤担任鉴定顾问。

  
好几年以前和朋友谈起,走访一些旅日华人古迹,可以弄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书。

 回复[7]:  夏雨 (2011-01-06 13:38:29)  
 
  科长,这个题目好,有创意!

 回复[8]:  夏雨 (2011-01-06 13:45:02)  
 
  邀旅人同去,图文并茂的“图”,就一定能落实了!(多嘴一下)

 回复[9]: 夏雨没有多嘴,哈哈 科长 (2011-01-06 13:52:53)  
 
  我跟旅人私下已经讨论过这个话题了。

  


  
可能是我太懒,也可能确实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还有,毕竟100来年了,许多故居可能不复存在,像郭沫若故居那样保存完好的非常少了。

  
只有纪念碑或者墓地了。

 回复[10]:  待于泥= (2011-01-06 15:45:48)  
 
  科长这个创意的确不错,如果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我也想参加呢

 回复[11]: 没有时间限制,哈哈 科长 (2011-01-06 16:10:51)  
 
  其实谁都可以去,可以写。

  
这是一个力气活,还花功夫。要查资料(虽然现在网络很方便,但是大都数材料可能还在图书馆),寻找,走访,从效益上讲可能成本太高。

  
我曾经还有个设想,就是一篇一篇单独成文,譬如几千字加上十来幅图片,也可以单独在国内的杂志上发表。等到凑集了几十篇,不就是一本书了么?

  
我可能想法太多,行动不多。反思中……汗!汗!汗!

 回复[12]:  夏雨 (2011-01-06 16:43:13)  
 
  既然不说我多嘴 那我继续发挥啦。

  
》毕竟100来年了,许多故居可能不复存在,像郭沫若故居那样保存完好的非常少了。

  
那就说明此事有做的意义,还要抓紧时间。

  
》可能确实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利用 假期和发动网友参与。

  
譬如你最近不是去伊豆,箱根了吗,假如换作去福生了呢,心也散了课题也可做了(奧,对了,你是有心去考察伊豆的舞女的吧),一年下来起码可以完成七八个地方吧。

  
关东这一块的有东京的网友办,南面的委托龙爷和采夫,要查专门资料的有请龙爷,水双(龙爷有时间,水双认真),如题材有八卦带桃色的请小林桑写,壮怀激烈的请板凳写,,,咦,好像没有女性人物,残念!如果张爱玲到过日本的话,那一节一定得请邓星写(嘻嘻玩笑)~~~~

  
还有好多好多,一下来不及提的可以出力的网友。

  
科长制定大纲做总策划,老唤作顾问。

  


  
有做才有成功,失败了也没什么。

 回复[13]:  待于泥= (2011-01-06 16:50:55)  
 
  如果有个明确的行动目标的话,就容易行动起来,我们可以先圈定关东范围内的人选,而后查资料,抽时间去实地拜访,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再查资料,写文。慢慢再扩大到关西等其他地域。

  


  
具体发表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把这个岛国上的旅日华人古迹都拜访过,顺便自己也游玩了,对不?

 回复[14]: 想法很好,实现可能性比九位数还低 开明乡绅 (2011-01-06 17:28:07)  
 
  想法很好,实现可能性比老魏的九位数还低。三个和尚没水喝,东洋镜也不例外,嗬嗬!关键是科长从来只出点子,没有行动。

 回复[15]: 还是老地主了解我啊。握手 科长 (2011-01-06 17:36:56)  
 
  新年争取做一个自己挑水吃的和尚。

 回复[16]:  夏雨 (2011-01-06 21:23:49)  
 
  不,科长是先抛一块石子出来,看有没有水波出来,大伙没有反应就只好自己挑水吃了。

 回复[17]:  吴卫建 (2011-01-06 21:35:40)  
 
  此事如此热闹啊。水波出来了, 俺去,俺想现天气冷了些,等大地微微暖气吹时伪文学中年,臭酸文人们结伴而行吧。

  

 回复[18]: 科长夏雨的这个主意好.俺也去. 夏夏 (2011-01-07 07:53:51)  
 
  比什么婚姻介绍所有意义多了!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