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读书
字体∶
《《道德经》批判 -- 成为自己成就自己》(47)

weilin (发表日期:2022-06-23 09:37:16 阅读人次:625 回复数:0)

  

  
《《道德经》批判 -- 成为自己成就自己》(47)

  
47. 身知天下·心见天道

  


  
空明心

  
由内心守静笃回归玄母得见天道再返观天下万物悉获道知实现明心见性。此乃东方智慧之精髓和感性思维境界之极致,是东方文明几千年对人类屈指可数的贡献。

  
心怀无知、心念无执、“无住相生心”即是空明心、“金刚心”。

  
人间的“空明心”才是人唯一至刚至强、认知真理的精神力量。

  
中国社会小农经济时代关于天下的知识仅限于对自然观察的经验性知识和主观想象与臆测,以及社会人际互动中感性表面、故事性碎片化的感性知识,包括基本的农业知识、古代天文地理知识、道家关于自然以阴阳为元素的感性知识、中医知识,以及所谓圣贤关于人文教化社会治理的论述。歧视劳作的中国读书人只关心流行“公知”治国的经典。

  
中国古代的所谓“知识”与能够创造物质财富、改善现代生活与心灵品质、提升人类创新能力和社会进步的现代科学知识、哲学思想、人文科学,风马牛不相及。

  
完全缺乏精准的概念定义和逻辑思维的中华思维不可能创造和构建基于严密理性逻辑、系统化的科技思想的知识大厦。感性思维只能造没有科技知识含量的原始手工工具。

  
老子的“知”除了道学部分,就是像“无私成其私”之类在丛林社会利用别人来益己、吃小亏占大便宜它与现代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与公民价值观和制衡权力的法治思想,没有丝毫关系。因此,老子的无知 = 无执,可视为东方道家思维的奇葩。

  
无知不是说没有知识而是觉悟地自在于存在的无限空间进入思维的无执境界。无知是基于对真知的无限性之觉悟后的空明心。无知是自处空灵之心不住成念的觉悟知态。

  
觉悟的无知是心灵自由的舞台万有由此而生。无知是不固守任何成念的思维方式、思维境界、心灵境界、存在境界,是笃信知识没有围墙、没有顶峰、拒绝权威、没有永远正确、没有永恒的真理,有这样的认知和求真的信念才不会因“圣化顶峰”而僵化腐朽成为自残变态。而老子对古代圣贤的痴迷则是对自己“无知”的自我否定这证明了老子与佛陀不在同一价值境界。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名,弗为而成。(道德经·第47章)

  


  
知见思想

  
佛陀与老子是同一时代的东方智者他们的智慧和心力主要聚焦于对自身内在心身固有潜能的修炼。佛陀和老子都认为人的重心是自己的内心。人的天下是身躯立足之地的社会环境。

  
由自身而知天下,由自心而见天道,是东方智者以人心为知性与自性之核心的原始单纯、驻守于自然环境之中,感思悟觉的“自然之在”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佛陀的眼里只有抽象的“人”而没有人的“社会角色”。只可惜佛学的人性平等无法抵抗中国的等差尊卑。

  
他们都无知于探索“自然的局限和约束”才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最大障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不断创新超越自然的思想和知识才是人类最伟大的未知空间,人类的未来。

  


  


  
人类的未来在无知之中。中国文人却在圣人低级腐朽的小残脑里寻找未来。

  


  


  
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具备超自然能力,产生于具备学习训练思想创新的潜能。人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不断地研制“新的工具”才创造了动物无法企及的人造能力。

  
不幸的是人类并非天生就会思想。思想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正确地思想需要学习训练而学习深层思维一直是人类最艰巨的挑战!

  
因此,科学技术对人类的价值远非止于借助它获得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科技思想的创造过程和成果本身正是人性人格超越自然层次最真实的彰显。

  


  
科技和思想成果是人的品质的标志它足以衡量民族文化与民族素质的优劣。

  
种族品质的优劣体现在个体和整体创新的成果之中并成为社会道德的基础。

  


  
而老子的“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名,弗为而成。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些话与现代科技知识、科学精神,与现代社会的公民思维,毫不相关!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阴符经》

  
中国人的全部知行、全部智慧在中华古代的智者眼里用一个脑子和身体就可以全部承载。这样将自我彻底封闭的种群,凭什么与数千年数百代人累计而成的科技智能相抗衡!

  


  
颂译:无为而成

  
行道者,不出户而能知天下;

  
得道者,不窥牖而能见天道;

  
道之心,反古知今反往知来

  
见微而知著,由显而能见隐。

  
失道者,虽出愈远其知愈少。

  
下德者,不守静笃不辨虚妄,

  
偏执僵化,见愈多,误愈深。

  
是以圣人看似好像不行而知,

  
不见而名,不为而成,道隐,

  
守虚持静返璞归真才能知真。

  


  
本章小结

  
人需要信仰吗最重要的问题是信仰什么吗?人只有将生命的意义提升到更高境界才是最合算的想法才有意义去谈论知是这样吗?否则人与动物的区别何在?如果人生真是一缕过眼云烟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尽管人的绝大多数平凡到渺若微尘却没有人心甘情愿贱待自己(潜力无差别的?)“至尊的灵魂”和独一无二的身心。

  
人需要追求吗追求什么呢?每个人都有两种知可以主动探求。一种是关于社会和宇宙“我之外在”的存在和知识;另一种是关于“我是谁?”对“我之自在”的识知觉悟创造。西方人为前一种知识创造了无限的舞台而东方人为后一种感知开辟过玄妙的路径。

  
平凡绝非伟大即使自己不能成为伟大也没人有资格自满甚至自诩于贱待自己这个“人”的灵魂庸安于平凡。

  


  
平凡只是人的底线,它从来都不曾伟大,请不要再自欺欺人!

  
一切人间的伟大都是根源于心念、欲望、梦想经过思想创造出来的奇迹,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铺路石、里程碑、走向未来的桥梁。对根本问题的无知会使人远远不如动物而一切的堕落腐朽皆因对自己的无知愚蠢邪恶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践踏人的天赋,是对人类最大的犯罪!

  
践踏个性的文化,是中国社会的病根。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