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读书
字体∶
大
中
小
《《道德经》批判 -- 成为自己成就自己》(39)
weilin (发表日期:2022-06-15 07:29:27 阅读人次:622 回复数:0)
《《道德经》批判 -- 成为自己成就自己》(39)
39. 得一守朴·天下自正
得一
老子在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其中,一是太极。由太极生阴阳为二,阴阳生五行曰三,五行衍生万物,
万物由此演生出来,相互之间以和谐共存、共荣天地、共享天地为宗旨。
我因之将太极定义为:太极是和谐之极限。
万物有了一,有了太极,便有了令万物之阴阳趋于圆满的和谐互动的基因和范式,并由一而始衍生一切又共同皈依为一,犹如江河之源与流之不可分割成为一体。
得一,便是获得了所需想要的一切,不多不少,是指与自然合一、人我合一、个人与人间合一、恒守于朴、心性安然、获得圆满;老子说,侯王得一候王的天下就自动搞掂了。
再用感性和经验的说法,修炼太极的过程就是得一的过程,必须在理解或者说顿悟了“太极之朴”之后才可能获得功夫上身的进展,否则与做广播体操近似与太极状态无缘。
因此,个人得一属于个体修炼再怎么艰难却也单纯完全属于一心一志一愿一行。
如果要让一万个人一起“得一”实现“某小区天下正”而且是万人认同实践于同一个“一”这里就有一万颗心加一万个愿,再互相复变一下便衍生出了千万颗心、万万个愿,就算候王能力大过上帝,能搞掂吗?如果治理社会如此容易,全世界的政府都该关门下岗了。
渴望一个“得一”的候王拯救天下,这无异于睁着眼睛做梦,岂能当真呢!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为正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道德经·第39章)
颂译:得一得福
昔得一者,有无合一,阴阳合一;
负阴抱阳,负有抱无,得道者也。
若天得一,日月轮值,宇宙清明;
若地得一,山河相拥,天地宁静;
若神得一,阴阳和谐,大道彰显;
若谷得一,风调雨顺,五谷冲盈;
万物得一,兴衰轮转,吐故纳新;
侯王得一,守补无为,天下自正。
不能得一,阴阳分立,天崩地裂:
天无以清,日月蒙昏,天将恐裂;
地无以宁,山崩河泛,地将恐废;
神无以灵,阴差阳错,道将恐歇;
谷无以盈,虚盈失措,气将恐竭;
万物无生,僵化腐朽,物将恐灭;
侯王无正,狂躁轻妄,天下大乱。
故贵以贱为本,守卑贱反得富贵;
高以下为基,乐处下而反能高升;
是以侯王谦谦自称孤、寡、不谷。
此不正是提醒自己,以守贱为本!
高尚之致的名誉,不是别人赞誉,
不去追求琭琭如玉显张扬之荣华,
恒守珞珞如石这浑然若一之朴实。
生生快乐而自豪地活在高贵到九九八十一代祖宗做梦都想不到的特权特供之中,硬要人“用意念”或者说用“心学”混沌心里的“高下贵贱”、时不时忆苦思甜、不忘初衷,结果只能如老子自己说的,
听起来“易知易行”做起来“难知难行”,最后都成“两面人”。
侯王是否“孤寡不谷”不能信其大嘴吧啦而要看他各处的园子里都是啥个光景。对吧!
权力性恶权力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遏制权力造恶已成人类共识。
只有中华文人是因为无知呢?还是刻意粉饰权力?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崇尚权利,公然摆明了“货与帝王家”就是为了当官,而当官就是为了发财,为了封妻荫子广大门庭,修齐治平不用说就是为了天经地义趾高气扬运用权力追求人人都羡慕嫉妒恨的腐败。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句美丽的梦呓应改为:公民得一才有天下正。
自由世界的公民岂非在得一的普世价值中创造了自由追求个人梦想的机会?
本章小结
得一,既有个人得一,也有天下得一。得一对于社会来说是道家追求的终极大德等同于所谓“天下一家”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共产主义”可以驾轻就熟地忽悠中国精英。
活在“天下一家”多么美好啊!至于如何实现那是托付给了一尊的担子。
老子于是将个体修炼不用想就自然延伸到社会治理,将“天下得一”无比深情地移情于“侯王得一”,
让中华特色的公权力在两千五百年前就顺利达成了“永远正确”的至善境界,再也没人质疑。
所以“父王、托儿、青天、父母官、大大麻麻、”在中国时而扮着“千古圣君”时而被画成希特勒模样的巨大无比的“掌舵人”在神州大地挥手向前、英明独裁,享受中国文人和百姓掏心献肝的粉舔、叩拜、歌颂、万岁、
将侯王关进笼子,还是将天下托给候王,中国人还在争吵的争吵盼望的盼望。
其中最丑陋、喊得最凶、最不要脸的群伙,都会捧出圣人的经典高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