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读书
字体∶
《《道德经》批判 -- 成为自己成就自己》(8)

weilin (发表日期:2022-05-15 08:18:36 阅读人次:1087 回复数:1)

   《《道德经》批判 -- 成为自己成就自己》(8)

  


  
8. 上善若水·利而不害

  


  


  
老子的《道德经》全书云集了52个善字。老子认为,不着形迹、“利而不害”方可称为善。有利有弊的不是善;被大肆宣扬鼓吹的也不是善;用石碑、牌坊、庙堂宣扬的道德模范在老子的眼里统统都不是善而是“愚之始”。

  
那么老子自己宣扬的善,上善法水,号召都来学水,算不算“愚之始”呢?

  


  
善,处于不争之地、行于利而不害、无辙迹、方能谓之善。

  
居,位也。地位无等差不区分,才能和光同尘、混而为一;

  
心,性也;以全体百姓之心为心,方能有利而不害之人性;

  
与,为也;负阴抱阳,才能做到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

  
言,信也;负祸抱福,才能面对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

  
政,教也;由守空而守中方能处处执政无为、行不言之教;

  
事,执也;我无事,民自富。执无事,才能以无事取天下;

  
动,欲也;我无欲,民自朴;我好静,民自正。安于不动。

  
能止于静定才能图于易细、动于端倪、则无大事无难事矣!

  
与之相反,便是:王发梦,民遭殃!古今中外,没有例外!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8章)

  


  
水在老子眼里乃道化之物。云雾雨露、江河湖海、天上地下、无处不水。水就像空气益于所有人且(在古代)不会引人相争。水是老子“无私”的标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人人都能学得像水那样柔顺不争,利而不害,候王平民都能高枕无忧、永享太平盛世!

  
所以“正大光明”与“上善若水”让君民各就各位,红遍中华大堂之上。

  


  
好东西

  
老子一生都在倡导不可宣扬“好东西”因为好东西一旦被宣扬就变成了抢手货而成祸患。老子却忘了“善”也是好东西一旦“天下皆知善之为善”“善人”就成了名星。

  
老子肯定没想到在争抢“好东西”的时候如果事先制定好公平规则使得人人都愿意或者不得不遵守规则,这样的公平竞争就能激发人的潜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造福。只要能防止有人犯规胡来便能让人在造福中利而不害。

  
人间智慧与文明正凸显在此。无恶即为善。能遏制住恶势力,善行自然而生。怎么连这么简单的因果关系连老子都会犯糊涂呢?

  
那么,哪些人才是人间的最大恶势力呢?如何才能遏制他们?老子想过吗?

  
这个问题很深奥吗?两千年中华就没有人能想明白吗?除非,脑子全坏了?

  


  
颂译:上善若水

  
与天地万物合一的善,性状若水。

  
水善待、善利万物,而不与相争,

  
处众生所弃之地,几近大道之性。

  
居善地而能处下,纳万川成大邦;

  
心善渊而易空静,无名中造大器;

  
天地不仁是大仁,万有殊异平等;

  
言行合一,负祸抱福,信待不信;

  
守朴归静,自然无为,天下自正;

  
以无驭有,以简驭繁,事之善能;

  
谋于未兆,治于未病,动之善时;

  
无为利物而不争,不争,故无忧。

  


  
公平竞争

  
老子以为“夫唯不争故无尤”人间灾难的根源是人与人相争。事实却并非如此。

  
面对竞争,首先要看争的是什么?以及按照什么方式、什么规则来竞争?

  
所争之物是个什么决定了价值观的性质也决定了人之间关系的性质。它还决定了竞争本身的性质和方式是文明竞争?还是互为“死敌”?是输赢皆乐还是你死我活?

  
竞争方式和手段决定人格道德文化文明的层次并决定竞争结果的道德性。社会的文明层次与文化品质毫无掩饰的展示在竞争目的、竞争路径、手段之中。

  
用武力之争,属于丛林,犹如兽斗,文明社会不取,人权因此而生。

  
文明的本质是其人最终明白了,人的有些权利,必须平等确保捍卫,不能参与争斗。不然人就走不出丛林。在确保基本人权的基础之上人类才能建立属于人的社会。

  
人与兽有一条界限,那就是人权。在人权之上,才有公平自由可言。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美国独立宣言》

  


  
在此底线之下,一边生死绝杀、一边满嘴仁义道德,杀着说着历经千年,其人的信念习惯思想言行自然都会修成“战斗的武器”,成为“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战狼。

  


  
本章小结

  
善的特征

  
老子说,善的特征是不着形迹利而不害。可是老子崇尚的自然之水并非利而不害。自然之中几乎不存在纯粹的利而不害唯有人类却可以运用智慧和奋斗通过思想制度之有言之教的学习,形成互惠的价值观,构建制恶的社会制度,创造完善的利而不害。

  
人类正是通过不断完善生存方式与精神环境来克服人之动物性之害,活在适合人的环境才能成人。

  
人类获得善果的智慧和知行也并非产生于学习如何为善,而是相反,是认知和学会如何制恶,唯有制恶才能生善,并因此而创建了民主宪政。印证了,美言不信,善言不善!

  
满嘴言善,与满嘴道德,不能制恶,没有区别,还是一样沉沦在邪恶中。

  
善是结果

  
当今地球上的“大善之地”并非如老子所谓的“处众人之所恶之地”而是正好恰恰相反全世界各个角落无论高端低端、无论真难民还是假难民,都知道该往哪儿奔。

  
无恶少恶的地方才是善地。那里民权主政、公权服务人民、保护人权和自由。

  




 回复[1]: 底线的坍塌 weilin (2022-05-16 14:59:49)  
 
  https://youtu.be/CYqcvZs_ctw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