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读书
字体∶
《东洋镜· 铜雀鸣》(92)什么是《太极球》

weilin (发表日期:2022-02-11 13:39:27 阅读人次:22421 回复数:7)

  《东洋镜· 铜雀鸣》(92)什么是《太极球》

  
原创作者:铜雀

  
参阅《东洋镜· 铜雀鸣》(65)《太极球》

  
http://www.dongyangjing.com/bbs_disp.cgi?zno=80409&&kno=001&&no=0479

  


  
《太极球》是人体在太极运动中,运用意念聚集整个身体的组织与能量,由意念控制整个身体和四肢、运用“意念包络的”或大或小的球形旋转伸缩运动,其中习练者自身能明确感知、可以用语言描述、以及用意念操控的,外在似乎有形、似乎无形、形意包裹的能量球体。

  
剪短地说,《太极球》是形意包裹的能量球体。

  
成就《太极球》的核心要素是,

  
1.自然连续无间断的“放松”。运动中使身心始终处于“放松状态”。

  
2. 自然连续无间断的“意念包络”下的导引。使练习者的身心始终处于“觉悟的放松旋转的球体”之内,此外再无其他。

  


  
成就《太极球》的关键“难关”是,

  
让练习者的身心,实现达成,进入自然连续无间断的“放松状态”。

  


  
这种“身心放松状态”是普通人并不自然具备、如果练习方法有误即使终身勤学苦练也未必能够获得的“先天自然状态”。正所谓,“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于绝大多数成年之后(15岁之后)身心已经失去了“先天自然状态”才开始修炼太极运动的人,进入“放松状态”往往需要“顿悟体验”才能达成。

  
未经历“顿悟体验”是否也能进入“放松状态”?本人没有答案。

  


  
本人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经历顿悟”而达成和进入了“放松状态”,再运用“意念包络”按照运动中自己身体需要的(进入深度放松的需要)形成或大或小的《太极球》则是水到渠成、无需刻意。

  
反过来说,没有放松的“顿悟体验”而刻意行使“意念包络”,大概率可能会,导致因为“有为”造成的“紧张”违背“放松原理”而适得其反,终身与《太极球》无缘。

  
《太极球》是运用太极原理、在意念引导下放松、从有到无、无限逼近身心的“空灵状态”、为了和可以、促进身心健康的、限于个体修炼的、运动方式。

  


  
将《太极球》朝向“无穷大”的方向运转、成为“一”,成为前述的“一片汪洋”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此“汪洋之中”多大程度能够“柔若如水”,这是一个极限。是太极之曰“太极”。

  
反之,将《太极球》朝向“无穷小”的方向运转、成为“无”,成为“空”,这个难度会更大。因为身体内部的任何阻力都需要一定的“力矩”不可避免的形成一个相应的“小球”以克服阻力才能产生运转。

  


  
直到身体中再无阻碍运动的阻力才会有“空”与“无”的身心状态。这与身体的完全的“柔若如水”成为“一片汪洋”是从不同的两极,走向殊路同归。

  
也许此两条路不同的是,朝向“无穷大”的方向运转可以“借助海洋的力量”让身体的柔化来得更快。

  


  
本篇(92)什么是《太极球》,与《东洋镜· 铜雀鸣》(65)《太极球》,共同构成《太极球》运动之完整无缺的身法与心法,可以由自身体验与向外部展示来证明之。

  
信心永心无心“三心一体”,有志者事竟成。

  




 回复[1]: 《太极球》是形意包裹的能量球体运转于轻如鸿毛与重如泰山两极之间。 weilin (2022-02-11 14:10:30)  
 
  传统技击中能控人伤人于无形。

 回复[2]: 太极球的自证标准 weilin (2023-08-16 20:20:40)  
 
  如何证明自己的太极修炼是否进入了《太极球》阶段在此确定以下标准。

  
当你的太极修炼进入了太极球的阶段其中一个最鲜明的感觉就是:运动无死角。这种体验只有自己知道。

  
绝大多数人的太极运动都有死角。

  
所谓死角就是运行到一个位置之后就再也不能往一个或者某些个方向运动。

  
所谓没有死角就是运动到任何位置你永远可以继续往任何位置连续运动这

  
其中的原因是你已经实现了立体360度向任何方位的“活似车轮”的圆柔状态也因此你的运动再也不会感觉劳累而是越炼越精神。

  
当然,实现无死角的前提条件除了“活似车轮”之外便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位置实现“虚实分明”且能“极虚极实”唯有这样才能平稳的旋转。

  
因此,进入太极球阶段的显著标志是:在活似车轮与极虚极实的状态中的无死角运动。

 回复[3]: 《太极球》可以实现感觉的阶段 weilin (2023-11-05 17:14:39)  
 
  http://www.dongyangjing.com/bbs_disp.cgi?zno=80409&&kno=001&&no=0479

  
身体任何部位的辗转运动就像自己是一坨牛皮糖被拉升或收缩并配合着全身所有部位可以感觉到的细胞运动在似控非控极端均匀密实空静沉灵的状态下活似车轮、无丢无顶的辗转反侧在球形包络中永无止境的运转

  
身体骨节最终的转动将来到后脑枕骨即脊椎骨链接脑骨的最上端并会发出清脆可闻的骨节转动时的响声,然后,,,

 回复[4]: 《太极球》的第二阶段:匀速运动 weilin (2024-02-09 12:51:44)  
 
  当身体内部的关节与肌肉练到基本处于对称状态之后,可以专注于 匀速运动,又叫 旋转中的匀速运动,

  
从本次练习的开始,到此次练习的终结,丝毫不停顿地保持手臂腿脚与整个身体的匀速,速度不变的运动,

  
用意念指挥肢体,注意和争取整个运动过程的速度,始终保持均匀不变。

  


  
这就必须将整个运动中的意念,时时刻刻、一丝不苟地、全部关注在运动着的整个身体的所有部位,

  
也就是,时刻全部关注整个太极球。

  
用意念将已经“活似车轮”的身体,维持运动的速度均匀不变。匀速运动的维持时间越久越好!然后、、、、、、

  
估计,应该是 “气遍身躯不稍痴”(100%肯定)同时“热流滚滚随鞭走”(猜想)。最先指尖发热。

 回复[5]: 呼吸 weilin (2024-02-10 19:45:49)  
 
  在绵长的匀速运动中,可以将呼吸与肢体的开合、升降、展缩自然地结合起来。

  
自然地实现,开吸合呼,升吸降呼,展吸缩呼,

  
一定要让肢体运动自如地驱动呼吸,而绝不是让呼吸刻意地配合运动。最后要彻底忘记呼吸。

 回复[6]: 松透过程中的登峰 weilin (2024-04-10 19:34:13)  
 
  我将身体完全达成“对称的松透” 称为太极球练习的“峰”。

  
在登峰之前,也就是在达成“身体完全对称的松透”之前,身体会同时具有两种状态:

  
一,身体的运动完全可以,全部由,胯部以及往下的两腿和两脚板的整个胯部之下来“统帅”带动形成

  
把柄在下鞭稍在上的舞动鞭子的运动,又叫“倒挥鞭”,即由胯部之下带动的身体像挥鞭那样的运动,鞭稍是胯部以上的身体部分包括两手和头部,手指为稍端。

  
其中的两腿也可以轮番单立时其中的虚腿为稍实腿为柄。此时的鞭子为一柄三稍。

  
自己对胯部、大腿小腿、脚板脚趾它们的主动控制的感觉会越来越清晰自觉。也就是说“倒挥鞭”会越来越熟练,整个运动过程完全听从意念的指挥。绵绵无尽的匀速运动。

  


  
二,放松的部位一定会转移到身体的左边或者右边这取决于运动者平时是右撇子还是左撇子。

  
如果平时是右撇子,最后放松的部位会明显的转移集中到身体的左边部分腰部以上的部位。而脊椎转动的响声也会源于颈部左边的颈椎。

  
反之,平时如果是左撇子,最后放松的部位则会明显的转移集中到身体右边部分腰部以上的部位。而脊椎转动的响声也会源于颈部右边的颈椎。

  
这表明,运动越频繁的部位越容易放松也越先松透。反之,运动越少的部位越僵硬也越难放松。

  
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在匀速运动中运动多久都基本上不再会感觉到劳累。运动可以进行足够长的时间而不觉疲劳。

  

 回复[7]: 《太极球》的两大养心与修身功用 weilin (2024-06-06 13:28:32)  
 
  当身体的柔性进入太极球阶段之后,可获得以下两大好处:

  
1、绵密沉灵无始无终地不再会感觉劳累的“静运无荒”毫不费力地可以让习练者自然地忘却外在而清空脑海里的一切概念和思绪而轻易地聚焦、回归、享受柔美的运动之中进入绵绵若存的“自发”的运动模式

  
实现事实上的“无为的无限继续”让头脑彻底清空而放松进而帮助身心进入深层放松和身体的深度松柔。

  


  
2、这种任意的、没有阻碍的、可向任何角度、任何方向、立体球形的我称为“可定点定向的自我把向运动”可以产生在意念控制下的自我对身体定点的蹂搓而产生活血化淤的自治功用———-

  
针对各种类型的病灶的自我辗转揉搓。若再补以外伤药物便能产生治愈作用。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