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闲聊
字体∶
分析:中印边界争端和西藏

新局长 (发表日期:2010-06-25 17:40:26 阅读人次:1794 回复数:2)

   1913-14年在印度的西姆拉,英国、中国和西藏代表召开三方会谈,英国和西藏双方签订西姆拉协议,为日后中印边界争端和西藏问题埋下伏笔。96年后,(6月3日-4日)在英国西敏斯大学召开的中印边界问题国际研讨会中,中国学者和流亡藏人学者罕见地坐在一起,同印度学者,英美学者一起讨论中印边界争端以及西藏问题。

  
中印边境争端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中国同周边13个陆地邻国都通过谈判解决了边境问题,唯独同印度的领土争端没有解决,另外中印边界争端涉及西藏问题,并且因此而更加错综复杂。

  
中国和印度的争议领土主要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争端领土主要是中国称为“藏南”的地区,即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那里的面积为83,743平方公里,目前由印度占领。在西部的争端是阿克塞钦地区(AksaiChin),该地区在克什米尔谷底东部,面积约37,250平方公里,目前由中国占领。AksaiChin是突厥语,里面的Chin,就是指中国,据说意思是“中国的白石滩”。东西段中间有还有几块比较小的领土争议。

  
资深记者和学者麦克斯韦(NevilleMaxwell,澳大利亚国家大学)长期研究中印边界问题,他认为中印领土争端起于帝国时代进入现代民族国家时代过程。现代国家学要确定清晰的边界,中印因此产生边界纠纷。

  
东部争端和达旺

  
1913-14年,英国、中国和西藏三方参加西姆拉会议,主要是讨论西藏地位问题。在会议中西藏没能取得中国对西藏独立地位的承认,但英国和西藏单独签署了所谓的西姆拉协议,划定了西藏同英属印度的边界,规定了东段的“麦克马洪线”。 www.6park.com

  
麦克马洪线是如今印度声称拥有东段争议领土的依据。据说中印在东部地区的实际控制线差不多就是麦克马洪线。麦克斯韦和中国的国际问题专家刘学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都认为,中国准备在谈判中接受实际控制线,解决边界争端。但中国在东段不接受印度在1951年占领达旺(并非从英国殖民当局手中继承)。 www.6park.com

  
印度学者阿卡(AlkaAcharya,尼赫鲁大学)认为占达旺时中国没做任何表示,所以等于默认既成事实。但刘学成认为,中共当时虽然立国,但忙于朝鲜战事,西南许多地方军事行动仍然没有结束,所以中央政府无力顾及达旺,但决非默许,更没有对印度发出任何信号。 www.6park.com

  
不过当时达赖喇嘛的西藏政府向印度提出过抗议。据流亡藏人学者策凌(TseringTopgyal,伦敦经济学院)讲,达旺的门巴族,同中部西藏人的差别,还不如康藏、卫藏、安多的差别大。他认为,如果中国政府解决了西藏问题,达赖喇嘛返回西藏,将会极大地削弱印度在东部争议领土的谈判地位。

  
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是中印在东部的争议领土

  
西部的阿克塞钦麦克斯韦认为,阿克塞钦地区的历史一直含混不清,过去的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当局和西藏、满清帝国似乎没有精确划界的需要。实际上进入现代国家阶段之前,国际疆界大多如此。在西部的划界需要主要同19世纪英国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扩张和对抗有关。英国担心俄罗斯在该地区有图谋,所以建议将哈喇昆仑山口作为边界,以便在新疆和印度之间设立缓冲。 www.6park.com

  
麦克斯韦说,在1880s初,中国和印度同意将哈喇昆仑山口作为边界的标记。到了1890s中期,中国声称阿克塞钦为中国领土。1899年英国向满清政府建议,整个阿克塞钦地区属于中国,边界要按照哈喇昆仑山脊划分。这其实就是今天的中印控制线,但中国没有对上述建议做出回应。有印度学者说,如果当时中国做出了回应,就不存在今天中印关于阿克塞钦地区的争议。 www.6park.com

  
麦克马洪线争议 www.6park.com

  
2008年北京奥运年世界各地发生了大规模的支持西藏示威和反示威,英国外交部为增进同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信任作了以下表示,即英国政府认为西姆拉条约是过时而且是殖民主义的遗产。有印度学者认为,英国这个声明对印度在东部的领土要求的法理基础无疑于釜底抽薪。而当时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英国是否把西藏出卖了?”的文章,指责英国为了换取中国在金融危机当中的支持而‘改写历史’。 www.6park.com

  
麦克斯韦说,当时在西姆拉会议期间伦敦政府指示麦克马洪说,如果中国拒绝签署协议,就不要同西藏签署双边协议。不过麦克马洪没有遵守英国的指示,在没有中国同意的情况下同西藏签署了协议,因此英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批准西姆拉条约。《艾奇逊条约集》里面西姆拉条约部分加注说:没有达成有约束力的条约。 www.6park.com

  
1907年的英俄协议在1921年被缔约双方声明作废,麦克马洪线在1937年被包括进印度出版的地图中。1938年,英国在1929年版的《艾奇逊条约集》中公布了西姆拉条约。与此同时英国召回了《艾奇逊条约集》。麦克斯韦尔说,英国不仅召回1929年版,还在1938年重新印刷了表明1929年出版的《艾奇逊条约集》,取代了旧版本。刘学成说,这种有意的误导其实就是欺骗。

  
1951年印度占领东北边界的达旺

  
www.6park.com

  
殖民心理和帝国心态 www.6park.com

  
印度的谈判立场从尼赫鲁时候开始就是:不承认有领土争端,也不通过谈判达成妥协,同中国通过谈判协商谋求妥协的立场形成对比。刘学成说,印度已经立法把有争议领土都划入自己的神圣国土,而且把争端同国家认同相联系,为任何在领土上进行谈判的企图增加了难度。 www.6park.com

  
印度同西藏传统的文化和贸易联系使印度认为自己在西藏具有特殊利益,在英国殖民时期和以后,把西藏当作隔离中国的缓冲区。而中国则认为印度把西藏作为缓冲区是从英帝国那里继承下来的“殖民心态”。 www.6park.com

  
麦克斯韦对印度独特的领土观在书中作过评论,说印度民族主义当中有所谓地理神圣性的内容,即认为印度疆界是历史自然形成,是绝对的。这其实同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观和历史观有异曲同工之妙。 www.6park.com

  
在中国指印度从大英帝国继承殖民心态的时候,印度也可以反指中国从满清帝国继承了帝国心态。蒙古国就是从满清帝国的废墟上获得独立,中国现代国家并非原封不动地继承了前面的帝国。 www.6park.com

  
1962年边界战争和未来 www.6park.com

  
中国军队1950年进入并且控制西藏,在印度看来无疑是中国控制力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在随后的中印边界争议中,中国总被当作巨大的获益者和侵略者。大概也是这个原因,1962年边界战争爆发后,在许多印度人不理解,中国人既然已经取得了这个西藏的巨大利益,为什么会为几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不惜一战。 www.6park.com

  
中国学者认为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就是教训印度,要印度明白:同中国的边境领土纠纷不能用占领造成既成事实和武力手段解决。不过1962年战争给印度带来长期的耻辱感。印度卧薪尝胆,在1998年成为核国家。 www.6park.com

  
中印两国作为经济崛起的大国的事实是否有利于解决边界争端呢?美国国防大学学者,曾经在美国布什政府负责南亚事务的国防部长助理詹姆士·克莱德(JamesClad)说,虽然中国和印度都是崛起的经济大国,但中国崛起的参照是美国,而印度总是把中国作为衡量自己发展的标准。 www.6park.com

  
虽然中印两国经济和外交联系10多年来不断加深,加上两国都拥有核武器,重演1962年边界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边界问题解决的前景依旧同以前一样渺茫。这可能也反映了中印两国对各自未来发展的预期。中国基于对未来崛起的信心,能够对搁置中印边界争端表现出更多的信心。而印度则可能由于担心同中国实力差距不断拉大,则担心未来在领土争端中面对更强大的中国。

  
选自《史海钩沉》

  




 回复[1]: 哈哈!东博你赶裸我! 新局长 (2010-06-25 17:55:30)  
 
  中国与印度发生边界冲突

  
1962年,中国与印度发生边界冲突。中国军队于10月20日开始作战,至22日,就将号称王牌的印军第七旅歼灭,旅长达维尔准将被擒。中国军队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10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 ,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其最主要三点是,双方武装部队从 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同时命令部队停止追击。但印军不服,添兵再战。中国军队于11月16日再次开打,

  
再次取得压倒性胜利。11月21 日,中国政府宣布,自22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主动后撤,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20公里以内。其后,又将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交还给印度,并释放了全部印军战俘。

  
是时,印方东北各邦一片风声鹤唳,因无兵可战,连交通警察也 配发了武器,以死守危城。中方突然宣布停火并后撤,撤至数年前的实际控制线,令印度人乃至全世界都大吃一惊。

  
据印度国防部1965年发表的报告,在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陆军损失的数字:死亡1383名;失 踪1696名;被俘3968名。由于中国政府很快宣布停火并从占领区后撤,停火之后,至少有5000到7000名印度士兵,从原始森林中得以生还。

  
印度方面并不领情。此后数十年,虽然边境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但印方时时高唱中国威胁。在行动上,则利用中国在部份有争议地区没有驻军的条件,向该处大量移民。今天,在中华人们共和国地图上,有一块面积数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实际上并不在中国的控制之下,数百万印度人已经于1962年后移居到那里, 建立了一个“阿鲁纳卡尔邦”。中国目前的领土面积还有没有960万平方公里,需要打一个问号。

  
另一方面,可以肯定的是,那一片土地已经很难夺回来了。即使中印之间再次发生战争,中国再次打胜,也不太可能夺回那块地方了,驱逐数百万人而导致的人道主义灾难,以及相应而来的国际舆论的谴责和制裁,是中国政府无法承受的。

  
打了胜仗却主动地把领土送给别人,又演出了一出“中国人不败自败,印度人不胜自胜”的戏。海内外大多数华人对此都很不理解。这也成了许多人大骂共产党卖国的一个好材料。然而,在那个年代,印度能给毛泽东或者共产党内的某些人什么好处,值得他们去卖吗?谁也不能相信。简直就是今古奇闻。

  
到底是什么原因? (打了胜仗马上撤退,宣布不侵占别人一寸领土,对于当时在国际上十分孤立的中国,应该算是没办法的无奈之举。但,这是唯一的原因吗? 让我们先来看看战争中的细节。 对中国军队来说,中印边境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于1962年10月20日开战,至24日停火(东段于24日停火,西段则是28日才停火的),第二阶段则于1962年11月16日开战,21日宣布,从22日起全面停火。熟悉韩战的人,从这些数据中应该能够看出点什么。星期战争?没错,两次开战,持续时间都基本以一个星期左右为限。韩战中中国军队只能打星期战争,原因在于后勤保障。在西藏如何?也有后勤保障的问题吗?

  
62年中国军队打了胜仗,因而应该不是“星期战争”的问题。然而,不仅运输线漫长,战争前线交通更是十分困难,战斗中,武器弹药和粮食主要靠士兵的双肩自带,当是事实,往前追击时更是如此。如果不是很快打了胜仗,而是陷入长期的消耗战, 后勤保障肯定是最大的问题。

  
从地图上看,兰州至拉萨的直线距离比兰州至乌鲁木齐要近。因此,西藏交通困难的程度应该不超过新疆咯什。然而在实际上,西藏交通困难的程度远远超过新疆。时至今日,西藏铁路尚未通车。起于格尔木的青藏公路是最重要的入藏通道,此外还有川藏和新藏两条公路。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滑坡、塌方和泥石流,常使运输中断。入藏的物质运输不但成本高,还难于有绝对保障。

  
中印边界问题,可分为东段和西段。东段为不丹以东,至中国与缅甸交界处。西段为尼泊尔以西,至中国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要看这两处边界上中印双方的争执,可参考美国A“World Factbook”所附的地图(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对于有争执领土的西段,CIA标出了“Indian Claim”和“Line of Actual Control”两条线;东段则干脆按照印度的方法(即麦克马洪线)标出,与中国地图所绘大不相同。

  
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段实际上在新疆境内,那里就是阿克赛钦地区,紧邻西藏的阿里地区-西藏交通最困难、经济最落后的地区。阿克赛钦地区海拔很高(一般不低于5000米),地广人稀,终年严寒,但对西藏与新疆之间的交通联系极为重要,进藏的重要通道新藏公路就通过那里。当年中国修通了新藏公路,曾在报纸和西新闻广播中予以报道,印度政府得知此事,认为中国公路通过了他们的领土,由此引发了中印争端。

  
阿克赛钦地区目前在中方控制之下。这就是说,在西段,中国军队并没有往后撤,而是牢牢占领着那“实际控制线”以内的地区。这个战略要地,中国是不能丢的。边界之外,就是克什米尔,印度与巴基斯坦多年争执不休的地方。

  
在阿克赛钦地区,每年11月到次年的5月是大雪封山时间,对外运输断绝,中印双方都基本无法展开军事行动。在交通运输畅通的其余时间,中方作战的主要困难是运输线太长,数千公里的运输线,导致运输成本极高。近年来,随着穿越大沙漠的高等级公路的修通和南疆铁路的往前延伸,交通状况已大有改善。同时,阿克赛钦地区虽然海拔很高,在中方一侧地形却较为平坦,对中方的运输较为有利。对于印方,则虽然总的运输线长度远低于中方,却因为地形上处于高原南坡的上坡地区,受暖湿气流影响,降雨和降雪量均很大,由此造成的对交通的影响反而比中方还严重。因此,中方在后勤补给上还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中印双方再次发生冲突,印度人在那里占不了便宜。实际上,在阿克赛钦地区意外的印度与巴基斯坦有领土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双方已发生了多次冲突,虽然巴方军事力量远不如印方,印方却也没能占到太大便宜。

  
根据有关资料,战后,中国军队在有争议边境的西段清除了印军全部入侵据点,在东段推进到了“麦克马洪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附近地区。这就是说,中国军队往后撤,把占领了的土地留给了印度人的是东段,即不丹以东,察隅以西,雅鲁藏布大峡谷拐弯以后的那一带地区。

  
几年前,中国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学考察,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其中特别提到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大拐弯处的考察。从中国地图上看,从大拐弯处再往前,还有很大一片中国领土,科考队员们却不再往前走了。实际上,从大拐弯处往前走没多远,就到了印度的实际控制线了。在这里,中国地图上所标出的,并不是中国军队实际控制了的地方。

  
为什么中国军队要从东段有争议地区撤回来,让给印度人?从一条似乎与此无关的消息,可以找到答案。

  
大力改善全国各地的交通运输条件,是共产党执政以来努力做的一件事。因此,当西藏墨脱县县城修通公路,实现通车后,各大报都予以报道,庆贺了一番。墨脱县,就是那个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县。

  
林芝,号称除拉萨外西藏最富裕的地区。从拉萨到林芝的公路也是西藏最好的。林芝到波密,公路也还不错。波密往墨脱,情况就不妙了,因地形条件极端复杂,到70年代末为止,公路一直没能修通。因为冬季大雪封山,雨季泥石流等原因,每年仅有两三个月能够进出,一旦到了这个季节,附近一个县的上千民工、2千多骡马,就要赶快出动,为墨脱县抢运物资。如此的运输手段,每公斤物资的运费成本达到16元。80年代中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增长,投入增加,结果,到89年,公路从波密县城修到了波密县的扎木镇,全长80公里,剩下60公里的一段还须人力和畜力运输。这样,才结束了墨脱县必须持县长的批条才能买到蜡烛、胶鞋等生活用品的历史。89年至93年,又投入了数千万元,数十人的生命和上百人的因工致残,终于将公路修到了墨脱县城。

  
很遗憾,这条化了大气力修成的公路,并未能维持多久。雪崩,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很快就将它完全摧毁。时至今日,墨脱仍然是全国最后一个未通公路的县城。需要的物资,全靠人力背运,150里的山路,需要走数天的时间。叫绝的是,一年中,人能够通行的时间就2到3个月,其余时间交通完全断绝。县城里需要的物资,就在这两三个月时间内雇当地背夫背进去。近年来,内地到西藏旅游的人数大量增加,许多勇敢者也去墨脱。所带的行李和食品等也雇背夫,每个背夫每天需要付100元。 墨脱附近是交通最困难之处,其它地段的情况相对说要好得多。

  
当年东段边界的主战场,不在墨脱附近,也不在察隅一带,而在与不丹交界处不远的达旺一带。在这里,印军不但占领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区,还从达旺继续“前进”,企图占领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克节朗河谷地区。

  
与西段双方对领土的争执在高海拔地区的情况不同,东段的争执地区是喜马拉雅山南坡,从高山到平原的过渡带。从地形图上看,中国地图上的中印边界线中,从不丹到雅鲁藏布江印度境内的拐弯处附近的这一段,大约为海拔200米左右的等高线。从这条边界线往北,直到“麦克马洪线”,就是有争议地区,其地理特点类似于尼泊尔,为印度大平原地区到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带。显然,这是对中方最有利的边界。尼泊尔的领土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目前人口 2700 万。即使中印边界东段这块有争议的土地的面积只有尼泊尔的1/3,养活几百万人口也没什么奇怪的。那可是一块比西藏自治区自然条件好得多的土地。别忘了,西藏自治区面积达110万平方公里,人口则只有240万。

  

 回复[2]: 中国与印度发生边界冲突二 新局長 (2010-07-01 16:27:20)  
 
   对中国来说,虽然从地图上看西藏并不算很遥远,至少,比起从英国本土到香港要近多了;然而在实际上,其交通困难的程度却远超过英国到香港。如果想象英国与中国在今天为了香港而打一场有限的常规战争,则显然,英国必败,最重要的败因就在于它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持能力。就后勤保障的角度看,中印开战,是不是有些类似英国语与中国在香港开战呢?

  
英国人占领印度100多年,没有给印度留下什么工业基础,但却大量修路,以便利军队调动和物资运输。没有这些公路,几千名英国士兵和几千名文官就不可能顺利统治人口众多的印度;没有这些公路,英国生产的工业品也就不能以低成本运往印度各地,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也就有可能得不偿失。因此,印度独立时,公路和铁路的里程数就远高于中国,尽管印度国土面积远低于中国。经过数十年的追赶,中国GDP早已超过印度,铁路里程数却是近年来才超过,公路里程则至今未能超过。根据CIA的资料,目前,中印两国的铁路里程分别为70,058千米和63,140 千米;公路里程则分别为1,402,698千米和3,319,644千米。 (

  
再看看与战争有关的地理气候条件。 (当年处于主战场的是与不丹紧邻的错那-达旺-西山口(色拉)─德让宗─邦迪拉通道 一线。上世纪四十年代英军就是沿此路从南向北侵入山南,1946年占领了西山口,切断了西藏对达旺以南地区的管辖,1951年2月印军占领达旺,并控制了达旺以北的棒拉(山口)等地,即,解放军进藏前,印军已经封闭了西藏进入山南的最主要道路。在这里,达旺以南有公路连接印度。1962年开战后,中国也曾紧急修建了一条连接错那县城与达旺的临时公路,当时可以通行汽车。近年来出版的某些版本的中国地图上,还标有这条通过错那到印度的公路。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喜马拉雅山大雪封山的季节,错那-墨脱以南运输中断。在边界附近的低海拔地区当然没有大雪封山问题,但只要北边的高原山口过不去,运输也会无法维持。在印度一方,则这一季节正是旱季,降雨量很少,运输便利。

  
4月-7月:天气转暖,冰雪开始熔化。但我方的运输只有在最北面的山口开山后方能运行。开山后由于冰雪融化,泥石流和滑坡加剧,道路坍塌,运输很难进行。印方:进入雨季,也存在和我方一样的难题,但由于运输距离近,困难情况稍轻。

  
7-9月是高原暴雨的季节,如遇暴雨,道路将为泥石流或滑坡阻断。10-11月,天气晴好,天气逐渐转冷,原来以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路段因为逐渐上冻而好转,此时运输便利,利于作战。

  
显然,如果中国军队当时乘战胜之威,把中印两国的边界向前推到约200米等高线的印度平原地区的边缘,长期占领全部有争议的约9万平方公里土地,就必须有大量军队长期驻扎,就必须克服上述地理条件所造成的后勤保障方面的困难。显然,与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印度作长期战争,至少必须有数十万大军长驻。这相当于平时在西藏驻军的好几倍。每年有半年多的时间,必须要在基本上完全没有后勤支援、没有援军的条件下独立作战。即使在那里修了机场,以60 年代中国的物质力量,要靠空运来满足作战需要也是完全不可能的。时至今日,仍然不可能。如果前方战事激烈,则即使在青藏和川藏、新藏公路均畅通的情况下,这些等级很低、路况很差的公路,也难于满足运输的需要。

  
与此相反,印方则将是在边界附近数十公里外就有铁路和条件很好的公路,几乎完全不存在后勤保障问题。 这样的地区要能长期占领,最重要的条件不是军队的善战,而是需要有物质上的保证,要钱。在这样的地区,中方军需物资的运输成本,是印方的几十倍至上百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的国力都没有几十倍地超过印度。这样条件下的一场持久战,当今世界上,除了美国人,恐怕没有人能够打得起,打得赢。换言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由于物资条件的限制,中国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印度人把那片地方拿过去。无论谁来执掌中国的大权,都只能有这个结果。

  
能不能象新疆建设兵团那样,在新占领地区实行屯垦,或者从西藏其它地区或内地省份移民到那里?回答是:不可行。每年半年多的与外界隔绝,是外来移民很难忍受的。高昂的运输成本,又是中国政府所无力承受的。除非,这些兵团战士或移民可以与印度自由贸易,将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印度人交换,或者通过印度的交通网运出去。印度人会同意吗? 上述分析还没有考虑到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的影响。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在第三世界有很大影响,李光耀把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合并以至分家,也要去向尼赫鲁汇报请示。韩战以后,中国与美国成了死对头,有机会削弱中国,当然是美国人十分乐意做的事。即使不便直接出面,也完全可以通过某一欧洲国家,卖大量先进武器给印度。苏联当时与印度关系也十分友好,虽与中国有军事条约,却不会支持中国与印度作战。

  
1962年,中国的“三年困难时期”还没有完全过去,国内经济还十分困难。台湾海峡那边的蒋介石却在准备反攻大陆。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全是共产党做的恶,如果共产党没有在中国执政,或者没有进藏,这事就不会发生。或许,没有共产党,这场战争确实不会发生,印度人占领那一块地方却无法避免。共产党进藏以前的西藏地方当局哪里是印度人的对手。再说,英国人建立东印度公司,逐渐把印度变成它的殖民地时,世界上还没有共产党;英军入侵西藏时,中国还没有共产党。前几年,国内出了一套书,书名是“抗日战争回忆录”,完全是由当年的国军将士执笔,写他们自己在抗战中的战斗经历。书中有一段,很有意思:一位英国传教士,长期在云南栗僳族中传教(精神令人钦佩,当年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条件之艰苦,是现代人难于想象的)。不但如此,他还研究栗僳族语言,并用拉丁字母创造出了一种文字,编写了这种栗僳文的课本,教栗僳人认字。他这套课本,第一课的课文是:“汉人来了,我怕!”

  
要想长期占领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就必须要有把握克服上述困难。看来,毛泽东和其它高层军政要员在分析了所有因素后认为,没有这个把握。因此,将对手一拳击倒,打掉前进欲望,然后退回到能够固守的地方,似乎是唯一的办法。印度人没想到他们的前进政策会引起中方的强烈反应,没想到中国会大打,没想到两国军队的战斗力有如此的的差别。这一战,使中印边境保了40余年的和平。然而,如果当初中国军队坚持占领全部有争议地区,结果又会怎样呢?

  
青藏铁路通车以后,重装备和物资运入西藏的困难会大大降低,西藏全区的交通条件应该会有较大改善。可惜的是,在这些条件具备以前,印度人已经走在了前头。看来,我们只能安慰自己说,这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上帝送给印度人的。对于生活在这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中国人来说,在这个地球上再找出一块适宜生存的土地来,在可以看到的将来,是不太可能了。谁叫我们自己不争气,没有(没有意愿,没有能力)在几百年前到海外去抢一大块呢?眼下,对十几亿人来说,只能寄希望于下一次,下次瓜分月球和火星时别拉下吧。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