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你有孩子吗?”

张三 (发表日期:2009-06-11 06:31:45 阅读人次:1778 回复数:17)

  http://news.163.com/09/0610/05/5BE4TTD60001124J_2.html

  
……

  
很多家长也持这样的看法。王锋说:“监场老师都有胸牌,你要是对我不利了,我考完后找你。他学习啥也不是,考试就只能背水一战了,你敢跟他声张?(老师)工作范围内必然得提醒你,但你就拿他的话别当回事儿。”

  
他还说,正常而言,人都有同情心,谁家没有孩子?

  
另一些家长说:“一般的不敢给卡,孩子一辈子前途,卡的话出来后真收拾你。”“老师要是看到抄,也当没看见,都本地人,本地多出几个大学生不挺好吗?”

  
另一方面,那些学习好又不愿“卖”场的学生,如果不想被别人打扰,也可以交钱“买保护”,就不会受到打扰。

  
高考期间,刘芬听自己的学生反馈,今年监考严了不少,有人传纸条被没收了。但考试第一天,刘芬的孩子就被别的考生要答案,受到干扰,监考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高考第一天,就有知情人向记者反映,在松原江南考场,清出了至少两名替考者和若干带耳机的违纪考生。考场上有考生互相换卷子抄,监考老师也不管。记者在松原市实验高中考场随机问了几个考生,普遍反映“监考不严”,有的考生说,考场内很多人用无线耳麦,还有人传纸条。

  
同样望子成龙,中学教师刘芬不同于饭馆老板王锋的乐观,她十分忧心孩子的前途。她说,以孩子的平时成绩,如果考风正常,谁也不抄,“本科稳走”,但在其他考生抄袭的情况下,就会成为可上可下的“边缘生”。

  
她说:“我非常担忧,考风不端正,学风怎么也改正不了。一是家长,二是学生。有的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看不起你,认为孩子肯定能上,孩子搁你这儿就是让你给看着,人家有钱就当爷。还有的是把老师捧到天上,给老师送钱。”

  
但在高考这两天,刘芬背离了她的信条。“我对孩子说,为了公平点,在场上你能抄就抄,能打多少算多少。一上考场我就嘱咐,我说实在都抄的时候,你也得回头看看,别在那儿不动啊。”

  
守在熙熙攘攘的考场外,当中国青年报记者询问扶余一中3名高二学生,明年高考会不会考虑作弊时,有人回答“看吧”,有人回答“嗯哪”。

  
“你是从17题给我发进来的”

  
一张皱皱巴巴的白纸上面,写着一组“ABCD”——选择题的答案,白纸在一名黑衣女生手上。

  
她对身边那位身穿粉红T恤的青年男子说:“你是从17题给我发进来的。”

  
6月8日中午,全国统一高考综合科目考试散场不久,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三中学考点门前,见到了这一场景。

  
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一对家长模样的中年男女,男子穿红色T恤,女子身着白色衬衣。

  
黑衣女生与粉衣男子同时掏出手机,查看短信记录。记者从他们的对话得知,女生参加的是理科综合考试,而男子在考场外得到答案,传给了正在考试的女生。

  
但由于这份答案并不完整,给女生答题造成了困扰。考后,他们立即讨论了一些题目究竟该选哪个选项。

  
女生说,前5道题都是生物题,而自己“就会生物”,因此在没有答案的情况下,自己做完了生物选择题和大题。

  
当男子念选择题第21题、22题、25题等的答案,她边听边埋怨:“没有,没收着啊。”“那我咋没收着呢?”

  
今年高考,吉林省明令禁止考生携带手机进入考场,要求各考点采取防范措施,这名黑衣女生通过什么方式将手机带入,又如何在场内收到粉衣男子传来的答案?记者无从得知。

  
在松原市一些考场附近,本报记者还找到了卖设备的小广告。6月7日早晨,记者拨打联系电话,佯装买货,接通后一名男子说打错了。但半个小时之后,此人又用另一个电话号码回电,问是不是想要答案。当听记者说就在松原,他说:“松原买的挺多的。”

  
这名男子说,全套答案15000元,单科数学6000元,满分150分的科目保证单科130分以上,需要配合器材使用。他让记者在网上与他联系,称打款后就给发答案。

  
记者当天上午向吉林省教育厅、省招生办和松原市公安局报告此事,希望配合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抓获。但当记者中午在市公安局上网,与那名男子商谈打款一事,他已不认账,只说记者认错了人。当着3位民警的面,记者拨打对方留下的电话,而他竟早有准备,清晰地喊出了记者的姓名和“中国青年报”,说:“你找我什么事?”

  
一名刚刚还在兜售作弊工具的贩子,怎会突然知道了记者的姓名和单位?

  
松原市公安局杨大队长向记者表示,他们已经成立专案组,将以最快的速度查清这名兜售作弊工具的贩子及其底细。

  
松原市委宣传部:今年保送生中只有一名领导干部子弟

  
6月8日,吉林省松原市委宣传部新闻科郑双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原招生办主任被停职是由于保送生问题,目前松原已经严格纠正,今年的保送生只有一名领导干部子弟,是非常优秀完全符合保送条件的。

  
郑双介绍说,前段时间媒体曾报道松原高考黑幕的情况,有些事情是真实的。比如保送的事,确实前几年走的保送生有很多是领导干部子弟。但是这种情况并非松原独有,全国各地不同程度都存在,这次松原曝出来只是因为有人提供了一些比较确凿的证据。媒体报道后,松原市进行了彻底的调查和处理,省招办主任李文秀和乾安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都被停职,教育局副局长被追究刑事责任,“处理力度很大、很彻底”。他表示,“有问题我们一定调查,决不姑息”。

  
郑双向记者介绍,这两年松原的教育质量确实不错,连续两年高考成绩在吉林省排第一,高考状元也出自松原,去年仅松原实验高中就有6名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他说,有个别作弊现象不可避免,但不能因此抹杀这几年松原的基础教育成绩。现在的媒体报道让人们对松原有些不好的印象,以至于同学们上了大学一提是松原的,人们就会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现象,彻底摆脱以前的阴影,严格考试管理,杜绝违规事件再次发生。”

  
2009年初,有媒体公布了过去3年来松原市10位以省级优秀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生家长名单(全市3年同类保送生一共13名),时任招生办主任的李文秀位列其中,他的孩子前年被保送到了中国政法大学。

  
郑双告诉记者,媒体报道后,今年的保送生名单完全是重新决定的,原来的名单里确实有很多领导干部子女,现在新确定的名单里,只有一名财政局副局长的孩子,其他人都是完全没有任何背景的优秀学生。而这名领导干部子女本身非常优秀,完全符合保送条件。“也不能因为是领导干部子女就剥夺其本来的权利”。郑双说。

  
记者在松原市教育局一份文件上看到,2009年2月23日,松原市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区县教育局和市直普通高中对省级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工作进行自查,及时纠正问题。各地各学校要对2008-2009学年度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人选重新进行公示。

  
郑双还告诉记者,李文秀停职只是因为其子女是保送生,媒体报道的大多不实。他说,李文秀曾表示,其一个人不可能单独审查那么多不符合条件的考生,并收那么多钱,都是相关部门负责的,其只是作为招办主任要担负领导责任。

  
松原市招生办主任:舞弊者查出来的越多说明我工作做得越实

  
本报吉林松原6月9日电(记者王俊秀张国)6月8日晚,松原市招生办主任张大军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了今年松原市高考情况。统计截止到下午7时左右,全市共发现作弊29人次,其中替考6名,其余都是利用通讯器材作弊的。替考者前郭县3名,乾安县3名,大多是大学生,来自东南大学、吉林大学等学校。

  
张大军认为,发现舞弊人员只是个别行为,而且“舞弊者查出来的越多,说明我工作做得越实”。

  
张大军上任只有一个多月,前任招生办主任李文秀于今年4月份因保送生涉及官员子女被停职。

  
张大军告诉记者,松原对今年的高考非常重视,考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组成了由教育、公安、电信等18个部门组成的高考委员会,主任是主管副市长。“从基础抓起,认真清理了考生学籍,从报名开始,发现一个查处一个。”

  
据介绍,松原对外省转入的考生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比如单独户口必须迁入满3年,随父母迁移为1年。张大军告诉记者,今年高考前,松原市陆续清理出了80多名不符合条件的考生,但目前没发现高考移民。

  
张大军介绍说,除了报考审查,松原还严厉打击利用现代通讯器材作弊。此前信息产业部门、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曾联合发布公告,严惩利用现代通讯器材作弊,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上当。另外,公安机关对考场周围居民出租房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和登记,并进行定期走访调查,杜绝可疑人士。目前全省已经打掉了8个销售作弊器材团伙,其中松原有一个。

  
“为了保证高考公正公平,我们想了很多措施。”张大军说,今年采用了指纹系统,采集所有考生指纹,收卷后再次输入指纹,以严格杜绝替考行为。

  
张大军介绍,乾安县今年主动申请,县里拿出45万元,所有考场全部安上摄像头。据了解,乾安县此前一位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和教育局长因为高考招生问题被停职,一位副局长被追究刑事责任。

  
张大军还说,另一项措施是严格规范考务人员行为。市纪委在全市范围内调研,出台“监考工作十不准”,发到每个监考人员手中。监考人员在入考场前半小时才确定考场名单,“严格杜绝作弊行为”。

  
但即使如此,还是发现一些舞弊人员。张大军认为,这些舞弊人员只是个别行为,从目前看来,这次高考较为平稳、圆满、顺利。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俊秀 张国) jiangtao




 回复[1]:  王者非王 (2009-06-11 09:18:35)  
 
  还是人的素质问题。

 回复[2]: 中国人不配高考 科长 (2009-06-11 09:29:28)  
 
  

 回复[3]: 回2楼 小木樨花 (2009-06-11 11:37:05)  
 
  

 回复[4]: 科长说得好极了! 四海为家 (2009-06-11 15:08:28)  
 
  》中国人不配高考

  
哈哈,那就低考吧。

  

 回复[5]: 这个帖子无意中给前些天的争论提供了一个参照 科长 (2009-06-11 15:16:37)  
 
  根本不是配不配的问题,而是如何制定切实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来保证高考的公正进行。

  
民主也是如此。天赋人权,不存在配不配的问题,而是需要制度和法规来保证公民正常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

 回复[6]:  张三 (2009-06-11 15:32:22)  
 
  关键不是制定,而是执行。制定的够多的了。

 回复[7]:  小木樨花 (2009-06-11 15:39:07)  
 
   制定得是不少,但是关键的缺失了。

  
缺失的是,保障所制定的制度得到实施的最关键的部分:如果执行者自己懈怠渎职,无法通过选票来让他们承担责任。

 回复[8]:  王者非王 (2009-06-11 15:51:54)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素质问题。

 回复[9]: 老王阿,那么明年开始取消高考吧 科长 (2009-06-11 16:03:03)  
 
  等到素质提高后再高考

 回复[10]:  王者非王 (2009-06-11 16:17:45)  
 
  你这么说我也没辙了。两手并行吧。慢慢改善吧。很多事都是没法急的。文化大革命把人心搞乱了,以前不应该是这样的。

 回复[11]: 这个跟文革没有关系 科长 (2009-06-11 16:28:47)  
 
  你我不都是文革以后参加高考的?那时有作弊吗?

  
现在呢?

  
为什么“人的素质”(就算照你说的)就下降了呢?

  


  


  


  


  
今天也很空,股市也收盘了,跟老王闲聊

 回复[12]:  王者非王 (2009-06-11 16:29:34)  
 
  说的也是,我没想到这一层。

 回复[13]:  挺好 (2009-06-11 16:31:20)  
 
  嗯。跟文革无关,跟皮革有关。

 回复[14]:  张三 (2009-06-11 16:34:54)  
 
  说起来,专制暴政时代的高考,这样的现象倒真是罕见。一两千年也出不了几桩。一旦发现,可是杀一批的。。。

 回复[15]: 老王说得对! 老唤 (2009-06-12 06:25:45)  
 
  自从看了老王,老林他们的文章,我也认为是素质问题了,好像还是[天生的素质]问题。

  


  

 回复[16]:  王者非王 (2009-06-12 09:01:51)  
 
  张三说的对,在真正的专制暴政的时代,这种现象也是不能容忍的。

 回复[17]: ZT高考制度:迫不得已的荒谬? 黑白子 (2009-06-12 15:23:58)  
 
  ZT高考制度:迫不得已的荒谬?

  
作者:许纪霖

  
前几年,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中拒绝多名高考状元的新闻,在舆论界引起很大的轰动。250个招生指标,竟容不下11位天之骄子,按照去年“阿甘事件”的逻辑,分明有违反程序正义的嫌疑。不过,港大的理由很明确:这些状元,属于“高分低能”,面试成绩不及格。港大对申请人的考量,要全面考虑其英语的应用能力、学习潜质,是否适应香港生活,以及对香港是否有贡献,若是只求读书来港,完全不打算参加课外活动的“书呆子”,则不会收录。

  


  
港大并非标新立异,这不过是国际一流大学录用新生的普遍原则而已。大学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应试机器,而是有创造和适应能力、素质全面、热心公益的各界精英。这样的培养目标,内地大学虽然原则上也同意,素质教育也嚷嚷了多少年,但从来是雷声大、雨点小,在高考制度上迟迟不见任何改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在我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背景性因素,乃在于当今中国的高考,如同传统中国的科举一样,不仅是选拔人才,而且是社会流动最核心的制度性管道之一。中国近20年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失衡,地区与地区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不平等。社会的不平等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社会流动的匮乏。只要底层精英还有向上流动的指望,还有某个比较公平的制度作为出人头地的保证,这个社会还不至于崩溃。高考制度作为当代新科举,就承担了这一社会缓冲阀的功能。年青学子们可以出身贫寒,可以没有关系背景,但只要你是一个读书的种子,就有希望咸鱼翻身,跳出龙门。

  


  
高考制度是目前中国仅有的几个基本剔除了人为因素的刚性制度,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当然地区差异依然很大),考生的所有素质都被化约为应试教育中那些可量化、可比较的直观数字。尽管社会各界都明白“唯分取人”未必合理,但一般老百姓不这么想,他们要的是公正,要的是与上流社会同样的权利,这些年围绕着高考的争论,社会舆论关心的焦点不是考试和招生方式是否合理,而是是否真正实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如何将权力、金钱和地区差异的因素排除出去。

  


  
就形式化和非人格化而言,如今的高考比当年的科举还厉害,科举是否录取,还取决于考官的个人口味,但如今的高考却将考生和考官的人格和个性因素降到最低,完全成为一场机器式的功能性博弈。唯有这样,老百姓才感到放心。如今的中国社会,大家对人空前地不信任,他们只相信程序,特别是像高考这样的刚性程序,即所谓的程序合理性。这也难怪,这些年人们听到了太多的教育腐败的负面例子,教授的信誉全面破产,学院精英与商业精英、权力精英一样,被社会舆论列入到腐败的黑名单中,属于不可信任的群体。尽管搞腐败的在学院中只是少数,但一颗老鼠屎可以坏掉一锅粥。大家可以相信哈佛,相信港大,却不敢相信北大、清华,更不敢相信一般大学的教授。这正是高考改革的瓶颈所在。

  


  
中国的高考,是一个荒谬的制度。不仅是选拔方式上的荒谬,而且是人才本身的荒谬。在应试教育的指引下,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熏陶为一架考试机器。可以缺乏个性,可以性格幽闭,可以知识狭窄,可以口是心非,可以没有公益精神,可以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但只要学会一样本领:应试,便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有什么样的考试,便有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样的人才,便有什么样的国家。中国之未来,不能不令人担忧。

  


  
不过,这似乎又是一个迫不得已的荒谬制度。刚性的高考制度,虽然损害了国家未来的公共利益,却能保障底层精英的个人利益,保证他们在形式公平的规则下,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向上流动。高考,成为芸芸众生们在不理想的社会中,实现个人梦想、希望和幸福的康庄大道。它是荒谬的,又是合理的;它是可悲的,又是可敬的;它是地狱,又是天堂,它是一头让人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的怪物。

  


  
我们赞成社会公正,赞成给所有考生平等竞争的机会,但是,非要采取这样“唯分取人”的传统方式吗?为什么香港大学能做到的,北大、清华就不可以去做?凡人当然是不可靠的,人性中都有幽暗的一面,但只要有合理的程序设计,有行政和舆论的严格监督,像香港大学那样的综合衡量考生的录取方式,就有可能在中国大学里面,首先是北大和清华开始试行,然后逐步在全国推广。

  


  
只有改变了高考、中考乃至各类考试的“唯分取人”,所谓的高考状元,才会变得平淡无奇,所谓的应试教育,才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学生们才会重新学会在作文里面讲真话,积极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争先恐后地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那才是当年梁启超所呼唤的“新民”,21世纪所真正需要的知识精英。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